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咳嗽,怎么变成癌症末期?

只是咳嗽,怎么变成癌症末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癌症
  • 肺癌
  • 咳嗽
  • 疾病
  • 健康
  • 医疗
  • 预防
  • 早期诊断
  • 个人经历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只要活,还要活得更加精彩!
抗癌部落格超过250万人气的抗癌斗士星希亚分享她的人生故事~

  星希亚,在2012年生日过后,从单纯的久咳不癒、到诊断为肺炎,最后却是确诊为肺腺癌四期!她的人生,从此大转弯。

  当被确定罹患肺癌第四期的时候,她与所有人相同,看到肺腺癌四期的五年存活率为4%的数字,不免心惊胆颤!她安慰自己,只要存活率不是0,就表示有努力的空间,就有机会活下去。 然而,病情恶化速度相当快,肺积水、脚水肿、不间歇的咳嗽让她无法平躺睡觉,依赖氧气机的频度也逐渐提高、吃吗啡止痛,最后医师拿出DNR (放弃急救同意书),要她趁自己还有意识的时候签署!这是第一次星希亚感觉死亡如此的接近,病房被死亡的低气压垄罩,没了生气,只听见自己内心的唿喊:「我好想活下去!」

  幸运的是,化疗药物起了作用,加上运用书籍上获得的资讯,严格执行饮食控制并彻底调整生活作息,身体恢复状况十分良好。此外,她的人生观也因之而改变,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要把握每一天,尽情享受生命。星希亚列出了自己的心愿清单,然后逐项去完成它,把可能留下的遗憾降到最低。高空弹跳、考取潜水证照、学滑雪板、爬万里长城、到西班牙看高第建筑、带母亲去京都赏樱等等,都是在罹癌期间完成的心愿;有些心愿是朋友、甚至是不认识的网友协助下完成的!

  之后,星希亚凭借着一股强烈的求生信念,让她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治疗,并因为一段在候诊室的缘份,开始了撰写抗癌部落格,一方面记录自己的治疗点滴、一方面希望借由自身的经验,鼓励更多跟她一样的病人。她的文章,平均每篇文章都有3、4千人关注阅读!除了写部落格外,星希亚还举办战友分享会、成立脸书抗癌社团,让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癌友们,一起交流资讯、相互扶持与并肩作战。战友卡斯柏更透过社团的力量,成功达成五千人连署,顺利让卫福部重视癌友诉求并承诺修法,最快2016年2月开放「癌症细胞免疫疗法」,将提供癌末病患多一项的治疗选择跟机会。

  星希亚说:
  肺癌末期的5年存活率为4%,我的目标就是要确定自己位于存活曲线的长尾巴上~我看不出来我哪点不能成为4%的存活者!

  星希亚源源不绝的正向能量鼓舞了非常多肺癌患者以及其家属,甚至后来有非常多因其他疾病所苦、或单纯觉得沮丧的人都来看她的文章,并留言谢谢她。他们都从星希亚的文字中找到力量,找到更多生命的意义。

  星希亚说: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是因为坚持下去而看到希望!

