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你精熟团体带领的技巧,全部在这一本书写透彻而实用的书中。经验丰富且受人尊敬的着作者Robert Masson, Ed Jacobs, Riley Harvill和Christine Schimmel採取的是积极、多感官取向的领导模式(该风格当今被许多有效能的领导者在治疗中心、学校以及机构中所使用),他们撰写的这本书,帮助你获得你需要兜在一起的领导团体的技能,以促使你在领导团体时能够成功。
本书探讨了团体谘商的基础,包括:团体阶段、理论、伦理、技巧、多元文化及各类关键议题;并以丰富的实例以及DVD的示演来说明每一个技巧可以如何有效能和有效地在广泛的团体场所中被运用。第七版也帮助你了解团体中本有的动力,对所有处于团体领导位阶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本必读的书。
※理论应用的章节,讨论五种理论的层面,帮助你将理论与实务作联结
※协同领导团体的讯息
※多元文化议题的范围,帮助你成为一位有文化敏感度的团体实务工作者
※其他的内容尚包括Yalom的治疗性因素、团体工作不同阶段的介绍
最重要的是本版新增的DVD团体角色扮演的示范,企图将传统的理论、团体历程的概念,和经过思考过的策略以及特定的技巧统整起来,可帮助你迅速地掌握如何成为一位有效能的领导者。
本书特色
透过这本团体谘商带领技巧的指南以及DVD的帮助下
你可以成为你想要成为的领导者
作者简介
Ed Jacobs
担任西维吉尼亚大学的谘商、谘商心理学、和复健学系中的硕士班学程组的学术协调组长(coordinator),他也是影响治疗协会的创始者和主任。他教授谘商技巧、理论、团体以及成瘾的课程,他也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带领有关团体谘商和影响治疗的工作坊。除此之外,他喜欢旅行、骑脚踏车、滑雪,以及全国各地去拜访朋友。
Bob Masson
是西维吉尼亚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不同的大学里授课,同时在西维吉尼亚州的谘商师证照委员会服务,在谘商领域保持积极性。他曾在西维吉尼亚大学的谘商、谘商心理学、和复健学系教学超过三十年,教授过的课程包括谘商技巧、谘商理论、团体谘商,以及复健谘商。Bob喜欢和他的太太Kathy一起骑脚踏车和驾驶帆船。
Riley Harvill
是HarBeck公司的合伙创立人,这是一个人力资源训练和谘询的公司,位在德州的达拉斯。在建立HarBeck公司之前,Riley是北德州大学谘商教育学系的助理教授,在那里他教授个别谘商和团体谘商的课程。他最近的创业企业是LearningCast.net, 一个建基于网路、组织上的训练公司。
Christine Schimmel
是西维吉尼亚大学的谘商、谘商心理学、和复健学系的谘商学程组的学术协调组长。她是谘商师教育训练者,已经超过了十五年,教授学校谘商、谘商技巧、团体谘商、以及儿童和青少年谘商等课程。Chris现在担任西维吉尼亚州谘商主考者委员会和西维吉尼亚州专业谘商师证照委员会的秘书。她曾是学校谘商师,教学和研究兴趣保持在学校谘商的领域。
第1章 团体谘商的技巧与领导技能
谁应带领团体
带领团体的理由
团体的种类
团体谘商 vs. 个别谘商
理论的运用
我们的团体取向:影响治疗
在多元文化脉络下的团体谘商
团体的领导风格
领导的功能
如何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伦理上的考量
潜在的团体问题
结语
第2章 团体谘商的阶段、历程与治疗性力量
团体阶段
团体历程
不同类型团体的团体动力
治疗性的力量
Yalom的治疗因素
Jacobs, Masson和Harvill的15项治疗性力量
结论
网站资讯
第3章 团体谘商目的的重要性
当领导者不清楚团体的目的时
决定团体的目的
有关团体目的常见的问题
单次聚会的团体目的
结语
第4章 团体的计画和团体聚会的计画
团体前的计画
团体大图像的规划
每次团体聚会的计画
团体聚会时段的计画
团体聚会计画的范例
计画中常犯的错误
结论
第5章 团体的开始:开始阶段与开始时段
第一次聚会
第二次聚会
接续团体聚会的开始时段
结论
第6章 团体领导的基本技巧
积极倾听
反映
澄清与发问
摘要
连结
小型演说与讯息提供
鼓励与支持团体
基调的设定
示范与自我揭露
眼神的运用
声音的运用
善用领导者的能量
辨识盟友
结论
第7章 聚焦你的团点
建立焦点
保持焦点
转移焦点
使焦点深入
结论
第8章 必要的技巧:切断与引出
切断
引出
结论
第9章 绕圈与配对发言的使用
绕圈发言活动
配对活动
结论
第10章 团体谘商中活动的使用
使用活动的原因
使用活动的时机
活动的种类
结论
第11章 团体谘商中活动的介绍、执行与处理
活动介绍
执行活动
处理活动引发的感受与想法
结论
第12章 团体中期阶段的领导
计画与评估
团体中期阶段的领导技巧
聚会中的主题大纲
特定团体中期阶段的领导策略
团体中期阶段常犯的错误
结论
第13章 团体谘商中的谘商理论
认知行为治疗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现实治疗
阿德勒治疗
沟通分析
完形治疗
其他的谘商学派
结论
第14章 团体中的谘商与治疗
治疗团体的目标
成立治疗团体
治疗团体中领导者的角色与责任
团体治疗的过程
团体中执行治疗的技术
聚焦过程的治疗
有关强度治疗的想法
在非治疗性团体中提供治疗
治疗团体领导者常犯的错误
结论
第15章 团体或单次团体聚会的结束
结束时段
终结期
结论
第16章 问题情境的处理
惯性多话者
操控者
打岔者
解救者
负向的成员
抗拒的成员
想捉住领导者的成员
沉默的处理
处理性的感觉
哭泣的处理
处理互怀敌意的成员
要求成员离开团体
处理持有偏见、胸襟狭窄或感觉迟钝的成员
结论
第17章 团体谘商与特定群体
儿童
青少年
成对伴侣
成瘾者团体
老年人
慢性病患或残障者
性虐待倖存者
离婚者团体
酗酒者的成年子女团体
团体中的多元文化议题
结论
第18章 团体谘商常见的议题
协同领导
法律的问题
团体的评量
研究
团体谘商员的训练
未来趋势
有关带领团体的最后一些看法
