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

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Frank Bettger
图书标签:
  • 销售技巧
  • 销售方法
  • 销售策略
  • 顾客心理
  • 成交技巧
  • 营销
  • 商业
  • 人际沟通
  • 销售实战
  • 销售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销售员人手一本的必读经典!!!
超级业务员,从害羞、害怕、失败到千万成交!

  这是一本专为销售人员撰写的经典书籍。无论你卖的是房子、保险、汽车、想法,或其他任何东西,本书都很适合你阅读。

  本书作者法兰克.贝特格于二十九岁时是个失意、落魄的保险业务,但四十岁时却已经买了一栋别墅,早就可以退休了。是什么销售方法改变了贝特格的一生,让他走出穷途潦倒的困境,成为美国史上最名利双收、薪水最优渥的销售员?

  答案就在本书中,贝特格分享了他的经验,解释了他能晋身超级销售员的简易法则,透过他的故事,他逐步引领读者培养成功销售员的风格、精神与风度。无论你卖的是什么,只要身体力行作者所提出的敏锐见解,就能成效更高,赚更多钱,对公司更有贡献:

  1.充满热忱的行动力:热忱可以征服心中的恐惧,使你不退缩;热忱能感染客户,助你成交!

  2.瞄准目标:「看不见就击不中。」尝试找出客户想要的东西,并帮助他们获得这个东西。

  3.克服恐惧:想快速培养勇气与自信,就要学会演讲,当你不怕演讲,就算谈话的对象再位高权重,也就不怕了。

  4.别怕失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每个错误与失败就像是一次三振,而你最大的资产,便是自从上次安打到现在所累积的三振次数。次数愈多,你就会愈靠近下一次的安打。

  5.培养问问题的技巧:提问比实事叙述更能有效促成成交,或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与其进攻,不如提问。

  6.赞美对方的优点:想赢得并维系他人信任的一个最快方法,就是「不说别人的坏话,称赞每个人的优点。」

  7.用心倾听是最高的销售艺术:如果你烦恼自己没有好口才,那就做个好的聆听者,让对方感受到你真心对他讲的话感兴趣,往往也会很受欢迎。

  8.真诚待人,赢得信任:站在对方的立场给予「服务」,只要展现绝对的真诚,就可以赢得别人的信赖。

  9.彻底了解工作上的专业知识:如果想要对自己有信心,并赢得与维系他人的信心,就必须遵循「了解你的业务,以及持续了解你的业务」。薪水高低和专业知识多寡成正比。

  10.记住别人的名字和长相:记住别人的名字和长相会使对方觉得受到重视,如果你容易忘记别人的名字,可以透过「印象」、「复述」、「关联」来增强记忆。

  11.想成交就要行动:不挥棒是打不到球的,想要成交必须採取行动。

  12.找出客户抗拒的原因:销售案例中,原本透露的拒绝购买原因有62%根本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有38%的潜在客户会透露不愿意购买的真正原因。有两个小问句最能促使对方透露真正的原因:「为什么」以及「除此之外,还有……吗?」

  13.照顾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喜欢顾客的东西,关照你的顾客,顾客自然就会关照你,试着请他们帮忙介绍新客户。

各界给本书的赞誉

  作者的抗压性和面对失败的态度,能够使优秀人才少走冤枉路,也可以让自己快速成长。本书内容让人有种被敲醒的喜悦。──李坚强,汇丰汽车汐止营业所所长、全国超级业务员选拔赛冠军

  本书生动描述作者的销售职涯中,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不论是正确心态的建立,或销售话术、成交缔结的技巧,都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吴育宏,行销专家

  从我第一次从事销售工作就一直找寻的销售书籍,好书终于出现了!

