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人疾病越来越多,治疗反反覆覆总是缺乏成效?
那是因为你不懂情绪!
情绪也是一种身体感觉,情绪糟,
不是你的个性糟,是身体在向你发出警讯!
身体要健康,心理也要排毒,
《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畅销书作者赖宇凡,
结合自然医学与行为治疗,提出最全面的健康方案。
你知道吗?脑部能量供应不稳定、身体组织营养供给不均衡、缺水、肠胃道问题、过敏、重金属累积、药物影响、日晒不足,都会让你「有情绪」!
情绪不是罪,它是身体内建给我们最好的警报器,告诉我们身心在那里失衡,该做什么修正。如果我们忽略感觉和情绪,就会离平衡愈来愈远,最后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疾病。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都是身心失衡的表现──
.即使很饱也想一直吃,只有吃饱才觉得快乐,都是因为多巴胺在作崇?
.过度忧郁或防卫心强,都是血糖不平衡腺体受伤的情绪表现?
.再怎么营造气氛,没性趣就是没兴趣,可能是你的胆固醇过低或缺水造成的?
.思绪不清楚,精神总是无法集中,可能是你的脑部能量供应出问题?
.肠道坏菌分泌的毒素会让你感官扭曲甚至思考扭曲,一点小声音也能让你完全睡不着?
.缺水会使得神经传导素传递不良,激化情绪反应,让你紧张更紧张,忧郁更忧郁?
.肠神经系统负责制造体内50%的多巴胺,肠道有问题,学习力、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全面受损?
.循环系统不好的人总是犹犹豫豫无法下决断?
其实,想一直吃不是因为你贪吃,会忧郁不是因为你想不开,工作没精神不是因为你懒惰,焦虑不是因为你太紧张,没性慾不是因为你不够勐, 任何心理或生理症状都互相纠结,不同时处理使得复原再三拖延,是因为你不知道它们彼此相关!
人体在设计的时候身和心原本就是一个整体,
忽略任何一端,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找出让你情绪失衡的生理原因,接受情绪成为你行动的指标,
适度进行行为管理,那么疾病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都可能转向。
作者赖宇凡结合自然医学与行为治疗,提出最全面的健康方案──
.进行血糖平衡饮食:肾上腺不歪斜,荷尔蒙就不会在不该出来的时候作怪
.检测营养元素是否失衡:营养元素全面且足够,身体就不会在心理需要支持的时候缺席
.修复肠道消灭肠道坏菌:肠道健康,神经传导物质就不失调,感官感受自然不失衡
.找出过敏原:用「食物排除法」排除过敏食物,让情绪不再跟着暴起暴落
.平衡矿物质、补足水分:电解质平衡,神经传导不失衡,就能在该紧张时紧张,该放松时放松
.接受情绪,适时行为管理:用平衡的情绪做自己行为的指标,打断让身体不适的恶性循环
.运用自由意志,进行正向思考:找到引发情绪的思想等号,运用自由意志,身心都能跟着转向
无论你是想提高面对日常生活的抗压力,或是已被指认为某种心理症状的患者,或长期陷入某种循环生理疾病迟迟无法治癒的人,这本书都能从根本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
附录:帮助心理症状的营养补充品选择方法
附赠:情绪指认小卡
作者简介
赖宇凡
美国NTA认证自然医学营养治疗师
(Nutri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 certified Nutritional Therapy Practitioner)
美国心理谘商师
(credential school /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出生台湾,长期在美国投入心理谘商及营养治疗领域。
从事学校心理谘商师期间,主要工作是谘商全校风险最高、问题最严重的学生(at-risk counselor)。并曾任职美国加州大学心理谘商中心副主任及讲师,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特约心理谘商师及讲师,教授行为管理及个人和团体治疗。
长期在心理治疗的第一线工作,深深觉得心理健康的基础在生理健康,因而转换跑道投入自然医学领域,选择进入自然医学领域里唯一着重食物里营养元素一起运作的力量,以及食物与身体之间关系的NTA组织(Nutritional Therapy Association),成为美国仅有一千二百名的NTP自然医学营养治疗师。
在生理与心理健康领域工作多年,深切感到身体和心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一边出问题,身心都会同时受到影响,要获得真正的的健康,饮食、情绪、行为都必须是治疗的关键。
着有畅销书《要瘦就瘦要健康就健康──把饮食金字塔倒过来吃,就对了》。
现于美国开设自然医学营养门诊,并从事心理与营养结合的营养治疗。
部落格「Sara的食食课课」,针对各类生理及心理健康需求设立讨论区,并随时提供营养及健康相关资讯。网址为:blog.shishikeke.com.tw。
