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疾病无关紧要? 在打开这本关于大脑与情绪的书时,我猜书中没有任何关于沮丧、焦虑、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自闭或阿兹海默症等熟悉疾病的章节,会让你大吃一惊,取而代之的是关于营养、荷尔蒙、发炎、消化、排毒、活力与镇定情绪的章节。
如果疾病是如我们所知的,是可以找出我们的大脑、情绪、思维出了什么问题的有效方法,那我会写一本关于疾病的书,但是疾病派不上用场。相反地, 本书探讨的是我们的大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关于我们的精神折磨,以及沮丧、焦虑、失智症、自闭与注意力不集中等现代社会流行病的真实原因与解决方法。
推荐序1
在二十一世纪, 生物学的口号是「系统」。由于复杂精密的科技遥遥领先, 我们淹没于大脑与身体功能整合的大量资讯。所有的事物都是环环相扣的,却又各自独立。单一基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网络;单打独斗的遗传学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是跨层面的相互连结。基因组学、蛋白质体学、代谢学以及繁多的「体学」,都是彼此交缠盘错的。这是新的「系统生物学」。
这和我们的健康有何关系? 在二十世纪, 医学将身体切割成不同的专科—神经科、心脏科、胃肠肝胆科与内分泌科。专科医生钻研他们所属的身体部位; 但是有谁观照到整体的情况呢? 只有极少数的医生拥有全面观照的技能。系统生物学要求全新的方式,功能性医学也随之应运而生。治疗方式不再将身体视为个别器官系统的总和, 而是检视细胞与系统的运作方式, 以及探讨它们如何产生问题。功能性医学是临床医疗中, 系统生物学的实际介面。搜寻系统的问题,及早找出与处理根本的原因,而非治疗症状。
在第二十一世纪,大脑与身体的紧密连结也愈来愈清晰,大脑与身体状况更是唇齿相依。如果大脑是在身体里面,身体系统出了状况,大脑也会随之出现问题。许多功能失调的生理系统,也会造成大脑功能的失调。海曼医生使用功能性医学来说明治癒失调的生理系统, 不但恢复生理的健康, 也促进大脑的活力。
现在可以了解造成「心理疾病」的化学反应失衡,与更多的系统、化学反应及新陈代谢问题都有密切的关联, 因此是可以从生理层面着手治疗的。只治疗大脑化学反应会造成药物依赖性, 而治疗生理的化学反应可以修复大脑的化学反应失衡,并产生真正持续性的疗癒。
在诸多压力、化学与环境挑战的肆虐之下,我们的生理状态受到影响,大脑功能无法如常运作, 这种情况就不足为奇了。海曼医生迈向绝对健康的七大关键, 提供明确的方法支持与疗癒我们的核心功能系统。更多的研究是很重要的, 我们已经知道要如何立即有智慧地面对这些挑战, 海曼医生不只告诉我们来龙去脉,还教导我们如何应对的方法。
玛莎贺伯特(Martha Herbert)
医学博士
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助理教授
麻州总医院超越研究计画主任
推荐序2
现代生活环境工作人际步调都紧凑,有形无形压力遽增,人人都需默默承受并力图克服,但日积月累终至容易造成短暂性的疲惫,甚或长期的身心创伤,如大脑早期退化相关之老年痴呆或不明原因之阿兹海默症等,常见的身心官能症相互作用导致的忧郁、暴力、自杀、相残等不良结果,实是刻不容缓有待大家一起努力面对解决的人生健康一大议题。
绝对健康指的是身心灵三方面的最佳状态,作者以多年的临床经验与观察提出了七大关键要素:包括了外在的营养与排毒问题,内在的贺尔蒙平衡,体内发炎现象,消化能力,能量代谢与心灵静盈等都是全面且贴切的核心事实。本书并对症下药,针对受伤累累的大脑提供了六周基础准备的方法和六周的身体力行的实务方法。前者分别由食物营养的准备,运动睡眠,身心环保和沉淀心灵再出发,使身心在睹能回归到零的起点,也就是古人所言「明心见性」。紧接着再依序由营养补强等七大关键因素逐一矫正调整,正本清源减轻压力,排除负荷重建能量,使个人再获得身心灵三方面的新生与再造,最后可再次得到绝对的健康。
诚如作者所言此书从医学人本角度剖析,可重新改变我们的思维观念及生活方式,以达到修复「破碎大脑」之完美境地。各人于此有幸推荐此书并期望对广大的读者及家人健康维护与照顾有莫大助益。