  作者一针见血点出业务同仁普遍性的问题,诸如:只会说不会问问题、油嘴滑舌无法取得别人的信任,与缺乏充满热忱的行动力等三个技巧,更是与我的实务经验不谋而合。销售始终来自于人性,这本书适合 任何行业的销售人员阅读!──林明樟,希望种子国际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长年于两岸三地为上市柜公司进行企业B2B销售内训与教练工作)

  如果你从事销售工作,本书非常适合你!这是一个从失败迈向成功的故事!失败的经验愈早知道愈好,而逆转胜的秘诀更是你迈向成功的关键!──刘恭甫,两岸知名企业创新讲师与销售教练、创新管理实战研究中心执行长

  「如果你想打中球,就必须不断的挥动球棒」,是我二十年销售经验的总结。对于有意成为顶尖销售者的朋友,本书无疑是销售心法与实战的葵花宝典,从态度到技巧,涵盖的广度与深度,让我啧啧称奇。──谢文宪,两岸知名企管讲师、商周专栏作家

  「我从本书获得不少收获,想成功的人,都应阅读本书。」──诺曼.文森.皮尔博士(Dr. Norman Vincent Peale),正向思考推广人

  「即使法兰克.贝特格逝世已久,但无论是销售保险、鞋子、汽车或房子的销售员,都可以持续从本书中获益。」──戴尔.卡内基(Dale Carnegie)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自然。 图书名称:《寰宇探秘:失落文明的密码与未来星图的绘制》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宏大叙事的非虚构作品,它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数千年历史长河与浩瀚宇宙空间的深度探索。我们不再关注眼前的交易与技巧,而是聚焦于人类文明的起源、演进的岔路口,以及我们最终的归宿——星辰大海。 第一部分:古老的低语——失落文明的重构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那些在历史尘埃中几乎被遗忘的伟大文明。我们探究的不是商业策略,而是生存智慧与社会结构。 第一章:尼罗河畔的逻辑——古埃及的宇宙观与工程奇迹 我们将深入研究古埃及文明的底层逻辑。这不是关于法老的权力斗争,而是关于他们如何构建一个能抵御时间侵蚀的社会系统。重点分析了他们的天文观测如何与农业周期完美结合,以及金字塔建造背后的数学、几何学和组织管理思维。我们剖析了象形文字系统的复杂性,它如何不仅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一种信仰与知识传递的媒介。我们试图破解的不是如何“卖出”一个概念,而是他们如何“构建”一个持续四千年的稳定世界观。 第二章:两河流域的契约精神——苏美尔的法律与文字的诞生 苏美尔文明,作为人类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留下了楔形文字泥板。本书详细梳理了《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早期法律条文的制定原则——这些原则奠定了后世契约精神的雏形。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早期社会如何通过书面化的规则来管理复杂的城市生态,以及这种“书面契约”对后世政治哲学的深远影响。这与瞬时成交的销售技巧截然不同,它关乎长久秩序的建立。 第三章:玛雅的周期性预言与时间计量 我们飞越至中美洲,考察玛雅文明对时间的理解。他们的历法系统比当时欧洲任何历法都更为精准,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金星、太阳和月亮运行轨迹的长期、不间断观测。本书展示了玛雅祭司如何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来预测自然事件,并将其融入宗教仪式和农业生产中。我们探讨的是对“时间”这一维度本身的深刻把握,而不是如何利用时间进行快速周转。 第二部分:断裂与连接——历史的十字路口 历史的车轮在某些关键时刻会偏离既定轨道,产生“断裂”。本部分考察了这些关键转折点,探究了技术、思想和资源在不同文明间的传播与融合。 第四章: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遗产与知识的存续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兴衰是人类知识宝库遭遇灾难的缩影。我们详述了早期学者如何系统地分类、翻译和保存来自希腊、埃及、波斯和印度的大量知识。这部分着重于知识的“系统化存储”与“跨文化转译”的艰巨工程,而非知识的“快速推销”。 第五章:丝绸之路的货物与思想的交换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疾病和信仰的传输带。本书通过追踪香料、丝绸和宗教文本(如佛教的东传)的路径,分析了地理障碍如何塑造了人类交流的模式。我们关注的是长距离、高风险的物流与文化渗透过程,这需要的是韧性和适应性,而非短期的说服力。 第三部分:星图的绘制——未来文明的坐标系 在回顾了过去之后,本书将视野投向了未来,探讨人类如何利用历史的经验和最新的科学发现,为下一阶段的文明发展设定方向。 第六章:量子力学与宇宙的底层代码 我们转向物理学的最前沿。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等人的思想如何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实在”的认知?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释了量子纠缠、不确定性原理等概念,并探讨了它们在信息论和计算领域的潜在应用。这里的“技术”是理解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工具,而不是市场上的销售技巧。 第七章:地外文明的搜寻与费米悖论的求解 人类是否孤独?本书详细介绍了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进展,分析了德雷克方程中的变量,并深入剖析了费米悖论——为什么我们还没有找到外星人?我们探讨了“大过滤器”理论的几种可能情景,以及这些情景对人类自身文明延续的警示意义。这是一种对宏大生存问题的哲学性拷问。 第八章:深空殖民的伦理与工程挑战 如果人类决定迈向火星乃至更远的星系,我们需要面对哪些伦理困境?如何设计一个能够自我维持数代人的封闭生态系统?本书模拟了星际航行中对资源循环、社会治理结构以及人类心理健康的长期考验。这关乎的是“永续性”的设计,而非短暂的盈利目标。 结语:时间之外的思考 《寰宇探秘》旨在提供一个看待世界和人类历史的全新框架——一个基于深远历史教训、严谨科学分析和对未来负责任态度的框架。它要求读者摒弃短视的目光,将视野拉伸至数万年甚至更久,理解文明的兴衰与星辰的运行一样,遵循着宏大而不可违抗的规律。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卖出产品,而是教你如何理解“存在”本身的复杂与壮美。它是一份献给所有渴望超越日常琐碎,探求终极知识的求知者的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法兰克.贝特格(Frank Bettger)