  她的经验、勇气与坚持,希望也能带给您、与您的亲友家人,看见更多希望!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名为《只是咳嗽,怎么变成癌症末期?》的书籍的图书简介,内容经过精心设计,旨在避免提及该书的实际主题,同时提供详细且引人入胜的叙述,力求自然流畅。 --- 图书简介: 《浮光掠影:都市边缘的群像速写》 作者: 佚名(笔名:青石) 装帧设计: 哑光黑底,烫金字体,辅以一幅抽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引人遐思。 页码: 480页 ISBN: 978-7-XXXX-XXXX-X 定价: 68.00 元 --- 内容导读: 在这部交织着现实主义的冷峻笔触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微妙光影的作品中,作者青石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宏大而又极其细微的都市浮世绘。本书并非聚焦于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史诗或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关于“在场”与“缺席”的哲学探讨,穿插着对现代生活异化的深刻反思。 第一部分:钢筋丛林中的微观生态 故事的开篇,我们将跟随叙述者,一位热衷于记录城市角落的社会观察家,深入探访那些被主流叙事遗忘的灰色地带。这里没有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只有那些隐藏在管道之下、防火梯之上、或者仅仅是凌晨三点便利店角落里的生命轨迹。 作者细腻地描绘了“老王”——一个在城中村经营着一家二十年如一日的修伞铺的匠人。老王的世界由油布、铁丝和永恒不变的雨季构成。他的手艺是技术迭代浪潮中近乎失传的艺术,但他坚守着一种近乎仪式性的日常。青石通过描述老王如何用近乎偏执的精确度修复每一把破损的伞,探讨了“坚守的意义”——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效率和更新时,对“慢”和“修复”的执着是否依然具有价值?这种对日常劳作的诗意化处理,让读者得以窥见平凡生活背后蕴含的巨大张力。 紧接着,我们遇到了“数字游民”群体,他们聚集在城市边缘的共享办公空间里,用光纤连接着全球,却与身边的人保持着微妙的距离。他们之间的交流高效而冰冷,充满了术语和项目的代码。书中详细记录了一场深夜的线上会议,屏幕的微光映照着每个人脸上复杂而疲惫的表情。作者提出疑问:这种高度联通的生存状态,是否反而加剧了个体精神上的隔绝?他们拥有了全世界的入口,却失去了脚下土地的根系。 第二部分:时间错位与记忆的碎片化 本书的叙事结构故意被打乱,如同被风吹散的扑克牌,章节之间存在着跳跃性的时间线。这不仅是手法上的创新,更是对现代人记忆体验的模仿——信息过载导致记忆的碎片化和非线性。 在其中一个章节,叙述者回到了一座即将被拆除的老式剧院。剧院里弥漫着陈旧的绒布和尘土的味道,空气仿佛凝固在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个夜晚。通过对几位昔日台柱子演员的采访,青石勾勒出艺术生命力在时代更迭中的脆弱与辉煌。其中一位老演员讲述了她如何在一出剧目中,体验了“不是自己的人生”,这种叙事体验与她此刻平静的退休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的故事,是关于舞台与真实人生的边界模糊的探讨。 另一个核心篇幅,聚焦于一本被遗忘在二手书店角落里的空白笔记本。这本书记录了多位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时间点写下的零星语句——关于希望、遗忘、一次偶遇的眼神,或是对一份遗失信件的追忆。这些片段被巧妙地拼接起来,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侧写,暗示着都市中无数条平行的生命线,可能在不经意间,共享了相同的情绪底色。 第三部分:无声的抗议与存在的边界 随着故事的深入,叙事节奏逐渐放缓,气氛转为内敛和沉思。作者开始探讨个体在巨大社会结构面前的无力感,但这种无力感并非以激烈的反抗形式出现,而是以一种近乎于“存在的消音”来表现。 书中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地图绘制员”。他受雇于一家神秘的公司,工作是将城市中不断变化的非法涂鸦和街头艺术进行精确记录和归档。他的任务是精确地记录“被抹去”的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记录的并非艺术本身,而是社会留下的、关于“拒绝被定义”的短暂印记。他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究竟是在保存历史,还是在帮助权力机构更有效地清除异见?他最终的选择,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引发读者对“记录的伦理”的深思。 全书的基调是克制的、富有哲理的,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也不追求戏剧性的冲突。青石的文字如同冷静的镜头,捕捉着都市生活下那些细微的、易逝的、却又至关重要的瞬间。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努力寻找自己坐标的灵魂的剪影。 阅读体验: 《浮光掠影》适合在深夜、在独处的咖啡馆,或是在通勤的地铁上慢慢品读。它要求读者放下对情节的急切期待,转而沉浸于作者对细节的精准捕捉和对人性深处的温柔探究之中。这是一部关于“看见”的书,看见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地忽略掉的生活本质。 推荐语: “这不是一本让你‘读完’的书,而是一本让你‘经历’的书。它将你从日常的麻木中唤醒,让你重新审视脚下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星希亚


  1979年生,狮子座。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研究所毕业,爱旅行、爱阅读、爱爬山,工作起来很拼命,活力永远用不完。

