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领导兵法

诸葛亮领导兵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诸葛亮领导兵法
  ──《将苑》菁华录

  《将苑》一书内容虽不脱《孙子》、《吴子》、《六韬》、《三略》、《尉缭子》等兵法书的范畴。然而,对于没有时间一一拜读《武经七书》的现代读者而言,诸葛亮的《将苑》就如同兵法的大补帖,如同领导学的精华浓缩版一般,这种集大成的功能,用俗话说不正是「物超所值」吗?

  领导达人的达人兵法

  台塑集团负责人王永庆曾做过一个生动的譬喻:「如果让一只狮子来带领一群羊,将来这一群羊一定个个勇勐;而如果让一只羊来带领一群狮子,最后可能狮子变得很软弱。换言之,要看领导人。有能干的领导人,就能培养能干的部属,自然就能提高团队绩效。」一语点出了领导人的重要性。

  本书以诸葛亮文集中的《将苑》一书为蓝本,经过筛选、翻译和解说,并切入领导与管理的角度,援引古今中外案例来说明领导能力、风格素质、用人识才、教育训练、决胜智慧等主题,引领读者们进入领导统御学的殿堂。

作者简介

罗吉甫

  1959年生,台湾新竹人,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教师、编辑,目前专事写作。除历史着作十余部,兼及散文创作、阅读随笔,并以棒球、流行音乐等素材为书写主题。着有《日本帝国在台湾》、《卧虎藏龙三国智》、《诸葛亮领导兵法》、《三国大谋略》、《三国魔镜》等,并主持远流「月旦群英」三国讨论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实用历史丛书》出版缘起
□编辑室报告
□导论:领导兵法的大补帖

壹 领导能力
1领导权〔兵权篇〕
2五善四欲〔将善篇〕
3用兵授权〔出师篇〕
4培养班底〔腹心篇〕
5驭众四准则〔善将篇〕
6临阵指挥权〔假权篇〕
7激励士气〔励士篇〕
8和睦团结〔和人篇〕
9同甘共苦〔将情篇〕

贰 风格素质
10领导者九类型〔将材篇〕
11领导者楷模〔将器篇〕
12领导八戒〔将弊篇〕
13六「不」原则〔将志篇〕
14刚柔相济〔将刚篇〕
15骄吝必败〔将骄篇〕
16五强八恶〔将强篇〕
17爱兵如子〔哀死篇〕
18四两拨千金〔后应篇〕
19效法天地人〔自勉篇〕

参 用人识才
20远离五害〔逐恶篇〕
21识人七法〔知人性篇〕
22因材任用〔择材篇〕
23九种蠹虫〔军蠹篇〕
24群英荟萃〔三宾篇〕

肆 教育训练
25有备无患〔戒备篇〕
26教战之道〔习练习〕
27胜败征兆〔胜败篇〕
28命令明确〔重刑篇〕
29纪律井然〔整师.威令篇〕

伍 决胜智慧
30顺应形势〔智用.兵势篇〕
31不战而胜〔不陈篇〕
32收揽英雄心〔将诫篇〕
33出师十五律〔谨候篇〕
34把握胜机〔机形篇〕
35借力使力〔审因篇〕
36见机行事〔应机篇〕
37乘隙出击〔情势篇〕
38测试敌手〔击势篇〕

图书序言

《诸葛亮领导兵法》
编辑室报告

  中国历代着名的典籍,少不了发生伪作或托作的情形,而撰家有时诚然是刻意造伪,企图鱼目混珠,有时亦出于不得已之苦衷。明明是呕心沥血之作,但害怕自己籍籍无闻,人微言轻,所以假托名人附其骥尾,而获流传万世的机会。诸葛亮兵法《将苑》或许正是这类的托作吧!

