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士教你煲养生汤品

中医博士教你煲养生汤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养生
  • 汤品食疗
  • 煲汤
  • 健康饮食
  • 中医师
  • 养生保健
  • 食谱
  • 传统中医
  • 滋补养颜
  • 家庭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饮汤学问大。
  汤品除了食得好,更要食得巧。
  好汤着重精选正确食材,
  巧饮重视体质搭配、季节变化,
  只有对症调理,才能真正煲出适合自己的好汤。

  春宜升阳袪风、夏应解暑袪湿、秋要滋阴润燥、冬需滋补暖身,本书根据「人与天相应」的中医理论,特别借重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重点介绍了30余道四季适饮汤品和近60道都市常见症调养汤膳,并详细介绍做法、功效、适用人群等原理,让您轻松依照自己的体质,找出食材价值和正确饮用方式,顺应时节煲好汤。
《舌尖上的中医智慧:古方今用,四季养生汤品精选》 图书简介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而回归自然、运用传统智慧进行日常调养,正成为一股新的风潮。本书《舌尖上的中医智慧:古方今用,四季养生汤品精选》,并非一本单纯的食谱集合,而是深植于中医药理论基础之上,结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精心编纂而成的四季养生汤品指南。它旨在引导读者,通过日常的“食”与“饮”,实现对身体的精准呵护与平衡调理。 第一章:中医基础与汤饮养生观 本书的开篇,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认识框架:中医如何看待“药食同源”的理念,以及汤品在养生体系中占据何种地位。我们不会深入探讨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直观的方式,阐释“气”、“血”、“津液”、“脏腑”的基本概念,以及个体体质(如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等)的初步辨识方法。 重点在于阐述“辨证施汤”的原则。许多人误以为汤品是滋补万能的。本书明确指出,错误的汤品可能会加重身体本已存在的不平衡状态。例如,湿气重的人若盲目饮用过于滋腻的炖品,反而会“湿上加湿”。因此,本章详述了如何根据季节变化和自身感受,初步判断是需要“清润”、“温补”、“祛湿”还是“行气活血”,为后续的汤谱选择奠定理论基础。我们强调,汤品是“饮”,是日常调理的辅助手段,而非对抗重病的处方。 第二章:四时顺应:顺应自然节律的汤饮策略 中医养生,贵在一个“顺”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与自然节律相呼应。本章将四季分为四个核心部分,提供针对性的汤饮方案。 春季:生发与舒展 春天万物生发,肝气旺盛。此季的汤品重点在于“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我们推荐一些清新、略带辛味的汤品,如利用春季上市的香椿、荠菜搭配瘦肉或鱼片,着重于“发散”而不是“收敛”。同时,由于春季多雨,湿气容易入侵,因此会介绍如何使用茯苓、薏米等健脾祛湿的药食两用之材,制作清淡的汤粥。 夏季:清热与生津 夏季炎热,人体多汗,易耗伤津液,并易生内热。本季的汤饮强调“清热解暑,养阴生津”。我们将引入具有清凉特性的食材,如绿豆、冬瓜、荷叶等,并搭配少许清凉药材如竹叶、薄荷叶,但会特别强调,体质偏寒凉者需谨慎使用,或需佐以姜片等温性食材平衡。此外,还包括如何制作适合夜间饮用的,既能补充流失水分,又不会过于滋腻的汤品。 秋季:润燥与收敛 秋季气候干燥,气候变化无常,重点在于“润肺止咳,养阴防燥”。这是最需要注重滋润的季节。本书将重点介绍梨、银耳、百合、山药等经典润燥食材。同时,针对秋季易发的咽喉不适和干咳,会介绍一些具有温和滋阴作用的药材,如麦冬、沙参的搭配方法,以达到“补而不腻,润而不寒”的效果。 冬季:温补与固藏 冬季是人体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本季的汤饮核心在于“温阳固肾,补气养血”。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科学使用温性食材,如羊肉、牛肉、或选择性的药材如黄芪、党参、当归等。不同于盲目大补,本书会教导读者如何根据自身气血状态,调整进补的力度和药材配伍,避免“闭门留寇”(即湿热郁积在体内)。例如,对于阳虚体质者,推荐使用姜、桂枝等温热药材的炖品;而对于气血两虚者,则侧重于补益脾胃的食材。 第三章:精准调理:针对常见健康小问题的汤饮侧重 本章是本书的实践核心,它侧重于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严重疾病困扰的身体状况。我们采用“问题——病因(中医理解)——选材——汤谱”的结构。 1. 脾胃调理系列: 针对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重点讲解如何使用砂仁、陈皮、山楂等健脾和胃的食材。 2. 气血平衡系列: 针对女性常见的面色萎黄、易疲劳、月经不调等问题。介绍红枣、桂圆、枸杞的适度使用,以及如何通过增加“健脾生血”的食材(如大枣、龙眼肉配以山药、芡实)来间接改善气血。 3. 祛湿排毒系列: 针对身体沉重、水肿、皮肤湿疹等问题。详细介绍赤小豆、薏米(炮制后的用法)、茯苓、冬瓜皮的功效与搭配技巧,特别是针对夏季和梅雨季节的解决方案。 4. 安神助眠系列: 针对压力大、入睡困难、多梦等现代都市人常见问题。推荐使用酸枣仁、莲子心、百合等具有安神作用的食材,及其与不同体质的配合禁忌。 第四章:食材的药性与炮制基础 在学习具体的汤谱之前,读者需要了解汤品中“药”的角色。本章精选了数十种常用的药食同源食材(如山药、芡实、莲子、枸杞、红枣、黑豆、各类菌菇等),详述它们的性味归经,以及在煲汤前是否需要提前浸泡、是否需要打碎等基础“炮制”知识。例如,红枣去核的重要性,或不同种类菌菇的侧重功效。 我们特别强调了药材的使用剂量控制。煲汤的药材用量远低于药方剂量,本书提供的配伍旨在日常保健,而非治疗。 第五章:汤品制作的“火候”与器皿选择 汤品的成功不仅在于选材,更在于火候的掌控。本章将详细区分“煲”、“炖”、“煮”的不同含义和适用场景。 慢火细炖:适合需要长时间释放营养和药效的根茎类食材或滋补药材,强调“文火慢熬”。 中火快煮:适合于蔬菜或易熟的肉类,旨在快速锁住食材的原味和营养。 此外,我们讨论了不同器皿对汤品风味的影响,如砂锅的保温性和透气性,不锈钢锅的导热性对比,以及如何利用高压锅在节省时间的同时尽量保持食材的药性。 总结与展望 《舌尖上的中医智慧》旨在成为一本实用、易懂、且富有中医学理性的家庭汤饮宝典。它倡导一种“预防为主,食养为先”的生活态度,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能在日常的烟火气中,品味到来自传统智慧的健康之道。本书所提供的,是关于如何倾听身体发出的信号,并以一碗恰到好处的汤水作为回应的实用技能。我们坚信,最有效的养生,是融入日常,而非刻意为之。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群湘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并获湖北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副教授,中医硕士生导师,香港註册中医师,并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膳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药膳食疗学会副会长。
                        
