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关键50问-增修版

胃食道逆流关键50问-增修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胃食道逆流
  • 反酸
  • 烧心
  • 消化不良
  • 健康科普
  • 医学科普
  • 饮食
  • 养生
  • 疾病预防
  • 增修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让肚子里的火山不爆发
你将不再为了「火烧心」而感到不适

  大家一定常在电视中看到这样的广告:咖啡、甜食、三餐不定时引起肠胃不适,造成「胃食道逆流」。不过,你真以为你的「火烧心」真的只是咖啡、甜食、三餐不定时,所引起的吗?而且只要吃了XX胃片、OO胃乳就会痊癒吗?

  「胃食道逆流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目前台湾的盛行率约是10-20%(每10个人就有1~2人有胃食道逆流症),但是发病的初期却常常被忽略。许多人认为这项病症像是无生命危险的良性疾病,但在发生症状时却相当令人难受,此疾病时好时坏的复发也让人非常困扰。但是,如果放着不管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食道狭窄、变形,甚至是食道腺癌。

  它的正确治疗方式就在这本书里。书中用简单却很关键的问答方式,让读者对胃食道逆流的成因及诸多征候清楚掌握。并且从检验诊断的方式、中西药物治疗到手术治疗的优缺点都有完整的分析,指导读者有效改善胃食道逆流相关的症状。

本书特色

  5大特色让你快速、正确掌握治病关键
  •【特色1】---关于诊断检察的优劣
  •【特色2】---药物治疗的正确用法
  •【特色3】---如何评估是否要接受手术
  •【特色4】---中医和针灸的效果
  •【特色5】---生活饮食应注意事项
 