  2012年2月开始出现咳嗽症状,一直被当成感冒、鼻窦炎(甚至做了手术)、肺炎、支气管炎来治疗,直到半年后才被诊断出肺腺癌四期。之后的她开始接受一连串的治疗,目前持续追踪治疗中,复原情况良好。

  于2013年4月开始撰写部落格文章,分享抗癌点滴,希望能帮助并鼓舞跟她一样努力抗癌的病友。她乐观、务实且正向的态度,不仅为病友注入了强心针,甚至连在生活中遇到低潮的网友,也感染了她的正向能量。

  目前部落格浏览人气超过240万,每日流览人超过5,000人次;另也成立「抗癌战友会」网路社团,目前社员已逾6,000。

  曾接受《今周刊》《时报周刊》採访,也曾应澄清医院中港分院院长张金坚教授亲口邀请至医院分享抗癌心得,以及在「康健趋势论坛:抗癌新未来」会议中以肺癌癌友的身分分享经验。

  出版抗癌书籍是罹癌后的心愿清单之一,希望透过文字,让所有在病痛中的人知道,即使生病,还是可以把生活过得很美好!

图书目录

专文推荐 因为坚持,而看到希望 /张金坚
专文推荐 病友、家属与医护人员皆受益 /蔡俊明
专文推荐 OL与异形的战斗 /颜荣郎
作 者 序 不只要活,还要活得更加精彩!

前 言 只是咳嗽,怎么变成癌症末期?
咳嗽怎么治不好?
前往台大医院就诊
晴天霹雳的消息

Chapter 1 接受治疗:努力站上4%的长尾巴
治疗的过程很辛苦,
但就像下雨时,我期待晴天一样,
我相信等在后头的是美好的结果!


确诊后的Action
开始治疗之路
★含泪签下「不施行心肺复甦术意愿书」
★化疗初体验,既期待又怕受伤害
漫漫治疗长路
★恢复状况排前三名
★维持性化疗,才打六次就出现抗药性
★上天给我吃标靶药物的机会
★再一次淋巴切片
★幸运成为新药试验计画最后一位录取者
★标靶药物的考验:胃痛、呕吐、腹泻、皮肤过敏
★克流感差点要了我的小命
★抗癌三周年的考验:肿瘤移转脑部

Chapter 2 抗癌路上的抉择与改变:相信自己会更好
乖乖治疗、改变饮食与作息,我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
我彷彿已经看到了灿烂的阳光向我招手!


不断抉择的过程
★选择就诊医院:考量专业度与地缘性
★决定治疗计画:自己多方找寻资料,充分与医师讨论
继续工作,还是辞职养病?
★当你决定继续工作时
★当你决定不工作时
正常作息,规律运动
★全餐的概念
★摄取全食物,不吃加工食品
★家中食用油品改为初榨橄榄油
★禁食所有烧、烤、油炸类食品,多用「水炒」煮菜
★早餐改以蔬果汁替代
★禁食所有甜食
★以坚果、水果当点心,水果空腹吃
★五行蔬菜汤及糙米茶
★自制蚬精、滴鸡精
★每日至少喝水二千五百西西
以营养品辅助正规治疗
★热量及蛋白质补充品
★治疗辅助补充品
★特殊补充品
家人,是我抗癌最大后盾
★我的犀利妈咪,抗癌路上最大功臣
★各自用不同方式关心我的父亲和三位姊姊
朋友,强化我抗癌决心
★死党贴心陪伴,有妳足矣!
★与癌友相处:倾听、陪伴、平常心
调整心态,相信自己「会治好」
★勿看到存活率数字就恐慌
★做足功课,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把握当下,活出生命的美好
★面对治疗副作用,多想想治疗后的效益
★重做牙套证明想活下去的决心
★被剥夺的权利

Chapter 3 雁子们,一起努力往前飞:上天会有最好的安排
当我们一起飞了好远好远,
也不要忘记把自己当成种子,
将正向能量散播出去!