  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30余年,曾发表医学论文及科普文章近50余篇,并撰写《中药抗衰老》、《保健家常菜》、《滋补养生汤水》、《速记速用方剂》、《清润汤饮》、《滋补汤饮》、《糖尿病食疗》等十余本专着,擅长治疗肿瘤、痛症、皮肤病、唿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疾病,负责中医全科学士的《中医内科学》、中医经典之《金匮要略》及《中医养身保健学》、《中医急诊学》、《中医康复学》、气功的教学和中医临床带教工作。

余倩雯

  为前演员及陈慧娴、张智霖等着名歌星的前经理人助理兼形象顾问。1999年退出娱乐圈,2002年至今从事儿童家庭教师工作。

  余女士的外公为60~80年代的老中医,自小与外公一起生活,耳濡目染下,对中医中药及药膳食疗感应敏锐。退出演艺圈后,潜心钻研药膳食疗,经常亲自下厨进行食疗制作实践,在这一方面颇有心得。

图书目录

003 前言
008 煲好汤有大学问
010 四季煲汤原则
014 按体质选汤料
020 煲汤饮汤注意事项
022 常用汤料介绍
030 四季汤品

升阳祛风的春季汤品
032 淮实牛蒡煲山斑鱼汤
033 田七两参猪尾骨汤
034 杞子太子参水鸭汤
035 南北杏芡实煲老鸽汤
036 核桃木瓜炖山斑鱼
037 咸鱼头芥菜豆腐汤
038 大芥菜胡椒粒煲猪筒骨
039 罗汉果青萝卜西施骨汤
040 金针黄豆猪尾骨汤
041 虫草石斛炖花胶

