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从检查到诊断、后续治疗与术后生活的必备知识

子宫颈癌:从检查到诊断、后续治疗与术后生活的必备知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子宫颈癌
  • 妇科肿瘤
  • 癌症预防
  • 健康科普
  • 女性健康
  • 疾病诊断
  • 治疗方案
  • 术后康复
  • 医学指南
  • 自我保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从检查到诊断、后续治疗与术后生活的必备知识

  提到妇科疾病,你一定会想到乳癌跟子宫颈癌。
  这两种疾病堪称妇女疾病杀手,特别是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为好发于35-39岁的妇科癌症
  台湾平均一年约有3,000名妇女罹患此病,其中约有1,000人会死于子宫颈癌。
  三分之一的女性难逃子宫颈癌的魔爪,你还能再忽视吗?
  提到子宫颈癌,一定得提到子宫颈癌的成因「人类乳突病毒(HPV)」。
  那你知道女人的一生中,罹患子宫颈癌的机率有多高吗?
  根据研究显示,女性终其一生约有50%的机会可能感染人类乳突病毒(HPV)!虽然妇女感染HPV病毒后大多可自行清除病毒,但仍有部分妇女会持续进展成为癌前病变或癌症。
  二分之一的罹癌机率,相当的惊人!
  因此身为女人的你我,更应该学着爱护、了解自己的身体。而身为另一半的男人,为守护自己最深爱的人,则更应该一同了解这个疾病。

  先釐清两个关键讯息:
  1.子宫颈癌是一种较容易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癒率很高的癌症。
  2.预防子宫颈癌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年定期抹片检查。


  本书为了挥别女性的疾病梦魇,教你了解疾病、检查与治疗的方法。除了治疗方法,更提供术后生活务必须了解的知识。让你能顺利的从疾病中康复,重新散发女性的光辉。
  当你有不正常的阴道出血、异常的分泌物、下腹疼痛或局部疼痛时,请别轻忽。
  很可能「子宫颈癌」已经找上你了!

  如果你是这四大类型的女性,请务必看这本书:
  1.习惯抽烟
  2.性经验丰富
  3.怀孕与生产经验丰富
  4.长期服用避孕药

本书特色

  1.针对子宫颈癌,带领读者澈底了解疾病的基础知识、检查与治疗方法。
  2.由专业的日本女医师亲自传授「子宫颈癌」的大小事,原来疾病一点也不复杂。
  3.提供子宫颈癌患者最需要了解的部分--术后生活与注意事项,引领患者回归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专家推荐

