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整超过300册古籍的养生智慧,以药治病,以粥扶正,
清代养生名着曹庭栋《老老恆言》粥品百方精选重现!
粥,古往今来最普遍与方便的养生食品。
「粥有十利。」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无论是吃惯大鱼大肉的达官显贵,或者习于粗茶淡饭的庶民,
想要保健养生,几乎都少不了粥品。
本书以清代着名养生学家曹庭栋的《老老恆言》为本,拉出「粥谱」部分,从认识养生粥开始,逐一介绍选米、用水、火候与食用重点,并精选80道粥品依食材种类分类,由擅长药膳调理的中医师陈玫妃协助专业审订,补充古本未竟之处,将书中精华与保健观念以白话整理呈现,方便读者快速撷取养生要领,应用于日常生活养生、调理体质。
【粥谱特色】
★最精华!完整补充古本未列出的材料量、作法与忌避
★最合宜!承袭粥谱的传统基础,以现代健康观点转换重现
★最自然!材料以单一食材或药材为主,可以在地当令食材替换
★最安全!粥品温和性平,养气补身,长期食用也不担心有副作用
★最功能!依体质、季节及症状索引养生粥品,单纯调味,功效最佳
【关于养生圣经《老老恆言》】
曹庭栋(1700~1785),清代着名养生学家,学识过人,着作多被收入《四库全书》。步入老年以后,开始整理古今文籍,汇集各家养生思想,取其精华结合切身经验体会,编撰写成《老老恆言》(又名《养生随笔》)五卷,前四卷讨论日常饮食起居及保健,第五卷收录了100道养生粥谱,全书见解独到,方法简便易行,被后世奉为「养生圣经」,是一本专门针对中老年人所写的养生专书。
和其他养生书籍最大不同在于,《老老恆言》谈的不是标新立异的养生法,书中所载内容多为作者身体力行的纪录,曹庭栋用一种平和的自然之道,阐述日常生活中顺应自然、健康良好的养生方法──养心、省心,顺应四时阴阳,不违背天道五行。
同时,曹庭栋对脾胃调养尤其重视,认为节制饮食、调理脾胃对老年人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国人最重视人体内的精气,而「精气」二字都从米,来自于米谷,米的摄取对生精益气非常有帮助。曹庭栋强调养寿慎药,以补药来补气,不如以米补,米最安全也最有效。从〈粥谱说〉以「气味轻清,香美适口」为分类标准,列了上品(36)、中品(27)、下品(37)共100道粥谱,足可见粥在他的晚年生活中佔有相当重要位置。
【本书特色】
撷取中国古代第一养生经典最精华
家庭必备!送给家中长辈最好的礼物书
养生保健 + 辅助疗效 + 病后调养
【易读大字版】粥疗,是中老年人保健自癒最强大的食疗方
不病不痛,要从日常调养做起。
饮食清淡有节制,是长青康健不二法门。
取法养生古籍,结合名老中医的应用经验,
选择适合的粥品,善用工具,掌握制作与保存技巧,
早上空腹一碗粥,健脾胃,养气血,简单方便又有效!
审订推荐…………………………………………4
编者序……………………………………………6
对症索引…………………………………………14
PART-1 认识养生粥
──介绍粥的发展历史与功效,养生粥为何能深入民间代代相传?
粥的历史……………………………………………………18
迅速流行、代代传承的养生药粥………………20
《老老恆言》集粥谱之大成……………………25
PART-2 粥的制作与食用重点
──以现代观点诠释与执行古人的智慧结晶,将制作与食用养生粥的习惯,轻松带入生活中。
择米第一:米的选择……………………………28
择水第二:水的选择……………………………33
火候第三:煮粥的火候与方式…………………35
食候第四:食用的时刻与方式…………………45
PART-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粥品
──认识中医学的养生概念,从九大体质中找出自己的体质分类,选择适合的保健粥品。
参考体质选择粥品………………………………50
顺应四季轮替选择粥品…………………………55
PART-4 粥谱
──了解各种食材及药材的特性、功效与营养成分,学会如何选择与处理,开始自己着手熬煮养生粥。
【花果籽类】
1.莲肉粥 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助眠………58
2.芡实粥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去湿止带………60
3.薏苡仁粥 补脾益胃,补肺清热,行水利湿………62
4.扁豆粥 健脾止渴,清热化湿………64
5.赤小豆粥 利湿消肿,养心补血………66
6.蚕豆粥 益脾利湿,健胃和中………68
7.绿豆粥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70
8.腐浆粥 健脾养胃,润肺补虚………72
9.胡桃粥 补肾固精,补气养血,温肺润肠………74
10.砂仁粥 暖脾和胃,温中止泻止呕………76
11.菊花粥 平肝明目,清热解毒………78
12.梅花粥 疏肝理气,健脾开胃………80
13.杏仁粥 止咳平喘,肠躁便结………82
14.面粥 养心益肾,健脾厚肠………84
15.龙眼肉粥 开胃益脾,养心补血………86
16.小麦粥 除烦止渴,养心和血,益肾健脾………88
17.栗子粥 补肾强精,健脾养胃………90
18.佛手柑粥 行气止痛,健脾开胃………92
19.柿饼粥 健脾止泻,润肺止咳………94
20.胡麻粥 补肺,益肝肾,黑须发,明耳目………96
21.菱粥 健胃养生,消暑止渴………98
22.苏子粥 止咳化痰,顺气润肠………100
23.莱菔子粥 消食除胀,化痰平喘………102
24.枳椇粥 清凉利尿,生津止渴,解酒毒………104
25.大枣粥 补中益气,调和气血………106
26.酸枣仁粥 养心敛汗,安神助眠………108
27.枸杞子粥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110
28.车前子粥 利尿通淋,清肝明目,清肺化痰,去湿止泻………112
29.松仁粥 滋阴润肺,润肠通便………114
30.郁李仁粥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116
31.花椒粥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118
32.吴茱萸粥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120
