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序
策略规划可再展风华 这些年来笔者一直大力倡导企业要做「策略地图」的规划与建置。因为台湾企业,无论是内需,还是外贸,都已面临变革与重新洗牌的时刻。这不是大家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大家清不清楚的问题。
看到政府的无作为,企业的观望,上班族的确幸,真是令人担心。
虽然1970年代后走了30年的代工荣景,让台湾创造经济奇蹟,1990年代后走了25年以中国大陆作为生产基地的互补优势,让台湾持续拥有优势,但是大家应该可以发现,自2010年后,这些都被取代了,台湾的强调在中国大陆不再吃香,于是就出现制造业快速退出中国大陆,零售消费产业在中国大陆日益失色被取代。
因为中国大陆的新世代对台湾已无世代连接的感情,却是出现「新世代革命」的风潮,新商业模式、新制造模式、新金融模式、新资讯模式均割舍掉过去的相关连结。这种断连式的不连续让台湾的产业经济顿时陷入失去脐带的养分,这就反映出为什么台湾出现低迷无助的现象。
当然,并非全部如此,有智慧的决策者、上班族与企业仍是持续的成长与发展,这主要得力于快速转念、转变与转型,将眼光看向全世界,并懂得进行「策略规划」,建构「策略地图」,让自己与团队能与世界接轨,并进行企业的「转型规划佈局」。
可惜的是,仍有80% 以上的人与企业仍守在自闭保守与安逸中,不知也不觉大祸海啸之将至,正如大前研一的一本着作所言:便利店让人们变颓废。因为1000元日币(约等于300元新台币)可活一天。
笔者也常提到低价、减项经营是代表一个企业、社会、国家的落伍与低迷。不求精致生活与文化,将导致不正常价值观的出现,诸如食安、低阶、不精进的现象,如此就不会有精进的态度与精实。这就是目前台湾的现象。
其实,台湾的优点与优势仍多,只是没有发扬光大。例如台湾人的高IQ、高EQ与勤奋,加上多年来的外贸优势(可惜新世代已渐失),还有多年来的精密产业基础,整合上游原物料与零组件的技术能力,这些都是可以加以运用的优势资源条件,只要快速地加上接轨国际、佈局国际的规划,相信仍可再造风华。
本书就是基于此感受开立系列相关课程的整理,望能唤醒瞌睡的社会,再创新局。
陈宗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