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

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营管理
  • 领导力
  • 商业思维
  • 职场技能
  • 个人成长
  • TED
  • 案例分析
  • 实用指南
  • 高效工作
  • 思维模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读起来最温馨且启发人心的领导书!
从信念到行动、从自我领导到360度动人领导,
从活出平衡的人生到撒下变革的种子。
作者将其数十年的职涯成长和经营管理经验,
结合长年向国际管理大师学习的精辟理论,
指出人人都需要领导力,它对我们的影响无所不在!

  无论是职人还是管理者,掌握6大领导救生圈,
  不仅能在企业竞争的洪流中倖存,还能一步步活出生命高度、实践核心价值。

  ☆ 一个基本信念
  我始终有一个最基本的信念(One Fundamental Belief),那就是相信绝大多数的人内心深处都渴望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一生过得有意义,那不单是我们的初衷也是不断追求成功未来的动力。因此希望读者在一开始就先自我釐清,这一生想追求的是什么?追求那些的动机与目的是什么?因为越清楚知道为何而活,就能活得越精彩。

  ☆ 二大必备能力
  美国南加州大学领导学院的 Warren Bennis 教授曾指出,大多数失败的组织是因为过度管理而缺乏领导。换言之,任何一个成功企业皆须同时着重管理与领导,缺一不可。所以作者在书中也主张,每个人都应培养两个必备的能力(Two Essential Abilities),一是管理,二是领导。管理的重点在于制定计划预算、支配组织资源、执行计划解决问题。

  ☆ 三根核心柱子
  可传承的「长青常胜领导力」有三根核心的柱子(Three Core Pillars),那就是品格、伦理、与服务领导。品格(Character)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在任何时候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同样的,领导者本身的品格也影响到他们是否可以得到跟随者的完全信任。伦理 (Ethics) 则是在一定时空背景与环境下,组织或信仰提出的一套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指出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恶的。

  ☆ 四度空间视野
  拓展四度空间(Four Extended Dimensions),也就是长、宽、高、深。长是拉长焦距,研究指出能越早训练自己把眼光放远的人,成就会越大;宽是拓宽格局,具备不同的经历方能以多种不同角度看事务且具同理心;高是提高思维,避免见树不见林,因此建议读者们训练自己提高两个层级来看问题;深是扎深根基,品格就如一棵大树的根,根是否够深、够健康会决定这棵树的枝叶是否可以结出众多果实。

  ☆ 五个成长阶段
  领导的养成会经过五个阶段(Five Building Stages)。第一阶段是自我领导与管理, 在想要领导别人前,必须先学会如何领导自我和被人领导;第二个阶段是向上领导,而不是多数人主张的向下领导如何带领部属;第三个阶段是横向领导,在组织里还没有部属可管,如何用诚实、热诚、可靠、尊重来赢得同事对我们的信任,就是这阶段的挑战;第四个阶段才是向下领导,这时的关键在于是否能让部属感受到领导者应有的智慧、明辨、果断、公正;第五个阶段则是360度的动人领导,成为众人的光不仅能照亮方向还能散发热量。

  ☆ 六种价值面向
  追求「长青常胜领导力」能帮助我们把人生六种价值面向的六块版图(Six Key Elements)串连起来,实现并享受既丰盛又有意义的人生。第一块版图是信仰/价值观(Spiritual);第二块版图是职场/事业(Professional);第三块版图是爱-家人/朋友(Love-Family/Friends);第四块版图是身心健康(Health);第五块版图是平衡人生(Personal);第六块版图是变革种子(Transformational),意思是不但要传承,更要成为乘法领导,带动息息不断的正向变革。

联合推荐

  「《6大领导救生圈》一书是作者累积数十年宝贵经验的领导秘笈,熟读本书,对个人生命内涵将有所提升及裨益。」— 永光集团荣誉董事长 陈定川

  「相信读者们必能从字里行间和每个管理小故事里头,感受到张博士对人对事的细腻用心,以及其善于化领导于无形的深厚功力。」— 瑞泰纤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胜男