于大雄
国防医学院 三军总医院 外科 教授医师
推荐序3
现代人抢救大脑失灵防治忧郁失智的健康自救计画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忧郁症影响了大约全世界一亿二千一百万人,占所有失能原因的12%左右,估计到2025年会更严重成为现代人失能第二大主因。若再加上焦虑、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自闭症、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等精神疾患或脑神经功能病变,都属于大脑心智功能出现问题,本书称之为大脑失灵的难题,而提出身心灵全方位修复大脑的新方式,作为极致的重建心灵健康自救之道。再三提醒读者,心理出问题导致大脑失灵时,除了仰靠心理谘商药物治疗,更要调整身体营养失衡并抢救灵性枯竭,才可能逆转大脑失灵进而营造全方位身心灵健康。这样的见解也是我所在幸福人学院的倡议目标,希望能倡议身心灵着眼、大脑心智着手主宰,以营造人类幸福健康圆满发展。
本书以极简哲学教导人们简简单单运用八周健康术,来重掌健康主控权,重建自己的健康;因为每个人才是日常生活中最能帮助自己的人,自己健康得自己救,特别是要救救自己失灵的大脑时,让自己身体力行简单改变生活习惯的行动要点,就是在抢救自体健康;这正是英国病人教育中心以社会心理学大师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作为促发病人健康自我管理的关键力量。
做为一位协助民众调适疾病以重新活出健康的健康心理学家,我乐见本书除了解说大脑失能的原因与预防甚至逆转之关键,更提供一套全新的大脑活化健康地图与实践方法,让人得以学而做、做中学,知行合一地尝试启动人体神秘奇妙的大脑运作来预防或逆转失灵的大脑。
知识就是扭转大脑力量!本书先建立正确观念给大脑,强调把握绝对健康的七大关键才是构成重建心灵之道,包括:1.最佳化的营养饮食,2.均衡的荷尔蒙,3.缓解发炎,4.修复消化系统,5.促进排毒,6.促进能量的新陈代谢,7.保有镇静心灵──爱、归属感、联系、意义与目的。因此设计活化大脑的六星期基础计画与执行要项,强调主要四项基本的大脑健康元素:1.健康的饮食计画,是针对大脑疗癒与恢复最佳状态所设计的;2.需要摄取的基础营养补充品,以均衡与促进大脑的化学作用;3.生活习惯的改变,包括运动、放松、睡眠与大脑或心智运动;4.干净环保的生活,降低四周所接触到的环境毒素,为所有人类永续未来努力。
看似简单的道理总是最不容易,做对选择并持之以恆就是本书强调要有正确观念力行保养大脑的良方,六周改用活化大脑的健康习惯,让身体随着大脑更精力充沛、逆转沮丧、延缓老化心智衰退。
自我保护的日常抉择已经是全球性运动。你是否已经养成不让压力压垮大脑的放松法?试试本书建议的打坐、瑜珈、深唿吸、催眠、笑笑功、生理回馈疗法、做爱、运动与睡眠等放松活动,而非用糖、咖啡因、酒精、尼古丁等畅销广告商品去改变情绪压力却毒害了大脑。
近年盛行静坐冥想锻鍊大脑舒缓放松以阻断身体的恶性循环的大脑保健运动,恢复清明活在当下才能慢慢思量意义、目的与健康,甚至在生活中培养出慈悲心让大脑更快乐、注意力集中、灵敏、清明与专注。所以本书也举例以西藏僧侣的打坐、研究心灵本质、认知与意识的修行过程中,进入不同觉知状态赋予他们延缓感受与发展出慈悲心能力的大脑运动,以瓦解人我之间疏离、无力感、失控、与缺乏自尊感;修习僧侣这些古老技巧,能改善记忆力、对抗沮丧、降低血压或心跳、促进免疫系统,养成能对周遭的世界产生不同的体悟的心灵认知习惯。
为健康而重排大脑选项与生命重要次序,常常出现在生病被癌症夺走健康之后,罹癌后被迫重新思考重视的生命次序,重新安排生活惯性之后,常听见癌症病人有了意外甚至惊喜的发现,而开始为自己真正在意的生命重心而努力,反而能拥有沉静平稳的心灵修为,更内省接触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意义与目的,甚至重新活出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定位感、归属感、联系感、依归与贡献,反馈回来滋养大脑与心灵。
这样发现意义的疗癒之路,也可能是从重新选择饮食开始而诱发对生活意义与目的重新思考与体悟。