  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诸葛亮兵法《将苑》究竟是否为他本人的作品,或是假借其名的托作,各界仍有争议。所幸《将苑》乃是涉及军事兵法之道的着作,具有实用的价值,因此与其钻牛角尖去讨论及追究作者是谁,倒不如思索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智慧,从而领悟应用之方。

  就罗吉甫先生的《诸葛亮领导兵法》而言,作者以《将苑》为蓝本,将原书五十篇经过筛选、翻译和解说,并切入领导与管理的角度,援引古今中外案例来说明领导能力、风格素质、用人识才、教育训练、决胜智慧等主题。

  领导是一项艺术,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称职的领导人。带兵之道首重带心,商场如战场,成功的领导人也该懂得如何带心,凝聚向心力。而除了能成功带心之外,领导人也难免将遇上管理的问题,这些技术层面在《诸葛亮领导兵法》中,亦以精奥的理论和实际的案例相互发明,启人省思。

  由于政治解严,国内目前盛行读书会活动,而读书会成员能不能进入讨论状况,同时获得身心的成长,其关键便在于领导人是否指引成员对研读的素材做各方面探索。领导人必须主导读书会的进行,并且不干预成员的个人意志,让他们得以尽情发挥,如此该活动才能圆满成功。

  以此为例,在目前多元化的社会中,只要有人群组织,便需要有领导人带动团体的流畅性。读书会也好,公司行号乃至政府部门也好,都得重视领导人的角色,因为他就像是盐一般,能使烹调料理达到色香味的要求。

  「人」的管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困难重重。管理者要求的是把事做好就对,但同一个公司下的不同部门都把事情做好,不见得会出现如预期般的结果。这是因为每一个部门都只注意自己,而忽略了全体,亦即只有管理而无领导。所以一个懂得领导的人,应该让各个部门发挥效能,照应全局,换言之,就是要「识大体」。

  古外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乃至商贾巨擘,之所以能够洞察世情,知所进退,成就丰功伟业,正是在于他们「识大体」。而现今这个社会需要更多识大体的人,因此《诸葛亮领导兵法》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它既可增进我们对领导统御的了解,也为我们指点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

(余远炫执笔)

〈导论〉
领导兵法的大补帖

  狮子或羊?

  关于领导人,台塑集团负责人王永庆曾做过一个生动的譬喻:「如果让一只狮子来带领一群羊,将来这一群羊一定个个勇勐;而如果让一只羊来带领一群狮子,最后可能狮子变得很软弱。换言之,要看领导人。有能干的领导人,就能培养能干的部属,自然就能提高团队绩效。」

  王永庆这段话,点出了领导人的重要性。

  领导人不同于管理者,领导者有远见,有广角视野,有无限的热情,有明确的价值观,有包容力,有求新求变的精神,懂得用「跟我做」的以身作则方式,替代「你去做」的命令式;领导者会塑造共同的远景,引导成员追求所坚持、所共有的目标;会用说服、沟通的技巧,激发跟随者的行动。

  圣严法师说:「做一个领导人,最重要的心态是责任而不是权威。领导者的身分是代表着全体员工,是整个公司信誉和光荣的象征。」

  可惜,许多组织负责人忙于人事管理,忙于绩效追踪,从来不了解领导是怎么一回事。他们按部就班,力求完成既定目标,不在乎这目标是否正确,是否为所属成员接受或了解;他们只会在部属后头督促,不知道唤起成员的热情。他们订定了很多规矩,让部属不得逾越,却表达不清楚组织未来的方向在哪里。他们充其量只是个管理者。

  管理与领导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者做对事情(把事情做对),而领导者做对的事情。

  可以这么说:经营不善的团队组织,往往是因为管理过度,而领导不足。

以诸葛孔明为师

  尽管如此,大部分的领导者,仍难免要面对管理的任务,毕竟让成员自动自发、自爱自重是个远大的理想,不见得尽如人意。也因此,在诸葛亮的领导要诀里,标榜的是领导与管理兼顾,纪律与爱心并蓄。一方面强调爱兵如子,休戚与共,一方面从严治军,讲求法治。

  本书便以诸葛亮文集中的《将苑》一书为底本,汲取其中领导学的养分,经过翻译、改写、解说,并例举古今中外的领导个案相对照,期能勾勒出优秀的领袖所呈现出来的面貌。

  《将苑》共有五十篇,分别是:兵权、逐恶、知人性、将材、将器、将弊、将志、将善、将刚、将骄吝、将强、出师、择材、智用、不陈、将诫、戒备、习练、军蠹、腹心、谨候、机形、重刑、善将、审因、兵势、胜败、假权、哀死、三宾、后应、便利、应机、揣能、轻战、地势、情势、击势、整师、厉士、自勉、战道、和人、察情、将情、威令、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这五十篇并未完全选录进本书里头,有些篇章迳行删除。例如在〈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四篇,分析少数民族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以及敌我的优劣点,进而提出守边、破敌的对策,堪称为精准实用的国防报告,但是与本书「领导力」这个主题扣合得不是很紧,只好删去不写。