身為一個對心理學充滿熱情,並且經常參與各種工作坊和講座的社會人士,我一直對團體諮商感到好奇,也曾有過參與的經驗。然而,對於「如何」進行一個有效的團體,我總覺得隔著一層紗。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的出現,就像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能更深入地了解這個領域。 「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讓我非常期待。我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引導團體走向成功的「秘密武器」,例如如何讓害羞的成員開口、如何化解團體中的尷尬氛圍、或是如何讓成員們在團體結束後,依然能夠保持連結。我對書中提到的「技巧」非常感興趣,我希望它們是具體的、可操作的,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論層面。 而「附示範光碟」,更是讓我充滿了想像。我曾經參加過一些引導式的團體,但有時候,我對於引導者的手法,總是有「似懂非懂」的感覺。光碟中的示範,將能讓我真實地「看見」諮商師是如何引導,如何提問,如何回應,甚至是如何處理一些突發的狀況。我可以想像,我會仔細地觀察諮商師的眼神、表情、以及肢體語言,去學習那些無法言傳的「眉角」。 我特別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能夠幫助我們「看見」團體中「小劇場」的技巧。例如,有時候你會感覺到團體中有一些成員之間,有著微妙的互動,或是隱藏著一些情緒。我希望書中能教導我們如何去覺察這些動態,並加以引導。 此外,我也對「團體中的自我成長」這個部分很感興趣。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方法,讓參與者能夠在團體中,不僅是聽別人說,更能透過互動,去探索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的潛能。 對於「團體結束」的處理,我也很關注。一次好的團體經驗,應該能夠讓參與者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我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能夠幫助成員整合學習經驗,並且能夠在團體結束後,將這些成長延續下去的方法。 總之,我認為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是一本非常有潛力,能夠幫助我更深入了解團體諮商的書籍。它不僅能滿足我對這個領域的好奇心,更能為我提供一些實用的工具,讓我能夠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團體互動的力量。
评分作為一位在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任職、負責員工協助方案(EAP)的規劃與執行者,我深知團體諮商在促進員工心理健康、提升團隊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當我看到《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時,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正是我工作中急需的專業知識和實操指南。 「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對我來說,意味著可以直接應用於實際工作中的方法。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案,教導我們如何根據企業不同的需求,設計和帶領各種主題的團體,例如:壓力管理團體、溝通技巧團體、衝突解決團體,甚至是領導力發展團體。我期待書中能提供詳細的團體目標設定、成員招募、團體流程規劃,以及如何評估團體成效的方法。 而「附示範光碟」,更是我非常看重的一部分。在企業環境中,我們可能面臨著時間有限、成員背景多元、以及員工對於參與團體可能存在的顧慮等挑戰。透過光碟中的示範,我們可以學習到諮商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引導團體,如何處理員工在團體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反應,例如沉默、抗拒、或過度活躍。我甚至可以想像,我們會將光碟中的部分片段,作為員工培訓的一部分,讓他們對團體諮商有更直觀的認識。 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客製化」的團體活動,這些活動能夠直接針對企業員工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例如,如何處理跨部門溝通的障礙?如何提升團隊協作的效率?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能夠讓員工在團體中,透過實際演練來學習和成長的活動。 此外,我也非常關注「團體中的保密性」與「專業界線」的建立。在企業環境中,員工的隱私保護尤為重要。我希望書中能提供明確的指導,說明如何與員工溝通團體諮商的保密原則,以及如何確保諮商師與員工之間保持專業的界線。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團體諮商,不僅能解決員工個人的心理困擾,更能提升整個團隊的效能。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將團體諮商的成果,轉化為企業競爭力的策略。 最後,我認為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將會是我們EAP團隊不可或缺的專業寶典。它不僅能提升我們在團體諮商方面的專業能力,更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為企業員工提供心理支持,營造更健康、更積極的工作環境。
