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的辟谷功本身是师门祕不外传的一套增强功力的方法,它不是用来治病的,治病只是附带产品。
辟谷,驱除的是整体生命的毒素,沉积在我们整个身体、生命里面的毒素,既有身体方面的,还有思想方面的,包括代谢毒素、食物毒素、药物毒素等等。──李一道长
*附赠【道家养生光碟】,包括「站桩」和「导引术」,由真人带领实做,步骤鉅细靡遗,搭配详细的旁白讲解,每天一场功,身体更健康!
道家认为,人的自然寿命起码是170岁,轻轻松松活到120岁不成问题,然而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寿命?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用吃药,正常吃喝,检查数据一切正常?
最好的医生、最好的药,就是我们自己?
是养生还是养身?
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道医和西方医学,对于疾病的观念和治疗方法,有何不同?熟优熟劣?
中国央视《感动中国》总导演樊馨蔓与身患重度糖尿病的朋友,一起亲身经历中国传统道家道医的神奇──辟谷,体验五千年一脉相承的道家文化与道医观念。
本书三册是由中国着名导演樊馨蔓所执笔,描写自己和朋友参加辟谷的一切经历。樊馨蔓本身有非常严重的咖啡瘾,以及一些不大不小的疾病;而她的一位好朋友却在盛年被诊断出得了严重的糖尿病,生命即将「盛情结束」。他们因缘际会遇到李一道长,在半信半疑下,到重庆缙云山的白云观,亲自体验最根深柢固的道家文化,以及如今鲜有人知晓的「辟谷术」。
人可以15天什么也不吃地活着吗?在中国古典文献、武侠小说里被提及的生命修行方式──辟谷,真的确有其事吗?本书作者在李一道长的引导下,以咒语打开人体天门,断绝一切食物15天,仅以白开水维持生命,「以身试法」,揭开道家神奇又神祕的养生理念。
作者简介
樊馨蔓
浙江杭州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八年纪录片编导,《感动中国》九届总导演,《中国魅力城市》总导演。
着有《芝麻开门》《暴走的日子》《人体植物》《你的影子》等等。
相关着作
《【世上是不是有神仙2】生命不仅仅如此──辟谷记(上)》
《【世上是不是有神仙3】生命可以如此──辟谷记(下)》
《世上是不是有神仙:生命与疾病的真相》
序
生命的奥祕是无限的
一
东方文化说到底都是关于生命的,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关于生命本质的,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诸子百家经典,基本上都是在描述生命的本质。二是关于生命现象的,在描述生命现象的文化中,一类体现在民俗方面,另一类则体现在宗教活动,尤其是道教传承中。
就第一部分来说,无数的古圣先贤开辟了通往宇宙生命本体之路,超越肉身、超越心理、超越思维、超越死生,归根复命入于不死不生,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之地。他们把明道、明明德的成果,汇集成为全体生命之明和普度众生的大乘之船,把慈航普度的本愿大海融入众生心,对于百姓来说,却早已是「日用而不知」了!
就第二部分生命的现象来说,那是多姿多彩、神异诡怪、无奇不有,一切都是可能的,这也使得民俗文化节和宗教庙会生机盎然,展现着多神文化的神乎其神。那些民间传颂的各种神异,在老子看是「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在孔子看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在释迦牟尼看来则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关于「神奇卓异、光怪陆离」,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呢?也许这正说明既不是有,也不是没有,而是生命奥祕不可思议的无限性!
