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1
每个家庭必备的健康学习书 身为脑神经外科医师,我深知适性的早期教育对于宝宝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脑科学研究早已证实,孩子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关键期,当家长具备正确的教养及育儿观念,以及与时俱进的健康医疗知识,不仅能顺应孩子的发展阶段,养出头好壮壮、情绪稳定的宝宝,更能促进其日后各方面的发展与能力,为孩子的美好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放眼台湾社会对于儿童健康资讯,却充斥着诸多迷思:皮纹检测指纹能测出大脑发展?某些业者声称教具可以促进右脑或左脑开发等,父母在缺乏基本医学常识与教养观念的情况下,常额外花费大笔的金钱,却忽略从孩子最根本的生活作息、饮食营养以及疾病照护进行妥善照料,甚为可惜。现代父母经常一遇到育儿问题就上网找答案,在茫茫网海中,其实并不缺乏育儿及教养资讯,但父母真正需要的是值得信赖的谘询对象,并以正确的育儿观念,安心养育下一代。
当我知道「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与《亲子天下》携手合作,共同搭建了「请问医生」线上谘询服务平台时,我感到既钦佩又感动。钦佩的原因在于,此平台的成立目的在为现代父母面临育儿难题时,提供最即时、最可信的谘询服务;感动的原因在于,林口长庚儿童医学中心结合了二十四个儿童次专科、共四十余位的医学菁英,利用平时繁忙的看诊工作之余,仍自愿且无酬提供贴心的线上谘询服务。对于这个平台的发起者与诸位驻站医师们,我个人着实寄上无比的敬意与谢意!
在《请问长庚医生》这套书中,重新企划整理「请问医生」谘询服务平台上网友最感困扰、孩子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完全以「现代父母的需求出发,全方位解答儿童健康问题」为目的而编写。其中,总策画更体贴的将整套书以分龄分册方式,完整介绍从孩子出生到18岁,在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可能面对的大小问题,相当方便家长查询,非常实用!更为难得的是,书中的文字虽然专业严谨,却一点也不艰涩,除了运用简单易懂的说明图表介绍重要卫教知识,吸引目光的可爱插图更增添了本书的亲切感。这种体贴的、易懂的医学书,能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到最宝贵的卫教知识。
我衷心的推荐这套《请问长庚医生》Q&A轻百科,期待这套书能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医疗工具书,提供每位家长在照护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最贴心的支援力量。
文/ 李石增(长庚纪念医院医务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神经外科医师)
推荐序2
儿童是传家宝,社会的资产,国家的未来 2015年,台湾终于诞生了第一部由国人撰写的育儿宝典《华人育儿百科》,该书是由现任卫生福利部部长林奏延医师领衔策划,由长庚儿科医疗团队专业医师联合编撰,是一本特别针对华人体质与生活习惯编写而成的育儿指南。其后,长庚医疗团队与《亲子天下》杂志合作,共同搭建「请问医生」线上健康谘询平台,该平台结合了超过40位儿童医学菁英担任驻站医师,为所有面临育儿困惑的父母,提供即时的线上回答服务。
如今,现任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副院长的黄璟隆医师,全新策划这套《请问长庚医生》,将网友最想知道、最感困惑的常见问题,以专业可信的文字,搭配丰富易懂的图表,编写成一套三册的育儿套书,内容丰富,相当适合所有父母亲及儿童照护者在亲职教育上的参考。
儿童是父母的传家宝,更是社会的资产与国家的未来。今天的儿童是明天的建设者,正因如此,儿童需要父母、社会和政府给予保护,提供食、衣、住、行、家庭、教育、医疗、福利及良好的环境等,让所有儿童能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儿童期是人生历程中的关键时刻,可塑性最高,目前全世界的父母、社会及政府的心中,都把守护及促进儿童健康视为最重要的课题,孩子能健康幸福,长大成人才会对家庭及国家效劳。当今的台湾社会,少子化问题相当严重,如何提升儿童的医疗及健康水平加倍重要。