评分作為一位長期在NGO組織工作的心理輔導員,我經常需要帶領各種主題的團體,從情緒管理、壓力調適到人際關係成長,甚至是支持特定弱勢族群的團體。每一次的團體帶領,都是一次新的學習和挑戰。因此,當我看到《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名時,我感到非常振奮,因為這正是我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專業資源。 「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意味著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而是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方法論」。我非常好奇,書中會如何針對不同性質的團體,提供量身打造的策略。例如,對於一個由創傷倖存者組成的團體,其引導策略和危機處理方式,必然與一個由新鮮人組成的職場適應團體有天壤之別。我期待本書能深入探討這些差異,並提供具體的指導。 而「附示範光碟」,對我來說,更是如獲至寶。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常常面臨各種難以預料的情況,有時候僅憑文字描述,難以準確掌握諮商師的臨場判斷和應變能力。光碟中的示範,將能夠讓我們「看見」真實的團體諮商過程,學習諮商師如何運用眼神、語氣、肢體語言來建立連結,如何精準地提問,以及如何在團體出現張力時,進行有效的介入。我甚至可以想像,我會把光碟中的某些片段,反覆播放,試圖去拆解諮商師的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句話,分析其背後的意圖和效果。 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建立和維持團體安全感」的策略。安全感是團體得以發展和深入的基石,但它往往是脆弱的,需要諮商師不斷地去維護。我期待書中能提供具體的技巧,例如如何運用團體契約、如何處理成員之間的互相評斷,以及如何引導成員表達脆弱。 此外,我也非常關注「團體成員的動態」如何被運用。團體中的每一個成員,他們的互動、他們的反應,都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我希望書中能教導我們如何「看見」這些隱藏的訊息,例如投射、反向投射、或是權力鬥爭,然後如何運用這些洞察來引導團體往更深層次發展。 對於「團體結束」的處理,我也很感興趣。一個良好的團體結束,能夠讓成員帶著成長離開,並將所學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幫助成員整合經驗、處理分離焦慮,以及如何鼓勵他們持續發展的策略。 身為一個實務工作者,我深知「在地化」的重要性。我希望本書的內容,能夠盡量考慮到台灣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脈絡,提供更貼近我們實際工作環境的建議。例如,在處理家庭關係議題時,或是在引導長輩參與團體時,是否有一些特別的考量? 我認為,團體諮商的藝術,很大一部分在於「實踐」與「反思」。這本「附示範光碟」的書,正是為我們提供了絕佳的「實踐」與「反思」的機會。它將幫助我們更自信、更有策略地去面對每一次團體帶領的挑戰。
评分我是一位在家中育兒的母親,同時也是一個在社區心理講座中,經常接觸到各種育兒技巧和親子互動方法的學習者。最近,我開始思考,如何將團體諮商的原理,運用到家庭互動和親子關係的建立上。因此,當我看到《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名時,我立刻覺得這本書可能對我非常有幫助。 「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是否能將書中的方法,應用到家庭這個「小團體」中?例如,如何建立家庭的「團體規範」,讓孩子們知道在家庭中的行為界線?如何促進家人之間的「開放溝通」,讓孩子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何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衝突」,而不是讓衝突演變成冷戰或爭吵?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家庭版」的團體諮商技巧。 而「附示範光碟」,更是讓我充滿了期待。雖然家庭的互動與專業的諮商團體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光碟中的示範,能夠讓我更直觀地理解「引導」和「溝通」的藝術。例如,當孩子們情緒失控時,父母該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引導?當孩子們之間發生爭執時,家長該如何充當「協調者」,幫助他們找到解決方案?我希望能透過光碟,學習到那些「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很有智慧」的溝通與引導方式。 我特別好奇,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能夠促進「親子連結」的團體活動。雖然我不是專業的諮商師,但我也希望能夠透過一些簡單的遊戲或互動,來增進與孩子的親密度,並幫助他們學習如何與家人相處。 此外,我也對「如何處理家庭中的「沉默」與「逃避」」這個部分很感興趣。有時候,孩子們會因為各種原因,變得沉默寡言,或者逃避與家人的交流。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方法,幫助家長去理解孩子們的沉默,並引導他們重新打開話匣子。 我認為,一個和諧的家庭,也是一個「小型的、成功的團體」。而團體諮商的原理,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些寶貴的啟示。我期待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能成為我學習如何建立更美好家庭互動模式的「啟蒙書」。