抗癌,没有终点
★请问医师:我何时可以痊癒?
★来自候诊室的缘分,开始撰写部落格
举办战友分享会,彼此打气不孤单
★脸书「抗癌战友会」成立,汇聚更多正向能量
★第一位战友的离开
生命,没有句点
★要知道为何而活
★放下牵挂—写遗嘱
我的心愿清单
★朋友当起小天使,心愿清单完成超过40%
★癌症病患可以出国玩吗?
抗癌三不
★不要封闭自己
★不要乱试偏方
★不要自己当医师
永远肯定自己、相信自己
★从珍珠变石头?
★癌症是上天送的礼物?

结 语 癌症教我的事

致 谢

图书序言

推荐1

OL与异形的战斗


  最近十几年来,癌症不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愈来愈多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罹癌。我想每个人在饮食、生活等等健康议题上都会出现一些盲点;即便如本书作者星希亚多年来总是给人健康阳光的印象,却也意外地逃不过这股癌病流行潮。

  看着星希亚这几年来,一直努力设法让自己挤入抗癌胜利组(站上晚期肺腺癌存活率4%的长尾巴上),让人感受到旺盛生命力之可贵。她现在终于要出书,让大家知道作为一个「成功」(成功?是有点反讽)的抗癌战友,所具有的策略或能力,究竟要如何才能办到。

  在我们的经验中,罹癌之后会获得较好控制或预后的人,往往具有下列特质,而星希亚在书中所描述的个人特质,蛮值得罹癌朋友试着学习:

  1.旺盛的求知慾,会主动搜寻与自己疾病有关联的医药知识或最新抗癌策略。当她面对化疗、标靶疗法、放射治疗或是否该预立遗嘱,都尽可能蒐集相关方案的利弊得失,做出以理性分析为基准的选择。如何让各种治疗花的钱与心血不至于沦为肉包子打狗?这些都是让抗癌最佳化的要素(但不保证必然成效斐然)。

  2.建立良好的沟通力与医病关系。癌症毕竟不是感冒或小手术,它可以是慢性病或重大急症,而这往往需要患者与医疗人员建立一种彼此信赖的伙伴关系。癌症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是这星球上演化最快的异形生物,它的易发炎特质造就癌细胞的基因无时无刻在演变,其行为自然也变异无度。这种不确定性随时会干扰医病之间的信任度。星希亚在书中描述的医病伙伴关系给了我们最佳示范,值得你去探索品味。

  3.适度尊重医疗人员的专业意见与处置。癌患最忌讳陷入单打独斗的困境;由于求好心切,癌患或家属会积极搜寻各类疗法,试图抓住一线生机;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与医疗人员没沟通好,在治疗处置的选择与施行上把自己当成医疗角色执行任务,便会冒了一个大风险:最后造成患者或家属自己孤军奋战,而主治医师心态上会变成旁观者角色。

  星希亚将过去的抗癌历程集结成书,分享给大众,以鼓舞所有抗癌斗士们的意志,并唤起众人对健康的重视,这与身披白袍医者的志向,其实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也很乐观其成。

  这书除了记载了星希亚的治疗过程,也写了不少抗癌时该注意的饮食与生活型态的调整,这些都是很critical(关键)的要点;罹癌之后饮食与生活型态若没有调整到正确的方向,治疗时便可能事倍功半,甚或造成反效果。这书很值得推荐给想要知道如何抗癌、防癌的人拿来参考,我想你读了之后多少会赞叹一下,要迈向抗癌胜利组是有一些基因或脉络存在的;而我们只要肯努力学习、模拟这些策略,多少会有一些成果。

  当然这也适合剧作家们参考,毕竟星希亚人生故事之峰回转折,还真带着不少洋葱。

文/颜荣郎 德州大学安德生癌症中心博士

推荐2

病友、家属及医护人员皆受益的书


  和星希亚的缘分,源自于我们医院肺癌治疗团队所着的《图解肺癌诊治照护全书》,才出版没多久,星希亚就在她的部落格为文推荐,之后又因为我的一些病患和她互通医疗资讯,建立了密切的患难与共之情,进而成立战友会,我因此与她逐渐熟稔。

  星希亚在台大就医,和她的主治廖医师的团队有很好的互动,面对问题时她收集很多相关资讯,衡量自己的状况,提供给医疗团队参考,让他们知道她要的什么、不要的是什么,台大医疗团队也给予专业的回应,形塑了良好的医病关系,将治疗过程与效果最佳化。