黄璟隆医师多年来从事于儿童医疗及教学研究,成就斐然。他怀抱着医师应自许为「儿童健康守护者」的信念,领导我国儿科医学会,唿吁社会及政府重视儿童,提升我国儿童健康与福祉措施,现在又策划编撰本书,令人敬佩。谨此为序。
文/ 吕鸿基(中华民国儿童健康联盟理事长国立台湾大学名誉教授)
推荐序3
因应时代的需求,善尽儿科医师的社会责任 照顾儿童健康是儿科医师的基本职责,当孩子出现任何健康问题,家长最方便、最可靠的谘询对象一定是儿科医师。随着医学的进步与疫苗的发展,以往儿童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和先天性疾病等已经不再是健康的主要威胁,于是家长对子女的关心逐渐扩大到儿童行为、发展、学习、心理等各个层面,儿科医师在诊间被问到的问题也愈来愈多样化。
因应时代的需求,儿科医师所扮演的角色在过去一、二十年间已经悄悄地由为儿童「治病」、「维护身体健康」的医疗者,转变成更积极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守护者;儿科医学的研究领域除了疾病外,与育儿相关的各种面向,包括:饮食、营养、睡眠、安全、生长、习惯等也愈来愈多。
身处资讯发达的时代,家长很容易取得各种育儿相关的知识,但家长毕竟不是专家,如何在众多的资讯中撷取正确、适用的部分是困难所在。儿科医师既拥有家长的信赖,又掌握专业的育儿知识,绝对是家长遇到这些问题时最可靠的求助对象。
2015年,台湾儿科医学会黄璟隆理事长率领林口长庚儿童医学中心的医疗团队,成立了「请问医生」线上谘询服务平台,为台湾的父母提供各种儿童健康问题的解答。这个服务平台总共结合二十四个次专科、四十几位专家,同心协力的免费提供线上谘询服务,这种回应家长需求的积极表现,非常值得喝采。
如今他们与《亲子天下》出版社共同策划,整理出这套《请问长庚医生》,依照儿童的发展阶段规划为一套三册,其中有将近一半的问题无关疾病,而是提供日常育儿的正确知识及做法,相信家有0~18岁孩子的父母心中各种育儿困惑都能在书里得到适当解答。
我个人认为长庚儿童医疗团队于医务繁忙之余,主动提供线上谘询服务平台,因应时代的需求,善尽儿科医师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已树立了医界典范。很期待这套书的出版除了提供儿童照顾的正确资讯,更能激发台湾的医疗体系正视社会大众的需求,落实全人医疗照顾,以保障全民的身心健康。
文/ 林其和(台湾医学院评鑑委员会(TMAC)主任委员、成功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
作者序
每一个大人都是儿童健康的守护者 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新手儿科医师,怀抱着满腔热情、镇日学习儿科诊疗与研究。当时的我,经常透过平日儿童门诊时,仔细观察病童与家长,始终不断思考着:「如何能够帮助家长早期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做为儿科医师,如何能够带给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我认为身为第一线守护孩子身心健康的儿科医生,不能只是会治病,更应该进一步做「儿童健康的守护者」,积极进行预防性的家长卫教宣导,因为儿科医师必须亲身做卫教,才会知道一般家长生活中的疑惑与需求,进而教导他们应具备的基本医学知识,陪伴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唯有如此,身为儿科医师的角色才算成功。
我早年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当时还称不上显学的AIR(免疫相关疾病),A代表Allergy(过敏),I代表Immunology(免疫),R代表Rheumatology(风湿);简单来说,是一种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身体正常细胞的疾病,是一种用肉眼看不到,却对人体来说影响甚鉅的疾病。