  又如〈察情〉,分析十七种观察敌情征候的方法,虽然具体细微,可惜通篇抄袭自《孙子兵法.行军篇》,至于它古为今用的实用价值,我已在《商战孙子》一书中写过了,没有兴趣再炒冷饭,因此略去不表。

  再如〈便利〉、〈地势〉、〈战道〉等篇,说明如何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以及在各种地形、时间下的布阵、战法,讲得太专业了,为避免本书过于芜杂庞大,不得不割爱。〈轻战〉也基于类似理由,被笔者删掉了。

  此外,有些篇章性质相近,主题相通,为节省篇幅,因而两篇合併为一篇,例如〈兵势〉和〈智用〉,〈威令〉和〈整师〉合论。至于〈揣能〉则化整为零,併入〈击势〉。

  如是共得三十八章。并按照主题,穿插于五篇之中。这五篇分别是:

  壹、领导能力
  贰、风格素质
  参、用人识才
  肆、教育训练
  伍、决胜智慧

  在此不得不提出的是,中国古书常出现「后人托作、伪造」的问题,累得国学家穷经皓首去考证。诸葛亮的作品也存在这些杂质,《将苑》一书就涉及作者可能另有他人的争议。怀疑的理由,除了文笔不像诸葛亮其他作品的简洁有力、结构严谨之外,最引人诟病的是其内容不脱《孙子》、《吴子》、《六韬》、《三略》、《尉缭子》等兵法书的范畴,整理改写有余,创意却嫌不足。

  然而,就后者而言,对于没有时间一一拜读《武经七书》的现代读者而言,诸葛亮的《将苑》就如同兵法的大补帖,如同领导学的精华浓缩版一般,这种集大成的功能,用俗话说不正是「物超所值」吗?所以,《将苑》一书之伪作,就学术价值而言可能是缺点,但从实用价值的角度看来,则正好是优点。

  在当今多元社会里,领导者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只要有团体组织,不论规模大小,不论层级高低,包括政府、议会、公司、学校、军队、教会、社团,乃至于家庭,都需要领导者带头,让该团队的运作畅行。因此,人人都需要学习领导技巧。许多人以为领袖是天生的,但美国领导学权威葛德纳反驳道:「这是无稽之谈,大部分领导能力都是学来的。」怎么学?从古今将帅,从政治人物,从企业经营者身上,我们看到许多让人赞叹的领导才华,许多让人动容的人格特质,当然也看到不少可笑可悲的事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基于以上原则,本书借由「诸葛亮兵法」中有关领导的观点,佐以若干实际的个案,理论与实例相互对应,至盼能对有心成为优秀领导者的读者有所启发。

图书试读

1领导权〔兵权篇〕

事必躬亲,大小权力一把抓,不是组织的永续经营之道;过度授权,又隐含「尾大不掉」的风险。真正的授权,应该「如臂使指」般的自然。

领导要诀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
◎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要势,而临群下,譬如勐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

〈解说〉兵权是将帅统率三军的权力,是将帅建立威势的工具。

将帅掌握了兵权,掌握了操控军队的威势,就如虎添翼,自由翱翔于四海,应变自如。

反之,如果将帅失去兵权,不能指挥军队,就如鱼龙脱离江湖,想遨游大洋,奔波戏浪,怎么可能呢?

领导人要有权力
 
诸葛亮的兵法第一篇,谈的便是「权力」。提到权力,一般人对它的印象可能不太好,总觉得这里头充满了尔虞我诈,充满了权谋、斗争等不堪闻问的内容。然而,对一名领导者而言,权力却是必要的。
 
诸葛亮比喻说,将帅掌握了兵权,就如虎添翼;反过来讲,身为将帅,却无实权,就有如蛟龙被困浅水滩,再大的能耐也发挥不了作用。
 
或许有人会驳斥说:「讲这种话太外行,太跟不上时代潮流了。现代讲究的是分权,是授权,是分散权力,是组织扁平化,怎么你还开倒车说领导人必须拥有权力?」
 
话是不错,可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所谓分权、授权,只是把权力分散、下放到各个分部,主导权仍应该操控在领导者手中。

美军打赢波湾战争的关键
 
波斯湾战争时,美军迅雷不及掩耳击退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当时负责后勤工作的潘格尼斯将军,在谈到美军攻势奏效的先决条件时表示,总指挥官史瓦兹科夫将军的两个决定,是相当重要的关键:
 