深入探究人体奥秘:一部关于消化系统与营养吸收的百科全书 书名:消化之道:从宏观到微观的人体吸收工程学 作者:[此处可虚构一位权威消化科专家或营养学家姓名] 出版社:[此处可虚构一家专业医学或科普出版社名称] --- 内容提要:解锁身体的能量工厂 《消化之道:从宏观到微观的人体吸收工程学》并非一本针对某一特定疾病的问答手册,而是一部全面、深入解析人类消化系统运作机制、营养物质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学术著作与科普指南。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梭于宏观的消化器官结构到微观的分子吸收层面,揭示食物如何被分解、转化,最终为身体提供生命所需能量和构建材料的全过程。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以人体消化系统的“旅程”为主线,层层递进,兼顾科学的严谨性和阅读的易懂性。它超越了对症状的简单描述,着重于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交叉融合,为关注肠道健康、优化营养摄取及提升生命质量的读者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知识框架。 --- 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宏观架构与功能总览 本部分将详细描绘整个消化道的物理布局及其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章:消化系统的“总装线”——结构与分工 从口腔到直肠的解剖学巡礼: 详细介绍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附属器官(唾液腺、肝脏、胆囊、胰腺)的组织学结构特点及其各自承担的关键任务。 消化道的“五大功能”: 深入阐述运动、分泌、吸收、消化和排泄这五大核心功能是如何协同作用,以确保食物高效处理的。 神经与内分泌的调控网络: 探讨肠道神经系统(“第二大脑”)如何通过自主神经和内分泌激素(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胃动素等)实现对消化活动的精确控制。 第二章:食物的物理性与化学性分解 机械性消化: 剖析咀嚼、胃蠕动、肠道分节运动等物理过程如何增加食物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酶的艺术: 全面介绍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各类消化酶的作用机制、活性条件(pH值、温度),以及它们在不同消化阶段的精确投放。 水的循环与平衡: 探讨消化道每日分泌和重吸收的巨大水量,及其对维持体液平衡的关键作用。 --- 第二部分:微观吸收的奇迹——营养物质的转运机制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详细解释了被分解后的“营养素基石”是如何穿越肠壁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的。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的终点站与能量引擎 从多糖到单糖: 详述淀粉和糖原在唾液、小肠中被水解的细节。 葡萄糖的精准运输: 深入探讨小肠上皮细胞膜上关键转运蛋白(如SGLT1、GLUT2)的分子机制,以及胰岛素在葡萄糖利用中的枢纽作用。 膳食纤维的“隐形贡献”: 分析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在结肠中被发酵的过程,及其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的影响。 第四章:蛋白质的构建块与氨基酸循环 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原的激活: 描述胃酸如何激活胃蛋白酶,以及胰腺如何分泌非活性酶原以保护自身组织。 肽段与氨基酸的吸收途径: 区分小肽吸收机制(如PepT1转运体)与游离氨基酸吸收的不同载体系统,以及它们进入门静脉的路径。 第五章:脂肪的乳化、消化与重新包装 胆汁的角色: 阐述肝脏合成的胆汁酸如何作为乳化剂,使水溶性差的脂肪滴表面积大大增加。 脂肪酶的协同作战: 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为单酰甘油和游离脂肪酸的过程。 微团的形成与吸收: 详细讲解脂质如何在肠道腔内形成微团(Micelles),如何被动扩散或通过载体被吸收进入肠细胞。 脂蛋白的“快递系统”: 描述吸收后的脂肪酸如何在肠细胞内重新酯化,并与载脂蛋白组装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s),进而进入淋巴系统而非直接进入门静脉的特殊转运机制。 第六章:维生素、矿物质与水溶性物质的吸收挑战 脂溶性维生素的“搭便车”策略: 分析维生素A、D、E、K如何依赖脂肪吸收路径进入人体。 水溶性维生素的被动与主动运输: 探讨叶酸、B族维生素等在不同段落的吸收效率差异。 关键矿物质的调控: 重点解析铁(血红素铁与非血红素铁吸收差异)、钙(活性维生素D的调控)的吸收屏障与体内稳态机制。 --- 第三部分:影响吸收效率的内外环境因素 本部分将视角从“正常”转向“影响”,探讨外部输入和内部环境如何调节和干扰消化吸收过程。 第七章:肠道微生态——被忽视的“第九大器官” 菌群的协同消化作用: 阐述肠道细菌如何分解宿主无法消化的复杂碳水化合物,产生短链脂肪酸(丁酸盐、丙酸盐、乙酸盐)及其对肠道黏膜健康的意义。 屏障功能的维护: 探讨健康菌群如何通过竞争、分泌物质等方式,增强肠道上皮的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s),维护肠道屏障的完整性。 益生菌、益生元与合生制剂的科学评估。 第八章:食物的“相遇”——营养素间的相互作用 促进吸收的组合: 维生素D与钙的协同效应,脂肪与脂溶性维生素的共存。 抑制吸收的竞争: 植酸盐对矿物质的螯合作用,草酸对钙的结合。 食物基质的影响: 探讨食物的物理状态(液体、固体、糊状)对消化酶作用时间和吸收速率的影响。 第九章:消化吸收的生理性障碍与代偿机制 年龄对吸收的影响: 老年人消化酶活性、胆汁分泌和肠道蠕动速度的变化。 手术干预后的适应性变化: 例如,胃部或小肠部分切除后,身体如何通过延长小肠绒毛高度、增加酶的代偿性分泌来维持营养吸收平衡。 炎症与吸收障碍: 简要概述炎症状态下肠道黏膜结构受损(如绒毛萎缩)如何直接导致吸收不良的发生机制,而非聚焦于特定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方案。 --- 结语:实现营养的最大化利用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蓝图,使读者不仅了解“吃进去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身体如何将其转化为生命力”。通过对消化吸收复杂而精妙的机制的深入剖析,我们得以优化饮食结构,理解营养补充的科学逻辑,从而真正掌握通往高效能量转化和长期健康的“消化之道”。 本书适合对象: 营养学专业学生、消化内科医师、注重生活方式干预的健康人士、食品科学研究人员。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健麟


  现任慈济大学医学系内科教授暨花莲慈济医院内科部主任。1992年毕业于阳明医学院。毕业后在台北市立仁爱医院接受内科及肠胃学专科训练。在2000年前往美国接受1年临床研究训练,学习研究肠胃功能障碍及胃食道逆流疾病。于2002年在花莲慈济创立食道肠胃功能研究室迄今,并展开临床服务及研究之路。于2006年又至澳洲新南威尔斯大学,攻读医学哲学博士,专攻食道生理及功能疾病研究,并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陈医师一路专心致力耕耘于食道及肠胃功能研究,不只是肠胃肝胆科医师,也专研于肠胃功能之科学研究,已有数十年之久,经常在台湾医界及世界胃肠科学会及专业期刊发表其研究论文及教科书文集。也将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与病人常见的问题及其诊治的心得书写成集,付梓成书。陈医师的研究成果斐然有成,于2014年取得教育部部定教授资格。
 