  「本书是作者三十余年来工作的体会、参加领导力课程受训的领悟,以及近年来讲授领导力课程教学的心得,书中举出许多实例便于读者了解,是一本实务重于理论的佳作。」— 中华大学校长 刘维琪

  「领导是一项艺术,也是一门终身要学习的功课,这本书提供很好的领导价值观及实践原则,是每位愿意发挥影响力的人很好的参考手册。」— 东海大学校长 王茂骏

  「作者最想分享出来的就是领导于无形,而不是用尽方法做管理;他鼓励大家追求的也不是什么成就与勋章,而是要提醒你坚固信念,因为那不仅造就现今的你,还会继续影响着未来的你。」— 1919食物银行策略长、《We Love来会克》主持人 卢克文
深度解析现代组织行为学:重塑企业文化与领导力基石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企业管理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组织行为学(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核心议题,旨在为管理者、人力资源专业人士以及对组织动力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实操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我们超越了传统管理学中对“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单纯关注,转而聚焦于组织内部的复杂人性、群体互动以及文化构建,这些才是决定长期竞争力的隐形驱动力。 全书结构紧凑,逻辑严谨,分为六大部分,层层递进,系统阐述了如何从微观层面理解个体差异,到宏观层面塑造高绩效组织。 ---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石与方法论(The Foundations of OB)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定位,阐明其跨学科性质,如何融合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管理学的精华。我们详细剖析了研究组织行为学的科学范式,包括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的差异与应用。 重点讨论了组织环境的变迁对行为学提出的新挑战,例如数字化转型、全球化分散团队对传统层级结构的冲击。我们引入了“情境化管理”的概念,强调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最佳管理实践,所有决策都必须置于特定的文化、技术和市场情境中进行审视。此外,本书还批判性地回顾了霍桑实验、X理论与Y理论等经典理论,并探讨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当代“零工经济”和远程工作模式的背景下。 --- 第二部分:个体差异与激励机制的再构建(Individual Dynamics and Motivation Recalibrated) 管理之本在于理解人。本章深入剖析了驱动个体员工行为的深层心理机制。 认知过程与感知: 我们详细阐述了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在绩效评估中的应用与误区,以及刻板印象和光环效应如何扭曲管理者对下属的判断。如何通过结构化访谈和360度反馈系统,最大程度地减少认知偏差对人才决策的影响,是本章的实践核心。 需求与激励的演进: 摒弃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机械应用,本书引入了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重点解析了“自主性(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和“关联性(Relatedness)”这三大核心心理需求的满足对内在激励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提供了一套“混合激励模型”,教导管理者如何在物质奖励、精神认可和工作丰富化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尤其关注如何为高潜力人才设计具有挑战性但可实现的成长路径,以实现长期承诺而非短期服从。 个性与情绪智能: 结合大五人格模型(OCEAN),分析不同性格特质的员工在不同岗位上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强调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的培养,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工具,用以提升管理者自我觉察、情绪调节以及同理心构建的能力,这对于处理团队冲突和维持积极工作氛围至关重要。 --- 第三部分:群体动力学与高效团队的构建(Group Dynamics and High-Performance Teams) 组织由群体构成,群体的效能决定了组织的上限。本部分聚焦于从“一群人”到“一个高效团队”的蜕变过程。 团队发展的阶段与角色: 我们不仅回顾了塔克曼(Tuckman)的团队发展模型(形成、震荡、规范、执行、解散),更侧重于如何识别和管理“震荡期”的内在冲突,避免团队陷入功能失调。书中详细介绍了贝尔宾(Belbin)团队角色理论在团队配置中的应用,确保团队具备必要的技能互补性。 决策制定与冲突管理: 探讨群体思维(Groupthink)的识别标志和预防策略,强调引入“魔鬼代言人”机制的重要性。在冲突管理方面,本书区分了建设性冲突(任务型冲突)和破坏性冲突(关系型冲突),并指导管理者如何培育一种鼓励健康辩论、而非压制异议的沟通文化。 跨文化与虚拟团队协作: 鉴于现代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我们专门设立章节讨论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在跨国团队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同时,针对虚拟团队,探讨了信任的建立机制——如何通过异步沟通工具的有效使用和定期的虚拟社交活动来维持团队凝聚力。 --- 第四部分:领导力理论的实战演练与转型(Leadership in Action: From Transa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本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领导力能力蓝图,涵盖从基础管理到变革驱动的各个层面。 领导力风格的谱系: 系统梳理了从特质理论到权变理论(如菲德勒模型、路径-目标理论)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与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的本质区别及其适用场景。 变革型领导力的核心要素: 深入剖析变革型领导的四个关键要素——理想化影响力、鼓舞人心的激励、智力激发和个性化关怀。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情景模拟练习,帮助管理者发展其愿景沟通能力,使员工能将个人目标与组织使命紧密结合。 仆人式领导与伦理导向: 探讨了仆人式领导(Servant Leadership)的哲学基础,即领导者优先服务于团队成员的需求和成长。同时,强调了在决策中融入强烈的道德指南针,如何通过领导者的行为示范来塑造组织的道德气候。 --- 第五部分:组织文化与变革管理(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hange Management) 文化是组织的操作系统,而变革是其持续进化的必要手段。 文化的构建与维护: 借鉴沙因(Schein)的三层次文化模型,指导管理者如何解读组织深层次的“基本假设”。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方法,用于诊断现有文化中的优势与劣势,并阐述了高层领导的行为、仪式、象征和语言在文化固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有效变革的心理学: 变革往往遭遇阻力。本章深入分析了员工对变革产生抗拒的心理根源(如恐惧损失、习惯惰性、不确定性)。我们详细介绍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的“解冻-变革-再冻结”模型,并结合约翰·科特(John Kotter)的八步变革模型,提供一套结构化的变革实施路线图,强调早期胜利的积累和广泛的员工参与。 --- 第六部分:组织结构、设计与环境适应性(Structure, Design, and Environmental Fit) 本部分关注如何设计一个能有效支持战略目标的组织结构。 结构设计的要素: 详细阐述了工作专业化、部门化(职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指挥链、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这六大设计要素。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结构(如科层制、扁平化、网络化)在不同战略阶段(稳定期 vs. 创新期)的优劣。 组织生命周期与结构调整: 探讨组织如何随着其生命周期(初创、成长、成熟、衰退)而面临结构上的挑战。我们重点分析了矩阵式结构在提高资源整合效率的同时,所带来的“双重领导”困境以及应对策略。 组织效能的衡量: 提供了超越财务指标的组织效能衡量维度,包括员工敬业度、创新产出率以及系统适应性,帮助管理者建立一个动态的、持续优化的组织健康监测体系。 ---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为实践者提供一套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深入洞察组织内部的复杂互动,从而设计出更具人性化、更具适应性、最终实现可持续成功的组织体系。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汇编,更是一份旨在提升领导者情境洞察力与干预能力的实践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平康 (Thomas P. Chang)


