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易经养生宝典{新版}

图解易经养生宝典{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易经
  • 养生
  • 中医
  • 健康
  • 图解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命理
  • 哲学
  • 风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贯通易经智慧与养生奥祕,影响后世甚深的经典鉅着
平衡阴阳,获得一生健康
天人相应,顺时养生,健康活到天年!

  ‧独具特色:
  从《易经》理论出发,达到饮食、顺时、房事、风水等方面的养生目的;解析易经与养生的深厚渊源,指导人们预防、改善疾病、长寿之道。

  图文并进:
  右页以图解、表格、树状图等辅助说明左页文字,让读者能更直接读懂《易经》的养生智慧。

  总是长时间坐着办公,老是浑身不舒畅?
  总是不定时用餐、不定时上厕所?
  总是觉得睡不饱,就算睡足八小时也一样?
  请留意身体发出的警讯,别让工作吃掉你的健康!

  打破你对《易经》养生的认知,带领你轻松养生、轻松读《易经》!

  人们往往都认为《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极为深厚的渊源。《易经》不仅是中国古代群经之首,同时也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养生智慧的经典鉅着。《易经》中的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天人合一等理论,对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存最古老的中一典籍《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他众多的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易经》发展而来。本书是首本有系统且深入浅出地从阴阳和合、五行八卦、经络按摩、饮食保养、生理时钟、房事生活、风水环境等方面阐述《易经》养生智慧的经典图解书,将《易经》养生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使读者在趣味无穷的玩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养生真经。古人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得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际应用,时时刻刻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

  《易经》理论是如何发展的?又与养生有什么关联?
  《易经》的养生核心为何?可以从哪些方面注意养生细节?
  《易经》的养生方式对现代中医理论有什么影响?
  如何《易经》养生与现代生活方式做结合?
《玄机探微:古代哲学与生活智慧的现代解读》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以现代视角和严谨的学术精神,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价值。我们选取了诸多影响深远的古代经典文本,而非仅限于某一特定学科或流派,力求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腻的古代智慧图景。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形而上学的探讨、伦理道德的建构、社会治理的理念以及个体生命状态的调整等多个层面,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认知工具和生活指南。 第一部分:本体论与宇宙观的重塑 本部分重点剖析了古代中国哲学中关于“有”与“无”、“体”与“用”的核心思辨。我们首先从先秦诸子的形而上学出发,对比了“道”在不同学派中的内涵差异。例如,老庄哲学中的“道”作为万物之源,强调其不可名状和自然而然的特性,这与后世儒家体系中更具人格化和伦理化的“天”的概念形成了有趣的张力。我们不仅仅是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对出土文献和传世经典的细致比对,重构了古代哲人对宇宙生成、物质构成及运行规律的理解模式。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魏晋玄学,深入探讨了王弼和何晏等人如何运用《周易》的思维框架来诠释《老子》,构建出“贵无论”的本体论体系。这部分内容详述了古代哲学如何处理个体存在与整体宇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有”与“无”的辩证统一,对于理解古代人如何安顿精神、面对无常的命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们用清晰的图示和逻辑推演,帮助读者厘清这些看似抽象的概念,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洞察力。 第二部分:伦理学的构建与实践路径 古代伦理学是中国哲学中最为成熟和影响深远的部分。本书的第二部分致力于系统梳理儒家、墨家以及部分道家思想在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论述。 在儒家部分,我们超越了对“仁义礼智信”的简单背诵,而是着重分析了“克己复礼”的实践路径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通过对《论语》、《孟子》、《荀子》中相关篇章的深度剖析,我们探讨了“君子人格”的养成过程,包括如何通过“慎独”来培养内在道德自觉,以及如何通过“忠恕之道”来处理复杂的社会冲突。我们特别关注了宋明理学对心性论的深化,阐释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与陆九渊的“心即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方法论差异。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则被置于古代社会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交汇点进行考察。我们分析了墨家在逻辑推理和组织纪律方面的严密性,并探讨了其思想在当代人道主义和国际关系构建中的潜在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古代的治理智慧与社会秩序 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和实现路径的探索,构成了本书的第三个核心板块。我们系统地比较了法家、道家和儒家在治国方略上的异同。 法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循名责实”和“赏罚分明”,本书对此进行了去神秘化处理,将其还原为一套高效的制度设计学。我们剖析了韩非子如何将自然法则引入社会治理,以及秦朝的实践如何验证或修正了这些理论。 相比之下,道家治国则强调“无为而治”,但这并非消极不干预,而是指顺应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我们通过解读《道德经》和《庄子》中关于“圣人治国”的论述,揭示了其背后对过度干预的警惕,以及对民间自发秩序的尊重。这种智慧对于当前如何平衡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活力的议题,提供了古老的参照系。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古代的教育思想,包括孔子“有教无类”的普及精神,以及古代士人阶层通过诗书礼乐来陶冶情操的文化实践,这对于现代教育体系中人文素养的重建具有启发意义。 第四部分:生命哲学与个体安顿之道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古代哲人如何面对生命的有限性、挫折感和内在焦虑,提供的精神慰藉与行动指南。这部分内容与现代心理学和生命科学的议题产生了奇妙的共振。 道家的“逍遥游”被解读为一种超越世俗烦恼、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我们详细分析了庄子寓言背后的象征意义,指出其核心在于如何与自然合一,放弃对名利地位的执着。 儒家的“知天命,尽人事”则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入世态度。我们阐释了在无法改变外部环境时,如何通过完善自身的道德修养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尊严,即“内圣外王”的实践精神。 最后,我们还涉及古代关于时间观的探讨——如何看待历史的循环往复与个体的生命流逝。通过对“逝者如斯夫”的深层解读,我们帮助读者建立一种更具韧性和超越性的生命视角,从而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生活节奏,实现内在的和谐与长久的安适。 本书的撰写风格力求典雅而不失现代阐释的清晰度,避免使用晦涩的术语堆砌,旨在让广大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的读者,能够系统、深入地领略古代哲学的博大精深及其对当代生活的指引价值。它不是对古籍的简单注释,而是古代智慧与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次深度对话。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易经养生食物卦象图表
易经与养生
编者序:学习《易经》的养生之道
本书内容导航