【根茎叶类】
33.藕粥 收敛止血,散瘀,清凉止渴,开胃消食………122
34.肉苁蓉粥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124
35.贝母粥 润心肺,止咳化痰………126
36.茗粥 化痰消食,止痢利尿,益气提神………128
37.松叶粥 祛风湿燥,活血安神………130
38.柏叶粥 凉血止血,止咳化痰………132
39.姜粥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134
40.蔗浆粥 和中助脾,除热润燥,解酒毒,利二便……136
41.麦门冬粥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138
42.桑白皮粥 止咳平喘,利尿消肿………140
43.竹叶粥 清热除烦,利尿清心………142
44.竹沥粥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144
45.山药粥 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146
46.天花粉粥 清热生津,清肺润燥………148
47.百合粥 清心安神,润肺止咳………150
48.枸杞叶粥 补虚益精,养肝明目,生津止渴………152
49.枇杷叶粥 清肺化痰,止咳降气,和胃降逆………154
50.藿香粥 芳香开胃,清热止渴,健胃止呕………156
51.薄荷粥 疏风散热,提神解郁,清利头目………158
52.白茯苓粥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160
53.牛蒡根粥 散风热,消毒肿………162
54.淡竹叶粥 清热除烦,通利小便………164
55.地黄粥 滋阴补肾,清热生津………166
56.韭叶粥 健脾暖胃,活血散瘀,温补肾阳………168
57.紫苏叶粥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170
58.菠菜粥 滋阴润燥,养血止血,明目通便………172
59.苋菜粥 清热,解毒,止泻………174
60.甜菜粥 清热透疹,益胃健脾………176
61.芥菜粥 通肺豁痰,温中利气………178
62.葱白粥 解表发汗,疏通脉络………180
63.木耳粥 凉血止血,滋阴润肺,养胃润肠………182
64.丝瓜叶粥 凉血解毒,止咳化痰………184
65.荷鼻粥 清暑散热,去湿固精,散瘀止血………186
66.莱菔粥 化痰清热,消食利膈………188
【肉乳鲜类】
67.燕窝粥 润肺燥,滋肾阴,补虚损………190
68.牛乳粥 健脾益胃,润燥生津………192
69.鸭汁粥 滋阴养胃,利水消肿………194
70.鸡汁粥 补益气血,温补脾胃………196
71.鹿肉粥 补脾益气,温肾壮阳,强五脏………198
72.猪髓粥 补阴益髓,益虚劳………200
73.猪肚粥 补虚损,健脾胃………202
74.羊肉粥 益气补虚,温中暖下………204
75.羊肝粥 补肝,明目,养血………206
76.羊嵴骨粥 滋阴补髓,润肺泽肤………208
77.羊肾粥 补肾益气,壮阳益精………210
78.淡菜粥 补肝肾,益精血,助肾阳,消瘿瘤………212
79.海参粥 滋肾补阴,养血抗衰………214
80.鲤鱼粥 补脾健胃,利水消肿,通乳………216
对于“养生”这个话题,我一直持有一种既好奇又有些迷茫的态度。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书,才觉得好像找到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宣讲,而是非常具体地将《老老恆言》中的养生智慧,提炼成了一系列关于“粥”的食谱和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调理方式。它不像某些养生书那样,上来就给你施加很多条条框框的禁忌,而是通过引导你选择合适的粥品,慢慢地去调整你的身体状态。比如,我之前经常会有睡眠不好的困扰,书中关于“安神助眠”的粥品介绍,让我尝试了“酸枣仁小米粥”,连续喝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入睡的时间缩短了,而且醒来的次数也少了,感觉睡眠质量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给了我具体的做法,更让我理解了粥品背后的养生道理。它教会我如何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如何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食材来呵护自己。我曾经觉得“长寿”是一个遥远的概念,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健康地“活”下去,并且享受生活的乐趣,本身就是一种长寿。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养生可以如此简单,如此充满生活气息,而且,真的能让我们感受到身体在一天天变得更好。
评分我一直觉得,养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之以恒,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捷径。而这本书,恰恰符合了我对养生理念的理解。它不是那种告诉你“三天瘦十斤”或者“七天年轻十岁”的噱头,而是通过《老老恆言》这部经典,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日常的饮食,特别是粥品,来调理身体、延缓衰老。我被书中的许多细节所打动,比如作者对时令节气的重视,对不同体质的细致分析,以及对食材性味的精准把握。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银耳百合粥”,用来滋润肺部,尤其是秋冬季节,干燥的时候喝上一碗,感觉喉咙舒服了很多,咳嗽的症状也有所缓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脱离我们实际的生活,书里提到的很多食材,都是我们厨房里常备的,熬粥的过程也不复杂,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轻松掌握。它让我明白,养生的关键不在于吃多少昂贵的补品,而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关注身体的需求,是否懂得如何利用身边的天然食材,去滋养我们的生命。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长寿的大门,让我看到了通过简单而智慧的方式,去实现“活得快乐又长寿”的可能性。
