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疏离、缺乏安全感、不敢表达真实情感的人,
往往来自「情感真空」的家庭。
他们不是不爱你,只是没有能力回应你。
修复童年被忽视的情感需求,终止世代情绪传承,找回爱的能力!
★全球首倡「童年情感忽视」(CEN)议题的心理经典
★一览12种情感失能的父母类型
★受忽视者成年后的10种心理特征
★随附「感觉词汇表」(841种形容词),练习指认自己的情绪
「为何别人常说我看起来有距离感、不好亲近?」
「为何我明明渴望与人亲密,却又害怕被打扰?」
「为何我经常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自在?」
「为何我对请求别人帮助甚感为难?」
「为何我宁可和动物相处,也不愿与人相处?」
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父母爱我们。但知道毕竟不是「感觉」。
童年时期,我们需要「感觉」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被父母理解、接纳且回应。
然而,有些父母对孩子表达的情感需求,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童年。
大多父母不了解「爱孩子」和「感受孩子」,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
即使是照顾周全的爸妈,也可能做出忽视孩子情感需求的行为,使其留下阴影。
受到「童年情感忽视」的人,长大以后,外表上通常看起来很正常——
他们聪明优秀、体面光鲜、讨人喜欢,别人很难看出他们内在极其匮乏,
只有那些最亲近他们的人,才得以瞧见一些蛛丝马迹。
他们往往在面对生命中的困境时,会下意识地责怪自己:
「为什么我那么难搞?」
「为什么又搞砸了一段关系、一份工作?」
「为什么我总是焦虑、易怒、忧郁、容易不安?」
「我的内心究竟缺少了什么?」
这一切的答案,就在心理学界近年热议的「童年情感忽视」。
【12种情感失能的父母类型】 1. 自恋型父母:充满了优越感,要求孩子表现完美,不能丢父母或家族的脸。
2. 权威型父母:期待孩子按照父母的规定行事,都是「为你好」,不要问为什么。
3. 放纵型父母:未尽责地为孩子提供限制或规范,不敢对孩子说「不」。
4. 活在忧伤里的单亲父母:因离婚或丧偶的情绪风暴,而无力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5. 成瘾型父母:正常及不正常时判若两人,孩子无法预测下一刻父母是哪个面貌。
6. 忧郁型父母:没有足够的精力或热情来教养孩子,不是显得暴躁就是闷闷不乐。
7. 工作狂父母:生活重心都在工作上,没时间去注意孩子有什么需求或感受。
8. 需照顾特殊家庭成员的父母:家中有重病的人让父母分身乏术,无暇关心孩子情绪。
9. 成就与完美导向型父母:不断给孩子压力,逼迫孩子达成父母想要的目标。
10. 反社会型父母:反社会者的特征即是本身没有罪恶感、缺乏同情心。
11. 身兼父职或母职的孩子:强迫孩子表现得跟大人一样,孩子甚至要照顾父母。
12. 为孩子着想但缺乏自觉的父母:一厢情愿地对孩子好,却忽视了孩子的「感觉」。
【10种受忽视者的行为特征】 1. 空虚感:常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
2. 反依赖:在亲近的关系里会感到不自在。
3. 不切实际的自我评价:放大自己的缺点,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4. 亏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给别人:对自己比对别人更严苛。
5. 罪恶感与羞耻感:认为如实表达情绪是软弱的表现。
6. 针对自己的愤怒与自责:对自己有种厌恶的感觉。
7. 极力想隐藏真实情感:觉得一旦深交,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
8. 无力滋养自己和别人:不喜欢需要别人,也不喜欢被别人需要。
9. 缺乏自我纪律:做事常拖拖拉拉、杂乱无章。
10. 述情障碍:无法觉察、了解、表达自己的情绪。
【10个修复童年情感忽视的练习】 1.「感觉词汇表」:841种形容词,练习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2.「说不」改变清单
3.「请求帮助」改变清单
4.「喜欢和不喜欢」改变清单
5.「快乐优先」改变清单
6.「饮食习惯」改变清单
7.「运动」改变清单
8.「休息和放松」改变清单
9.「自我纪律」改变清单
10.「自我安慰」改变清单
专家推荐 丁郁芙/临床心理师
李崇建/亲子作家、千树成林创办人、台湾青少年教育协进会前理事长
吴姵莹/谘商心理师、爱心理创办人
林静如/律师娘
周志建/心理博士、资深谘商师、故事疗癒作家
周慕姿/心曦心理谘商所所长
陈志恆/谘商心理师、作家
陈鸿彬/谘商心理师、资深辅导教师
许皓宜/谘商心理师、作家
黄之盈/谘商心理师、作家、辅导老师
黄柏嘉/谘商心理师
张德芬/心灵作家
杨聪财/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
苏益贤/临床心理师
(以上依姓氏笔划排列)
各界赞誉 「『童年情感忽视』为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莫名感到空虚、自责、沮丧与无助的状态找到了解释,原来,那些隐藏在幸福童年生活之下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是如此渴望被大人看见呀!一直到长大后,仍是如此。」──陈志恆(谘商心理师、作家)
「这本由钟妮斯.韦伯博士所着的好书,很有系统性的解答我们周遭人很常见的困扰:为何我们总是渴望亲密,却又难以承受?作者运用『依附关系』和『情绪智商』,来解读以上困扰的源头:童年情感忽视。全书分别整理出十二种导致孩子的情感被忽视的父母类型,受童年情感忽视者的行为特征,修复童年情感忽视,从原因、症状、处置提供十分清楚的说明与建议。」──杨聪财(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
「《童年情感忽视》以一种充满说服力、清晰易懂的方式,说明『情绪传承』是如何由父母延续到子女身上。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儿时所接受的教养,如何在成年以后持续影响我们的情感和社交关系。韦伯博士以经验丰富、温暖且带着同理心的口吻诉说,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情感上的障碍,并为我们指点出一条明路。」──杰弗瑞.皮卡儿博士(Jeffrey Pickar),哈佛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心理学临床讲师
「关于那些你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的东西──父母的引导、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的连结,以及父母的爱──这是一本极好的书。在这本令人振奋、可能改变人生的着作之中,作者探讨了我们童年时期由于主要照顾者在情感上的疏忽所造成的伤害,并且教导我们疗癒这种创伤的方法。」──泰伦斯.瑞尔(Terrence Real),享誉国际的家庭治疗师,《早安美国》和《ABC新闻》常态性来宾
「阅读韦伯博士的《童年情感忽视》一书,对我儿童暨青少年心理学家的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对于童年情感忽视这个概念的构思,以及童年情感忽视对于发展中儿童的重大影响,她在书里说明得非常清楚,而且这是我在其它地方从来没有听过的⋯⋯更重要的是,书中提供了一些临床指导原则,可以帮助家有儿童和青少年的父母,终结正在孩子身上运作的童年情感忽视。」──史蒂芬妮.克里斯伯格博士(Stephanie M. Kriesberg, Psy.D.),儿童暨青少年心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