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起,《工作DNA》在中国时报的浮世绘版上,以专栏方式与读者见面,连载一年多,佳评如潮。一九九九年,出版成书。
二00六年,作者于出版大陆版的同时,增加许多篇幅,而有修订版问世。
再隔六年的二0一二年,作者大幅增订修编,出版《工作DNA增订三卷本》,把「鸟」、「骆驼」、「鲸鱼」这分别代表「基层」、「中坚干部」、「决策者」三种不同层次工作者的主题,各自独立成卷,成为:《工作DNA鸟之卷》、《工作DNA 骆驼之卷》、《工作DNA 鲸鱼之卷》。
本书特色
专业与稳定,是骆驼的基因。
The camel needs to be professional and stable.
工作DNA骆驼之卷
工作了一段时间,成为公司或组织里的中坚干部之后,你成了一只骆驼。骆驼只能在茫茫的沙漠中行走。骆驼的风险,在于看起来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漫漫黄沙,一望无际。你被託付了重任,所以一切都理所应该。甚至,加在你身上的重担太多,根本就连你的身影也淹没了。你不但是一只骆驼,还是一只被遗忘的骆驼。偶尔,在夜里匐地休息的时候,你望着天边的流星,会许个愿,希望有个更上层楼的机会。
骆驼,需要专业与稳定。
作者简介
郝明义
一九五六年出生于韩国。
一九七八年台大商学系国际贸易组毕业,次年开始进入出版业工作。历任长桥出版社、《2001月刊》、《生产力月刊》、《时报新闻周刊》之特约翻译、编辑、主编、总编辑等职。一九八八年任时报出版公司总经理,一九九六年离任。同年秋,创立大块文化。
一九九七年初接任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一九九九年底离任。
二○○一年创立Net and Books。
二○一○年创立ChineseCUBES 中文妙方。其所发想的中文妙方产品荣获二○一三年德国iF 设计大奖的传达设计奖(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2013)。
现任大块文化、Net and Books,与ChineseCUBES董事长。
着有:《工作DNA》、《故事》(大块文化)、《那一百零八天》、《他们说》、《越读者》、《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Net and Books)。
译着:《如何阅读一本书》(台湾商务)、《2001太空漫游》(远流)
Facebook /郝明义
增订三卷本总序
在工作的路程上,我有很多意外。
少年时期,许多师长期许我未来的工作和写作、出版相关,但是出于叛逆心理,我却一直排斥。直到后来毕竟进了出版业。
进入出版业之后,我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做个编辑,不懂业务更别谈经营管理。可是后来却被提升到总经理的位置。
之后,我一直认为自己顶多适合专业经理人的工作,从没有创业的兴趣与动力。可是在突然的转折之下,我不得不从零打造起公司,挂起董事 长的头衔。后来还不只一个。
一九九八年初版的《工作DNA》,本来近乎随笔,记我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七年后,趁着要出大陆版的时候,我在原书的结构下 做了些补充,成为《工作DNA修订版》。
初版的《工作DNA》把工作分了基层、中坚干部和决策者三个层次。到修订版时,我进一步把这三个层次形象化,成为鸟、骆驼和鲸鱼,并 增加了许多引伸和解释。大约也在那同时,我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把「鸟」、「骆驼」、「鲸鱼」三种不同层次的主题分别独立,各写成一本 书,让各个主题有更充分的说明。
这个想法在心底起伏了很久。又过了六年之后,我终于完成这件事情,有了《工作DNA增订三卷本》的〈鸟之卷〉、〈骆驼之卷〉、〈鲸鱼 之卷〉。
我希望,这三本书一方面可以因此而各自独立、要表达的更清楚,另一方面也能保留最原始版本,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心:一个工作者想把他 心头的点点滴滴,烤成一块蛋糕和大家分享的心情。
所以,这还是一个人在他工作过程里的笔记和涂鸦。很多时候他像在跟别人在说些什么,其实更多的还是在自言自语。
初版前言
写这本书,有一个远的理由,有一个近的理由。
在工作的历程上,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
每个阶段,都遇到愿意提拔我的人,愿意和我一起奋斗的同事。因此,多少有些说起来应该不至于乏味的经历和心得。
如果这些经历和心得贡献出来,能为某一天的某一位读者,在他的工作生涯上有所参考,是否也可以算是对提拔过我的人、帮助过我的人的一 些回报?