图书目录

推荐序
自序
胃食道逆流──自我评估问卷

Part 1认识胃食道逆流症
1何谓胃食道逆流症?
2何谓「火烧心」?  
3胃食道逆流症(胃酸逆流)有哪些症状?
4发生胃食道逆流症的原因?
5胃食道逆流症状容易出现的时机?
6为什么有些胃食道逆流没有症状?
7女生比男生容易有胃食道逆流症?
8小朋友也会得到胃食道逆流症?
9哪些人比较容易发生胃食道逆流症? 10火烧心、吞嚥困难,一定是得到胃食道逆流症?
11胃食道逆流白天和晚上的症状一样吗?
12出现哪一些征兆必须寻求医疗协助?
13吃药也会造成胃食道逆流?
14胃食道逆流症会导致巴瑞特氏食道病变?
15什么是「咽喉逆流」? 16胃食道逆流会导致慢性咳嗽?
17胃食道逆流症会导致胸痛?

Part 2胃食道逆流症的诊断与治疗
18我该看中医还是西医? 19需要照胃镜吗?照胃镜会不会痛?
20还有哪些检查可以诊断胃食道逆流症?
21何谓食道功能检查?
22什么情况下必须要立即检查评估?
23何谓幽门螺旋桿菌,会造成胃的伤害?
24药物治疗有哪些? 25药物会有副作用吗?
26我必须服用药物多久? 27药物需每天服用或是有症状时才服用? 28什么时候吃药才会有效?
29 胃食道逆流症可以根治吗?
30如果吃药没有效,我该怎么办?
31需要接受手术方式来治疗吗?
32手术后会有副作用吗? 33改善胃食道逆流的常见手术?  
34外科手术后,还需要服用药物吗?  35长期使用药物会有哪些副作用?
36该如何降低食道癌的机会? 37何谓「上消化道钡剂摄影」?
38胃镜切片会不会痛?

Part 3胃食道逆流症 日常生活的照护
39生活紧张会造成胃食道逆流症吗?
40吃哪些食物容易得到胃食道逆流症?
41哪些药物会造成食道直接损伤?
42使用哪些药物会造成胃、食道受伤? 43运动是否也会导致胃食道逆流症? 44常吃速食会增加胃食道逆流症? 45益生菌与胃食道逆流的相关性?
46胃食道逆流症患者要多吃哪些食物?
47睡姿是否会影响胃食道逆流症?
48胃食道逆流症患者生活上的注意事项?
49哪些饮料胃食道逆流症患者应该避免?
50穿着也会影响胃食道逆流症?

图书序言

自序

  相对于慢性肝炎及相关疾病对国人健康影响之巨,胃食道逆流症已俨然成为最常见困扰国人之肠胃疾病。在目前繁忙及快速的台湾社会里,相信很多人都尔体验过胃食道逆流症的症状,或是耳闻亲朋好友得到胃食道逆流症。当发生胃食道逆流症(溢酸)或是有心灼热感(灼灼)的时候,这些病症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及工作,甚至睡眠。然而对这样的病症,我们真的了解了吗? 对身为肠胃内科医师的我而言,胃食道逆流症所衍生出相关併发症在门诊日益多见,也渐成为病患接受胃镜检查的常见原因之一,由每日不停的电视广告可见端倪。

  匆匆走过3、5年时间已过,这本书也要再版了。关于胃食道逆流症,大众普遍对于其病因及治疗仍有许多迷思,这本书用简单问答的方式来消除这些迷思和解释此疾病,也常有读者因而受益,或直接来门诊进一步接受诊断及治疗。虽然这类病症像是无立即影响生命危险的良性疾病,但在发生症状时却相当令人难受,此疾病会时好时坏的复发也让人非常困扰,亦或绕一大圈才知道原来是这个疾病。由于是目前门诊里最普遍看诊的疾病之一,因此胃食道逆流症使用的药物及医疗给付也逐年攀升。其病征也偶尔会有严重的表现,像是食道黏膜会有永久性损伤,例如食道狭窄、变形、及食道腺癌,这都是与胃食道逆流症有关系,不能小觑。

