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理论与实务(第三版)

健康促进理论与实务(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健康促进
  • 健康教育
  • 公共卫生
  • 预防医学
  • 行为科学
  • 健康行为
  • 健康干预
  • 健康政策
  • 健康管理
  • 医学社会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而健康促进是一个行为改变、自主性管理的过程。

  本书作者不论在教学研究或临床实务上,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深厚的心得,整合其多年来与职场、社区、学校、产学合作之专案编撰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健康促进作系统性的整理与介绍。

  全书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篇,引导读者认识健康促进的相关学理及观念,包括健康促进的概念与定义,以及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健康风险评估、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并阐述健康体适能的观念和运动处方;第二部份为技能篇,介绍体重控制、饮食控制、压力管理及另类与辅助疗法等实际操作技能;第三部份则为应用篇,探讨如何将健康促进的观念与技能应用于社区、学校、职场。

  作者以简单明了的方式,配合精美图片与案例说明以提高学习效果,十分适合初学者入门研读。书中提供习题解答,让读者可即时检视,方便读者自学。

  第三版除了对书中相关数据加以更新修订之外,还更新了国内健康促进发展现况、健康饮食的原则,并新增职场心理卫生等内容,提供读者最新的健康资讯。
临床营养学:从基础科学到实践应用(第11版) 导言:营养学领域的权威参考书目 《临床营养学:从基础科学到实践应用(第11版)》是营养学、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公认的权威教材与参考手册。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营养素在人体生理、生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并详细阐述了营养失衡状态下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技术以及个体化的营养干预策略。本书不仅为营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为临床医生、注册营养师以及所有关注精准营养实践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套与时俱进、高度实用的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营养学基础与代谢生物化学 本部分构筑了理解临床营养学的基石,深入剖析了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的吸收、转运、储存与代谢途径。 1. 能量代谢与营养平衡: 详细解析了基础代谢率(BMR)的测定方法,包括间接测热法和预测方程。探讨了营养状态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重点关注能量需求评估在不同生命阶段(婴幼儿、妊娠期、老年期)和特定病理生理状态(如创伤、烧伤、败血症)下的调整原则。内容涵盖了三酰甘油、糖原和蛋白质的分子水平调控机制。 2. 蛋白质与氨基酸代谢: 深入讲解了氨基酸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作为合成代谢底物、信号分子和能量来源的角色。专题讨论了氮平衡的评估,以及在肝病、肾病患者中,特定氨基酸补充(如支链氨基酸BCAA)的临床应用与局限性。 3. 脂质生物化学与心血管健康: 全面梳理了脂肪酸的结构、生物合成与降解(β-氧化)。重点分析了胆固醇的合成与调控,以及脂蛋白的分类、功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针对高脂血症的营养干预策略,详述了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系列)的作用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一级与二级预防中的地位。 4. 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调控功能: 每一章均以水溶性或脂溶性维生素为核心,阐述其作为辅酶在关键代谢通路中的作用,如维生素B族在三羧酸循环中的参与,维生素D在钙磷稳态及骨骼健康中的跨膜信号传导。对矿物质部分,如铁的吸收与储存(转铁蛋白、铁蛋白系统)、碘与甲状腺功能、镁在神经肌肉兴奋性中的调节等进行了详尽的分子生物学解读。 第二部分:营养评估与诊断技术 精准营养干预的前提是准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本部分系统介绍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各类评估工具与方法。 1. 综合营养评估框架(ABCDs): 详细阐述了体格检查(A)、生化指标(B)、膳食评估(C)和人体测量学(D)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对不同方法(如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FFQ、食物记录法)的优势、局限性及交叉验证进行了对比分析。 2. 