现任:
美国自然医学营养门诊营养治疗师
专业资历:
美国NTA认证自然医学营养治疗师
婚姻与家庭问题谘商及学校心理谘商双硕士
经历:
美国傅尔布莱特学者(Fulbright Fellow)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谘商中心副主任及讲师
中国华东师范大学特约心理谘商师及讲师
作者序 痊癒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还有心
第一章 身心分离是现代人疾病缠身的主因
1.身和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身心互相影响的关键在下视丘
让心理影响生理的HPA轴线
反馈机制让生理影响心理
生理和心理分享同一个体内生态
3.心理和身体都是重回健康的指标
情绪和感觉是保护我们健康的卫兵
4.身心主导行为创造命运
第二章 调整生理环境,打造身心平衡的基础
1.身心健康的基础在生理
2.血糖震盪神经系统就地震
血糖稳定大脑能量供给才稳定
血糖不平衡破坏腺体
酸度太高的血液会伤害神经
血糖不平衡维生素就流失
该怎么做
3.营养不均衡是神经组织的杀手
蛋白质不足神经传导素和酵素就会不足
缺乏油脂神经组织一定缺原料
该怎么做
4.水分不足神经系统运作就失灵
人体电流传导靠的是充足的水分
缺水大脑神经无法排毒
水是神经传导素活动的媒介
该怎么做
5.加工食品是神经系统的毒药
食品添加物多是神经毒素
加工变质的食物会破坏神经
该怎么做?
6.消化不顺大脑就跟着当机
胃酸不足也可能引起心理疾病
肠道失衡与感官扭曲息息相关
该怎么做
7.食物过敏神经就也跟着疯狂过敏
食物过敏的四个阶段
该怎么做
8.重金属是神经的不定时炸弹
饮食不均衡也会在体内累积重金属
补牙、疫苗都可能让重金属累积体内
该怎么做
9.药物是神经症状的掩埋场
心理药物会影响神经传导素正常运作
身体药物常造成营养元素流失
该怎么做
10.跟着太阳走神经就能确保健康
不晒太阳失眠忧郁一起来
太阳制造的维生素D对人体才有用
该怎么做
第三章 心理排毒,从接受情绪开始
1.情绪是保护自己的工具
2.肯定感觉和情绪是疾病扭转的开始
情绪不必管理只需接受
美好和痛苦的情绪都各有任务
压抑情绪生活会失去平衡
该怎么做
3.积极管理行为情绪才能得到疗癒
挖掘情绪记忆从源头让行为不一样
破解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
破解他人的行为让生活向混乱说再见
该怎么做
4.运用自由意志生命可以不一样
重建思想等号重建自己的潜意识
该怎么做
第四章 调整心理环境,从心让疾病转向
1.疾病和健康是同一条线的左右两端
身心健康的最大特征是有弹性能适应环境
2.饮食失调问题
3.性失调问题
4.情绪失调问题
5.上瘾问题
6.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7.学习问题
附录一 帮助心理症状的营养补充品选择方法
附录二 有效健康从业人员的特质
后记
作者序
痊癒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还有心
当初我是从心理健康这行,踏进了生理健康中营养的领域,想跨越领域,是因为我在心理门诊中遇到了瓶颈,这瓶颈源自我对病患生理运作的不了解。我直觉知道自己病患的忧郁症、躁郁症不只是童年创伤引起的,我也知道,答案就在他们的身体里。进入生理健康的领域,就是要去寻找那个答案。虽然之后来寻求我帮助的病患,多是为了生理疾病才出现在我的门诊,可是,当我在为他们调整饮食和身体时,却常发现,他们的心理跟身体一样,也需要原料痊癒,而那些原料,不只是食物。
常常,病患饮食调整得很顺利,但是身体却一直卡在同一点,动不了。我发现这个被卡住的状况,源自于两种情况,一是病患还没学会聆听自己身体的声音,二是他们被卡在一段自己不满意的关系中,如不满意的工作、婚姻、家庭里。
身体痊癒的方向,可以说是靠身体感觉在指引的。身体的感觉告诉我们,吃什么才对,不吃什么就不对。因此,如果病患没有学会认识自己的身体感觉,没有习惯聆听身体的声音,也没有习惯尊重身体的感觉,那么,他就无法找到痊癒的方向。这样的病患,会不停地问我:「为什么我的身体会这样?」「为什么我老是不饱?」「为什么我还没有瘦?」「为什么我还没有好?」「为什么我胆固醇还没有降下来?」「为什么我的血糖还是不稳定?」他们急着向外索取答案,却不知道,答案在自己的身体里。身体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却有这么多的不确定,那是因为他们总是花时间去了解别人是如何评判自己的身体。却从没有花时间,认识自己身体的感觉。不认识自己的身体,就不可能相信自己的身体。这样的人,不管病再小,都只有被卡住的份。
但是,那些学会了接纳自己身体感觉,又愿意相信自己身体感觉的人,却为自己创造了不同的健康结果。这样的人,知道认识自己身体的感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们下定决心要为健康一搏。这样的病患,总是会问自己:「我有这样的感觉,这是什么意思?」「我的胆固醇指标是这样,这告诉我什么?」「我的血糖这样震盪,该怎么吃才能让它平稳?」他们不向外找答案,他们向自己的身体要答案。当人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就会学习到对它的尊重,懂得接纳它的一切,知道身体的感觉最准,是自己最应该相信的声音。就因为相信自己的身体,便不再需要理会别人是如何评判它。他们不会急着瘦、不会急着好,因为他们信任身体,知道那些最终都会到来。这样的人,不管有再大的病,都有痊癒的希望。