生命的奥祕是无限的,而生命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又是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人类现代科学的方向似乎满足于不断地通过科技成果扩充自己的认知范围,从哈伯望远镜,超精细显微镜,到宇宙射电测试,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随着对宇宙奥祕探索的不断深入,新的奥祕越来越多。诸如宇宙微波辐射背景,黑洞和红巨星,脑意识和图灵测试及人类基因组计画等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几乎集聚了当代人类的全部菁英,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短短几十年间,当代科学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科技似乎在不断拓展着人们的视野,科技成果也不断带给人们巨大便利和充分享受。但是到目前为止,二十世纪生命科学的三大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哪里去」,仍然困扰着人们。人们寄希望透过「基因科学」解开奥祕,至今却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人们反而对其负面作用越来越担心了。
科学是向外探求,探求是无止境的。在宏观世界,出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出了银河系还有更大的星系团。在微观世界,夸克还不是最小的粒子。任何有限的已知与无限的未知相比,始终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现代科学演奏的当然是永无止境的知识进行曲。
二
包括儒、道、佛在内的「道」文化,走的都是向内的路。二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生命、关注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沉睡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关注「道」、关注「易」。人们已经开始把求索的重点从向外转而向内。不是探求,而是了解,是「损之又损」的蜕变,是「归根复命」,是战胜自己的「自强不息」,既不拒绝什么,也不固守什么,更没有为什么,只是活生生的与天地万物一起和谐共用,强调的是如何「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道教对生命各个层面的多种现象,有着广泛深入的了解。在不断深入生命本原的归根复命的过程中,不舍一法,其中也包括保留和继承古代巫术文化,黄帝祝由科,堪舆、预测、符咒,消灾祈福、祈晴祷雨、祛病驱邪等诸多法事活动,以及从丹道修炼衍化而来的道医、道药等等道术的传承。上述文化传承共同构成了中国道教文化的独有特征。这些道术文化虽然五花八门,但都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那就是对生命的关爱,对众生的慈悲,就是随顺万物的自然属性,自然而然地使生命更精彩,使生物体「病者康、康者健、健者寿、寿者仙」的养生之道。
说到生命的奥祕,说到养生之道,就不能不涉及因缘、因果、精、气、神、仙、灵、魂、魄、死、生、临终关怀、修炼等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名相,这些内容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神祕色彩,容易被误解为传播「迷信」。
道教对于生命的各种现象和解决生命体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既不认为是迷信,也不排除使用被某种知见判定的「迷信」。这里既有方便法门的因素,也有出于不得已的时候。比如遇到了当代科学、哲学现有成果中还找不到相应的语言来描述的宇宙生命各层次现象;比如遇到了某些还不能用常人所能理解的语言说清楚的事情。
「明道」和「明明德」的过程本身就是消除迷信的过程,是生命不断走向光明的过程,在老子、孔子、释迦牟尼、庄子、孟子等等诸多圣人那里是没有迷信的。道家的明道,儒家的明明德,佛家的明心见性,都是明,明白了还迷信什么?迷信只能与对生命的未知结伴而行,有未知就有迷惑,有迷惑就有期待和恐惧,有期待有恐惧,「迷信」就起作用。值得重视的是,对于所谓「迷信」的名相借用和功用展示者,通透地了解生命的本质是必须的,只有站在生命的原点,才能真正地生起慈悲心。只有慈悲心、出发点与特定方法的有效结合,才能既先解决当事人的烦恼和疾苦,先帮人达成心愿,再「见月忘指」地逐步引导人们明道和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任何利用所谓的「迷信」手段谋私的做法都会贻患无穷。
三
值得强调的是东方文化传承的困难性。向大众描述某种形态与带领某人去体验实证某种形态,毕竟是不一样的。充斥书市的大部分经典解读都停留在泛泛而论的阶段,网路上很多的论坛中也大致反映了这种状态。知道「理」是容易的,古圣先贤已经把能说的都说尽了,你只要读懂经书就能了解。但如果变成「口头禅」,对于解决你自己的烦恼痛苦问题只能是「望梅止渴」,没有太大实际的意义。如果真的要去证道实修,就要涉及东方文化传承和接引的「一门深入」等问题。
我们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可以设计出若干条线路到达罗马,但如果确定真的要去罗马时,却只能选择走其中的一条,还必须先明确自己所在的位置。文化传承也是这样,当我们描述道文化时,可以同时用很多语言来描述,比如道家、儒家、佛家,甚至天主教、基督教等等,每一家还包括许多不同的支派,也可以由当代科学、哲学相互参同来表达;但是当你真的想要修炼证得时,却只能根据自己的因缘和天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各门各派的「法」本来是平等的,但对于你来说又是不平等的,所以历代祖师都主张在证道实修中一门深入,一术通达大道,否则你就会犯「凿井碎多不及泉而终无水饮」的错误。很多准备修行的人往往会被困在这里而无法深入。
法师们这个这么说,那个那么说;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又那么说,到底哪个才是对的?其实也许都是都对,只是「对大众说」和「对机说」是不同的。「对机」涉及被接引人的具体情况,由于开示对象独特的因缘、经历、悟性、知识等等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同一个问题,对这个人这么说,对那个人也许是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也就是说理和实修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坐而论道」,也不过与闲谈、摆龙门阵相类似,海阔天空,要的是个精彩。如果实修,真实地体验生命的奥祕,就不那么随意了,就是「差之毫釐,缪以千里」了。
这本书涉及许多宗教、民俗文化方面的讨论和讲学,实际上大都是在小范围内针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进行的「对机说」,一旦把这些只能称作是方便法门的「对机说法」搬进书本,变成了「对大众说法」,则很容易让人「固化」和「着相」。比如书中转述了大量有关灵魂内容的讨论,这也是一种不得已。在讨论中没有什么比灵魂更令大家兴奋的了,进而由灵魂讨论引发了对道文化的深入了解。其实灵魂这类东西,与世间人是说不清楚的。严格地说,灵魂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地狱不是有、也不是没有,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的奇异事物都是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了解,无论如何也是说不清楚的,除非实际修炼,亲自穿越生命的各个层面,才能真正一睹风采。如果能够在有生之年透过实修找到自己的灵魂所在,那将是人生一大幸事。否则只能作为聊天的话题之一,那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这样一些很难以言语道断的话题弥漫在书中,除了对当时的听众个人也许有对机之后「豁然开朗」的感受外,对大众读者可能只是起到启迪思考的作用,无甚法则可作依凭和遵循,这是要特别提到的。