这是远的理由。
一九九七年与九八年交关之际,工作量很大,压力很重。我要完成许多责任极重的工作任务,并且时限卡在那里,没有一件可以前后挪动。
有一阵子,每天早上醒来,都有点怀疑自己是否能如期完成这些工作。
因此,当夏瑞红来找我,要为《中国时报》浮世绘版开一个专栏时,我没有考虑太多就答应了。
在当时喘不过气的工作负担下,每个星期写一篇专栏,反而成了烘一块蛋糕的想像。
烘一块蛋糕,喘一口气,让自己繁杂的思绪有个稍息的时间。
但,这个专栏必须是谈工作的。
这样,这块蛋糕才有把握做得还可以下口。
这是近的理由。
在专栏开始的时候,我先想好了书的架构。
我一直都是个上班族。
所以,这是一本谈工作的书,虽然也可以给个人工作和创作者参考,但主要是谈上班族的工作,给上班族阅读。
我也一直都在出版业工作。不过,这本书里许多故事都在出版业之外,我希望出版业以外的上班族也能阅读得很有趣味与体会。
于是,我先定好章节和其中可能的内容。
因此,现在您读的并不是一本结集出版的书,而是一本一年前规划好的书。
除了极少数和新闻相关的话题之外,这本书写作的进度和内容都是既定的。出书之前,我再新加一些章节,调整一些文字,并且在有些文章后 面增加一点后记,一点涂鸦。
因为谈什么事情都喜欢扯到工作,不少人说我是工作狂。
我不以为然(当然,没有一个工作狂会自己承认的)。
我只是因工作而受益良多,因此对工作有一份感激之情。
因为工作,我从无知转而大开眼界;因为工作,我从偏激转而温和;因为工作,我从毛躁转而学习沉着。
也因为工作,我对生命的态度有了转变。
一九八九年,在一个奇特的际遇下,我突然得知因为嵴椎严重扭曲变形,自己可能来日不多。看着X光照出来的片子,我对自己嵴椎所受的重 伤目瞪口呆。
医生告诉我:最好的选择是不要上班,辞职回家,尽量做些趴着工作的事情,以免嵴椎的创伤进一步恶化。
于是我一个人去了夏威夷的一个离岛。
我要为了多活一些时间,而回到家里做些静态的工作,还是要尽情继续现有的工作,最后嵴椎随时可能突然承受不住压力而崩溃?
思索一个星期之后,我选择了后者。与其为了多活几年而设限生命,当然不如把生命浓缩于尽情的冲刺。
十年过去了,我并没有死。但直到今天,嵴椎的危机也并没有解除(我常常嚷着要减肥,实在和美观无关)。
我总是没法把工作步伐放慢,部分是个性,部分和这有关。生命既然无常,应该尽量多加利用一点时间。
后来一路奔跑过来,有得有失,却终究形成一些面对人生的态度。不是工作的触媒,我办不到。
工作对我的启发,这还只是一点点。
工作早已是我们生活中佔最大比重的一件事情。
就一个上班族而言,无论喜欢与否,我们对自己最亲密的人,以及对自己最深感兴趣事物所能付出的时间,不论在质或量上,都永远难以和工 作相提并论。
所以,我们怎么看待工作,就是怎么看待生命,如何善用工作,也就是如何善用生命。
这不会因为行业或职位的相异而有所不同。
每个人都有一个工作。每个工作都在诉说、启发其特有的意义。
只看我们是否能够倾听、领会。
九八年初要写这本书的当时,不知道和后来的发展比起来,当时那点工作压力其实根本算不得什么。
同样的,当时也不知道每个星期做一块蛋糕的过程,逐渐还多了点跟自己对话与提醒的味道。
也就是说,蛋糕做着做着,自己也吃起来了。
而现在,蛋糕送到了您的眼前。
希望您喜欢。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的颜色搭配既稳重又不失活力,骆驼的形象在抽象的线条勾勒下,显得既坚韧又充满智慧,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跨越时空的历练。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就被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所打动,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拿到书后,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略带哑光的触感,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每一页的排版都经过了精心设计,留白恰到好处,让文字有了呼吸的空间,也让整体视觉感受更加开阔。书的厚度也适中,方便携带,无论是通勤途中还是午后小憩,都能随时随地沉浸其中。整体而言,这本书从外在到内在,都散发着一种精致而专业的品味,让人充满期待,相信里面一定蕴含着作者的匠心独运。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新书,它的主题让我着迷,它探讨了那些在组织中默默付出、承载重任的中坚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坚干部”。这类人群往往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也肩负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职责。这本书似乎深入剖析了他们的工作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它会如何描绘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的决策过程,他们是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又如何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到这些群体独特的“工作DNA”,并将其转化为一套可学习、可借鉴的模式。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一直以来在理解和支持中坚干部方面的知识空白,让我对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工作DNA 骆驼之卷:中坚干部”。“工作DNA”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基因层面的、深层次的意味,暗示着它要揭示的是一种贯穿始终、难以改变的核心特质。“骆驼之卷”则更加具象化,骆驼以其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而闻名,它们能够承受干旱、长途跋涉,给人一种坚韧不拔、默默奉献的印象。这与中坚干部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似乎非常契合——他们往往需要在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环境中,稳定地推动工作进展,承担起团队和部门的重任。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案例或者理论分析,来展现这些中坚干部身上所体现出的“骆驼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塑造了他们的“工作DNA”,从而成为推动组织前进不可或缺的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企业文化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话题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组织,除了战略和产品,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文化内核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工作DNA”这个概念,非常吸引我。它让我联想到,组织中是否存在一些深层次的、不易察觉但却至关重要的特质,这些特质就像基因一样,决定了组织的方向和效率。而“骆驼之卷”这个副标题,则赋予了这种特质一种坚韧、持久、适应性强的属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DNA”塑造了那些在组织中扮演关键角色的“中坚干部”,他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和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组织的氛围和发展。
评分我最近对如何提升团队协作效率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当下,如何让团队成员之间形成更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提供实际方法和深刻洞见的书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不同层级、不同职能的员工之间如何更好地配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项目和紧迫 deadlines 时。我尤其期待它能探讨一些关于如何建立信任、如何有效授权、如何处理团队冲突,以及如何激发团队成员内在动力的策略。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一些启发,那将是对我工作的一大助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