第一章 《易经》养生源流:医易相通
01.巫:易与医的源头
02.伏羲画卦与养生:养生之祖
03.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养生(1):舞蹈养生法
04.黄帝尧舜禹时代的养生(2):「禹步」健身法
05.医与易的密切关系(1):易具医之理
06.医与易的密切关系(2):医得易为用
07.易学与养生学的关系:养生方法中蕴涵易理
08.《易》的先天自然演化系统与养生:太极图的养生学意义
09.《易》的河图洛书系统与养生:河图洛书与人体脏腑
10.《黄帝内经》的易学养生思想:中医养生思想
11.《易经》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12.《易经》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2):不治已病治未病
13.《易经》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3):劳逸适度,保全形气
14.《易经》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4):重视自身的完善
15.以易养生的医学大家(1):张仲景与《伤寒论》
16.以易养生的医学大家(2):孙思邈与《千金方》
17.张介宾与《医易义》:运用易理象数系统整合中医理论体系

第二章 《易经》养生思想:易经哲理,万物皆适
01.一本最古老的养生经典:易经之理,关乎养生
02.《易经》的养生哲学:生生之谓易
03.《易经》养生的核心:肯定和重视生命
04.太极:无极与太极
05.人体细胞太极(1):人物出生与太极之象
06.人体细胞太极(2):细胞太极图的演化
07.太极与养生(1):太极养生的渊源
08.太极与养生(2):太极元气
09.太极与养生(3):太极原理对养生的启示
10.太极与养生(4):先天太极养生和后天太极养生
11.两仪:一切可以二分的事物
12.四象:四时、四方与四国
13.两仪四象与养生:阴阳两仪与养生选时的关系
14.通变致久:《易经》变易养生

