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着者序(摘录) 回顾十七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有两个特殊场域。一为中国明清鼎革的战乱,当时部分中国文人因「不食清粟」,纷纷飘洋东渡日本避难,这些弃国遗民,多半隐姓埋名,弃政从商、入佛,传扬儒教者亦不在少数,每一位都背负着一段凄怆的历史。一为日本德川幕府倡议儒教,重视佛学,移植明清的中国学问,使德川社会隐然成为拓展「域外汉学」的大本营。这两个时代背景交织出中日文化交流的特殊性。
在如此时代背景下,东渡日本的戴笠(独立性易,1596-1672)的事蹟,至今鲜为人知。笔者自三十年前开始穿梭于日本各地公私立图书馆、乡土史料馆,蒐集朱舜水一手史料,其间偶尔会发现「独立性易」的史料,原先不太在意其存在。1986年12月,前往福冈县柳川古文书馆调查资料时,发现独立与安东省菴、朱舜水均有书信往来;曾经撰写〈千载一会〉记述三人之情谊;亦为舜水写下〈跋安南供役纪事〉,感佩舜水「执义自高,不为磬折,死亡不顾,言夺气争,铮铮铁石,今古上下,无其事,无其人」。总觉得独立并非仅是小宅生顺(1637-1674)笔下的泛泛之辈。这是启发笔者研究独立的动机。1997年,有机会到山口县岩国市吉川史料馆参观,首次接触数量庞大的独立真蹟,因而认真思考独立究竟何许人也?为何到处有其书蹟墨札?他在日本曾接触过哪些人?做过哪些事?对德川社会是否有影响?这一连串的疑问,促使笔者开始蒐罗相关文献,尝试还原独立在日本的事蹟,进而撰写了〈独立禅师与朱舜水:文化传播者的不同论述〉一文,论述:(一)独立寓居长崎颍川入德宅邸时期,与朱舜水的关系;(二)独立与朱舜水对佛、儒思想的异同主张;(三)独立与朱舜水对「诗」的不同论述。论文发表后,仍持续广蒐独立相关史料,至今已经过七个年头。
独立本名戴观胤,后更名笠,生于浙江杭州。笔者为查明其身世,曾经前往大陆实地寻访相关事蹟文物,可惜一无所获,当地人士竟不知独立其人其事。查阅中国方面的文献,得知该时代戴笠有二,较为人知的是江苏吴江之「戴笠耘野」,种种因素造成二人事蹟张冠李戴、以讹传讹。对此,笔者根据柳川古文书馆的独立手稿、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的《独立禅师宝帖》以及静嘉堂文库的《有谯别绪自剡分宗》等史料内容,得以一一釐清其家世与生平。
为期全面性蒐得独立相关文献,笔者执行国科会「中日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以明清、德川初期的独立禅师为考察对象」专题研究计画(2011年8月~2013年7月),几度专程赴日进行田野调查、文献蒐集,课余则从事解读及校对等工作。此间更有效利用在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访问研究一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担任客座教授三个月(2014年6月~9月)的地利人和之便,透过学术研究单位的特殊管道,或经由馆际资源共享服务,直接取得珍贵史料;或获得推荐引介,得以遍访日本大大小小的公私立博物馆、图书馆、乡土史料馆以及寺院,顺利一睹真蹟并取得影像。
独立执笔的诸多诗稿翰墨,随其在日本的足迹,散存于九州、山口、大坂、京都、东京等地。寺院方面即有:长崎县谏早市天佑寺、长崎市圣寿山崇福寺及平户市瑞云寺、山口县下关市光禅寺、岩国市龙门寺及岩隈八幡宫、大坂府高槻市祥云山庆瑞寺、京都府宇治市黄檗山万福寺、福岛县福岛市黑岩山满愿寺、栃木县大田原市云巖寺、埼玉县金凤山平林寺等。公私立典藏机构或学术研究单位则有:长崎历史文化博物馆、柳川古文书馆、九州大学、岩国征古馆、吉川史料馆、神户市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禅文化研究所、早稻田大学、国立公文书馆、国立国会图书馆、东京静嘉堂文库、东京国立博物馆、德川博物馆、水府明德会彰考馆、福岛美术馆等。