  星希亚不只有勇气,她的聪慧还显示在她的每一个生活层面:她一方面勇于对抗疾病(她服用的药所产生的副作用,是所有标靶药物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一方面也用心安排时间,周详计划,努力实践她的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努力将网路泉涌而来的大量资讯加以「去芜存菁」,提供大家丰富有益的滋养,她和家人、朋友和战友们不断良性互动,互相帮助、扶持,互相鼓舞。她让我们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和照顾者,能够知道我们的病人到底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坊间和网路上充斥大量的不实讯息,卫福部国健署忧心忡忡地在媒体上唿吁大众勿听信偏方,延宕正规治疗。我认为更积极的作为是我们各个癌症学会的治疗指引(一般是学会依据有无大型随机配对的临床试验结果分类订定的)应该要有大众普及版,并且将坊间偏方也纳入其中归类,以供参考。譬如:

  ●分类一:有效,客观证据很充分;
  ●分类二:可能有效,客观证据还要加强;
  ●分类三:效果不明,可能无害;
  ●分类四:可能有害,不建议使用。

  通常分类一至三常是病人依循的治疗过程,而分类四则要避免。另外,也要发展癌症治疗经济学,癌症治疗日益昂贵,自费品项愈来愈多,如何帮助病人及家属,利用有限的资源规划有效益的客制化治疗,亟待发展。

  星希亚的知识和经验是珍贵的瑰宝,今天出书,我特别要感谢她(和她的战友们),除了嘉惠许许多多的病友之外,更启发我们进一步的省思。

文/蔡俊明 台北荣总胸腔部胸腔肿瘤科主任阳明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教授

推荐3

因为坚持,而看到希望


  抗癌过程艰辛,难以笔墨形容。她是一位勇敢的病人、乖巧的女儿、乐观的病友,更是一只有经验的V字队形领头雁,展翅飞翔,雁鸟立刻跟进,因为她相信群雁一定比孤军奋战存活得更久。

  星希亚小姐罹患肺腺癌第四期,曾经流泪,曾经惊慌,当走过漫漫长途的治疗过程后,用笔代替心情,在部落格及脸书社团上分享自身的抗癌经验,引领癌友打起精神继续朝抗癌之路前进,把握当下,活出生命的美好,期望让雁群一起飞得很远很远!

  这是一本用己身经验写出的抗癌之书,让人感动!从得知罹癌、接受治疗、与癌共存,到癌后饮食,字字句句犹如「爱过才知情深、醉过方知酒浓」般的刻骨铭心,说到癌友的心坎里。她鼓励自己也鼓励癌友:不要轻易放弃,过程虽苦,但要化苦为勇气,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癌魔,这就是最无穷的抗癌能量。

  在抗癌过程中,她为自己拟订「心愿清单」,大半已完成,仍继续实现中,就是依凭这样无穷的抗癌能量来完成,她做得到,相信更多的癌友也做得到!

  多年来,我除了忙于临床工作外,也负责乳癌防治基金会之业务,经常举办病友座谈联谊及健康讲座等活动,活动当中常常会邀请一些治疗中或康复追踪的乳癌患者现身说法,以鼓励癌友们。一年多前,我儿子跟我提及他台大硕士班同学星希亚罹患严重肺癌,她除了积极接受治疗外,还常常在她的部落格里给癌友们提供相关资讯及抗癌经验,建议我邀请她来演讲,给乳癌姊妹们加油打气。在那当下,我直觉她那么年轻、才三十几岁,又罹患最严重之第四期肺癌,必然脆弱不堪,不敢打扰。

  后来我到她的部落格浏览,发现她PO文之内容,丝毫没有为癌所困之迹象,反而非常乐观、勇敢,我才决定邀请她在体力许可情况下前来演讲,当然她慨然应允。我还清楚记得第一次陪她到台中参加澄清医院举办之乳癌病友会,在路途中,我一直不敢过问她的病情,反倒是她爽朗的告诉我她的罹癌过程。