第三章 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
01.神祕的阴阳(1):一阴一阳之谓道
02.神祕的阴阳(2):阴阳与中医的融合
03.阴阳调和:中医养生之基
04.保养好我们的阳气:阳气的盛衰决定着生命的强弱
05.养阴之道:利用阴气进行低温养生
06.保养真阳抓三点:留住阳气,延缓衰老
07.一生要防的6种阴毒:清除体内阴废的垃圾
08.人体阴阳之气与天地阴阳之气:了解人体体质的阴阳属性
09.四时阴阳与人体:顺应四时阴阳的规律养生
10.人体之神与阴阳之气:养生必先养神
11.阳虚会导致各种疾病:防治阳虚之
12.抗阴保阳,防止衰老:中年和老年养生重点不同
13.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补气、养血、辅阴
14.阴阳平衡,健康一生(1):养生的宗旨
15.阴阳平衡,健康一生(2):如何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第四章 五行八卦与养生:人体生命之谜
01.《易经》养生的八卦:构成天地万物的8种元素
02.先天八卦养生:万物万象之形
03.后天八卦养生:顺应自然万物的变化
04.六十四卦养生:象征人体的生命规律
05.八卦与健康:懂八卦,防疾病
06.人体八卦(1):人体的结构是《易经》的阴阳八卦图
07.人体八卦(2):八卦与人体疾病
08.五行与养生:五行对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09.五行的生克乘侮: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10.五行之人: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型体质
11.八卦人的养生方案(1):干卦人的养生方案
12.八卦人的养生方案(2):坎卦人和坤卦人的养生方案
13.八卦人的养生方案(3):离卦人和巽卦人的养生方案
14.了解身体的五行状态:人体的五行养生法
15.人体体质养生:不同的体质要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第五章 《易经》与经络养生:自己动手按经络
01.经络理论是养生的基础:什么是经络
02.经络之气是养生的根本:什么是奇经八脉
03.人体经络是养生治病的最好捷径:经络养生的神奇疗效
04.十二经脉养生法(1):配合时辰保养脏腑
05.十二经脉养生法(2):轻轻松松保养脏腑
06.经络养生的简易技巧:按摩手脚,保养五脏
07.穴位按摩养生法:人体常用的按摩穴位
08.顺四时脉象养生:四时的脉象
09.锻鍊经络,防病养生:经络锻鍊「312」健身法
10.自己动手按经络:疏通经络养生

第六章《易经》与饮食养生:让食物代替药物
01.《易经》中涉及的饮食养生:丰富的饮食养生思想
02.饮食为人生存之本:食养的意义
03.谨和五味:五味调和可延年益寿
04.五味与脏腑:五味调和满足人体脏腑的营养需要
05.五色养生法:妙用五色补五脏
06.五行与饮食禁忌:注意忌口
07.透过饮食养脑:食物养脑法
08.食物是可口的良药:药食同源,药食互补
09.补泄适宜,损益平衡:四补五泄
10.《易经》中的饮酒养生:饮酒要适度
11.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

第七章 《易经》中生理时钟的养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01.调整作息时间: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基础
02.因时顺养: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03.春季养生:春季「发陈」养肝
04.夏季养生:夏季「蕃秀」养心
05.秋季养生:秋季「容平」养肺
06.冬季养生:冬季「闭藏」养肾
07.一年六季养生法:藏医季节养生
08.十二月养生法(1):顺应自然,心志平和
09.十二月养生法(2):防暑降温,分时调养
10.十二月养生法(3):避寒就温,注意保暖
11.顺应二十四节气养生:节气养生,事半功倍
12.二十四节气养生(1):春季六节气
13.二十四节气养生(2):夏季六节气
14.二十四节气养生(3):秋季六节气
15.二十四节气养生(4):冬季六节气

第八章 《易经》与性养生:和谐性生活中的养生之道
01.八卦和性养生关系密切:《易经》的八卦中包含了相当深刻的性内容
02.《易经》中的生殖文化:重视生命的延续
03.《易经》中的阴阳互补与房中术:性生活本乎自然之道,是养生延寿的重要内容
04.八卦和性度:互补男女双方性度,建立和谐夫妻关系
05.中国古代性养生(1):善用八益,避免七损
06.中国古代性养生(2):动而少泄,固精养生
07.选择具有特殊功效的膳食:妙用食物进行性养生
08.随自然界气候变化,性养生也应不同:适应四季进行性养生

第九章 《易经》与性养生: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健康
01.《易经》的「风水养生」:风生水起,自然调和
02.建筑选址的风水养生之道:选择适宜的养生住宅
03.家居布置与风水养生:日常家居用品的五行属性
04.卧室养生:卧室的最佳风水布局
05.盥洗室风水养生:盥洗室的最佳风水布局
06.风水与聚气养生:气场好才能身体好
07.健康与风水:好风水带来好身体
08.查病知风水:人体疾病与阳宅风水
09.回归自然:青山绿水就是不花钱的养生灵丹
10.爱情与风水养生:用风水催旺桃花星
11.植物与风水养生:住宅周围适宜栽种的植物

第十章 《易经》疾病预测的奥祕:生命的警报
01.一叶知秋:解读生命的警报
02.阴阳五行与人体疾病预测:从疾病看《易经》的预测功能
03.从五官辨人体疾病:「全息思维」看待疾病
04.定时为五脏体检(1):脸色异常体现各脏器病变
05.定时为五脏体检(2):养眼要先养肝
06.定时为五脏体检(3):唇、口揭示脾胃疾病
07.定时为五脏体检(4):养肤要先养肺
08.定时为五脏体检(5):齿、发揭示肾脏疾病
09.五志异常累及五脏:情绪活动对内脏的损害
10.从手部看出人的寿命和疾病:藏在五指中的健康预报