感谢作者敢于以身试「法」的勇气,她的十五天辟谷经历,体验了「脱胎换骨」和「重新做人」的感觉。用现代语言来说,相当于对身心的一次「回零」,一次「重启动」,或一次「流程再造」。平时很难改掉的积习去掉了,整个人焕然一新,对于一个没有任何修炼基础的人来说,效果是令人瞩目的。更为难得的是在感受生命体整合的痛苦和惬意的同时,还第一次以清晰流畅的语言对整个过程做了翔实的记录并发表出来。
要留意的是,对于没有修炼基础的人来说,必须在我们的帮助下才能顺利完成辟谷过程,所以有必要说明的是:不得模仿!也就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是不可随意辟谷的,更不可以按着作者书中描写的程序自行修炼辟谷,弄不好会对身体造成某种伤害。另一方面,作者书中对道教日常的一些养生方法、理念也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如导引术、桩功、行步功等介绍得都很准确,可以供有缘阅读此书的人练习时参考。
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开端,作者在对道文化孜孜不倦地深入了解,使得我在回答问题时有机会介绍一些实修的思路和理念。虽然看起来有些支离破碎,但还是露出了很多端倪。希望与一切有缘人共参,也希望为有志实修的人们选择修炼门径提供一个初步参考。无量寿福!
李一 稽首
岁在戊子冬月 草于缙云山绍龙观经堂
我一直对那些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我、管理情绪的书籍情有独钟。这套书在这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它并没有直接提供“心灵鸡汤”式的慰藉,而是通过一些深刻的洞察,让我理解了许多困扰我们的根源。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内心的冲突和解。作者的分析非常到位,能够触及到很多我们平时意识不到的心理机制。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也十分精彩,让我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每一次阅读,都感觉自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探索,逐渐拨开迷雾,看到更清晰的自己。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远比任何外在的奖励都来得珍贵。
评分作为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理解和传承那些古老智慧的途径。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是让我惊喜万分。它没有将传统文化神化或神秘化,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理念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梳理和阐释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和深厚功底。每一个观点都言之有物,引经据典,但又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是因为这些扎实的根基,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说服力。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故事,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受。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某些句子,试图去领会其中蕴含的更深层含义。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分隔,每段评价约300字。 --- 读完这套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在现代社会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洪流中,我们常常感到迷失,焦虑如影随形。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安抚内心、指引方向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而这套书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它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空洞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仿佛是一位智者在你耳边低语,娓娓道来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智慧。书中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像是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思考,理解他们的困惑与超脱。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力量,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旁的快餐式读物,而是需要反复品味,每一次都会有新的体悟。那种感觉就像是品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甘醇,回味却悠长而深邃。
评分收到!我将以一个读者的口吻,为您创作五段风格迥异、内容详尽但不包含您图书具体内容的图书评价,并用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思维方式的革新。这套书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论述,让你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某种“道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事物内在联系的剖析,那些看似独立的现象,在作者的笔下却能被勾勒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这让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发生了转变,不再拘泥于表面,而是开始探究更深层的本质。书中的语言也极具魅力,既有文言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读起来毫无障碍,反而是一种享受。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盲点,也提供了看待问题的全新角度。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人在纷扰的现实中找到一份宁静与 clarity。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