评分身為一位心理學系的學生,最近正深入探討團體動力學,也對團體諮商的實務應用充滿好奇。看到《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名,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因為它直接點出了我學習上的核心需求:如何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的技能。在課堂上,我們雖然學到許多關於團體發展階段、角色分配、領導者功能等理論,但實際在團體中,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引導、去介入,卻是許多同學感到困惑的地方。 「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預示著本書將會提供一套具體的指引,而不是空泛的學術探討。我非常期待書中能詳細闡述各種團體諮商的常用策略,例如如何建立初期團體的信任感、如何促進成員之間的開放溝通、如何處理團體中的抵抗與衝突、以及如何在團體結束時,幫助成員整合學習經驗。而「技巧」的部分,則是我最為看重的,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系列具體的提問技巧、反思技巧、以及運用故事或比喻來引導討論的方法。 最令我期待的,莫過於「附示範光碟」。身為學生,我們往往缺乏實際的團體諮商經驗,僅憑文字學習,有時候會覺得隔靴搔癢,難以真正體會到諮商師的臨場反應與判斷。光碟中的示範,將是我們學習的寶貴資源。我可以想像,我會反覆觀看光碟中的片段,仔細觀察諮商師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他們的語氣。我會試圖去理解,他們為何選擇在那一刻做出這樣的提問?他們是如何回應成員的沉默?他們又是如何引導成員進行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這種「視覺化」的學習過程,肯定比單純閱讀文字來得更為深刻和直觀。 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不同類型團體的範例,例如:目標設定團體、支持性團體、或治療性團體。因為不同類型的團體,其引導方式和目標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在目標設定團體中,諮商師可能需要更側重於設定清晰的目標和執行計畫;而在治療性團體中,則需要更關注成員的情緒處理和深層的心理議題。光碟中的示範,如果能涵蓋這些不同類型的團體,將會更有參考價值。 此外,我也非常好奇,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創新的」團體諮商策略和技巧?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我們的知識和技能。我希望本書能提供一些能與時俱進的方法,例如如何運用科技工具來輔助團體諮商,或者如何將多元文化觀點融入團體引導中。 團體中的「團體動力」是至關重要的,但它往往是比較抽象的。我期待書中能將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觀察指標」和「介入策略」。例如,當我觀察到團體中出現「投射」或「分裂」的現象時,我該如何辨識?我又該如何運用書中提供的技巧來處理?光碟中的示範,能否清晰地呈現諮商師是如何「解讀」團體動力,然後「如何」做出相應的介入? 作為一個正在學習的學生,我也非常重視「倫理」方面的指導。團體諮商中的倫理問題,比個別諮商來得更加複雜。我希望書中能提供關於如何確保團體隱私、如何處理團體成員之間的界線、以及如何保持諮商師的中立性等方面的建議。 總之,我對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充滿期待。我相信它將成為我學習團體諮商過程中,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幫助我紮實地掌握理論,並熟練地運用實務技巧,為未來投入心理輔導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评分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的書名一出,就讓我這個長年深耕心理輔導領域、又特別關注團體動力學的實務工作者眼睛一亮。老實說,市面上探討個別諮商的書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深入淺出、兼具理論深度與實務操作指南的團體諮商專書,卻相對稀少。尤其是「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就已經點出了本書的核心價值——它不是空泛的理論堆砌,而是提供一套具體可行、可複製的工具箱。 我之所以對這本書抱持高度期待,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附示範光碟」。在團體諮商的過程中,很多時候僅憑文字描述,難以完全體會到領導者如何掌握氣氛、引導成員互動、處理突發狀況,或是如何在小組中建立安全感。光碟中的實際案例示範,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督導,親自在旁手把手教你,你可以看到諮商師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聽到他們溫和而堅定的語氣,觀察他們如何運用提問技巧,如何在成員之間建立連結,如何在團體失控或出現衝突時,進行有效的介入。這種「看得到、聽得到」的學習方式,對於新手諮商師來說,絕對是學習團體諮商最直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甚至可以想像,我會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光碟,針對特定的片段反覆觀看,然後在腦海中模擬,如果在那個情境下,我會怎麼做?我是否會做出和書中諮商師一樣的決定?甚至,我會不會有更創新的方法?