图书序言

编者序

学习《易经》的养生之道

  提起《易经》,人们往往都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指导人们如何预防、治疗疾病以及如何让人们更加长寿等方面,《易经》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易经》的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天人合一等理论对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帝内经》被认为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其实它只不过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易经》发展而来。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践中,才能达到尽享天年、悬壶济世的目的。

  《易经》崇尚「生」,并视其为宇宙的第一本质。《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序卦传》也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说卦传》则把天(干)、地(坤)比作父母,把雷(震)、风(巽)、水(坎)、火(离)、山(艮)、泽(兑)比作长男、长女、中南、中女、少男、少女。这是把天地万物视作一个大家庭,着眼点也在于「生」。《易经》中所谓「生」的涵义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生命的正常存在和延续。《易经》认为,人是天地阴阳和合的产物。人的性与命是由天所赋予的。人生的真谛,在于努力去理解天赋的性与命,使自身的生命得以正常的延续,将秉承于天的各种性能和智慧全部展露出来。按照《易经》的观点,养生不只是为了个人的长寿,首先是一种愉悦地践履天道的道德行为,是自觉地执行天命中所规定的一种责任。

  养生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是当下的热门话题之一。现今市面上养生类的书籍林林总总,让人眼花撩乱。针对广大读者的学习需求,针对越来越多的人自我保健的需要,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图解易经养生》,让您在趣味无穷的阅读中,轻松地领悟《易经》中所蕴藏的养生之道。

  与其他版本不同的是,本书既不同于一般专门讲《易经》的着作,又不同于一般专讲养生学的着作,只是在《易经》与养生学相关的内容上进行讲述。在《易经》与养生的结合点上,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谈论养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本书将看起来高深莫测的《易经》通俗化,500余幅精美手绘插图,用一种全新、生动的图解表现形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优美的意境,并增加对内容的直观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划时代的对古老《易经》的解读模式,里面不但有从古人典籍中流传下来的《易经》图典精华,更有对《易经》哲学思想深层内涵的形象诠释,对于大多数第一次打开这本书的读者,会是一个强大的震撼和惊喜。

  《图解易经养生宝典》以医易相通为契机,抓住人人都关心并且力求透过日常生活达到健康长寿目的这个养生主题,分为十章内容进行阐述:第一章详尽地介绍了《易经》的养生源流,阐明易学与养生学的密切关系;第二章介绍《易经》中所涉及的养生思想,如天道观、运动观、平衡观、达生观、静养观、调养观等;第三章指出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第四章为五行八卦与养生,透过对八卦象数和义理的结合,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精神和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採取不同的养生方法;第五章为《易经》与经络养生。经络的神奇作用在于它既可以预测疾病,又可以治疗疾病。经络养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保健瑰宝;第六章将养生理论落实到日常饮食,讲述《易经》与饮食养生的知识;第七章是《易经》中生理时钟的养生,提醒人们要力求保证生理时钟的正常,以便不生病或少生病,健康地生活;第八章为《易经》与性养生,提及和谐性生活中的养生之道,使人们正确认识和过好性生活,获得健康;第九章为《易经》与风水养生,指导人们如何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健康长寿;第十章阐述《易经》疾病预测的奥祕。透过预测让人们对人生各阶段的身体状况先知先觉,做好预防,避免等到病发再去求医。其中的不足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试读

养生之祖:伏羲画卦与养生
 
医易养生之始,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年前的伏羲时代。伏羲不仅创立了八卦,而且也是养生之祖。
 
★始创八卦
  
中国传统养生学的萌生,始于商周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龙马负图、伏羲观象画卦。相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先天八卦始成。后来,文王被拘,将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可以说是尽性命之理,寓养生之道,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
  
伏羲是传说中人类文明的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最大的贡献是在观察天地日月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创立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历法,以概括类别阴阳消息及自然界中的万物,使人们有了更准确的作息时间。八卦可以推演出许多事物的变化,预测事物的发展。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被广泛应用到各种领域中。可见,远古时代的人类就开始了以易学思想研究人体养生的实践活动。
 
