跟着中医宝典学养生!
教你从体质开始,治标固本
顺应四季的饮食、作息、疾病预防
26种保健按摩法,预防感冒、常保窈窕青春、明目清脑
还要教你如何自制药枕,以及泡澡、足浴的保健秘诀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即保养生命的意思。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特别注意养生,通过不断地养生实践,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生理论。该理论核心就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形神合一」的养生观:一是认为形体与精神必须协调统一,只有「形与神俱」,「形体不敝(坏),精神不散」,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养生方面强调形神兼养;二是认为精神上要「恬淡虚无」和形体「不妄劳作」,动静结合。
作者简介
杜同仿
男,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9月出生,广东省紫金县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留校任教。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医药理论基础深厚扎实,对中医药古典医籍及中医临床学钻研尤深。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专案15项,在国家及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或与他人合着已出版的着作有《高等中医研究参考丛书内经》、《温病名精华选析》、《脉经校注》、《脉经语译》、《子和医集》、《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医学纂要》、《冠心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中国中草药彩色图典》等9部。
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善于学习与总结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对中医奇难杂病有较高深的造诣,尤长于治疗肺支气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胃疾病。医德高尚,医风端正,疗效卓着,受到广大患者普遍的好评。主持编纂与编审《常见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系列丛书》,以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而深受广大读者普遍的欢迎。
第一章 黄帝内经对人类生命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一节 人体生命的发展规律 2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女七男八 2
二、《灵枢.天年》--十岁为期 3
第二节 人类生命的寿限及寿夭原因 5
一、人类生命的寿限5
二、人体寿夭的主要原因 5
第二章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第一节 内经养生的基本原则 10
一、动静结合 10
二、顺应天地 12
三、综合调摄 12
第二节 内经养生大法 13
一、法于阴阳,与天地自然保持一致 13
二、调摄情志,保持心神宁静乐观 14
三、和于术数,积极锻鍊体魄 18
四、食饮有节,调和五味营养 22
五、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4
六、劳逸适度,养成良好劳作习惯 35
七、调节房事,保持肾精健旺 35
八、善治未病,防止疾病发生发展 36
第三章 天人合一养生法
第一节 顺应四时养生法 42
一、春季养生法 43
二、二、夏季养生法 50
三、三、秋季养生法 58
四、四、冬季养生法 67
第二节 每日阴阳消长养生法 81
第三节 地理环境养生法 86
一、五方之民养生法 86
二、居处水土与疾病预防 91
第四章 内经体质养生法
第一节 内经对体质的分类 94
一、体质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94
二、内经对体质的主要分类 96
第二节 各类体质的养生方法 105
一、阴虚之人的养生方法 105
二、阳虚之人的养生方法 107
三、气虚之人的养生方法 110
四、血虚之人的养生方法 112
五、阳盛之人的养生方法 114
六、痰湿之人的养生方法 116
七、血瘀之人的养生方法 117
八、肝郁之人的养生方法 121
第五章 经络腧穴养生法
第一节 针灸保健法 124
一、养生保健穴位与针刺保健法 125
二、火灸保健法 142
第二节 按摩保健法 149
一、腰背按摩保健法 149
二、耳部按摩保健法 151
三、降血压按摩法 153
四、防感冒摩鼻法 155
五、亚健康推拿养生法 155
六、失眠按摩法 157
七、养颜健身按摩十术 158
八、面部除皱按摩法 159
九、按摩腰眼强肾法 159
十、缓解偏头痛按摩法 161
十一、按摩腹部益寿法 161
十二、梳头摩面保健法 162
十三、全身自摩养生法 163
十四、点穴保健法 165
十五、腿脚按摩保健法 166
十六、女性乳房按摩保健术 167
十七、小儿推拿按摩保健法 168
第三节 洗浴保健法 169
一、药浴保健法 169
二、足浴保健法 184
三、其他洗浴保健法 191
第四节 外敷保健法和药枕保健法 201
一、外敷保健法 201
二、药枕保健法 236
作者序
保持健康体质、防止疾病、益寿延年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愿望。我们古代祖先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据有关记载,唐尧时代的人们就已懂得用舞蹈来预防关节疾病。在先秦诸子百家着作中,如《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就有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但系统、完整的养生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应当肇始于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简称《内经》)。《黄帝内经》不但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养生防病的思想、理论、原则及方式方法等,而且把养生防病摆到了头等的位置上,以养生保健为主、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黄帝内经》之中。
在《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对养生学有诸多的继承发展,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养生学,其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及方式方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是当今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准普遍提高,而自然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劣,人类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黄帝内经》的养生学思想与理论更彰显出其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充份发掘《黄帝内经》养生学术思想以及在其指导下后世发展形成的养生学理论,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阐发《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思想与理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编委会艰苦努力的工作迈出了这全新的一步。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个别地方不够完善、不够准确有可能会存在,十分希望广大读者们批评指正,使我们能在再版时加以纠正,使之能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有益的贡献。