  胃食道逆流症的表现千奇百怪,诸如咽喉不适、胸闷痛、蛀牙、咳嗽或气喘等等,在书中将会探讨诊断方面之新进展,除内视镜检查外,也包括高解析度食道功能仪,酸硷测定仪或多管腔食道内阻抗及酸硷度测量仪等,对疾病之详细轮廓能有更精准之了解,以利后续治疗。本书也对于胃食道逆流症的治疗上提供可经由生活及药物控制疾病的观念,例如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像是改变生活作息方式、饮食习惯、服药方式等,将有助于改善胃食道逆流相关的症状。内文里也会介绍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作用、及如何正确服用药物。除内科治疗外,本书也会介绍外科治疗胃食道逆流症的方式及进展。在另一方面,我们将告诉您如何长期且安心的面对胃食道逆流症,如何减少或去除吃药的需求,预防併发症正确之道。  

  修订再版这本书的这段时间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患者愿意分享得病及治疗过程,他们所提供的经验都非常宝贵,将有助于读者亲自体会及面对疾病真相。另外也要感谢我的助理们,谦信、家慈、如双及彦伶不辞辛劳的帮忙理稿,才能够让本书顺利完成。最后,要感谢慈济医院的支持及文经社再次给予机会,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够继续提供民众正确的保健观念,也可以做为医疗同行的参考,提供最新胃食道逆流症的正确应对之道,让大家都能肠胃永保健康及远离胃食道逆流症。
 

图书试读

胃食道逆流──自我评估问卷
 
这份问卷是提供自我评估是否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
 
如果分数有达到4分(含)以上建议不妨至医院请教医师,相信对您的健康问题会有相当的助益。
 
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在最符合的选项前打勾,第三个问题请每一小题都做勾选。 分数的范围从-7到18,由问卷上每一项分数(正负数值)相加,总分在4分(包含以上)即被视为有胃食道逆流症状。(摘自Scand J Gastroenterol 1998;33:1023–1029.)  总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1.下列那一项叙述最能够形容你胸部或胃部的主要不适症状。
 
□ 从你胃部或是下胸部往上到你脖子的灼热感。⋯⋯⋯⋯⋯⋯(5)
 
□ 恶心想呕吐的不适感。⋯⋯⋯⋯⋯⋯(0)
 
□ 当你吞嚥时,胸部中间处会痛。⋯⋯⋯⋯(2)
 
□ 以上皆否,请在下列描述:⋯⋯⋯⋯⋯⋯(0)  Q2.选完第一题之后,现在请选择下列那一项最符合你主要不适症状发生的时机。
 
□ 随时,不会因为进食更好或更糟糕。⋯(-2)
 
□ 大部分发生在进食后两小时内。⋯⋯⋯(3)
 
□ 总是在白天或晚上的某时候发生,与进食无关。⋯⋯⋯⋯⋯⋯(0)  Q3.下列情况如何影响你胃的主要不适症状
 
1. 吃含有大量脂肪的食物。
 
□ 恶化(1) □ 改善(-1) □ 没有影响/不确定(0)
 
2. 吃比平常多量的餐。
 
□ 恶化(1) □ 改善(-1) □ 没有影响/不确定(0)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胃食道逆流关键50问-增修版》,我有点犹豫,觉得“50问”听起来好像会很零散,不够系统。但翻开之后,我的顾虑完全消失了。它不是简单的问答堆砌,而是围绕着50个核心问题,将胃食道逆流的各个方面梳理得井井有条。从最基础的“什么是胃食道逆流”,到更深入的“长期逆流会导致哪些癌症风险”,再到“何时需要进行内视镜检查”,每一个问题都解答得非常详尽,而且相互之间有逻辑关联。作者非常细心地解释了各种检查方法,比如胃镜、食道测压等,让我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哪种检查,以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避免了盲目就医的可能。而且,书中对于药物的介绍也相当到位,不仅仅是罗列药物名称,还解释了它们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让我对自己的用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不再是听从医嘱然后“两眼一抹黑”。这本书真的帮我建立了一个关于胃食道逆流的“知识体系”,让我不再恐慌,而是能够理性地去面对和管理自己的健康。