再次阅读本书,也提醒自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从简单身体力行六周健康计画里,去感受整个计画关键的大脑选择与修复再生如何疗癒健康。请跟着此书实行六周,让大脑休养生息,重新转化活化,以活出自己想要的生命。
李玉婵
国立台北护理健康大学 人类发展与健康学院院长
推荐序4 三十年前,我是一个营养学科班出身的营养学家,初出道时,眼见许多病人长期承受疾病的煎熬,很多疾病都是病因不明,却须长期服用相关药物。病人随着年纪的增长,体质日渐衰弱,长期服药下所产生的副作用(药源病)便日渐浮现,当我分析他们的饮食历(Diet History)时,发现患者水果和蔬菜的摄取量经年不足,误以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或是蔬菜可以代替水果的人众多,加上很多人把食物和加工食品(Food Product)混为一谈,将健康膳食金字塔底层的五谷类,变成精致加工的面粉、面包、精白米等,观念的偏差原来始于膳食专家们,传播了重量不重质的饮食指引。消费者长期食用加工食品来代替食物,所谓垃圾入,垃圾出,人的体质自然每况愈下。
当时我自问了三个问题:
一、失衡的饮食为人们的体质带来什么变化和后果,这些影响和病因不明的疾病有什么关系?
二、如果体质变差,在哪里可以得到完整的评估?
三、如何帮助患者改善体质并恢复健康?
寻寻觅觅这么多年,终于在中医领域和西方自然医学找到出路!一直以来,营养学乃是西方的独有项目之一,最近顶尖的的医学院还开办营养医学科目,而中医方面,早在周朝《周礼‧天官》中,将医生分为四种,即食医、疾医、疡医与兽医等。食医是为帝王将相配餐的一种御医,除了运用药膳食疗来防治疾病外,同时也要维护帝王将相们的健康(养生)。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这种态度,中医以「上工治未病」概括之。然而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是不同的观念,不能混为一谈。疾病在不同阶段,食疗也要做到因人因地因时制宜。高明的中医在于掌握病势的进退,继而判断先扶正(调养体质)后驱邪(治病)、先驱邪后扶正或同时扶正驱邪;治大病则更重视「存一分胃气,多一分生机」,而健脾和胃的目的包含借助水谷精微物质(营养)的力量来改善体质,在《伤寒论》中,六经和其他脏腑的病变,涉及精神异常的证几乎集中在阳明篇,现代医学也发现「腹脑」不仅具有记忆功能,而且像大脑一样有情绪反应。「腹脑」和大脑相互联系,一个出了毛病个也受影响,调整饮食营养在治疗疾病与养生上佔有相当重要的角色。
1989年匡调元在他的着作《体质食疗学》一书中,提出了体质、体质辨证、辨质论食等新概念,并创立调质六法,介绍六种体质类型的有效食谱,将食疗与体质结合起来,这种因应个人体质差异的食疗法,更能满足现代人改善体质的要求。根据2002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届国际东方食疗学术研讨会的报告,中医饮食疗法的分类出现新的突破,除了季节养生食疗法、体质食疗、证候食疗及辨证食疗外,还提出「营养食疗」这个新的分类,「营养食疗」乃按临床检查所见,依各种营养素不足的程度,给与含有各种营养素的不同食物或营养补充剂,以纠正因营养失衡所致的亚健康状态,如缺钙、缺锌、缺乏某种维生素等……。
然而,不谈体质而空谈营养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骨质疏松患者往往被认为与缺钙有关,我们在临床发现很多情绪病人,出现镁摄取不足的表现,此种钙镁比例失衡的「食因病」,往住出现在不吃深绿色的蔬菜(含镁)的人身上;镁摄取量不足,会影响体内三百多种酵素,其大脑、骨骼与肌肉较容易出现状况。此外,一个经常补充「高钙」奶的人,却因钙质过高而造成镁质吸收障碍,结果导致出现肌肉紧绷、僵硬、情绪暴躁、焦虑、失眠、头痛、慢性疲劳、变柲等镁缺乏症的迹象,虽然病人可在经过适量补充镁质时病情得以减轻,但因大多数医者对营养学的认识较为片面,在缺乏全面评估体质及营养状况之下而建议病患单纯补充钙质,令病人日后容易呈现镁缺乏症状。这类医源病(iatrogenesis)的产生,医学界并不需要负担任何责任,却可怜病人因无知而须付上失去健康的代价─有可能被转到精神科去!