评分《老老恆言》这本书,绝对是那种放在书架上,你会时不时想拿出来翻阅的类型。我之所以被它吸引,是因为它讲的“养生”不是那种玄乎其玄的理论,也不是需要大量金钱投入的保健品,而是非常接地气地聚焦在“粥”上。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忙碌的生活节奏里,能够花一点点时间,用最天然的食材,熬一碗滋养身体的粥,这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和治愈。书里对每一款粥的介绍都详详细细,从食材的选择,到熬煮的火候,再到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选择,都讲解得十分到位。我是一个对烹饪不算精通的人,但跟着书里的指引,也能轻松上手。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介绍的很多粥,材料都非常常见,比如大米、小米、红豆、绿豆、各种杂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容易买到的。我尝试了书中推荐的“桂圆红枣莲子粥”,睡前喝一小碗,感觉身体从内到外都暖洋洋的,连带着心情也变得平和起来。而且,书里不仅仅是教你做粥,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哲学,一种尊重身体、顺应自然的态度。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吃”这件事,不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把它当作一种关爱自己的方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如何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有信心通过日常的点滴积累,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快乐。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长,一开始我甚至有点犹豫要不要下手,因为它给我的感觉太“功利”了,好像一读完就能立刻返老还童、长生不老似的。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我才发现,书名长自有其道理,它精准地概括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老老恆言》这部清代养生经典,通过粥品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温和有效的保健和抗衰老方法。我尤其喜欢它将“粥”这个日常、朴素的食物,赋予了如此深厚的养生内涵。每一款粥的背后,都有作者李渔深厚的医学功底和生活智慧,不只是简单的食材搭配,更蕴含着顺应时节、平衡阴阳的理念。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几款粥,比如针对脾胃虚弱的“山药莲子粥”,喝下去感觉肠胃暖暖的,消化也好了不少。还有“核桃芝麻粥”,对改善睡眠质量有明显帮助,连续喝了一个月,睡眠时间延长,而且睡得更沉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意思,虽然是古籍改编,但经过现代人的整理,读起来一点也不晦涩,反而有一种古朴的韵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讲究“食医同源”的年代。它不是那种速成的“养生秘籍”,而是潜移默化地引导你关注身体的需求,从日常饮食入手,慢慢调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健康长寿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最熟悉的烟火气里,藏在这一碗碗冒着热气的粥里。
评分说实话,当我看到“清代名著《老老恆言》”的时候,我脑子里首先闪过的是“晦涩难懂”的念头,毕竟古籍总给人一种距离感。但这本书的呈现方式,却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摘录原著,而是做了非常细致的现代语解读和分类,让原本可能深奥的养生智慧,变得清晰易懂,甚至充满了生活情趣。我特别欣赏它把粥品按照不同的功效来划分,比如“健脾益胃”、“滋阴润肺”、“活血化瘀”等等,这样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非常有针对性地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粥品。我本身就有一些消化不太好的问题,所以重点研究了“健脾益胃”的章节,尝试了几款用山药、白术、茯苓熬制的粥,喝了大概半个月,我明显感觉到食欲有所改善,而且不再那么容易胀气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养生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就在我们日常的饮食起居之中。《老老恆言》在古代就已经积累了如此成熟的养生经验,而这本书将这些宝贵的财富以最便捷、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我们,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如何通过最朴素的食物,收获健康和安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