★宣导饮食养生
  
从现存《易经》卦义就可看出伏羲是宣导饮食养生的。《易经》中的鼎卦,主张在锅中将食物煮熟了再食用,这更保证了饮食卫生,比燧人氏时代用火直接烧烤食物进一步。井卦,主张饮「寒泉」,即饮用清洁甘美的井水。颐卦,主张「自求口实」,走正道自力更生来养活自己,但要注意「节饮食」。否则,不节饮食,吃得肥头大耳,对身体不利。在噬嗑卦中还反对吃陈久的肥腊肉,认为这种腊肉有毒,而现在也认为腊肉含亚硝胺一类致癌物质。《易经》需卦,提出「需于酒食」、「君子以饮食宴乐」。用酒食接待宾客,获得乐趣。但在未济卦中,提倡饮酒要有节制,不能酩酊大醉。以上可见,《易经》是重视饮食养生的,《易经》的第一作者伏羲更是饮食养生的宣导者。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养生的起源甚早,而且必然以天人合一为基本思想,以易理为思维工具。
 
医与易的密切关系(1):易具医之理
 
关于易学与传统医学的关系,中医界历来就有所谓「医易相通」、「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为用」之说。《易经》中蕴涵着丰富的医学思想,并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领我走进《易经》的养生殿堂。《图解易经养生宝典{新版}》之所以令人称赞,在于它打破了传统《易经》解读的藩篱,用一种全新的、更加亲民的方式展现其养生价值。我之前对《易经》的认知,仅停留在算命、占卜的层面,对它在养生方面的应用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书中丰富的图解,将抽象的八卦、六十四卦形象化,让我更容易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同时,作者巧妙地将这些卦象与人体的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理论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阴阳五行”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让我了解到如何通过调整作息、饮食来达到阴阳平衡,从而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例如,书中关于“震卦”与“巽卦”的养生建议,让我明白了顺应时节、调和情志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养生”,更让我学会了“为何养生”,以及如何从更深层次上去理解生命的规律。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易经》的刻板印象。《图解易经养生宝典{新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养生需求完美融合。我之前尝试过阅读《易经》的原著,但那晦涩的文字和复杂的符号让我望而却步。而这本书,通过精美的插图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易经》的精髓一一呈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每一个卦象的解析,不仅仅是文字描述,更是通过图像化的方式,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卦象所蕴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本书将这些卦象与人体的生理、心理健康联系起来,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养生指导。比如,书中关于“坤卦”与“艮卦”的养生解读,让我明白了厚德载物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安抚焦虑的心绪。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尝试了一些新的养生方法,例如在特定时段进行冥想,以及调整饮食结构,结果发现效果显著。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易经》的养生智慧,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的主动关注,让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身体进行更有效的沟通。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易经》,但总觉得它高深莫测,难以理解。这次偶然看到了这本《图解易经养生宝典{新版}》,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用非常形象生动的图画来解释每一个卦象和爻辞,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特别是那些关于养生的内容,结合了《易经》的智慧,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我一直觉得有些亚健康问题很难改善,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很多时候是阴阳失衡的表现,书中提供了很多从饮食、作息、情绪等多个方面调整的方法,让我感觉很有启发。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不像有些“专家”写的书,看半天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天人合一”的理念,让人感觉与自然和谐共处,内心也更加平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讲解《易经》的书,更是一本教人如何健康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宝典。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或者希望改善自己生活状态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图解易经养生宝典{新版}》是我近期读过的最令我惊喜的一本书。我一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心存敬畏,但总觉得它离我太遥远。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易经》的智慧融入到日常养生中,让我耳目一新。我特别欣赏它“图解”的特点,那些精美的插图,将抽象的卦象、爻辞具象化,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生动的课堂。书中的养生内容,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了解到,很多看似普通的身体不适,在《易经》的视角下,可能都与阴阳失衡、五行不调有关,而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从饮食、起居、情绪调理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具有操作性。我按照书中关于“离卦”和“坎卦”的养生建议,调整了自己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感觉身体比以前轻松了很多。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古老的《易经》并非只是历史的陈迹,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智慧,能够帮助我们活得更健康、更自在。

评分

自从读了这本《图解易经养生宝典{新版}》,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是个注重养生的人,尝试过各种方法,但总觉得缺少一种“根”的指引。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中国传统养生智慧的大门。《易经》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精髓在于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而这本书恰恰将这种规律与人体健康紧密结合。书中的图解尤其出色,把那些抽象的卦象、爻辞变得直观易懂,我能够轻松地将它们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联系起来。书中提供的养生建议,并非简单的食谱或运动计划,而是基于《易经》的辩证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调整身心。例如,书中关于不同季节养生的论述,让我明白了为何春天要养肝,秋天要润肺,这些都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息息相关。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在饮食上做了一些调整,早睡早起,并且学会了通过一些简单的卦象来判断自己身体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最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让我对“养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单纯追求身体的健康,更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安宁与平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