  学历:东海大学化工学士 (Class of 1974)、美国德州农工大学 Texas A&M University 化工博士 (Class of 1983)

  产业经验:
  ●1983 开始在美国高露洁 Colgate、杜邦DuPont 从事研发工作多年,曾担任联合国高等教育顾问到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客座。

  ●1996 改变跑道担任杜邦台湾副总经理,亚太区市场行销总监常驻香港与上海,英威达INVISTA台湾区总裁兼远东英威达总经理。

  ●2006 加入远东集团担任亚东工业(苏州)总经理,负责建厂,生产,行销,及公司盈亏。

  ●2009 重返杜邦担任亚太区高性能涂料技术总监,事业部年度营业额超过一百亿台币。

  ●2013 应邀到中华大学担任专任教授级专技人员,主推「领导力」系列课程:企业伦理,核心价值,品格领导,品牌管理,菁英培育与传承,建立A+团队等,并曾担任校长特别助理暨校务顾问。

  ●2016成为美国知名管理大师John Maxwell Team 在台湾地区第一位认证Teacher,Speaker and Coach。

  ●2017加入天下顾问及常璨国际担任领导管理顾问与教练。出任东海大学社会资源委员会副执行长。

图书目录

推荐序 – 生命影响生命的领导力/陈定川
推荐序 – 从一时的客户,变成一生的挚友/刘胜男
推荐序 – 落实书中精随,累积个人智慧/刘维琪
推荐序 – 以仆人式领导为学习典范/王茂骏
推荐序 – 品格,让领导更有影响力/卢克文
导读 – 六大领导救生圈的内涵和重点
自序 – 善用领导力,活出生命影响力