  法兰克.贝特格(1888~1981)是销售员兼励志作家,资深演员莱尔.贝特格(Lyle Bettger)的父亲。1910年以别名法兰克.贝杰(Frank Betcher)效命于圣路易红雀队。

  结束短暂的棒球生涯后,贝特格返回故乡费城,开始骑着脚踏车为某间家具行收帐。之后改卖保险,不过做得并不如意,才工作10个月就想辞职。最后,贝特格终于成功了,后来还成为畅销书《销售的技术》(How I Raised Myself From Failure)的作者。

译者介绍

严慧珍


  辅大翻译研究所中英笔译组毕业,目前为自由译者。

图书目录

我对此书的看法  007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011

第一部份 这些想法帮助我摆脱失败  019

01 只要一个观念就能获得高收入和快乐  021
02 不挥棒就打不到球  033
03 克服和陌生人说话的恐惧  041
04 妥善规划时间  047

第二部份 成功推销的秘诀  061

05 找出客户想要的东西  063
06 瞄准目标  071
07 提问的技巧  083
08 十一个推销的基本准则  092
09 问问题的六大好处  103
10 找出客户的购买动机  111
11 推销中最重要的三个字:为什么  117
12 找出客户抗拒的原因  123
13 用心倾听是最高的销售艺术  135

第三部份 博取客户信任的六大要诀  147

14 建立自信的最佳方法  149
15 如何博取客户的信任  153
16 最快赢得客户信任的方法  157
17 可能被拒绝的原因  161
18 博取信任的攻心术  165
19 展现出最体面的样子  171

第四部份 别人为什么要和你做生意?  179

20 向林肯学习交友之道  179
21 微笑,让你处处受到欢迎  191
22 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和长相  197
23 说话时尽量简洁有力  211
24 学会接近大人物时不怯场  217

第五部份 销售的步骤  225

25 销售前的销售  227
26 预约的秘诀  239
27 应付秘书和总机的招数  251
28 迈向超级业务的方法  257
29 如何让客户帮你成交案子  263
30 如何发掘新客户,并使旧客户帮忙介绍新客户  267
31 成交的七项铁律  283
32 超级业务的神奇成交术  295