  台北中山医院副院长 妇产科专业医师 李世明
探索人机交互的未来: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与认知心理学前沿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快速演进的人机交互(HCI)领域,深入剖析从底层技术到顶层用户体验设计的全景图谱。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按钮和菜单,而是探讨如何构建更直观、更具情境感知能力,并最终与人类认知结构深度融合的交互范式。本书集合了界面设计原则、复杂系统用户体验评估、以及认知科学在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旨在为设计者、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套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用的操作框架。 第一部分:交互范式与设计哲学重构 本部分着眼于宏观的设计哲学和当前交互范式的演变。我们首先回顾了历史上的主要交互模型——从批处理到图形用户界面(GUI),再到当前的触摸和自然用户界面(NUI)。 第一章:超越屏幕:从键盘到沉浸式体验 深入探讨非传统界面的兴起,包括语音用户界面(VUI)、手势控制、触觉反馈系统以及脑机接口(BCI)的初步应用。重点分析了这些新范式在信息密度、认知负荷和情境适应性方面的优劣势。讨论了“隐形计算”的概念,即交互设计如何逐渐退居幕后,使焦点完全回归到任务本身。 第二章:情境感知与适应性界面设计 现代系统不再是静态的。本章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能够理解用户当前环境(如地理位置、时间、正在进行的任务、甚至生理状态)的界面。我们将介绍“情境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模型动态调整信息呈现的优先级和交互路径。内容涵盖了环境数据采集、隐私保护与情境推理算法在交互设计中的整合。 第三章:情感计算与界面美学心理学 交互的有效性不仅在于功能,更在于情感连接。本章跨越技术层面,深入研究用户对界面的情感反应。探讨了“亲和力设计”(Affordance Design)如何影响用户的直觉操作,以及色彩理论、动态效果和微动画在建立品牌信任和减少挫败感中的作用。我们还将介绍如何通过设计来管理用户对系统错误的预期和接受度。 第二部分:用户体验评估与方法论革新 有效的交互设计必须经过严格的评估。本部分专注于从定性到定量的多维度用户体验评估体系。 第四章:认知负荷度量与人脑资源分配模型 用户体验的核心瓶颈往往在于认知资源的限制。本章引入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关键模型,如工作记忆容量限制、注意力广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界面评估。介绍如何使用眼动追踪(Eye-Tracking)、皮电反应(GSR)以及更先进的近红外光谱(fNIRS)技术,客观量化用户在不同界面上的认知努力程度。强调设计应致力于优化“心智模型匹配”。 第五章:复杂系统的可用性工程与风险分析 对于金融交易平台、工业控制系统或医疗信息系统这类高风险应用,可用性直接关系到安全。本章侧重于高保真度、高风险场景下的可用性工程方法。涵盖了启发式评估的进阶应用、情景化用户测试(Contextual Inquiry)的深化技巧,以及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在HCI领域的转化应用。 第六章: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Beyond SUS 传统的满意度问卷(如SUS)已不足以全面反映现代交互的质量。本部分构建了一个更全面的定量指标体系,纳入了任务完成时间、错误率的严重程度加权、以及“沉浸感”的量化指标。探讨了A/B测试、多变量测试(MVT)在快速迭代设计中的部署策略,并介绍了构建预测模型以预估新界面发布后的用户反馈。 第三部分:前沿技术集成与未来设计挑战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未来十年内可能主导HCI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伦理挑战。 第七章: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的空间交互设计 VR/AR 提供了三维空间交互的可能性,但也带来了全新的设计难题,如晕动症的预防、空间锚定机制的设计,以及三维信息的可寻址性。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在三维环境中设计有效的导航系统、对象操纵方式,并讨论了“临场感”(Presence)与“沉浸感”(Immersion)的区别与设计侧重。 第八章:人工智能驱动的设计自动化与伦理边界 人工智能正从工具转变为协作设计伙伴。本章探讨了如何利用生成式AI辅助原型设计、自动优化布局以及个性化内容推荐。然而,更重要的是,本章探讨了AI驱动设计带来的伦理挑战,包括算法偏见如何固化到用户体验中,以及系统决策透明度(Explainable AI, XAI)在交互界面中的体现要求。 第九章:包容性设计与无障碍技术的深化实践 真正的通用设计要求系统能适应最广泛的人群。本章超越了基本的WCAG合规性,探讨了针对特定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及感官缺陷人群的创新解决方案。内容包括动态字号与对比度调整、为认知障碍用户设计的简化流程(Scaffolding)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生物反馈技术辅助设计更具韧性的交互系统。 本书结构严谨,内容深度覆盖了从哲学思辨到实证研究的多个层面,力图成为人机交互领域从业者和学者的重要参考读物。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小田瑞惠


  身心元气广场诊疗部长、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妇产科讲师。

   1986年毕业于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曾任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妇产科讲师、东京都癌症筛检中心、女性生涯医疗中心ViVi所长等职务,自平成22年起担任身心元气广场诊疗部长。为日本妇产科学会专科医师、日本临床细胞学会细胞学检查专科医师、国际细胞学会认定细胞病理医师。

译者简介

高淑珍


  辅仁大学日文系毕业,长居高雄。热爱文字工作,担任日文翻译20余载。

  译有《吃的美容事典》、《人体解剖学》、《下肢静脉瘤:简单易懂的最新医疗、预防与保健方法》、《图解人体生理学》等作品。

图书目录

作者序……3

第1章  有关子宫颈癌的基本常识
20〜39岁年轻女性患者激增的子宫颈癌……8
子宫颈癌发生部位与子宫构造……10
子宫体癌与子宫颈癌是截然不同的癌症……12
子宫颈癌初期几乎不会出现任何症状……14
任何人都可能因病毒感染而得到子宫颈癌……16
HPV(人类乳突病毒)可依致癌性高低区分……18
子宫颈癌分为「鳞状上皮癌」与「腺癌」……20
鳞状上皮癌须经过好几年的生化不良……22
子宫颈部腺癌:难以早期发现、病程进展快……24
*专栏(1)  可预防子宫颈癌的疫苗……26
*专栏(2) 「子宫颈癌并不是性病」……30

第2章  请及早接受检查
满20岁即可接受子宫颈抹片检查(日本篇)……32
利用免费优惠劵接受检查(日本篇)……34
预约时请避开经期,问诊通常也会加上内诊……36
刮取子宫颈细胞的细胞学检查……38
细胞学检查结果修正为Bethesda分类……40
按照检查结果接受更精密的检查……42
*专栏(3)  子宫颈癌的DI Y採集……44