评分

我是被家中长辈的胃食道逆流问题困扰,所以特意为他买了这本《胃食道逆流关键50问-增修版》。老人家总是担心太多,看到书里详细解释了各种常见的误区和迷思,比如“吃得清淡就一定没事”、“年纪大了有逆流很正常”等等,让我觉得很受用。这本书真的把很多长辈会有的担忧都考虑进去了,而且用非常温和、有同理心的方式去解答,不会让他们感到被指责或者焦虑。它里面关于“老年人胃食道逆流的特点”以及“如何在家中进行自我调适”的部分,特别对我们这些照顾者非常有帮助,让我们知道怎么去支持他们,怎么去陪伴他们一起对抗这个疾病。书里还强调了心理调适的重要性,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疾病带来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是很强的,这本书的鼓励和支持非常到位。我发现,不仅仅是长辈,我自己看了也学到了很多,对于如何预防和照顾好自己的胃,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真的体现了“仁心”,是送给长辈、也送给关心长辈的我们的一份贴心礼物。

评分

说真的,当我看到《胃食道逆流关键50问-增修版》时,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曾被这个顽固的疾病折磨得够呛,试过各种方法,也看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或者偏离了重点。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关于“症状”和“治疗”的堆砌,而是从更宏观的角度,探讨了胃食道逆流与我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甚至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书中关于“工业化饮食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和“现代生活节奏加速与慢性疾病的关系”的章节,让我深思。它提醒我,胃食道逆流的根源可能远不止是胃酸那么简单,而是我们整体健康状态的一种体现。而且,这本书在讨论“预防”方面,提供了很多非常具体且具有前瞻性的建议,比如如何构建一个“抗逆流”的生活环境,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来改善健康等等。它的思维方式非常新颖,不像是一本传统的医学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本引导我们重新审视自身健康,并采取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的“行动指南”。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全新的健康观。

评分

这本书我真的找了好久!一开始只是偶尔胃酸逆流,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想到越来越严重,晚上睡觉都睡不好,白天精神也差。朋友推荐说这本《胃食道逆流关键50问-增修版》不错,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打开之后,才发现里面真的是太详细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知识,比如原来胃食道逆流不只是吃完饭就烧心,还有很多症状我之前都没注意到,还以为是别的毛病。书里把很多常见的问题都一一解答了,像是什么原因会加重逆流,平常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哪些食物是地雷,哪些是可以适量吃的,都写得很清楚。而且它还讲了不同的治疗方法,从生活习惯的调整到药物的说明,都有介绍。老实说,看之前我有点害怕,觉得可能会讲得很医学,看不懂。但这本书的语言真的很贴近生活,不像那些专业的医学书那么枯燥,很多地方都用了生活化的例子,很容易理解。特别是关于情绪和压力对胃食道逆流的影响,我看了之后恍然大悟,我平时工作压力大,有时候真的很焦虑,原来这些都跟我的胃有关系。这本书让我感觉不再是孤军奋战,好像有了个懂行的朋友在身边指导我。

评分

我是一名经常需要应酬的上班族,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加上压力,胃食道逆流已经成了我的“老朋友”。尝试过不少偏方和方法,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总是反复发作。这次收到《胃食道逆流关键50问-增修版》,我真的眼前一亮。它不像市面上其他书籍那样,只讲皮毛,而是非常深入地探讨了胃食道逆流的病因、病理,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可能。里面提到的一些关于食管裂孔疝、贲门松弛等我之前完全没听过的概念,但作者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它们和逆流的关系,让我对自己的病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生活方式干预”的部分,详细列举了各种可以改善症状的运动方式、睡眠姿势,甚至连穿衣服的松紧度都有提及,这细节程度让我惊叹!我一直以为吃药就能解决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长期的健康管理才是关键。它提供了非常实操性的建议,我试着调整了睡前饮食和运动习惯,感觉确实有改善。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指导手册,让我对如何与胃食道逆流“和平共处”有了更科学的认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