第六部份 不要害怕失败  305

33 别让失败吓倒  307
34 富兰克林的成功秘诀  317
35 让我们坦诚相对  325

图书序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有一天,我碰巧和戴尔.卡内基在纽约搭乘同一班火车。戴尔打算前往田纳西州的曼菲斯发表几场演说。

  他说:「法兰克,我一直在教授美国青商会赞助的一系列单週课程,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发表几场有关销售的演说?」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我说:「戴尔,你要知道,我是个中辍生,根本没办法发表关于销售的演说。」

 戴尔说:「只要告诉大家你如何在销售这一行从失败中逆转胜,只要告诉大家你做了什么就好了。」

  我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好吧,我想我应该办得到。」

  不久之后,戴尔和我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表演说。我们对着同一群听众演讲,一晚四小时,连续五晚。戴尔说半小时,我接着说半小时。

  之后,戴尔说:「法兰克,你何不来写本书呢?很多探讨销售能力的书都是那些从未做过销售的人写的。你何不写本不一样的销售书呢?写本确实说出你做了什么的书,告诉大家你如何在销售这一行从失败中逆转胜,诉说你的生命故事,每一行都以『我』来开头。别演讲了,直接把你销售生涯的故事写出来吧。」
  
  但我愈想愈觉得这么做很自以为是。

  我说:「我不想这么做。」

  不过,戴尔花了一整个下午,说服我写出自己的故事,就像我在演讲台上那样。

  戴尔说:「在我们发表演说的每个城市,青商会的那些年轻人都会问:『法兰克.贝特加会不会把演讲的内容集结成书?』那个盐湖城的年轻人预付了40美元,想在你出书后买下第一本,你或许以为他在开玩笑,不过他并不是。对他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40美元的好几倍……。」

  于是,不久之后,我就开始写书了。

  我在书中尝试诉说自己曾经犯下的大小愚蠢错误,以及当时如何摆脱失败与绝望。我误闯销售这一行时,已经累积了两好球:我对销售的认知只比长耳兔多一些些,我的八年棒球生涯似乎对从事销售一点帮助也没有。伦敦罗伊德保险公司(Lloyds of London)要是在我身上下赌注,应该会以一千比一的机率赌我输,而我对自己的信心比起罗伊德公司也好不到哪去。

  希望各位可以忽略并原谅我使用「我」这个字眼。如果这本书有任何内容让各位感觉我是在吹嘘,这并非我的本意。无论如何,我只是想把我从这些想法中获得的收获与各位分享,让大家知道落实这些想法的任何人,能够从中获得什么收获。

  我试图叙述的,是我刚开始从事销售时就尝试寻找的书,这就是本书的由来。希望各位会喜欢。

法兰克.贝特加

我对此书的看法(戴尔.卡内基)

  我1917年就认识了此书的作者法兰克.贝特格(Frank Bettger)。他一路走来相当艰辛,没有受过太多正规教育,甚至连小学都没毕业;然而他的一生是一则杰出的美国成功故事。

  法兰克父亲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留下母亲和五个年幼的孩子。为了帮忙守寡的母亲扛家计,十一岁的法兰克必须在清晨四点半起床,到街角卖报纸;母亲则替人洗衣、缝纫,以养活一家大小。贝特格先生告诉我,曾经有好几次,他晚餐只能以玉米粥配脱脂牛奶果腹。

  十四岁时,他被迫离开学校,找了一份汽管装配工助手的差事。十八岁时成为职棒选手,在圣路易红雀队担任三垒手两年,却在之后的某天,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对上芝加哥小熊队时,不慎弄伤了手臂,因而被迫放弃打棒球。

  他失落地回到家乡费城。我遇见他时,他二十九岁,正试着销售保险,是个失意不得志的销售员;然而,之后的十二年间,他已赚得了足以买下一栋70,000美元乡村别墅的钱,四十岁时早就可以退休了。我知道这件事,且亲眼目睹这件事。我看着他从一个失意不得志的销售员,蜕变成全美最高薪的成功销售员。事实上,我在几年前就说服他和我一起前去教授美国青商会(United States Junior Chamber of Commerce)赞助的一系列单週课程,课程的内容是「领导能力训练、人力资源与销售能力」。