有些时候,病患已经认识、相信自己的身体感觉,但健康还是被卡住,我心理训练的本能告诉我,他们的压力不再来自于不均衡的饮食,而是来自于生活里的人际关系。因为人际关系是现代生活中,除了饮食不均之外,最大的身体压力来源。往往,我都可以在这时探知他们的工作、婚姻与家庭中,有那些压力来源。
心理的痊癒,一定始自于生理的平衡,这是为什么当初我必须走向生理健康领域的原因。但是,由于我们不是单独处在这个世界上,因此,我们与外界的交集,就有可能搅乱我们的平衡。这时,能指引我们的,就不只是身体的感觉,还有心理的情绪。
我们不习惯接纳自己的情绪、尊重自己的情绪,让我们与他人相处时,找不到方向。身体的感觉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生理界限在那里,而心理的感觉,则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心理界限在那里。身体的感觉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的感觉,则让我们知道外界状况。因为当初身体的设计,就是要让我们在内外在环境中,求取最优势的生存条件。因此,不只身体感觉源自于我们的体内神经系统,连心理情绪,也是由体内的神经系统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不理睬情绪、压抑情绪、不认识情绪时,也会产生生理后果。
当这些已了解身体感觉的病患知道,原来自己身体还没好,是因为还没有认识心理情绪时,不管他们对情绪有多害怕,愿意为健康一搏的人,就是会敞开心胸,去了解与接纳情绪。当他们愿意尊重自己情绪时,就必须也要求他人尊重,并学习沟通,修正他人的行为。让原本有压力的关系,能够转向,变成生活中的幸福来源。通常就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身体也不再卡住,大步向健康前进。
在生理、心理健康两边都走了一圈,我发现,所有的疾病,根源都是不了解、不相信自己─不了解、不相信自己的身体与心理感觉。因为不相信自己,所以会尽信他人;因为对自己没有看法,所以会在乎别人怎么看;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因为尽信他人,常把适合他人的拿来给自己用;因为在乎别人怎么看,所以把自己最美好的部分改变;因为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所以不知道要如何自给自足,只等待别人把健康、快乐交到自己的手上。
等待,是漫长且痛苦的,我知道,因为我曾经等待过。我曾认为自己身体的感觉,是身体对我的背叛;自己心理的情绪,是自己对他人的背叛。等到自己病得不轻、人际关系毁得差不多了,才知道要珍惜自己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情绪。我知道,要认识、接纳、相信自己的身体感觉和心理情绪,无法从上一代那里习得,因为他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技能。所以,去学心理去学营养,其实是为了要自给自足,不再等待别人把健康快乐交到我的手上,而是自己学会掌握。
这本书,就是要分享我在心理、生理双边领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由于要分享的内容是跨领域的,牵扯的面向很广,因此,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架构,没有我编辑张海静的耐心陪伴,与她如钢似铁的逻辑能力,我要分享的内容,就都必须折中,有所取舍。但是,感谢她鬼斧神工的专业编辑能力,能让我把所学,完整呈现。
自我上一本书出版之后,有许多朋友在我的部落格食食课课上,与我结下了美好的缘分。我眼看着大家从不确定到确定,从恐慌到淡定,从生病到痊癒,内心的喜悦,因为无法描述,而让文字显得无能。大家拿着从上一本书里学到的生理知识与技能,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寻求健康痊癒的勇气,是我写这本书时,最大的支持动力。我们常在部落格上分享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眼泪,大家共同的语言,就是拥抱。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就是我想给那些已经认识,与还没有认识的朋友们,最最深沈的拥抱。我期待你们每一个人,在人生的这趟旅途中,都能找到自己、了解自己、相信自己,也因此能找到属于你们自己的健康与快乐。
大熊抱
宇凡
2013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