丁亥孟冬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杜同仿
拿到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图解”二字并非虚设。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关于《黄帝内经》的书,但往往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读起来非常吃力。这本书则不同,它将抽象的概念,比如五行、阴阳,以及复杂的脏腑对应关系,都用一目了然的图画来呈现。这对于我这样视力不太好,又容易被大段文字“劝退”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特别是书中关于“体质”的讲解,每一类体质都配有形象的插图,能很快地让你对号入座,找到自己属于哪种类型。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生动得多。我一直觉得自己属于那种容易上火、口干舌燥的体质,书中的“阴虚体质”描绘得就非常贴切。接着,书中就给出了具体的调理建议,从饮食上的“滋阴润燥”到生活上的“静心养神”,都配有插图说明,比如推荐的食物,或者是需要避免的行为。这种图文并茂的学习方式,让知识不再枯燥,而且更容易被记住和应用。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读”书,更像是在“看”一场关于身体健康的视觉盛宴。
评分我原本是想找一本关于经络穴位按摩的书来缓解颈椎不适,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很宏大,但翻开后发现,它对于经络的讲解,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一本都要清晰和实用。书中将复杂的经络走向,通过精美的插图和通俗的语言,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部分。我不再是“只知道有穴位,但不知道它在哪,有什么用”的状态,而是能大致理解,比如肺经、大肠经是如何连接身体的,以及它们与呼吸、消化等功能的关系。书中介绍了一些针对常见不适的经络调理方法,我尝试了几个,比如针对缓解头痛的太阳经按摩,以及改善消化不良的足阳明胃经的按摩。坚持了一段时间,我惊喜地发现,我的颈椎疼痛有所减轻,而且肠胃也比以前更舒畅了。书里还强调了经络的“循行”和“相连”,让我明白为什么一个地方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另一个地方。这种整体观的养生理念,让我觉得非常受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穴位手册,更像是对身体内在运行机制的一本“说明书”,让我能够更聪明地去“保养”我的身体。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古老智慧的大门。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充满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艰涩,要么内容零散,很难系统地学习。当我翻开这本《图解黄帝内经养生宝典》时,立刻被它清晰的脉络和生动的图解所吸引。特别是关于四季养生的部分,让我对不同季节身体的变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春天万物复苏,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顺应春生之气,从饮食、起居到情志,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我以前总觉得春天容易犯困,看了书才知道是“春困”,并且提供了疏肝解郁的方法,尝试后感觉精神确实好了不少。而夏季的养护,强调了清热解暑,书中结合了穴位按摩和食疗,非常实用。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将抽象的经络知识用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些复杂的经络走向,在图画的帮助下变得直观易懂。我终于能大致了解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这些概念,并且学会了几个简单易行的穴位按摩,比如内关穴,按压后感觉心绪宁静了许多。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中医一知半解的门外汉,而是真正开始走进中医养生的殿堂,并且体验到它带来的改变。
评分老实说,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黄帝内经》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经典”这个词上,觉得它是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学问。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尤其是关于体质养生这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一直觉得自己体质偏寒,容易手脚冰凉,一到冬天就格外难受。书中关于不同体质的划分和调理方法,让我找到了很多共鸣。它详细分析了寒性体质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比如多吃温热的食物,少吃生冷),生活习惯(比如注意保暖,避免吹风),甚至情志的调整来改善。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减少了对冰镇饮料的摄入,并在烹饪时多使用姜、葱等食材,一段时间后,确实感觉身体的寒气减轻了,那种持续的冰冷感有所缓解。更重要的是,书中的内容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将体质与生活、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你理解“治未病”的精髓。这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信心去主动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久违的、对传统养生智慧的敬畏与亲近感。它没有用过于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卖弄深奥的术语,而是以一种极其朴实、真诚的态度,将《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的精髓呈现出来。尤其是在“四季养生”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如何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顺应天时”。比如,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夏天容易中暑,这本书解释说是因为夏季阳气最盛,人体也随之旺盛,但如果汗出过多,容易伤津耗气。然后,它就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方法,包括饮食上要多吃清淡、利湿的食物,起居上要避免暴晒,并且要适时补充水分。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中医养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是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来洞察人体的奥秘,并且创造出如此精妙的养生之法。它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多了一份敬畏,也多了一份珍惜,促使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平和与身体的调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