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台湾已是全球户外及运动机能性纺织品供应重镇,全球的机能性布料约有七成来自台湾,因此台湾的纺织产业,是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民生产业。纺织产业的供应链从上游的纤维制造开始,经过纺纱、织布、染整到成衣及纺织品,其中染整业赋予布匹美好的色彩与各种机能性,可说是纺织产业的化妆师,也是供应链非常重要的一环。
1987年,崑辉兄于全兴工业区创立献麒纺织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持续专注于布匹染整专业加工,用色彩创造纺织产业的历史。三十年来献麒公司致力于创新研发及差异化产品转型,并积极引进国际环保纺织品生产管理制度,成为全球机能性布料的供应大厂,对台湾纺织业发展功不可没。
感谢崑辉兄特别邀约,让本人有幸为此书撰写序文。期望此书的发行,能勉励献麒公司员工在技术、品质、环保、节能等各个层面不断精进,并主动积极承担责任,朝向永续发展之路迈进。
经济部长 沈荣津
推荐序(二) 《论语.为政》里有句话说:「三十而立」。对于一个人,乃至对于一个公司法人,「三十」所代表的是成长茁壮可以自立的意义。而对于献麒公司成立志庆来说,象征着对于三十年来之努力不懈。
献麒公司为维护地球资源,善尽社会企业责任通过ISO 14001管理系统认证,经营通过了各项认证,更多次获得经济部各项评选之绩优厂商──「全国减废绩优工厂」、「节约能源绩优厂商」、「电脑化绩优厂商」,并透过学术研究机构协助施行「染整厂资讯整合自动化专案」、「聚酯织物染色制程用水最适化技术开发专案」、「染整污泥焚化炉批次式再生活性碳技术开发专案」,提升了染整服务技术与品质,而以《用色彩创造历史:献麒纺织染整心路》一书呈现奋斗成长结果。
话说公司如何经营的过程中,经营者与新旧员工的想法坦诚交流,相知相惜,形成彼此间共守的希望与价值,共同面对外部竞争的刺激与挑战。此书内容折射出一种特殊的企业经营模式,值得企业界阅读借鑑。
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处长 吴明机
推荐序(三) 台湾中小企业有138万余家,占全体企业家数的97.69%,其最大的特性是坚韧、灵活、富弹性,能够随时因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体质,朝向永续发展。今天献麒纺织工业(股)有限公司创厂三十年,印证了台湾中小企业从创建、成长到对未来展望之历程,堪称台湾中小企业的楷模。
公司成立三十年来,戮力建构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CSR),追求永续经营;因应千禧年Y2K资讯电脑危机与系统更新升级;推动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统与地球环保;提升核心技术,强调创新与改变;规划推动100-105五年十亿营业额计画,积极朝向纺织业服务化的目标发展。本书也提到公司积极检视提出五个问题趋势──能源生煤、水资源、人事成本、废弃物、国际间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等问题,以及如何改变,因应转型,以工业4.0带动升级,强化企业体质等,足以显示公司愿景及策略能随环境变化而与时俱进,屹立不摇。
际兹献麒公司创厂三十週年,将公司历年经营管理、企业文化政策等刊物内容,去芜存菁,汇编成册,以《用色彩创造历史:献麒纺织染整心路》为书名,出版公诸于世,本人除表敬佩外,亦乐于为序,希望能给台湾中小企业包括有心创业的年轻人有所启发,再创台湾经济发展奇蹟的新纪元!
中华民国工业区厂商联合总会理事长 秦嘉鸿
作者序 献麒公司自七十六年四月八日创厂后,随着业务的扩展,人员不断的扩增,八十一年搬迁至彰化伸港全兴厂后,生产线扩展了,人员也同时大幅增加,相对地,对于同仁间的沟通、公司政策的宣导及企业文化的传承也就日趋重要。
由于公司的深度与广度与日俱增,加上随着全球化及科技发展,带来跨产业、跨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经营的方式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并融入新思维以使企业的价值创新、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等同时升级翻转,以迎接更多的挑战,让公司可以永续发展。而这些都是公司的理念文化,在在都必须让同仁们知晓,尤其对刚进入本公司的新血轮,为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因此在八十四年二月创立了《献麒月刊》,并在月刊中设立「麒音」专栏,作为公司与同仁间的沟通桥樑,其目的在于透过麒音社论形塑与宣导公司文化及政策,宣扬本人的管理经营理念、凝聚公司内部共识、传播纺织染整专业知识及公司内部的趣闻轶事。
今年是献麒创厂三十週年的日子,借由将二十余年来《献麒月刊》中「麒音」的内容去芜存菁汇整成册,本人决定出书,除了让献麒的同仁们有系统的认识公司外,也期望能对经营管理实务有兴趣的读者提供帮助。建议经营者与员工共读,形塑自有的企业文化,踏实迎战激烈的全球化竞争。
值本书付梓之际,特别感谢这二十余年来《献麒月刊》的编辑群们对于这份刊物的贡献,它记录了自八十四年二月创刊后献麒的点点滴滴,由衷地感谢李宗沅、吴育南、陈文亮、蔡玲珠、方燿强、李月伶、康文烈、黄惠龄、王正忠、林于栋、黄崑恆、柯姿清、李致敏、郭丽敏、林佳慧、林忠烟、张晏慈、李春兴、温佳伟、黄淑华、谢秋燕、陈川源、吴宛蓁、孙琪斐、蔡坤宏、赖时宏、梁耀钟、吴佩文、陈俞冀、叶沛绫,因为他们的细心观察及精心编写,才有今日这本书的问世,对此特别再申谢忱。
在此要特别感谢素有「献麒史官」之称的李宗沅经理,由于他的尽心尽力长期蒐集整理及编排,本书才得以付梓问世。最后更要特别感谢彰化师范大学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校长祕书陈镇潦及教务主任江宗校的润笔及建言,让本书得以更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