這種與書中示範互動的學習過程,遠比單純閱讀文字來得生動和深刻。 而且,團體諮商的複雜性,往往在於它是一個動態的、多向度的互動系統。個別成員的情緒、需求、個人歷史,都會交織影響著整個團體的氛圍。如何「看見」並「處理」這些錯綜複雜的動態,是團體諮商師面臨的巨大挑戰。我非常好奇,書中所介紹的「策略與技巧」,是否涵蓋了從團體建立期、發展期到結束期的不同階段?是否針對不同性質的團體(例如:創傷療癒團體、人際關係成長團體、憂鬱症支持團體等),有不同的引導方式和應對策略?「示範光碟」是否能真實呈現這些不同階段的團體動態,以及諮商師如何在這些動態中游刃有餘地運用所學?我期待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範例,說明如何進行團體目標設定、如何建立團體規範、如何處理沉默、如何引導深度對話、如何處理團體中的阻抗與抗拒,甚至是如何在團體結束時,幫助成員帶著成長離開。這些都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難題,若本書能提供清晰的解答和實用的技巧,那將是對我們這些第一線工作者的莫大幫助。 團體動力學是團體諮商的核心,但它又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透過觀察團體成員的互動模式來感受和理解。這本書的「策略與技巧」,我非常期待它能將團體動力學的理論,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策略。例如,當我觀察到團體中出現「投射」現象時,我應該如何覺察?又該如何運用提問或團體活動來處理?當我感覺到團體內部出現「隱藏的權力鬥爭」時,我該如何介入,才能既不扼殺成員的自主性,又能引導他們走向更健康的互動?光碟中的示範,我希望能夠清楚地展現諮商師是如何「解讀」團體動力,然後「如何」運用特定的技巧來回應這些動力。它不應該只是單純地展示一個諮商過程,而是要深入解析在這個過程中,諮商師為何這樣做、背後有哪些理論支持、以及這樣做能達到什麼效果。 對於團體諮商師的「自我覺察」與「自我照顧」,也是我非常關心的議題。帶領團體本身就是一個高度耗能的工作,諮商師本身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團體的運作。我希望這本書在提供「策略與技巧」的同時,也能融入關於諮商師如何保持專業界線、如何處理自己在團體中的情感反應、以及如何進行自我關懷的內容。畢竟,只有狀態良好的諮商師,才能有效地引導和支持團體成員。而「示範光碟」中,是否能從諮商師的視角,提供一些關於「我在想什麼」、「我在感受什麼」、「我為何這樣做」的內心獨白或補充說明?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諮商師在面對複雜團體情境時的思考歷程,進而學習到如何培養類似的專業覺察力。 心理諮商的領域,一直以來都有著很強的「實踐導向」,尤其是團體諮商,更是如此。理論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實際操作上。我之所以對《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如此期待,是因為「技巧」兩字,以及「示範光碟」,都直接指向了實務操作的層面。很多時候,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理論,在實際的團體中,會因為成員的個別差異、團體背景、文化因素等,而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變化。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萬用」的技巧,但更希望能提供一些「彈性」的技巧,也就是說,這些技巧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被調整和應用。而光碟中的示範,則能讓我們看到這些技巧是如何在真實的場景中被活化、被運用,而不是被僵化地套用。 我特別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結構化」的團體活動或練習?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否能有效地促進成員的互動、加深彼此的理解、或者引導他們探索特定的主題?例如,在建立信任的階段,有沒有一些簡單而有效的破冰活動?在處理衝突時,有沒有一些引導成員進行建設性對話的練習?「示範光碟」中,我希望能夠看到這些活動是如何被帶領,以及成員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的反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進一步解析這些活動背後的「原理」,也就是說,為什麼這個活動有效?它能幫助成員達成什麼目標?透過對活動原理的理解,我們才能在日後自行設計或調整類似的活動,而不是被動地模仿。 團體諮商的倫理問題,始終是諮商師需要謹慎面對的。在團體中,資訊的保密性、成員之間的關係界線、諮商師的權力角色等,都比個別諮商來得更為複雜。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策略與技巧」的介紹中,融入對倫理議題的探討,並提供如何在實務操作中,兼顧倫理原則的具體建議。例如,當團體成員之間產生非團體內的個人關係時,諮商師應該如何介入?當團體成員分享了高度敏感的個人資訊時,如何確保團體內的保密性?「示範光碟」中的案例,是否會觸及這些倫理的考量,以及諮商師是如何處理這些複雜情況的?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預防性」的建議,讓諮商師在團體開始之前,就做好倫理層面的準備。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心理健康專業發展的人,我深知「持續學習」與「經驗傳承」的重要性。團體諮商的藝術,很多時候是透過「觀摩」與「實踐」來累積的。而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正提供了這樣一個絕佳的學習平台。