第一,他坚持陆、海、空三军必须精诚合作,袪除本位主义。虽然三军各有指挥系统,但指挥权必须统一,三军统一调度。
 
第二,后勤补给横跨三军,调度工作全由一人负责,不能像过去作战时每个单位各自为政。
 
简言之,史瓦兹科夫将军要求「统一指挥,分工授权」,如此一来,三军各个功能都有专人负责管理,体积虽庞大,但运转灵活;又因三军整合成功,整体战力得以发挥。难怪美军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而史瓦兹科夫将军也因此役而名噪一时。

二柄:赏与罚
 
由此可知,虽然现代组织领导讲分权,但不可讳言的,身为领导人,有些权力不可轻易分配出去,例如《韩非子》里有一篇〈二柄〉,强调英明的国君用来控制臣子的,不过是两个权柄而已。两个权柄,指的是刑罚与赏赐。赏与罚的大权在握,国君才算拥有权力。
 
除了韩非子提到的赏罚权及人事权外,领导人还要掌握决策的权力。
 
譬如,当前企业通行的「事业部制」,这种组织结构具有「业务营运分权,政策管制集权」的特色。各事业部拥有相当的权限,分进合击,使事业体既保有恐龙的壮硕,又可避开恐龙的笨重。然而,这些事业部,从设立到裁併,从目标的制定到成果的考核,经营者必须亲自掌控、决定,不可放弃,不可假手他人。
 
事必躬亲,大小权力一把抓,不是组织的永续经营之道;过度授权,又隐含「尾大不掉」的风险。真正的授权,应该「如臂使指」般的自然。

〈个案分析1〉
要授权,不要被夺权
 
战国时期,燕王哙的宰相子之,野心勃勃,想要夺权。他请好友苏代帮忙,设计让燕王哙心甘情愿地交出政权。
 
苏代出使齐国,回国后燕王哙问:「齐王能称霸吗﹖」
 
苏代回答:「不行。齐王不信任部属,权力一把抓。」
 
王哙引以为鑑,便把政事交给子之。
 
子之又安排亲信建议燕王哙:「尧让出天下,后人称颂。大王若能让位给子之,就能和尧一样,享有盛名。」
 
燕王想要名垂千古,便把国家交给子之,不再过问。
 
后来,子之又派人对燕王哙说:「禹虽然推荐益为接班人,却安排儿子启的部属为益的官僚。益继位后,王位被启夺去。因此天下人都说禹明着传位给益,暗中却安排启夺位。现在大王虽把国家交给子之,但官员都是太子的人,表面上国政属于子之,实权仍操在太子手上。」
 
燕王哙觉得有理,又把人事任免权交给子之。
 
从此,子之称王,燕王哙反而变成臣子。
 
子之当了三年国君,政局不稳,引发大规模内乱,国力大减。齐国趁乱攻打燕国,燕军毫无斗志,齐军长驱直入。子之被齐军处死,燕王哙死在乱军中。
 
类似的案例发生在秦二世在位时。
 
宦官赵高得到皇帝恩宠,专权横行,为报私仇,杀害了很多人,他担心东窗事发,决定把二世皇帝架空。他劝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见不到他的容颜。陛下还很年轻,大小琐事未必都熟悉,现在坐在朝廷听群臣上奏业务,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暴露自己的短处,有损圣明形象。不如退居深居,等大臣奏报,再来研究处理,不用在朝廷当面定夺。」
 
二世採纳了赵高的建议,不再上朝接见大臣,常常住在深宫之中。赵高侍奉在侧,独掌大权,变成地下皇帝。天下将变,王朝将覆,二世皇帝还被蒙在鼓里,什么都不知道。
 
子之、赵高发动的夺权计画,手法如出一辙。都是针对领导者的好恶,掌握他的心理弱点,提出表面上利多,实际上逐步架空君王权力的方案。子之对准燕王哙想流芳百世的心态,赵高利用秦二世怕出糗的顾忌,诱使他们交出权位。子之、赵高权谋过人,心机深潜,由此可见一斑。
 
授权是好事,让位是美德,但必须交给贤能的人,才有责任感,不能把权下放给野心家、无能之辈,损害组织的利益。此所以《韩非子》一再强调赏罚等二柄不可旁落,《诸葛亮兵法》以「兵权」为首篇的原因。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