本书提及有毒的电波,也是现今不容忽视的“环境毒素”,如今手机过度使用,究竟是外邪入侵(WI-FI,电磁波)、是引贼入屋(手机不离身)、还是闭门留寇(手机成瘾)?人体生物信息的正常传递如受到干扰,则机体会作出警示信息反应,电磁波过敏症这一类新症出现,牵连甚广,而手机成瘾已被多国专家吁列为精神疾病,可是现在最常被中西医忽略了!
电磁波过敏症的特征是为多种非特异性症状,电磁波过敏症酷似多种化学物质过敏症,与化学物质低量环境暴露有关的另一种病症。患者长期暴露在电磁波环境中,造成神经与过敏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包含头痛、眼睛灼热、头晕、呕吐、皮肤疹、身体虚弱、关节疼痛、肌肉疼痛、耳鸣、麻痺、脸肿胀、疲劳、下腹收缩痛、心律不整、心脏跳动不规则、唿吸困难,另外更严重可能会引起中风、沮丧、慌张、精神不集中、平衡感失调、抽筋、记忆力减退、浅眠等症状,作为这时代的医者,不可不知。
本书作者希曼医生探讨我们的大脑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对于注意力不足、自闭症、过动症、沮丧与焦虑的病人,提供让其康复的有效方法来治癒失调的生理系统,不但恢复生理的健康,也促进大脑的活力,为病人带来一线曙光。其内容涵盖了功能医学、心身医学、环境毒物学、元素医学、最佳健康营养学、意义疗法……等多个新领域;作者审病求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实践中总结出宝贵的经验,诀窍背后蕴藏大量的最新科学讯息和依据,是一本能令医者耳目一新的应用心身康复养生专着,一般大众也可依照书中的六星期健康计画,彻底改善自己的整体状况,全面迈向心身健康。
林傲梵
中医师
国际自然疗能研究学会会长
推荐序5
在知易行难的时代开心向前 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迪恩‧布威尔教授(Dr.Sydney Burwell)曾对医学生说「你们在医学院所学的,其中一半于十年内就会被证明是错的;麻烦的是,没有老师知道错的是哪一半。」这是在参加医院实证医学研习常常会提到的经典名言,提醒我们医疗从业人员,每天忙碌于常规的临床工作中,对过去奉为金科玉律的作业模式或治疗药物的使用,可能很多都未经过严谨的科学研究所验证,也就是要抱持在不疑处有疑的态度、在疑问处找实证的精神,使我们服务的病患获得最大的利益。
初次看到这本大脑保健书籍(初译本),大约是六年前的事情,那时觉得该书以饮食来促进大脑健康是值得提倡的概念,刚好笔者公费赴美加州大学与圣地牙荣民医学中心进修有关大脑创伤压力的科学,深深觉得要预防大脑生病,就必须先知道如何减少可能的危害因素,以及如何不受到毒害,永远保持自己的大脑在最佳的状态。六星期大脑健康计画一书,在大脑疾患的预防与营养调理有其特别之论述,可看性与实用性极高,值得为了大脑健康的读者一看,原文出版多年但观念仍新,作者马克医师是位成功的执业家庭医学医师,目前担任2016-17全美最佳医疗院所排名第二的克里夫兰医学中心的功能医学部门主任,着作计十次荣膺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的作者,马克医师成功透过国会之力,将营养学纳入医学教之中,并且致力于各大传播媒体教育社会大众,以饮食调理来预防慢性病及健康促进,最近笔者还有收到其介绍健康十日排毒的线上免费课程呢。
很高兴得知本书即将再译再版,但其中有关身心疾患部分,身为精神科专科医师的立场,仍须强调任何的疾病,均须经专业医师的临床评估检查,方能确立诊断,包括药物、营养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等治疗计画,都是疾病复元不可或缺的要件,也都需经过实证的考验,方能符合科学的真谛。生病的人要找医师、疾病的治疗在医疗团队;但是想要不生病,需要的则是跨领域的合作,因为这是讲求对话以寻得真理的时代,也是一个以强调合作来谋取个案最佳利益的社会。