人体成分分析: 深入探讨了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和皮褶厚度测量在区分去脂体重(LBM)与脂肪量中的应用。特别强调了肌少症(Sarcopenia)的诊断标准(如肌肉量、握力与步态速度的结合)及其在老年医学中的重要性。 3. 炎症与营养标志物: 探讨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等炎症因子与营养不良(特别是恶病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入了预白蛋白(Prealbumin)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的动态监测价值及其在急性期反应中的局限性。 第三部分:特定病理生理状态下的临床营养管理 这是本书的核心应用部分,针对一系列常见和复杂的临床疾病,提供了循证医学指导下的营养治疗方案。 1. 胃肠道疾病的营养支持: 吸收不良综合征: 详细分析了乳糜泻、克罗恩病引起的脂肪、脂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12、叶酸、钙)的吸收障碍机制,并指导长链脂肪酸(LCT)与中链脂肪酸(MCT)的临床选择。 炎症性肠病(IBD)与肠内营养: 阐述了肠内营养(EN)在诱导IBD缓解期的作用,配方选择(如易消化、富含谷氨酰胺的配方)与并发症管理(如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短肠综合征(SBS): 重点讨论了结肠/小肠切除术后的液体与电解质管理,以及营养剂的优化策略,包括生长激素的应用前景。 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营养干预: 细致区分了1型、2型及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治疗目标。深入分析了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GI)与血糖负荷(GL)在膳食设计中的实际应用。对糖尿病肾病(DN)的蛋白质限制策略,以及糖尿病足的伤口愈合营养支持进行了详尽论述。 3. 肾脏病营养管理: 区分了急性肾损伤(AKI)与慢性肾脏病(CKD)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着重探讨了透析(血液透析HD、腹膜透析PD)期间蛋白质、钠、钾、磷的动态管理。特别指出了透析患者的蛋白质分解代谢状态与高磷血症的风险控制。 4. 肿瘤营养支持: 强调了癌症恶病质(Cancer Cachexia)的复杂性,包括代谢紊乱与炎症因子驱动。详述了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的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PN)指征。讨论了免疫调节营养素(如精氨酸、核苷酸、Omega-3脂肪酸)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与减轻副作用中的作用。 5. 创伤、烧伤与危重症(ICU)营养: 阐明了休克与应激状态下机体的超代谢与分解代谢特征。详细介绍了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启动时机与喂养途径(空肠营养的应用)。对比了宏量营养素配比在不同应激程度下的调整,以及微循环支持在营养输送中的关键地位。 第四部分:肠外营养(PN)与特殊适应症 本书为肠外营养的复杂配方设计提供了详尽的指南。 1. 全肠外营养(TPN)的配方构建: 提供了基础液、氨基酸(按氮需求计算)、脂质乳剂、碳水化合物(葡萄糖)的精确配比计算方法。涵盖了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和痕量元素)在TPN中的添加规范,尤其关注了磷酸盐与钙剂的配伍禁忌与稳定化技术。 2.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管理: 深入分析了高血糖、肝功能异常(PN相关肝病PN-ALD)、高三酰甘油血症的预防与处理。讨论了新生儿、婴儿和使用长期PN的患者中,肠道菌群失调与感染风险的控制策略。 3. 肠道功能障碍与重建: 讨论了如短肠综合征、顽固性腹泻等情况下,如何最大化利用残留小肠功能,并为PN依赖患者提供长期居家支持的培训与监测标准。 结论:营养实践的未来趋势 《临床营养学(第11版)》不仅是知识的汇编,更是连接基础科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它强调了个体化营养治疗的重要性,鼓励临床工作者将最新的代谢组学、基因营养学(Nutrigenomics)成果融入到传统的营养评估与干预流程中,旨在通过精准、及时的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本书的每一章都配有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和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总结,确保读者能够立即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蓓贞


  现职: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护理学系 教授
  台湾社区健康促进与管理学会 创会理事长
  台湾职业卫生护理学会 理事长
  台湾健康减重推广协会 理事长

  学历: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护理研究所 博士
  台湾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研究所 公共卫生学硕士
  台湾大学 高阶管理班硕士班 硕士(EMBA)
  高雄医学院护理学系 护理学学士
  国立台北护理专科学校 三年制护理科 副学士