领导救生圈之 一个基本信念
.「长青常胜领导力」的本质

领导救生圈之 二大必备能力
.管理支配力
.领导影响力

领导救生圈之 三根核心柱子
.品格
.伦理
.服务领导

领导救生圈之 四度空间视野
.长 拉长焦距
.宽 拓宽格局
.高 提高思维
.深 扎深根基

领导救生圈之 五个成长阶段
.自我领导
.向上领导
.横向领导
.向下领导
.360度动人领导

领导救生圈之 六种价值面向
.信仰 / 价值观
.职场 / 事业
.爱—家人 / 朋友
.身心健康
.平衡人生
.变革种子
 

图书序言

推荐序

生命影响生命的领导力
永光集团荣誉董事长 陈定川


  在环境巨变之下,台湾的企业和大学正面临极大的挑战,譬如,人才短缺使得企业竞争压力遽增,少子化问题引发学校经营愈加困难。对于外在环境的变化,虽然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如何在风浪中,仍能坚持信念价值,带领团队走出重围、闯出一片天地,则是每一位领导人可以努力的方向。

  近日张平康教授来访,邀我为他的新书《6大领导救生圈》写序。拜读书稿后发现,每一段文字的叙述,都是他每一阶段生命历程的领悟与体会,能够带领读者开拓人生视野,挑战更高层次,进而达到「生命影响生命」的领导境界。

  张教授曾在多家跨国企业、多个地区担任高阶主管、也从事顾问工作及大学教职。他不仅在专业上学有专精,对领导学及品格教育更有独到的见地。多年前,他在苏州亚东工业担任总经理时,就曾主动请永光集团协助推动品格教育;其后受邀到中华大学开设「职场软实力─品格教育」课程,又再次邀请永光集团及培基文教基金会参与。张教授深刻体认品格是奠定一生的基础,不管身在企业界或是教育界,都能坚持理念、身体力行,并致力推动品格教育,是一位难能可贵的领导人。

  本书是张平康教授将经营国际企业的丰富体验,结合企业成功之道的研究心得,以实务案例、说故事的方式,归纳出六大领导救生圈,包括:一个基本信念、二大必备能力、三根核心柱子、四度空间视野、五个成长阶段、六种价值面向。篇篇精彩生动,引人入胜。其中,张教授提出的基本信念,犹如生命的灯塔,当我们清楚知道「这一生要追求的是甚么?」「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就能朝着目标前进,创造精彩的人生。

  张教授将品格、伦理和仆人领导比拟为三足鼎立的三根柱子,是领导力的核心,缺一不可。他也将信仰、专业、家庭、健康、人生与变革六种价值面向,视为人生的六块版图,能够串连出丰盛而有意义的人生。这些也都是我毕生所追求、努力实践的方针,深有同感。

  《6大领导救生圈》一书,是张平康教授累积数十年 宝贵经验的领导秘笈,熟读本书,对个人生命内涵将有所提升及裨益,是以乐于为之写序推荐。

作者序

  善用领导力,活出生命影响力!

  如同阳光、空气、水的重要性一般,人人都需要领导力,因为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于整个生命的发展,影响无所不在;若再以个人熟悉的专业语言来做比喻,我眼中的领导力就好比辐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不等于不存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地球上只要是天然形成的物质,例如水、土、空气、植物等,皆具有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甚至连人体组织,特别是骨骼与内脏也都具有放射性元素。因此,其实在每天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都在彼此释放辐射却不自知,当然,人也无法避免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接受大自然来的辐射。

  至于为什么看不见的领导力如此重要?回想一下,这一生对我们有影响力的人,从家中父母、长辈、兄弟姊妹开始,到学校老师、同学,以及进入社会后的老板、同侪、部属、朋友,无论正面或负面影响,他们确实都曾经借着无形领导力,牵引我们的生命到如今。