近年来,随着数位化时代的来临,大家渐渐理解什么是免疫相关疾病,而「请问网路大神」是现代父母遇到育儿难题时最主要的解方之一。根据我的观察,相较于上一代的父母,现在的家长们虽然获得医学资讯的来源更迅速、更多元,但并未因而减少了育儿上的焦虑,因为网路内容谣言充斥,反而无法精准地判断医疗知识与教养资讯的真伪。在门诊时,我时常看到很多孩子吃了好多好多的药、家长买了昂贵的补充营养品,却无法对症下药,让孩子徒然吃了不少苦,又白白浪费金钱。
有鑑于此,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与台湾在教育及教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亲子天下」杂志携手合作,于2015年,由现任卫生福利部部长林奏延医师,领衔编撰国内第一部专为国人体质与生活习惯打造的全方位育儿巨着《华人育儿百科》,并共同搭建了「请问医生」线上健康谘询平台,由各科驻站医师即时线上回答父母遇到的儿童健康和教养问题。期待父母们都能在育儿百科及谘询平台的专业协助下,釐清健康迷思,解决育儿难题,更安心、更有智慧地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如今我们进一步将线上服务具体落实为《请问长庚医生》这套出版品,希望透过文字出版的方式来贡献社会,实践卫教工作的理念。这套书共规划为一套三册,内容汇整了「请问医生」平台中网友最频繁的提问、最迫切的疑惑,同时经过全新的企划与架构,再交由林口长庚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二十四个次专科(subspecialty)权威医师群精心撰文,以专业可信的文字内容,搭配有趣易懂的图表知识,是一套相当实用、读来丝毫无负担的医学轻百科。
本套书採分龄分册,依照孩子的不同发展阶段分为三本,分别是:0~2岁婴幼儿、3~9岁学龄儿、10~18岁青春期孩子,每一册书中的题目都是每个家庭中最常遇到的孩子健康问题,不仅囊括孩子的生活照护、病症介绍,更完整提供孩子从头到脚的身体系统、从生理到心理的基本认识。我希望这套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医学轻百科套书,能够帮助所有家长培养必备的健康观念,让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的耐心守护下安心成长。
本套书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谢四十多位医师在辛苦看诊之余,仍贡献心力埋首于书稿撰写。其次要感谢几位审阅者的大力协助,使得书籍内容能以最专业严谨的面貌呈现,审阅者分别为(依照姓氏首字笔划排序):朱世明、江东和、江明洲、李立昂、林光麟、邱政洵、施一新、张嘉献、赵舜卿、赵伟杰、蔡荫玲、赖申豪、叶国伟、刘颢筌、罗福松、曾敏华、黄玉书、陈志荣、陈嘉玲等医师。其中,特别感谢林光麟与叶国伟医师的运筹帷幄,以及祕书胡家睿小姐的协助。若非大家众志成城的贡献心力,绝无法顺利完成,谨此志谢。
感谢《亲子天下》何琦瑜执行长的全力支持,以及该团队世耀、碧芳等优秀编辑群的协助,老朋友《康健》出版总编辑张晓卉小姐的一路相伴,都是这套书能顺利问世的重要助力,不胜感激。
孩子是造物者的奇异恩典,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需要为人父母的细心呵护,需要儿科医师能视病犹亲,更期待国家与社会的整体护持,把每一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然而令人难以想像的,在少子化的今天,社会中仍有许多儿童遭受家暴虐待,暗自在角落哭泣,亟待救援。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近年来儿虐问题日益严重,平均每30分钟就有一个孩子受虐,受虐儿遭受身心上难以抹灭的伤害,更是严重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非常需要社会大众凝聚对儿童福祉的重视,一同思考解决问题的配套措施。
期许医疗体系除了提供良好的儿童医疗照护外,更要多一份关心孩子的心,共同守护台湾儿少,给他们一个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呵护他们顺遂成长。大家群策群力,携手齐心为守护孩子的美好未来而努力。
文/黄璟隆(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