  在往后几次接触中,让我深刻的感受到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性,很难想像她内心中那股坚强的毅力,她积极搜寻医疗相关资讯,成立战友部落格,除了给病友鼓舞外,还以自身经历,提出多项建议,如生活习惯的改变、心态的调整、饮食之选择,无不给病友很好而且正确之指引。

  她真的是一位不畏病魔的抗癌斗士。她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不是因为看到希望而坚持,而是因为坚持而看到希望」,见证了她不畏病魔之勇敢,在这些日子里,她配合医疗团队持续治疗,从不中断,对一些副作用,都能正面迎击,一一克服。

  她认为生命没有句点,她要快乐过每一天,她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为自己及他人带来喜悦,很惭愧,我虚长她两倍岁数,对于生命都没有那么深刻之体认。相信展读这本书,看了她的文章,就如同面对面一样,会被她的「真性情」与「热忱」所感动,谨此,我很乐意推荐本书,相信对所有癌友及家属、朋友们都会带来正面的能量,与莫大的助益。

文/张金坚 台大医学院名誉教授乳癌防治基金会董事长

图书试读

只是咳嗽,怎么变成癌症末期?
 
人生不会给你预警,当眼前一片晴空万里时,你不会知道,下一秒钟,你的人生即将风云变色,时间拉回二○一二年……
 
咳嗽怎么治不好?
 
一如往常,每到了秋冬我总是很容易生病,只要办公室有人感冒,我几乎无可倖免,这个冬天仍旧上演着相同的戏码,一再被传染感冒然后又痊癒,只是这次咳嗽症状怎么都好不了?
 
二月开始咳嗽,在住家附近的诊所换了好几间就诊,有医师推测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或是支气管过敏,但试了多种药物,咳嗽情形仍未见改善。我心想:好吧!台语不是有句俗话说:「医生惊治嗽」吗?咳嗽有时候真的很难医治,我就耐心一点,往后都不喝冰凉的饮料,看看能不能快点痊癒。就这样过了三个月,这段期间除了西药之外,也吃了不少川贝冰糖炖梨汤,但咳嗽症状依旧,而且似乎还有加剧的现象。
 
五月下旬在同事提醒下,前往大型教学医院进行检查,当时选择了胸腔内科门诊,医师安排胸部X光及肺活量检查,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医师说我肺功能非常好,要我不用担心。我开心地和同事分享这个消息,当下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真的咳得很厉害,肺功能怎么会很好呢?但当下我也没有多疑,想说检查一切正常就好,无须庸人自扰。
 
六月中,咳嗽仍持续着,我心想会不会是鼻窦炎所引起的?再度前往当初检查的医院,这次改挂耳鼻喉科门诊。其实我在二○一一年已经看过耳鼻喉科,当时医师告知我罹患慢性鼻窦炎,需要动内视镜手术清除异常或发炎的黏膜组织,但因为当下没有明显症状,便没有立即安排动刀,想说这是慢性病,等到真的不舒服再来处理就行。这已经是第二次因为鼻窦炎需要开刀了,第一次是在大学四年级时,当时住院了四天。
 
将症状及胸腔科检查的结果告诉耳鼻喉科医师后,他判定可能是鼻窦炎造成鼻涕倒流,刺激喉咙而引起咳嗽,如果想要痊癒,手术治疗还是有必要的。为解决困扰已久的咳嗽问题,我当场同意开刀,当时天真地以为鼻窦炎手术完成后,就不会再咳嗽了。于是,八月初接受了鼻窦炎内视镜手术,这次一样住院四天。
 
术后一週回诊,询问医师为什么我还是一直咳嗽?
 