  同样的,我们也不要小看自己可能对他人产生的影响力。借由我们的资历、年纪、职场经验,以及社会地位,其实也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周遭的一些人,激发他们不断持续向上。正面的影响等同于帮助,千万不要因为改变小而不为,也因此请切记,真正的领导力讲究的是「360度全方位的影响力」,这是每个人都需要历练成长的一种关系技能。

  有意思的是,随着职场的位阶越爬越高,我们会发现,当成为一个实质领导者,可以影响及改变的已经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十个人、百个人,甚至上千个人。

  十多年前从台湾开始,后来又在中国大陆担任高阶经理人时,才渐渐体会到善用领导力,远比专心于个人升迁与成就来得更有意义。也因此有一段时间,我常利用週五的午餐时间,带领核心团队边吃饭边阅读我当时翻译的一本书《管理有够神》,借此讨论如何应用一些有智慧的方法,化解我们在工作上或家庭中所遇到的难题,午休时间一结束,我们就解散,绝不影响到正式工作。直到如今,我还会接到当时同事来函感谢那段带领他们学习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回馈也让我愈发感受到,活出生命影响力的果子真是无比甜美!

  ************************

  人的一生总会有些关键时刻,我近年的关键时刻应该就属二○一三年时,中华大学校长刘维琪唿召我参与他的团队成就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帮助学生如何准备好自己成为企业想要的人才。虽然这个邀约并不在当时的生涯规划之中,但感谢妻子Eerine(王逸人)选择全力支持,让我无后顾之忧的提早从企业退下,把责任顺利传承给三年多来所培养的,无论是在品格或能力都是超强的团队之后,从上海回到台湾展开职场的第二春——成为中华大学企管系的全职教授级专业人员。

  有时回想会觉得,在产业界闯荡的那三十年宛如一场马拉松长跑,过程中虽充满了短程的冲刺、中程的撞墙期,以及长程的大起大落,然最终还是因为坚持不放弃而完成不少阶段性的挑战。转换到学术界之后,让我有机会放慢脚步前进,一方面研究国际上长青常胜的企业有哪些关键因素,是台湾企业可以学习的;另一方面,也把自己过去在知名跨国与本土企业的经验整理出来,编成课堂上的案例与教材,颇受学生的喜爱。

  后来很幸运的,中华大学管理学院苏昭铭院长及叶明峰荣誉讲座教授,邀请我参与「大师开讲」的课程筹划,请来多名业界大师莅临演讲,我也因着从每位讲员身上发现亮点,而点燃了后来推动「长青常胜领导力」训练营的想法。

  「长青常胜领导力」训练营是从中华大学管理学院开始萌芽。其目的就在「为有心变革与成长的领导与企业,提供有效实用的培训,并带来人生的改变」。二○一五年一月很荣幸的邀请到罗致道、陈钖安、郑哲民、许荣达开办了第一场培训,之后又办了两场,也曾与中央大学EMBA班合作,每办一次就改进一次,课程内容日益精实。

  二○一七年,在东海大学管理学院林修葳院长、EMBA班曾俊尧主任支持下,和东海EMBA合办了两个梯次,受到很多同学们非常肯定的回响,因而已邀请更多位教练加入「长青常胜领导力」团队,继续筹办更多梯次的传承培训,非常感谢东海大学师生给予的肯定。

  让我个人非常感动的是,在授课过程中看到了,十多年前杜邦老客户像是瑞泰、东隆、二亿等公司,他们都特地送公司的高阶主管与未来接班人来上课,另外也有些企业送第一批主管来上课后,觉得很有帮助,随即就又送来第二批主管参与后续梯次。诸如此类的成果都让我和团队教练群备受激励,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同,以及对实际推动结果的一份肯定。

  当然这个培训活动能够顺利开出并且越办越好,最大的功臣是那些过去参与的教练群,他们都抱着「以生命影响生命,努力传承」的心态付出,同时实践了不计个人的利益来帮助他人成功的仆人式领导精神。 我也非常感念,大家虽然都十分忙碌,仍然愿意拔刀相助,力挺这个课程,还会推荐其他好友一起下水,目前我们教练群已超过二十位,这真是群体的恩膏。