本全集之编辑理念与架构,着重将分散在日本各处的独立史料,做有系统的整理与解读,希望从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脉络体系探讨其定位。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第一部分先借由论文〈「儒、释、道、医」的中日文化交流──从戴笠到独立性易的流转人生〉,解析独立的生平事蹟,梳理其在德川社会的身分转换、人际关系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同时论述独立在日期间的文化活动,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第二部分为独立的诗文集,收录其文稿、相关往来诗书、诗篇、书蹟墨札暨抄本。下册则编入真蹟图录与附录,主要有:(一)独立相关官方纪录与个人记述;(二)印谱并钤印解说;(三)独立年谱;(四)独立作品一览表。
独立遗世之书简、诗文为数不少,三百多年来,曾有数位与其渊源颇深的日本文人雅士、乡土史学家进行整理与研究,可惜多未能顺利刊刻、广传于世。诸如:独立的弟子高玄岱(1649-1722)曾编成《天外老人集》,无奈十五卷珍贵稿本尽皆毁于1746年筑地大火,有邻(1691-1773)因未能遵照父亲遗愿,于校订后将之付梓,故造立「天外一闲人发齿碑」,刻文忏悔并志始末。
幕末明治初期的儒学家东条琴台(1795-1878)曰:「余向得《天外老人集钞》二卷,读之始知其学术主于洛闽,文章经艺,固不让朱舜水。高天漪编集独立全集,将刻布之,稿本罹火,散佚既旧,其言见于源良弼者所撰〈独立发齿碑〉。极知天漪家,更无副本,而其钞之者,不详何人所为,盖系于天漪门人所手写无疑。余收之扫叶丛书中,天保五年甲午二月,余家罹火灾,亡之,今追思之,不可再得,可惜可叹。」可知抄本《天外老人集钞》二卷,也在八十八年后化为灰烬。
而让独立医术、学艺得以尽情发挥的岩国吉川家,则留有儒臣宇都宫圭斋(1677-1724)训点或抄录自原始手稿的《天闲独立书牍写》、《独立诗文》与《独立墨蹟写》,这些抄本及大部分原始手稿已移交由日后成立的岩国征古馆典藏。同馆另藏有岩国极具代表性的乡土史学家藤田葆(1829-1921)编录的《独立遗事》、《独立遗藻》诗文集二册,编者自跋均题于明治二十二年(1889)四月。《独立遗事》由藤田葆亲笔抄录,附有佐田白茅之跋文;《独立遗藻》则经他人誊写,内容亦有所增删修改。二书所录诗文的原始手稿,绝大部分未能收藏在岩国征古馆或吉川史料馆内,这使得《独立遗事》、《独立遗藻》成为目前一窥相关诗文的唯一管道。以上诸书也都未能付梓刊行。
直到1961年,立足于宗教文化视域,以编年体裁记录独立交游、涉猎等生平事蹟,并且对应直接、间接相关的时代背景,从时空脉络形构独立图像的《天闲老人独立易公纪年》一书问世。这第一本活字印刷的独立研究专书,是乡土史学家吉永雪堂(1881-1964)对独立进行脉络性考察、深入探析而成的研究成果。吉永氏将其毕生行脚日本各地蒐集而来的黄檗相关文献资料,捐赠给京都万福寺,寺方因而成立「吉永文库」,连同吉永氏数量庞大的亲笔抄稿,都妥善保存于寺内文华殿。2012年8月,笔者有幸得京都万福寺黄檗文化研究所田中智诚和尚许可,在文华殿阅览并拍摄吉永氏亲笔撰录的十三册独立相关文稿,这些未刊稿本之大部分,借此全集的出版,将之释解、公开。
独立寓居长崎之际,曾应岩国领主吉川广正、广嘉父子之聘,四次往返岩国行医兼及文化交流,时间长达六年之久,故其真蹟大部分典藏在岩国征古馆与吉川史料馆。笔者三次前往调查史料,承蒙岩国征古馆学艺员松冈智训先生、吉川史料馆馆长藤重丰先生以及学艺员原田史子女士多方协助,顺利取得珍贵且为数甚多的史料。尤其,藤重馆长年岁已高,仍坚持站着全程参与史料拍摄工作;原田学艺员个头娇小,却身手敏捷地将大幅屏风在密不透风的库房中扛上扛下。谨此致上最深挚的谢忱!又,独立撰写的《书论》是研究其书法不可或缺的史料,三百余年来一直由埼玉县的金凤山平林寺收藏,至今仅部分公开于寺方出版的图录《平林寺:特别展:平林堂开単100年野火止用水350年记念》中。笔者亦前后三次往赴该寺,拜访松竹宽山住持,表明出版全集的意愿,终获首肯,得以阅览《书论》的真蹟,并取得拍摄及出版许可。特此申谢。
徐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