  法兰克.贝特格在超过二十五年的时间,已打了将近四万通的销售电话,相当于每週五通,很有资格谈论与书写关于此主题的种种。

  就我看来,第一章〈只要一个观念就能获得高收入和快乐〉是我所听过关于热忱力量的演讲中,最具启发性的一个。「热忱」让法兰克.贝特格摆脱失败,跻身全国最高收入销售员的行列。

  我亲眼目睹过法兰克.贝特格在第一场公开演讲时的结巴模样,也见识过他从波特兰、奥勒岗,一路至迈阿密、佛罗里达那几场令全场听众欢欣鼓舞的演说。见识过他对其他人那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之后,我怂恿他写一本书,谈谈他的经验、技巧与销售哲学,就像他在讲台上对全国上千位听众演讲时一样。

  这就是本书的由来。这本探讨销售能力的书,是我所读过最有助益且激励人心的一本。即使在法兰克.贝特格去世后许久,无论是销售保险、鞋子、汽车或玩具的销售员,都可以持续从这本书中获得助益。

  这本书的每一页我都读过了,我可以很热忱地推荐这本书。比起走一英里去买香菸这件事,当我开始销售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我会很乐意地从芝加哥走到纽约去买这本书。

戴尔.卡内基

图书试读

第一部份 这些想法帮助我摆脱失败

01 只要一个观念就能获得高收入和快乐
 
我的职棒生涯展开后不久,就遭遇到人生的一个重大冲击。时间回到1907年,我当时效命于三州联盟(Tri-State League)宾夕法尼亚州的约翰斯敦队(John stown),那时的我年轻有野心,想要迈向事业的巅峰,结果发生了什么事呢?我被开除了!如果我没去问经理他为什么开除我,我的整个人生或许会有所不同。事实上,我当时如果没问他那个问题,现在就没有资格写这本书了。
 
经理说因为我偷懒,所以开除我!这是最出乎我意料的答案。
 
「你在球场上走路慢吞吞的,就像个打了二十年的老鸟一样。」他告诉我说,「这不是偷懒是什么?」
 
「柏特(Bert),」我说,「我很紧张也很害怕,我不想让大家看见我的害怕,尤其是球队的其他球员。况且,我希望透过轻松自在的态度消除紧张。」
 
「法兰克,」他说,「这么做是行不通的,那只会把你限制住。离开这里之后,无论做什么工作,看在老天爷的份上,你都得清醒一点,把活力和热忱注入工作之中!」
 
我在约翰斯敦的月薪是175美元,被开除后,我沦落到大西洋联盟(Atlantic League)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特队(Chester),他们只支付我25美元的月薪。这个薪水实在令人提不起劲;不过,我开始表现出对工作很有热忱的样子。在那里待了三天之后,一位老球员丹尼.米汉(Danny Meehan)走过来跟我说:「法兰克,你到底来这个二流联盟做什么?」
 
「丹尼,」我回答,「我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早就去别的地方了。」
 
一星期后,丹尼说服康乃狄克州的纽哈芬队(New Haven)让我试投。在纽哈芬队的第一天,是我人生中的重大事件。联盟里没人认识我,因此我决定改头换面,别再让别人说我偷懒了。我下定决心,成为他们在新英格兰联盟(New England League)所看过最有热忱的球员。我暗自许诺,我若能建立起这样的名声,就必须好好保持下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必须说,简直是所有销售人员的“必读宝典”。我之前一直以为,销售就是靠“能说会道”,把产品的好处夸大一点,然后让顾客冲动消费。结果可想而知,客户的满意度不高,复购率也低,长此以往,销售之路越走越窄。当我读到《销售的技术》时,我才意识到,原来销售的最高境界,是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买单。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讲解“如何理解顾客的深层需求”,以及“如何通过提问,引导顾客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一点对我启发特别大。我以前总是在“推销”,而这本书教我的是“挖掘”,挖掘顾客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作者非常强调“倾听”的力量,以及“建立同理心”的重要性。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通过非语言信号来捕捉顾客的情绪,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话语去回应,让顾客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这本书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将销售的各种“内功”和“外功”都讲得明明白白,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蛮力”的销售,而是具备了“巧劲”和“智慧”。