第3章  从检查到诊断、后续治疗──被诊断为化生不良、子宫颈癌时
精密检查与其趋势……46
透过阴道镜与组织检查可判断是化生不良或癌症病灶程度……48
发现腺细胞异常时的精密检查……50
透过HPV检测,如何确定是否感染高风险HPV?……52
*专栏(4)  HPV-DNA检测的正确认知与利用方法……53
化生不良者,须按照指示观察过程……54
透过MRI检查判断癌症的进展期别……57
CT检查可确认有无转移器官的情形……58
可兼做治疗的圆锥切除术……60
子宫颈癌临床分期不会更改……62
知情同意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64
与主治医师保持良好关系,且征求第二意见……66
蒐集各种情资,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68
*专栏(5)  子宫体癌的检查……70

第4章  子宫颈癌的治疗
子公颈癌的治疗可分为3种……72
按照癌症的进展期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74
切除范围大致分为4种方法……76
手术方式分为经阴道与开腹式手术……78
进行淋巴结廓清术,预防病灶转移……80
恢复期可能会很长,请事先做好准备……82
术后常见的后遗症──排尿障碍、淋巴肿大……84
放射线可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细胞增殖……86
放射线治疗会造成皮肤疼痛等副作用……88
化学治疗为抑制癌细胞作用的全身性治疗……90
化学治疗会引发各种副作用……92
*专栏(6)  子宫颈癌与怀孕、生育……94

第5章  术后生活与注意事项
出院后不要急,慢慢回到原有的生活……98
可从日常生活加以预防淋巴浮肿……100
可畅通淋巴液的按摩法:手动淋巴引流法……102
利用弹性袜或弹性绷带可改善浮肿……104
为避免蜂窝性组织炎,小伤口也要预防……106
如何舒缓排尿和排便障碍……108
一旦生病压力当然很大──不要独自感到不安,找人聊聊吧!……110
复发分为局部复发与远端转移……112
复发与转移会因部位出现不同的症状……114
复发时要评估各项要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116
无须强忍癌症引发的疼痛……118
缓和照护--让患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120
善用医疗资源减轻各种负担(日本篇)……122
*专栏(7)  掉头发时如何处理与利用假发……124
索引……127

图书序言

作者序

  子宫颈癌为好发于30岁以上妇女的癌症;尤其最近20年间,40岁以下的患者数与死亡数暴增2倍。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职场的女性也逐渐增加,导致生育年龄提升,而过半女性的生育年龄更超过30岁。

  从研究数据来看,子宫颈癌跟怀孕、生育年龄似乎有密切的关联性。不少女性于怀孕期间或正想计画怀孕时,因被诊断出子宫颈癌而陷入生与不生的两难中。若从20岁开始就有定期接受子宫颈抹片检查的习惯,在子宫颈部癌化前比较容易发现病灶。但遗憾的是,目前20岁女性定期接受抹片检查的比例不到10%。

  另一方面,随着子宫颈癌起因于高风险HPV(人类乳突病毒)感染一事获得证实,其诊断方式也有急速的进展。如细胞学检查的判定方法修正为「The Bethesda System」(目前最常使用的子宫颈细胞学分类),也引进更精密的HPV检测。在癌症筛检科技划时代的变革下,目前要进行高精密度诊断并非难事。但为了正确理解「The Bethesda System」之类的专门用语,或HPV与子宫颈癌的关联性,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

  虽说现在的网路非常发达,人们能随时查询各种讯息,但我从平日的诊疗过程却发现,想透过网路确实获得真正必要的资讯有其难度,导致很多女性误以为「子宫颈抹片检查结果若需要进行更精密的检查,就是得了子宫颈癌……」,或「HPV感染等同于得了性病……」而深感困扰。

  这本书集结了我平常于诊疗过程中,跟患者解说的内容,诚挚希望「定期接受子宫颈抹片检查,能成为女性具备的常识」,让苦于癌症的女性人数减到最低。

身心元气广场诊疗部长
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妇产科讲师
小田瑞惠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術後生活」這個詞,讓我覺得非常有共鳴。很多人以為治療結束就沒事了,但其實,術後的調養和生活品質的恢復,才是漫長但更關鍵的過程。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這部分。像是傷口的護理、飲食上的禁忌與建議、日常活動的恢復程度,甚至是一些長期的追蹤檢查。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術後的性生活、生育能力、心理調適等方面,會不會有明顯的影響?或者是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盡快適應並重建自信? 我曾經聽過一些前輩分享,術後的心理調適非常重要,有時候比身體的恢復更難。情緒的低落、對未來的擔憂、身體的改變帶來的自我懷疑,這些都是很真實的考驗。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心理調適方法,或者推薦一些可以尋求幫助的資源,那會非常有意義。畢竟,女性的健康不僅是生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整體狀態。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不僅是戰勝疾病,更能找回屬於自己的美麗與健康。