  此外,也要谢谢一路来在幕后支援的中华大学管理学院、中央大学EMBA、东海大学EMBA团队,更感谢上课的学员们,因为你们的回馈激发了我们不断改进,让这个课程越来越受到肯定。

  ************************

  因着希望介绍「长青常胜领导力」的培训课程给更多人认识,加上近年接收到一些观念刺激,惯于默默低调做事的我,才逐渐兴起了出书的念头。第一个刺激是发生在二○一二年,我当初所就读的大安初中三年九班的同学们,特别邀请导师马连琦老师和师母从美国返台庆祝毕业四十五週年。

  马老师早年以严格管教出名,许多父母都因孩子太调皮、不用功,而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马老师班上,我正是其中的一名。初中时,我参加了大安鼓号乐队和篮球校队,课外活动不断,也是老师的母亲就想办法让我在初三时转到马老师班上。虽然只是短短一年的时间,马老师对我的影响却很深远,是他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及挑战学习的态度,早年同学们也会因为马老师的号召,主动找些难解的题目写在黑板上,比赛看谁能先找到答案,很是有趣。

  作为一个标准的山东汉子,马老师个性直来直往,体罚我们的时候也绝对不手软。那次在台北的重聚,马老师特地带了一根鞭子出席,郑重向所有同学道歉,并且解释说,后来到美国继续进修教育,他才知道当年对学生的体罚是过度了,为了表示歉意,马老师请在场当年受到伤害或还记恨的人,都可以拿鞭子回打他。

  马老师的谦卑举措,让我当下红了眼眶,万万想不到,当年那位个性霸气到人人敬畏的马老师,竟然会在数十年后展露出铁汉柔情,而且愿意为自己当年的体罚方式道歉,此一领导风范着实令人敬佩。而也正因为看见了马老师这样的转变,强化我想透过教学来传承及把经历写成书来帮助别人的意念。

  第二个刺激则是来自于二○一六年初,为了提升领导能力和丰富上课内容,我报名参加了John Maxwell Team,在网路上了一系列的课程,并于同年八月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州参加三千五百同学的结业典礼。典礼上,John Maxwell挑战在场每位学员开始着手写一本述说自己故事的书传承给家人朋友。

  结合马老师激发我想传承的意念在先,后来又有John Maxwell的激励作为临门一脚,我才决定将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不同阶段对领导力的领悟与体会,逐一整理写成这本书。

  透过这本书我想传递给读者的三个主要观念是:

  1.永远不会太迟、永远不要放弃

  我的成绩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中间大幅震盪,没得过什么奖状,真正的改变是从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开始,但那时已二十八岁。后来进入职场工作已经三十二岁,许多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都已有十年工作经验,但我却能在杜邦这样知名的跨国集团以二十年的时间晋升到Top 5%,连我自己都始料未及。而这也证明了一件事情就是,即使没有赢在起跑点,也不代表无法赢在终点,因此鼓励读者们有梦就去追、想做就去做,永远不会太迟。更期盼大家在遇到挫折失败时 能坚持下去,不放弃。

  2.团队、团队、团队

  套句广告词,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三次,而我之所以特别强调团队的重要性,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能力有限,需要有一级棒团队做配搭来完成许多艰难项目。借由大家共同克服困难和完成目标的过程,不仅让成员们都能体验到团队得胜的喜悦,彼此的生命也因而得到提升。

  3.没有人是不能被取代

  个人的工作保障不是来自于「非我不可」,而是要致力做到「这个工作不需要我」这是一个很颠覆常理的观念,但我会这么说是因为过往的经验显示,唯有借着培养出可接棒的人,让工作不再需要我,我们才有机会往上晋升,或去做自己更有热情的事,否则就只会滞留在原有职位,因为那非我不可。