我預期它不僅能幫助我鞏固既有的知識,更能為我開啟新的視野,學習到許多我可能未曾接觸過的「獨門絕技」。書中的「策略與技巧」,我希望它們是具備「可遷移性」的,也就是說,不僅適用於某一種特定的團體模式,而是能夠在不同的團體情境下,被靈活地運用。而光碟中的示範,則提供了最好的「範本」,讓我們知道這些技巧在實際操作中,是如何「落地」的。 我更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這些在台灣本地工作的諮商師,提供一些在地化的觀點與實例。台灣的文化背景、人際互動模式、以及社會價值觀,與西方國家可能存在差異。我希望書中的「策略與技巧」,能結合台灣的特殊性,提供一些更貼近我們實際工作環境的建議。例如,在處理家庭互動模式時,或者在引導成員表達情緒時,是否有一些適合台灣文化的介入方式?「示範光碟」中的案例,如果能呈現一些在台灣進行的團體諮商場景,那將會更有共鳴,也更能讓我們將所學應用於我們自己的臨床工作中。 最後,我想說的是,一本好的專業書籍,不僅能提供知識,更能啟發思考,甚至帶來改變。我對《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的期待,正是希望它能成為我專業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在團體諮商領域不斷前進。書中的「策略與技巧」,我希望它們是紮實的、有根基的,而不是流於表面。而「示範光碟」,則讓這些理論變得生動具體,讓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探索與發現的樂趣。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閱讀這本書,並且認真觀看光碟中的每一個示範,將書中的智慧轉化為我實際的行動,為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更專業、更有效的團體諮商服務。
评分身為一名心理諮商所的督導,我經常需要指導新進的諮商師,特別是在團體諮商的帶領方面。很多時候,新手的挑戰不在於缺乏理論知識,而在於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操作,以及如何在複雜的團體互動中,保持冷靜與專業。因此,《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對我來說,無疑是一項極具價值的專業工具。 「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表明了本書的實用性。我期待書中能提供一套清晰、系統化的團體諮商流程,並在每個階段提供具體的引導策略。例如,在團體成立初期,如何進行有效的成員介紹?如何與成員共同建立團體規範,讓大家知道「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在團體發展中期,當團體出現衝突或張力時,諮商師該如何進行調解,而不是讓衝突惡化? 而「附示範光碟」,更是我最為看重的一部分。我深知,團體諮商的藝術,很多時候體現在細微之處:諮商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恰到好處的提問,都可能對團體產生深遠的影響。透過光碟中的示範,新進的諮商師可以「看見」這些細節,學習如何運用非語言溝通來建立連結,如何透過聲音的抑揚頓挫來引導情緒,以及如何在成員之間建立流動的能量。我甚至可以想像,我會利用光碟中的案例,來進行督導,與新手諮商師們一起分析每個場景,探討不同的介入方式可能帶來的效果。 我特別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引導成員進行深度自我探索」的技巧。團體諮商的魅力之一,就在於成員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對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更深入的探測。我期待書中能介紹一些能夠觸發成員反思、引導他們連結過去經驗與現在感受的方法。 此外,我也非常關注「團體中的權力動態」如何被處理。在任何一個團體中,都可能存在著隱藏的權力鬥爭或不平衡。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策略,幫助諮商師覺察這些動態,並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引導,避免權力失衡對團體造成負面影響。 對於「團體成員的互動模式」的解讀,我也非常感興趣。團體諮商師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從成員的言談舉止中,看到他們之間的關係模式,以及這些模式如何影響著整個團體的運作。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觀察清單」或「分析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解讀團體中的複雜互動。 另外,我也希望書中能探討「諮商師的自我覺察」與「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帶領團體是非常耗能的,諮商師本身的情緒和狀態,都會影響到團體的品質。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保持專業界線、如何處理自己在團體中的情感投射,以及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建議。 總而言之,我認為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是一本極具實用價值的書籍,它不僅能為新手諮商師提供清晰的指導,更能為資深的督導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進而提升整個團體諮商的專業水平。