解暑祛湿的夏季汤品
042 冬瓜乌鸡祛湿汤
043 莲藕莲子芡实汤
044 马齿苋蛋花猪肝汤
045 节瓜百合瘦肉汤
046 冬瓜薏仁猪尾骨汤
047 鸡骨草蜜枣煲猪骨
048 章鱼红豆老黄瓜猪尾汤
049 苦瓜排骨清润汤
050 冬瓜莲叶薏仁老鸭汤
051 玉米须白茅根红枣猪汤

滋阴润燥的秋季汤品
052 沙参玉竹猪肺汤
053 银耳无花果木瓜鸡汤
054 霸王花无花果煲西施骨
055 淮山麦玉煲鸽汤
056 石斛茯苓沙参龙骨汤
057 螺头淮山煲鸡汤
058 花旗参红枣鹧鸪汤
059 石斛玉竹煲鱼唇
060 响螺片红萝卜煲鸡
061 瑶柱黄精两地汤

滋补暖身的冬季汤品
062 黄芪红萝卜乌鸡汤
063 两参无花果煲瘦肉
064 淮山灵芝石斛煲鸡
065 党参淮杞炖鸡汤
066 黑豆鸡脚塘虱鱼汤
067 杞枣圆肉炖猪肝
068 淮菇乌鸡炖花胶
069 当归羊肉汤

调养身体的靓汤70
改善失眠心烦
073 蚝豉冬菇发菜煲猪骨
074 党参黄芪土茯苓炖土龟
075 淮实煲山斑鱼汤

改善头痛脑胀
077 天麻川芎鱼头汤
078 莲藕章鱼煲梅花肉
079 赤小豆鲮鱼粉葛汤
080 川芎白芷炖鱼头

改善腰痠腿软
082 山药杞核甲鱼汤
083 牛蒡核桃花生煲猪脚筋
084 沙参淮山煲牛肉汤
085 核桃芡实猪骨汤
086 猴头菇玉米龙骨汤
087 淮山杜仲鹧鸪汤
088 杜仲花生凤爪汤
089 首乌黑豆煲老鸡

改善肤干咽燥
091 蜜瓜螺头汤
092 淮山沙参玉竹煲鸡汤
093 银杏芡实老鸽汤
094 金银菜干鸭肫猪肺汤
095 老黄瓜赤小豆煲西施骨

改善视力减退
097 花胶枸杞圆肉煲鸡汤
098 枸杞叶紫菜滚蛋花汤
099 红萝卜甘蔗雪梨煲猪胰
100 花旗参鲍鱼润肺汤

改善肠胃不适
102 淮山甘笋雪梨汤
103 清润双果瘦肉汤
104 木瓜煲草鱼尾
105 苦瓜咸菜黄豆排骨汤
106 佛手瓜章鱼煲猪骨
107 沙参玉竹松茸炖海星

改善便秘
109 翠玉洋葱豆腐汤
110 萝卜白菜瘦肉汤
111 菠菜瑶柱玉米羹
112 花生鸡脚木瓜汤
113 节瓜白菜干煲不见天
114 西洋菜老陈肫煲猪骨

改善尿频尿急
116 金钱草银杏煲猪小肚
117 冬菇栗子煲鸡汤
118 莲子芡实老鸽汤

改善疲劳体虚
120 参枣核桃瘦肉汤
121 田七乌鸡汤
122 雪蛤红枣牛肉汤
123 南瓜蜜枣排骨汤
124 苹果猪炖生鱼
125 红萝卜玉米煲猪尾骨
126 海底椰南北杏苹果炖猪
127 鲜甜黑豆鱼尾汤
128 五彩素汤
129 茶树菇玉米煲猪尾骨

改善身体水肿
131 冬瓜青菜鲤鱼汤
132 红豆老黄瓜瘦肉汤
133 眉豆木瓜银耳煲鸡脚
134 二豆陈皮淮山煲猪尾骨
135 鲜淮山黄豆排骨汤
136 黑豆墨鱼猪汤
137 昆布海藻煲猪腱肉
138 灯芯草冬瓜老鸭汤
139 海带绿豆煲乳鸽
140 淡菜瑶柱排骨煲节瓜