  经历:
  高雄医学院附设医院 精神科护理师
  台湾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研究所 研究助理
  台湾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研究所 研究人员
  行政院劳委会 职业卫生护理人员初级班 讲师
  高雄医学院 护理学系 兼任讲师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护理学系 兼任讲师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护理学系 副教授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护理学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图书目录

PART 1 理论篇
Chapter 01 健康促进概论
1-1 健康促进的概念
1-2 健康促进的定义
1-3 各国健康促进的发展演进
1-4 健康促进的理论模式
1-5 健康促进未来发展
1-6 老人健康促进计画
Chapter 02 健康促进与卫生教育
2-1 健康信念模式
2-2 PRECEDE 模式
2-3 健康促进网络与健康恢复网络
2-4 社会学习理论
2-5 理性行为理论
2-6 行为改变的方法
2-7 卫生教育的行销策略
Chapter 03 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品质
3-1 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
3-2 生活品质
Chapter 04 健康促进与健康风险评估
4-1 健康风险评估的概念
4-2 健康风险评估的方式
4-3 健康促进计画的设计与执行
Chapter 05 健康体适能
5-1 健康体适能的构成要素
5-2 健康体适能的影响因素
5-3 健康体适能的实证研究
5-4 实务范例
Chapter 06 健康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6-1 肌肉适能
6-2 柔软度
6-3 心肺适能
6-4 身体组成-身体脂肪百分比
6-5 体力活动金字塔
6-6 正确的运动步骤
6-7 运动效果的评量方法
6-8 标准操作流程
6-9 运动伤害与预防

PART 2 技能篇
Chapter 07 体重控制
7-1 体重控制的理论模式
7-2 体重控制的影响因素
7-3 体重控制的实证研究
7-4 不当体重控制造成的合併症
Chapter 08 饮食控制
8-1 健康饮食的理论模式
8-2 健康饮食的影响因素
8-3 健康饮食原则
8-4 实务范例
Chapter 09 压力管理
9-1 工作压力的理论模式
9-2 工作压力的来源、中介因素及压力反应
9-3 工作压力的实证研究
9-4 工作压力的因应对策
Chapter 10 另类与辅助疗法—身心灵统合健康促进
10-1 另类疗法
10-2 芳香疗法
10-3 音乐治疗

PART 3 应用篇
Chapter 11 社区健康促进
11-1 概念定义
11-2 社区参与理念的缘起
11-3 健康、健康促进及健康评估的关联
11-4 社区健康介入
11-5 社区健康促进-健康城市推动计画
11-6 区健康促进范例
Chapter 12 学校健康促进
12-1 学校卫生的重要性
12-2 学校卫生的概念架构
12-3 学校卫生护理的理念架构
12-4 学校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与职责
12-5 我国学校卫生护理人员的现况分析
12-6 实务范例-士林区
Chapter 13 职场健康促进
13-1 何谓职场健康促进
13-2 职场健康促进计画
13-3 职场健康促进与健康行为的改变
13-4 世界各国职场健康促进的发展现况
13-5 回顾与前瞻
13-6 实务范例
13-7 建议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名護理系的大學生,當初選修健康促進這門課的時候,其實有點擔心會很理論化,讀起來會很枯燥。沒想到,翻開《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後,我整個改觀了!它不像我預期的那樣死板,反而用了很多生動的例子來解釋那些比較複雜的理論。書裡面對「知、情、意、行」的論述,還有「健康信念模式」、「預期效能理論」等等,作者都用得很貼切的生活情境來舉例,讓我很快就能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自我效能」的部分,書裡提到如何透過增強個體的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這讓我想起我奶奶,她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也不太願意嘗試新的健康飲食。但自從我用書裡學到的方法,慢慢鼓勵她,稱讚她做到的地方,她現在竟然開始學做一些簡單的健康料理了!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健康促進不只是傳達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觸動人心,讓他們願意改變。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健康促進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更有動力去學習相關知識。