「可能是因为鼻腔里面还有黏液,等到全部排出就不会咳了。」医师回答。
 
「医师,我左边的肩膀肿起来了,怎么会这样?」我问道。

用户评价

评分

天啊,看到這本書名,心裡真是百感交集。就是「只是咳嗽,怎麼變成癌症末期?」,這個標題直接戳中了我們這些普通人最深層的恐懼。想當年,我就是因為一陣持續的乾咳,以為只是小感冒沒太在意,結果拖到後來才去檢查,醫生一開口,那種晴天霹靂的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會打冷顫。這本書名,完美地捕捉到了那種從微不足道到無法挽回的巨大落差,那種對身體警訊的輕忽,和隨之而來的巨大代價。我不知道書的內容是什麼,但光是這個標題,就讓我彷彿看到了自己過去的影子,看到了許多親友或鄰居可能經歷過的無助與懊悔。它不僅僅是一個問句,更是一種對生命無常的沉重叩問,一種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健康疏忽的無情提醒。感覺這本書就像一個直視人性的鏡子,照出我們在面對疾病時的渺小與脆弱,也或許,能引導我們重新審視對待身體的態度。

评分

「只是咳嗽,怎麼變成癌症末期?」這個標題,真的太有衝擊力了,一看到就讓人停下來思考。它直觀地呈現了一種最令人恐懼的轉變,從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徵兆,突然演變成了一個嚴峻的生命危機。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而忽視了身體發出的微小訊號,覺得「應該沒什麼」,或者「過幾天就好了」。這種輕忽,往往是最大的悲劇開端。從「只是」一個簡單的咳嗽,到「癌症末期」這樣嚴峻的診斷,中間的差距如此之大,足以讓任何人感到震驚、無助,甚至絕望。這本書名,無疑是在用力地敲響警鐘,提醒我們,對待身體的每一個小小的警訊,都應該保持高度的警惕,不要讓「只是」的輕忽,變成無法挽回的「太晚了」。它是一種對生命脆弱性的深刻體悟,也是一種對我們日常健康觀念的強烈質疑。

评分

「只是咳嗽,怎麼變成癌症末期?」這個書名,實在是太寫實了,寫實到讓人有點喘不過氣。它道出了多少人在面對健康問題時的茫然與無助。當我們還在為生活奔波,為工作操勞,身體發出的一些小小的警示,常常被我們用「太累了」、「壓力大」等理由給輕描淡寫過去。然後,有一天,那個「小小的」警訊,突然就變成了壓垮我們最後一根稻草的巨大陰影。這種從微不足道的「咳嗽」,到令人絕望的「癌症末期」的巨大轉變,中間的心理落差和現實衝擊,絕對是令人難以承受之重。這本書名,無疑是一記響亮的警鐘,提醒我們,任何一點點身體的不適,都可能隱藏著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它不只是個標題,更像是一種無聲的吶喊,呼喚我們正視自己的健康,別讓遺憾發生在自己身上。

评分

這本書名「只是咳嗽,怎麼變成癌症末期?」乍聽之下,會讓人覺得有點戲劇化,甚至有點聳動。但仔細想想,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並非不存在。有多少人,因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身體不適,比如偶爾的咳嗽、小小的腫塊,覺得「應該沒什麼大礙」,然後就這樣一天天拖延下去,直到病情惡化到無法收拾的地步。這種「只是」的心態,往往是最大的隱形殺手。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位長輩就是因為長期覺得喉嚨癢癢的、偶爾咳嗽,一直以為是抽菸的習慣造成的,也沒當一回事,直到後來才發現是嚴重的疾病。這種從「只是」到「末期」的轉變,中間的過程是多麼令人心驚膽戰,又是多麼的令人扼腕。這本書名,也許就是想藉由這樣強烈的對比,來喚醒大家對身體發出的每一個微小訊號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不要讓「只是」變成了「太晚了」。

评分

讀到「只是咳嗽,怎麼變成癌症末期?」這個書名,我腦中瞬間閃過無數個問號,也湧現了好多過去的記憶片段。有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對身體很了解,小病小痛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就這樣一拖再拖。直到有一天,那個曾經被我們忽略的「小問題」,突然之間就演變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巨大危機。這種從不起眼的「只是」到令人絕望的「末期」,那中間的過程,充滿了恐懼、後悔,還有許許多多的「如果當時…」。這本書名,非常精準地捕捉到了這種讓人心驚肉跳的轉變,它不只是個疑問句,更像是一種深刻的警示,提醒我們,身體的健康,真的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不容我們輕忽。它讓人反思,在生活的洪流中,我們是否真的把「健康」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