评分

之前我从事的是技术类工作,因为一些机缘巧合,现在需要负责一部分销售工作,坦白说,我在这方面完全是新手。总觉得自己讲不出动人的话,也抓不住顾客的 G 点。每次开会,听到其他同事侃侃而谈,我只能默默地听着,心里却非常焦虑。直到朋友推荐了《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这本书,我才感觉看到了希望。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销售的认知。它不是教你如何“套路”顾客,而是教你如何“服务”顾客。书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理解顾客的购买动机”,以及“如何挖掘顾客的潜在需求”。我之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给顾客介绍的东西就是他需要的,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客户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是产品能为他们带来的价值和好处。书中的“FABE法则”我学得尤为认真,它让我知道如何将产品的特点(Feature)转化为顾客的优势(Advantage),并最终说明它对顾客的益处(Benefit),而且要用具体的事实(Evidence)来支撑。这套逻辑清晰的沟通模式,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说“这是个好东西”的销售,而是能真正为顾客提供解决方案的专业顾问。

评分

作为一名在传统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销售,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销售方式比较“老派”,基本靠的是人情世故和多年的经验积累。虽然也能接到一些订单,但总觉得效率不高,而且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这本书,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书里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销售技巧,而是从根本上,探讨了“为什么顾客会买单”这个核心问题。作者的分析非常透彻,他将顾客的购买决策过程,分解成了多个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提供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价值销售”的理念,它强调的不是产品有多么“贵”,而是产品能为顾客带来多大的“价值”。这与我过去那种“强调产品功能”的销售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书中还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如何在实际的销售场景中,运用这些新的理念和技巧。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是给我的销售大脑进行了一次“升级”,不仅思路更开阔了,而且掌握了更多有效的工具,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评分

我一直对“销售”这个词有点抵触,总觉得它带着点“强迫推销”的意味,甚至有点“不择手段”。所以,当我的工作性质突然转向了销售领域时,我感到非常迷茫和不安。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客户,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幸好,我无意中翻到了《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这本书。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职业生涯的“救星”。它用一种非常温和且充满智慧的方式,打破了我对销售的固有偏见。作者并没有鼓吹什么“成交是唯一目的”的理念,而是强调了“建立长期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书中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销售顾问”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它教我如何通过真诚的沟通,专业的知识,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来赢得客户的信任。尤其是关于“处理客户异议”的部分,我以前最怕的就是客户提出反对意见,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只能尴尬地沉默。这本书提供了非常系统的方法,教我如何将异议转化为沟通的机会,甚至是如何将异议转化为促成订单的动力。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销售,反而对这份工作充满了好奇和热情。

评分

我一直认为,销售就是把产品推销出去,就是给客户“洗脑”,让他们觉得我的产品有多好。但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客户感到反感,最终也难以获得长久的合作。直到我读了《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销售的真谛。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而是像一位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用最朴实、最有效的语言,为你揭示销售的本质。我最深刻的体会是,销售的最终目的,不是“卖出产品”,而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当你能够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面临的困境,并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时,客户自然会愿意买单。书中关于“如何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的章节,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客户表达他们的想法,如何通过倾听,去捕捉他们隐藏的愿望。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理念,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说客”,而是变成了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

评分

我之前对销售工作的印象,就是“能说会道的推销员”,总觉得那不是我这种性格内向、不擅长言辞的人能做好的。每次面对客户,我都是紧张得手心冒汗,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说。直到我读了《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销售根本不是“能说会道”这么简单。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销售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帮助”。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解“如何观察和分析顾客的行为”,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提问的技巧”,原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去“说”,而是去“问”,通过精准的问题,引导顾客自己发现需求。书中还提到了“如何建立信任”,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担心自己不够“外向”,无法让客户信任我。这本书给了我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让我知道,即使是内向的人,也能通过真诚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赢得客户的信赖。