评分

哇,拿到這本《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三版)》真是太棒了!我是基層衛生所的一名健康促進師,每天的工作就是想方設法讓民眾更健康,這本書根本就是我的聖經!特別是裡面關於社區健康營造的部分,講得非常深入,有好多實際的案例可以參考。像是作者提到如何運用在地資源,結合學校、社區組織和宗教團體,一同推動健康議題,這點對我們在第一線工作的人來說,真的非常有啟發性。我以前總是覺得要推動健康,就是要不斷辦講座、發傳單,但這本書讓我看到,原來還有這麼多更細膩、更貼近民眾生活的方式。像是透過繪本、戲劇表演,甚至是舉辦在地特色活動,都能將健康理念融入其中,讓大家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書中還有提到如何評估社區的需求,以及如何設計出真正符合民眾期待的健康促進方案。這些都是我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瓶頸,而這本書提供了相當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實務建議,讓我更有信心去面對挑戰。總之,這本絕對是所有從事健康促進工作者必備的寶典!

评分

這本《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三版)》真的可以說是教科書界的「MVP」!作為一名在安養機構工作的照服員,我們每天面對的長輩,健康狀況五花八門,如何協助他們維持甚至提升生活品質,一直是我工作的重點。書裡面關於「高齡者健康促進」的章節,簡直是為我們量身打造的。作者不只提到了身體健康的維護,更強調了心理健康和社會參與的重要性。像是如何鼓勵長輩們走出戶外,參與社區活動,與人互動,這對預防失智、延緩衰老都有極大的幫助。書中還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團體活動設計,讓長輩們在玩樂中學習,同時也能增進彼此的關係。我一直覺得,只要長輩們能夠保持愉快的心情,對他們的整體健康都有正面的影響。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新的想法和方法,讓我在照顧長輩時,不再只是執行表面的任務,而是能更深入地去關心他們的「全人」健康。下次我一定會把書裡的一些建議,應用在我們機構的活動中,相信一定會看到不錯的效果!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三版)》這本書的期待值並沒有很高,覺得「理論與實務」聽起來就比較學術,可能會有些遙遠。但是,我錯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接地氣,而且結構清晰,讓人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健康傳播」時,對於不同目標族群的溝通策略分析。像是針對青少年,如何運用社群媒體和流行文化來傳達健康訊息;針對中老年族群,則是如何運用傳統媒體和人際互動來進行宣導。這讓我了解到,健康促進絕對不是一體適用的,而是需要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量身打造溝通方式。書中還對「預防醫學」和「健康促進」的界線做了很清晰的劃分,讓我對兩者的關係有了更深的理解。預防醫學更側重於疾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而健康促進則更著重於提升個體和群體的整體健康水平,從源頭上減少疾病的發生。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更讓我對「健康」這件事有了更宏觀、更系統的思考。推薦給所有對健康議題感興趣的朋友!

评分

這本《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三版)》真的太有份量了!身為一位長期關注公共衛生政策的公民,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政策真正落地,而不是紙上談兵。《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第三版)》在這一塊的論述,我認為非常精彩。書中探討了健康促進在不同層面的應用,從個人、社區到整個國家,都有深入的探討。特別是對於「政策倡議」和「社會行銷」的闡述,讓我非常感興趣。作者分析了如何透過有效的溝通策略,爭取社會大眾對健康議題的支持,進而影響政策制定。這讓我想到前陣子為了推動某項空氣品質改善的法案,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卻不如預期。如果早點看到這本書,或許我們就能在策略上有所調整,做得更好。書中也提到了許多不同國家在推動健康促進的成功案例,像是關於菸害防制、慢性病防治等,這些案例不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讓我們看到台灣在這些領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覺得這本書不只對專業人士有幫助,對於關心社會發展的民眾來說,也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啟蒙讀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