评分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一登場,就讓我這個在教育現場輔導學生多年、經常需要帶領成長團體和支持性團體的老師,感到無比的興奮。坦白說,在輔導工作中,團體諮商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讓學生們在同儕之間學習、成長、互相支持,但同時,帶領一個團體,其複雜度和挑戰性,常常遠超過個別輔導。因此,一本能夠真正提供「策略」與「技巧」的書籍,對我們這些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簡直是久旱逢甘霖。 而「附示範光碟」這個部分,更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在進行團體帶領時,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困境,是「知道」理論,但「不知道」如何將理論應用在實際互動中。文字描述可以提供方向,但團體動力學的微妙之處,往往在於那些無法被完全文字化的互動細節。光碟中的示範,就像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實境演練」的機會,我們可以看見真實的諮商師如何在各種情境下,運用他的專業知識和技巧。我可以想像,我會仔細地觀察諮商師如何引導話題,如何回應成員的提問,如何在團體中建立安全感,以及如何在處理成員之間的衝突時,保持中立和專業。 我特別期待,書中的「策略與技巧」,是否能涵蓋不同類型的團體。例如,針對國高中生的人際關係成長團體,或是針對大學生的壓力調適團體,甚至是針對老師的教師支持團體,書中是否能提供針對不同目標和成員特質的具體策略?例如,在引導學生表達內心想法時,如何設計破冰活動?當團體中出現「霸凌」或「孤立」的現象時,諮商師應如何介入?「示範光碟」中,我希望能夠看到這些不同情境下的實際操作,以及諮商師如何運用不同的技巧來應對。 而且,團體諮商並非一成不變的模式。它是一個動態的、不斷變化的過程。成員的加入與退出、團體的發展階段、以及成員們之間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都可能帶來新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應變」的策略,也就是說,當團體出現預期之外的情況時,諮商師該如何靈活地調整他的策略和技巧。例如,當團體氣氛突然變得沉悶時,諮商師該如何重新點燃大家參與的熱情?當有成員在團體中過度表現或過度壓抑時,諮商師該如何平衡? 另外,我也很關心團體諮商師的「自我覺察」與「自我照顧」。帶領團體對諮商師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如何在團體中保持專業的界線,同時又不失同理心?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在團體中可能產生的情緒?「示範光碟」中,我希望能夠看到諮商師如何「示範」自我照顧,或者在案例分析中,探討諮商師在團體中的個人感受與應對。這對我們這些在第一線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習。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結構化」的團體活動範例,這些活動不僅有趣,更能有效地達成團體目標。例如,在探索自我認同的過程中,有哪些引導性的練習?在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時,有哪些模擬練習?「示範光碟」中的實例,我希望能夠看到這些活動是如何進行的,以及成員們的反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藉由書中的解析,理解這些活動背後的「原理」,這樣我們才能在日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更適合的團體活動。 我也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探討在台灣的教育體系中,團體諮商可能遇到的特殊挑戰,例如班級人數眾多、家長期望、學校行政壓力等。而書中的「策略與技巧」,是否能針對這些在地化的困境,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畢竟,一個再好的理論或技巧,如果無法落地,就難以真正發揮作用。 此外,團體諮商的倫理議題,也是我在工作中非常重視的。如何確保學生的隱私?如何處理團體成員之間的關係界線?如何避免諮商師的權力被濫用?我希望書中能在介紹技巧的同時,融入對倫理原則的討論,並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幫助我們在實務操作中,做出合乎倫理的判斷。 身為一個持續學習的教育者,我深知「觀摩學習」的重要性。團體諮商的藝術,很多時候在於「看別人怎麼做」,然後「自己怎麼學」。這本「附示範光碟」的書,正提供了這樣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讓我能夠透過影像,更直觀地學習團體諮商的技巧,並反思我自己在帶領團體時的優勢與不足。 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帶來更多實用的啟發,讓我能在輔導工作中,更有效地運用團體諮商的資源,幫助更多的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獲得支持與成長。