141 索引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一本《中医博士教你煲养生汤品》,本来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没想到越看越觉得惊喜,简直是厨房里的“定海神针”。首先,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就非常讨喜,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把复杂的养生理念融入到日常煲汤的细节中。我一直觉得中医养生听起来高深莫测,但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让我这个厨房小白也能轻松上手。比如,书中提到的“春季养肝汤”,不仅详细介绍了食材的选择,比如枸杞、菊花、猪肝的功效,还贴心地给出了具体的烹饪步骤,甚至连火候的掌握都写得清清楚楚。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讲解了不同体质的人适合喝哪些汤,这就避免了很多人盲目进补的误区。我之前总觉得只要是养生汤就好,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对症”的汤品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它让我开始真正思考“我需要什么”,而不是“大家都在喝什么”。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中医小知识,比如经络、穴位、五行等等,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直接的汤品介绍,但却让我对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明白了为什么要选择特定的食材来调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煲一碗好汤,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科学、更主动的认知。

评分

说实话,之前我对市面上很多“养生”类的书籍都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过于神乎其神,要么就是些陈词滥调。但《中医博士教你煲养生汤品》这本书,却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把中医的智慧,通过最家常的“煲汤”这一形式展现出来。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时令养生”的章节,它将一年四季的养生重点和对应的汤品结合起来,非常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比如,到了秋冬季节,书中就推荐了一些滋补润燥的汤品,像银耳莲子百合汤,不仅口感清甜,对缓解秋燥也有很好的效果。我按照书中的方法做过几次,家里的老人和小孩都赞不绝口。让我特别感动的是,书中对于食材的讲解非常细致,不只是告诉你放什么,还会告诉你为什么放。比如,为什么有些汤品需要加几片姜,为什么有些需要用砂锅慢炖,这些细节都蕴含着中医的道理,让我觉得不仅是在做一道菜,更是在进行一次身体的“疗愈”。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长辈在耐心指导你一样,没有距离感。它让我觉得,养生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这本书,无疑就是那个绝佳的指南。

评分

拿到《中医博士教你煲养生汤品》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朴实无华的封面吸引了。打开之后,里面的内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本书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它将深奥的中医理论“翻译”成了普通人能够理解和实践的语言。对于我这种平时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养生汤的配方,更重要的是,它在每个汤品介绍前,都会先点明这个汤品主要针对的身体状况或者说“证型”。比如,如果你是容易疲劳、气色不好的人,书中会推荐几款补气养血的汤品,并且会解释为什么这些食材组合能够达到补气养血的效果。这种“对症下药”的思路,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不是像很多食谱那样,只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茯苓薏米祛湿汤”,因为我最近一直感觉身体湿气重,容易犯困。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不仅过程简单,喝了几天后,确实感觉身体轻盈了不少,脸上的水肿也减轻了。书中的一些小贴士也特别实用,比如如何处理某些食材才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如何选择新鲜的药材等等。这本书让我觉得,煲养生汤不再是件麻烦事,而是一种关爱自己和家人的方式,而且是带着中医智慧的关爱。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养生是润物细无声的,是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而《中医博士教你煲养生汤品》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什么神奇的养生秘方,而是用一种温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将中医的智慧渗透到我们最熟悉的“煲汤”之中。这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每个汤品的介绍都包含了其背后的中医理论依据,让你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了解“为什么”。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食材的细致讲解,比如如何辨别优质的药材,如何根据季节选择合适的食材,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技巧。书中的配方大多采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获取的食材,即使是一些需要用到药材的汤品,书里也给出了清晰的替代建议,非常人性化。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用来调理我冬季手脚冰凉的问题。按照书中的步骤操作,汤的味道非常醇厚,喝下去暖意融融,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我的手脚确实没有之前那么冰冷了。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养生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每一餐饭中的,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煲一碗好喝的汤,更是如何通过饮食来更好地理解和照顾自己的身体。

评分

坦白说,我不是那种特别热衷于养生的人,但《中医博士教你煲养生汤品》这本书,却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兴趣,并且让我真正开始思考如何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把养生汤变得像“大补药”一样,反而将重点放在了“平衡”和“日常”上。书中的汤品种类非常丰富,既有适合日常调理的清淡滋补类,也有针对一些常见不适的药膳汤。而且,书中在介绍每款汤品时,都会非常详细地说明其功效、适用人群以及禁忌人群。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之前就听过有人因为乱喝汤而适得其反的例子。这本书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点点地教我如何辨别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汤品。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药食同源”的讲解,它让我明白,很多我们平时吃的食材,本身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只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比如,书中关于“枸杞”的讲解,不仅仅是说它能明目,还深入解释了它在中医里对于肝肾的滋养作用。我按照书中的指示,尝试了几款针对“脾胃虚弱”的汤品,确实感觉消化吸收变好了,整个人也更有精神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