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闲老人 独立性易全集(上)(下)

天闲老人 独立性易全集(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独立性易禅师,本名戴笠,于明清鼎革之际东渡日本,
  以儒、释、道、医、书法家的身分在扶桑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
  本书蒐罗、整理、解读独立禅师散存于日本各地的史料文献,
  不仅是「域外汉学」的重要文本,更见证十七世纪中日文化的交流史。

 
  本全集为收录明末清初东行渡日的名医、书法家、诗人、黄檗宗禅僧独立性易禅师(1592-1672)之着作文集。第一部分为编着者撰写之论文,介绍独立的生平、渡日经过、在日发展,以及思想演进等;第二部分为独立之诗文集史料汇编;第三部分为独立相关官方纪录与个人记述、年谱、印谱与钤印解说,以及其作品之一览全表。
 
  杭州出身的独立性易,原名戴观胤,后更名笠,自1653年五十八岁时东渡日本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以儒、释、道、医的身分,在德川社会深深烙下其纵横八千里路的中日文化交流足印。
 
  本全集之编辑理念与架构,着重将分散在日本各处的独立性易之诗稿翰墨做有系统的整理与解读,从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脉络体系中爬梳其人物图像,考证独立性易在不同身分、不同时空下的人物交流与事蹟,循序渐进地探究其学问形成及思想转化,进而釐清其思想理路,呈现其历史定位。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兴庆

 
  1956年生,台湾南投县人。东吴大学东方语文学系学士,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文学硕士、博士(1992)、日本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论文)博士(2012)。曾任中国文化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暨日本研究所所长、日本天理大学国际文化学部客座教授、九州大学暨关西大学访问学人(日本交流协会招聘学者)、日本住友财团「亚洲研究」计画主持人、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主任暨所长、国际日本文化中心客座研究员(2011.10-2012.9)、关西大学亚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2012.4-迄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2014.6-9)、国立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东亚儒学研究」分项计画主持人。现任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教授兼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着有:《近世日中文化交流史の研究》(1992)、《我国的日本研究现况及其未来展望:兼谈中国大陆及韩国之日本研究现况》(2000)、《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の研究》(2004)、《台湾における日本汉文学研究の现状と课题》(2005)、《朱舜水与东亚文化传播的世界》(2008)、《东アジアの覚醒─近代日中知识人の自他认识》(2014)等专书。
 
  编有:《朱舜水集补遗》(1992)、《新订朱舜水集补遗》(2004)、《德川时代日本儒学史论集》(合编,2004)、《东亚文化交流:空间‧疆界‧迁移》(合编,2008)、《现代日本政治事典》(合编,2008)、《东亚文化交流与经典诠释》(2008)、《江户时代日本汉学研究诸面向:思想文化篇》(合编,2009)、《东亚知识人对近代性的思考》(2009)、《朱舜水与近世日本儒学的发展》(2012)、《転换中のEUと「东アジア共同体」─台湾から世界を考える》(合编,2012)、《国际日本学研究の基层─台日相互理解の思索と実践に向けて》(合编,2013)、《近代东アジアのアポリア》(主编,2014)、《季刊 日本思想史》第81期(主编,2014)、《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I 朱舜水文献释解》(主编,2013)、《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II 德川光圀文献释解》(主编,2014)、《日本德川博物馆藏品录III 水户藩内外关系文献释解》(主编,2015)等专书。

图书目录

【上册】
 
梅影玉魂/杨儒宾
自序
编辑凡例
 
第一部分:「儒、释、道、医」的中日文化交流――从戴笠到独立性易的流转人生
 
前言
 
壹、戴笠的乡里营生时期
一、生平传略
二、戴笠同名异人考
三、相关先行研究
 
贰、从戴笠到独立性易
一、寻求出路时期
二、侍僧时期
三、「幻寄山房」闭关时期
四、行医时期
五、千秋一堆土,月照冷干坤
 
参、夹缝中的思想转化
 
代结语:一脚踏破虚空,乃得遗形天地

 
第二部分:独立诗文集
 
细目
壹、文稿
贰、往来诗书
参、诗篇一
肆、诗篇二
伍、书蹟墨札
陆、抄本
 
【下册】
 
第三部分:附录
 
壹、独立相关官方纪录与个人记述
贰、印谱并钤印解说
参、独立年谱
肆、独立作品一览表
 
跋/计文渊
编着者简介

图书序言

梅影玉魂
杨儒宾
 
我对独立的印象始于他的书法与文化形象。
 
在十七世纪东渡扶桑的华裔文人与僧侣中,我偏爱独立戴笠的书法作品。独立东渡日本后,从隐元出家,隶属黄檗宗。但世所称黄檗三笔,无独立之名。三笔中的即非如一的书作清媚多姿,颇富书家气。隐元隆琦与木菴性瑫则墨浓笔健,雄迈粗豪。后世所谓黄檗书风,大抵指的是走隐元路线的书家,他们多爱写一行书,字体也多浓眉叱目,如勐虎当道。禅宗有「万里一条铁」此一偈句,每远观黄檗僧侣的一行书,但见墨团滚滚,直中划下,真是万里一条铁。
 
佛弟子总该是同体大悲的,字迹似乎也当逼肖其人。八大、弘一、良宽的字都枯燥中带有丝丝的闲趣与生意,方外之士的字好像都该如此才算心笔相映,黄檗书法却刚好相反。笔者个人的书史知识相当欠缺,不知黄檗书风受何人影响。明中叶后当令的吴门、华亭书风长得不像这样,明季福建最富声名的书家张瑞图的书风剑戟森严,黄道周的书风古拙太玄,同样见不着黄檗味。
 
谈独立,牵涉到黄檗书风,主要是对照用。独立的字清瘦飘逸,游丝缠绵,墨色多淡,间见飞白。不管远观近观,皆如王谢子弟,飘然不群。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杜甫对美的偏向很强,不喜丰盈,而喜硬瘦。如用其语以月旦评黄檗诸家,我相信杜甫会选独立,而不是隐元。在渡海一代俊彦中,独立墨迹特显清癯轶伦。据说独立书艺受王宠影响,是耶?非耶?恐怕也是想当然耳。
 
独立的顶相和他的书作可以相互辉映,我们现在常见到的独立顶相是喜多元规画的,短筇布衫,满头银丝,天生一副天外苦行头陀貌。他常用的印章有「天外一闲人」、「天闲老人」、「遗世独立」诸印,印文气魄极大,显然不是应酬而刻的,而是有自况之意。能使用这几块印章的人还真不多,如果不是在前现代作海外遗民,如果没有坎坷流离的生涯,更重要的,如果没有出家后这个孤傲的法名,印文即会落空。他有他那个时代特有的奇男子的气概。每看到他的字,他的印,他的人,不由自己地,总会飞闪出陈寅恪的名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此独立与彼独立,连词性都不同,实在沾不上边,但我就是会将它们聚在一起,或者他们的「独立」还真有相通之处。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