评分

我對書中關於「後續治療」的描述抱有高度的期待,特別是它是否能深入淺出地介紹各種治療方式的原理、過程以及可能的副作用。例如,手術是如何進行的?化療或放療對身體會造成哪些影響?有沒有相對應的緩和措施?我認為,對於身處其中的病患來說,能夠清晰地了解治療的每一個環節,並預期可能發生的狀況,對於心理上的調適至關重要。 更進一步地,我希望這本書在「術後生活」的部分,能提供更具體、可操作的建議。這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恢復,更包含心理、情感以及社交層面的重建。例如,如何重建與伴侶的親密關係?如何處理因治療而可能產生的身體變化所帶來的心理壓力?術後的生活品質應該如何維持甚至提升?有沒有一些實際的案例分享,讓讀者感受到希望與支持?我認為,一本真正的好書,應該在提供知識的同時,也能給予讀者力量和信心,幫助她們走過人生的低潮,並重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實在太精準了,我一直覺得,很多女性對於子宮頸癌的知識,都停留在「聽過」的階段,對於實際的流程、可能的併發症、以及術後的復健,都知之甚少。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子宮頸癌:從檢查到診斷、後續治療與術後生活的必備知識》時,眼睛都亮了。我特別期待它能在「檢查」的部分,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各種檢查的意義,像是HPV是什麼?抹片檢查又是怎麼做的?有沒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撇步,可以讓檢查過程更輕鬆?這些細節,對我這種第一次接觸相關資訊的人來說,非常非常重要。 我還很希望書中能夠針對「診斷」的部分,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解讀報告的資訊。有時候,醫生說太多專業術語,自己聽了都心慌。如果這本書能幫我們把那些專業術語「翻譯」成白話文,並且告訴我們,當報告出現哪些情況時,我們需要特別留意,又該如何與醫生進一步討論,那將會大大減輕我們面對診斷時的焦慮感。畢竟,了解是克服恐懼的第一步。

评分

哇,這本《子宮頸癌:從檢查到診斷、後續治療與術後生活的必備知識》真的是一本太及時的書了!我平常身體都算健康,很少特別去注意女性健康這方面的資訊,但身邊的朋友卻有人遇到這方面的困擾,聽她說起各種檢查、治療過程,光是聽就覺得心力交瘁。這本書的標題一看就讓我覺得很實用,特別是「必備知識」這四個字,很有份量。我一直覺得,很多疾病之所以讓人感到恐懼,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對它太不了解了,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這本書就像是在黑暗中點亮了一盞燈,告訴大家,原來面對子宮頸癌,是有條理、有方法的。 我最期待的是書裡關於「檢查」的部分。我常常聽說各種抹片檢查、HPV檢測,但總是覺得霧煞煞,到底什麼時候該做?檢查出來陽性或陰性代表什麼意思?會不會很痛?平常需要注意什麼?這些生活化的問題,往往在醫院問醫生,醫生時間有限,講得又很專業,聽完還是似懂非懂。如果這本書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這些檢查的原理、目的、過程都說清楚,甚至包含一些檢查前後的準備和注意事項,那真的太棒了。畢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關鍵,而認識這些檢查就是踏出第一步。

评分

坦白說,我對「診斷」和「後續治療」這塊,有種莫名的緊張感。光是想到「罹患癌症」這四個字,心臟就漏跳一拍。但如果連這塊都避而不談,那這本書就失去了它最重要的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溫柔但堅定的引導者,誠實地告訴我們,診斷的流程是怎麼樣的?確診後,有哪些治療選項?手術、化療、放療,這些聽起來都很嚇人的方式,到底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減輕治療過程中的不適?了解得越清楚,心理上的準備就越充分,也越能和醫療團隊溝通,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尤其是在「後續治療」這部分,我特別好奇會不會提到一些輔助療法,像是中醫、營養補充,或是情緒支持等等。畢竟,身體的康復和心理的調適是相輔相成的。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比較全面的資訊,讓我們知道在正規治療之外,還有哪些管道可以幫助我們恢復,那會讓人感覺更有力量。有時候,患者最需要的,不僅僅是醫學上的治療,更是一份希望和支持,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