评分

《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这本书,我可以说真是太及时太切中了我的痛点。作为一个刚刚接触销售行业的新人,我之前一直觉得销售就是把产品推销出去,怎么让别人掏钱,全凭一张嘴和一点运气。结果呢?可想而知,磕磕绊绊,碰壁无数,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销售。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销售根本不是“碰运气”的游戏,而是有着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技巧。作者从最基础的“理解顾客心理”开始讲起,然后深入到“如何建立信任”、“如何提问”、“如何处理异议”、“如何促成订单”,每一个环节都讲得鞭辟入里,而且非常接地气,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我尤其喜欢书里举的大量真实案例,看完之后,我感觉好像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也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书里强调的“倾听比说更重要”、“站在顾客角度思考”这些观念,以前我虽然听过,但从来没有真正理解它的重要性,现在我明白了,这才是打开顾客心门的关键。这本书不光是给我指明了方向,更给了我实操的工具和方法,让我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无头苍蝇,而是有了一套兵器,可以去沙场征战了。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书里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期待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评分

在接触《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之前,我一直觉得销售工作就是一个“经验活儿”,全凭的是销售人员多年的积累和“感觉”。结果也确实如此,我的销售业绩一直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想要突破却又找不到方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零散的销售技巧,而是系统地梳理了整个销售的流程,并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最受启发的是书中关于“如何处理拒绝”的内容。我以前总是把客户的拒绝看作是“失败”,然后就垂头丧气。但这本书告诉我,拒绝其实是销售过程中一个非常正常的部分,甚至是“机会”。作者提供了很多建设性的方法,教我如何去分析拒绝的原因,如何从拒绝中学习,甚至是如何将拒绝转化为下一步沟通的契机。这种积极的、充满智慧的销售思维,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现在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客户,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引导和影响客户,这让我对销售工作充满了新的期待。

评分

说实话,我曾经对销售工作抱有一种很复杂的态度。一方面,我看到身边有人通过销售赚了很多钱,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另一方面,我总觉得销售是件“看人下菜碟”、“靠脸吃饭”的事情,似乎没有太多专业性可言,更多的是一种“巧舌如簧”。直到我读了《销售的技术:卖东西必须有方法、有技巧,顾客才会买单》,我才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销售,绝不是凭空而来的“运气”或者“小聪明”,而是一门严谨的、有章可循的科学。作者将销售过程分解成了一个个清晰的步骤,从前期的准备,到接触顾客,再到需求挖掘,异议处理,以及最后的成交和后续服务,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南和实用的技巧。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建立信任”的部分,书中不仅仅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非语言沟通来传递真诚,如何用同理心去理解顾客的情绪等等。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吸引人,不像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与你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重要的销售知识和技能。

评分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销售就是一个“推销”的过程,就是把产品的好处一股脑儿地介绍给顾客,然后期待他们能买单。结果呢,经常是热情似火,对方却冷淡如冰,或者听我讲完,说声“考虑一下”就再也没有消息。这种挫败感真的挺打击人的。然而,当我翻开《销售的技术》这本书时,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作者并没有直接教你怎么“说服”顾客,而是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剖析顾客为什么会“买单”。他强调的是,销售的本质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卖产品”。这一点对我触动特别大。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方式,是不是太专注于产品本身,而忽略了顾客真正的需求和痛点?书中有很多关于“提问的艺术”的内容,作者教我如何通过精准的问题,引导顾客自己说出他们的困扰,然后我们再把产品作为解决方案提供给他们。这比我一味地“推销”要有效得多。而且,书中还讲到了如何识别顾客的购买信号,以及在什么时机进行促成,这些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概念的。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拥有了秘密武器的战士,不再害怕面对顾客,而是充满了信心,因为我知道,我不再是单纯地在“卖”,而是在“帮助”顾客解决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