我们何其有幸,身处此科技进步、医学发达的时代,可免于过去早期人类的急症传染病的危胁,又何其不幸,因人类寿命的延长,必须面对慢性疾病可能导致的失能失落的人生。健康不应只是不生病的层次,而是要真健康,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所揭的目标──「在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与灵性的健康恆定的状态」
在健康资讯氾滥的现代环境中,抱持慎思明辨的态度与开放的心胸,不人云亦云、亦不故步自封,撷取正确的医学新知,确实地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努力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支持性社群网路,参与提昇心灵如信仰活动、志愿服务的学习,才可以使我们具可塑性的大脑永远青春健康。
黄信得 医师
台北士林社区医疗群召集人
天母康健身心诊所院长
荣总家医部兼任主治医师
推荐序6 你知道「加工与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和糖份」会影响大脑的健康吗?你注意过普遍存在于超市各项食品中的「高寡糖玉米糖浆」会使脑部受损吗?忧郁、焦虑、烦躁……,长期被视为精神疾病的生理现象,其实并不是吃药就可以解决,而是大脑生病了!大脑一旦生病,全身的核心系统也都会出问题,造成消化、代谢等不同面向的毛病。你以为从此将陷入与药罐为伍的日子,但其实你真正该做的,是认识问题真正的根源、启动身体的疗癒机制,照顾好大脑,就等于照顾好身体!
海曼医师提出了简单而惊人的事实:「每件事情都是相关联的。」每天掌管我们身体的「大脑」,有无数生理现象正在发生,而这些现象,受环境污染、食物毒素、生活压力密切影响着,我们的核心系统是否健康,其实都存乎种种细节之中。要做出改变,第一步便是从「饮食」着手,严选大脑真正需要的营养,包含食材来自干净的养殖或生长环境、未经加工精致的制作程序等。如同海曼医师所述,我们的身体都是缜密的交响乐曲,正所谓牵一发动全身,唯有我们开始认识到大脑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才能掌握根源、调整生活、找回活力。
现代人生活紧凑,经常忽略身体的小毛病、也把情绪起伏视为长久的习气,不曾下定决心好好观察自己。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段真正静下来的时间,察觉脑中的压力、混乱,学会放下得失心,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境遇,不疾不徐,练习与内在最深的灵魂合一。这份重要的修炼,也是书中所提到的健康秘诀之一,也就是除了改变饮食之外很重要的「放松」练习。
找回统整的身心灵,从察觉问题、认识问题开始,善待自己的大脑,开始更有意识地选择饮食、安排运动、练习放松,你的大脑自然会送给你健康幸福的钥匙!海曼医师的「六星期健康计画」,以清晰条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失灵的大脑」背后层层的原因,以及各种化学元素、神经传导物质于大脑、身心扮演什么角色。书末更提出具体可依循的方法,相信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将免于各种文明病的侵袭,活得更自在、更快乐、更健康!
杨玉欣
立法院荣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