评分我是一個在大學擔任諮商輔導老師的同事,平常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帶領學生團體,像是生涯探索團體、壓力調適團體,或是協助學生處理人際關係的成長團體。說實話,雖然我接受過諮商輔導的專業訓練,但每次帶領團體時,總會遇到一些「理論上知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有些吃力」的狀況。因此,當我看到《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時,我立刻覺得這正是我需要的及時雨。 「策略與技巧」這兩個詞,直接點出了本書的核心價值。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套系統性的引導方法,從團體建立的初期,到團體中期成員關係的深化,再到團體末期的整合與結束,都能有一套清晰的步驟和引導方向。尤其是在團體初期,如何快速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是我最常遇到的難題之一。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破冰活動、團體規範的建立方式,以及如何處理初期成員的沉默或防衛。 而「附示範光碟」,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在團體諮商的過程中,許多細節是無法僅靠文字來傳達的。例如,諮商師的眼神交流、肢體語言、語氣的抑揚頓挫,以及在成員衝突時,如何運用恰當的提問技巧來化解僵局,這些都需要透過「看」和「聽」才能真正學到。我迫不及待地想透過光碟,觀摩諮商師是如何掌握團體氣氛,如何引導成員進行深度對話,以及如何在複雜的人際互動中,保持專業的引導者角色。 我特別好奇,書中的「技巧」是否能涵蓋到處理團體中各種「難搞」的成員,例如過度依賴的、過度攻擊的、或是過度逃避的。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針對這些不同類型成員的應對策略,以及如何將他們融入團體,而不是讓他們成為團體的阻礙。 此外,我也很關注「團體目標」的設定與調整。一個清晰的團體目標,能讓團體更有方向感。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與成員共同設定目標,以及如何在團體發展過程中,彈性調整目標的技巧。 另外,我非常重視「團體動力學」的應用。我希望書中能將抽象的團體動力學理論,轉化為具體的觀察指標和介入策略。例如,如何辨識團體中的「領導者」與「追隨者」,如何覺察團體中的「隱藏議程」,以及如何運用這些洞察來推動團體的發展。 身為一位大學的輔導老師,我也很關心「文化適應性」的問題。台灣大學生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可能與西方國家有所不同。我希望書中的策略與技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這些在地化的因素,提供更貼切的建議。 總體而言,我認為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的出現,對於我們這些在第一線工作,並且持續希望提升專業能力的輔導老師來說,將是一份極為寶貴的資源。它不僅提供了理論上的指引,更透過影像化的呈現,讓我們能夠更直觀、更深入地學習到團體諮商的藝術。
评分我是一名在社區心理諮商中心服務的治療師,平日工作中,我經常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個案,其中很多情況,我認為透過團體諮商,能提供比個別諮商更豐富的互動和支持。因此,我對《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這本書,可說是非常的期待。 「策略與技巧」這幾個字,直指了我工作中最需要的東西:具體、可行、有效的方法。在社區諮商的環境中,我們可能面對的來談者,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背景,有著各式各樣的困境。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彈性的框架,讓我可以根據不同的團體目標和成員特質,靈活地運用其中的策略。例如,在引導一個家暴婦女支持團體時,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安全感和賦權;而在引導一個情緒管理團體時,則需要更多的實用技巧練習。 而「附示範光碟」,更是這本書的關鍵亮點。在文字學習中,我們固然可以了解理論,但要真正掌握團體諮商的「手感」,那種在實際互動中,如何恰如其分地提問、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引導、如何處理突發的情緒爆發,這些都需要透過觀摩學習。我非常期待看到光碟中的示範,能夠真實地呈現諮商師如何運用非語言的溝通技巧,如何建立與成員的連結,以及如何在團體氛圍緊張時,找到恰當的介入點。 我特別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提供一些「結構化」的團體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吸引成員參與,更能有效促進他們之間的互動與成長。例如,在探索自我概念的團體中,有哪些能夠引導成員深入反思的練習?在學習處理人際衝突時,有哪些能夠讓成員體驗並學習的模擬練習? 另外,我也非常關注「團體成員的自我暴露」和「團體成員的互相支持」。這兩者是團體諮商的核心價值所在。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策略,幫助諮商師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成員更坦誠地分享,並且引導成員之間建立起互相支持的網絡。 在社區諮商的實務中,我們也常遇到「團體持續性」的問題,也就是如何讓成員願意持續參與,而不是在初期就流失。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保持團體動力的技巧,以及如何應對成員退出的策略。 我也期望書中能針對「團體中的倫理議題」提供詳細的指導。例如,如何在團體中處理成員之間的個人連結、如何確保資訊的保密性、以及如何處理諮商師在團體中的權力關係。 最後,我認為一本好的專業書籍,除了提供知識,更能啟發我們的思考,並激發我們不斷精進的動力。我非常期待這本《團體諮商:策略與技巧(附示範光碟)》能成為我工作中的重要指引,幫助我更專業、更有效地運用團體諮商,為社區中的人們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