  ************************

  最后我要感谢的人有John Maxwell,他让我在二十五年前就被领导力(Leadership)吸引;也要感谢几位曾经在职场上给我不同机会与鼓励的老板们:Mike Mobley、Don Orth、Ed Moore、Wally Kremer、陈钖安、Steph van Kemenade、胡正隆、徐旭东、BC Chong、刘维琪。还有一位就是Bill Hybels,我从二○一三年开始参加他办的全球领袖高峰会(Global Leadership Summit),很被激励的看到那么多很有成就的领导者是基督徒,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要特别地感谢,那就是将近四十年来一直支持我的Eerine。她的成绩一直比我好,唸的都是第一志愿的学校,思维比我周密,事情不做则已,一旦做起来必全力以赴、追求完美。毫无疑问的,依照Eerine的资质和能力,绝对可以在职场上表现亮丽,但因着我的工作不断调动,嫁鸡随鸡的她选择放弃了她自己的事业前程,随我因公奔波迁移。

  此外,她的高标准也的确让我在许多事上更加把劲、多发挥了一些潜能。若要夸赞我这一生创造过哪些佳绩、拥有过哪些成就,以及做过多少成全他人的美事,过程中都必然可看到Eerine和我一起投入服事的身影,所以由衷感谢上帝赐予这么一位好伴侣,让这位才德的妇女成为我最得力的Helper!

图书试读

01.「长青常胜领导力」的核心金三角
 
二○一五年美国管理协会(AMA-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taion)选了三十位最有影响力的领袖, John Maxwell名列第一,上榜的都是非常出名的企业老板或管理大师,例如脸书的营运长 Shery Sandberg、美国前国务卿及五星上将Collin Powell、General Electric前总裁Jack Welch、Tesla电动车的创始人Elon Musk,以及畅销管理着作《从A到A+》的作者Jim Collins等等。
 
John Maxwell的出身很特别,他是一位牧师,在教会里工作二十五年,直到中年才转型成为商业演说家。在分享「长青常胜领导力」核心金三角之前,先来谈谈他所提出的「五层次领导力(5 Levels of Leadership)」。
 
第一层是「阶级领导」— 我是老板,员工部属只好听我的。意指公司给我们这个职位或是我们有个头衔,所以部属必须得听我们的。但John Maxwell也讲了,大家只是表面上听,我们看到的时候做一点,看不到的时候,我们也不知道部属心里想什么,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 要认清楚大家敬畏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职位权力。
 
第二层是「关系领导」— 员工部属听我的,因为他愿意。指的是当我们真的懂得去关心团队的时候,其实他们心里都会感受到。这就如同以前我在当部属的时候,当我感受到老板是真心关心我的时候,就会愿意为他多做一些,这是人的本性。因此John Maxwell也强调说,我们身为一个领导人,一旦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好之后,就可以算是提升到第二个层次。
 
第三层是「成果领导」—员工部属相信我,因为他看到我为公司带来好成绩。当一个领导者除了对部属付出关心之外,做出来的事情或对公司的贡献也同时让部属受益,那么大家就会觉得跟随我们真好,这就叫做成果领导。反之,若是在你领导之下总是毫无果效和成就感,那些有能力想成长的部属恐怕就会纷纷落跑,因此领导者还是要具备某种程度的执行力,才能吸引他人追随。
 
第四层是「乘法领导」— 员工部属效忠我,因为他看到我栽培他成为关键人才。这个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无私的培养有潜力的部属,把他培养成很有用的人才,一旦部属知道老板有在刻意培养他,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更用心的工作,成长学习的动力也会变得更强,带出类似像乘法一样的提升效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在我拿到它的时候,并没有立刻就投入阅读。因为我最近手上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好几个项目都在赶进度,每天下班都累得只想瘫在沙发上。但是,每次看到它静静地躺在我书桌上,总会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这些知识可能就是我突破目前瓶颈的关键。终于,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决定放下手机,泡了一杯咖啡,开始认真地阅读这本书。我首先被它整体的结构所吸引,它把复杂的经营管理知识拆解成了“6大领导救生圈”,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有条理,也让人更容易理解。我喜欢这种化繁为简的叙述方式,它不像一些理论性很强的书,读起来费劲。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接地气,没有太多深奥的术语,让我这个非管理科班出身的人也能很快跟上。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救生圈”的时候,都会结合一些生动的案例,有的是我曾经听过的,有的则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它会先指出问题的本质,然后一层层地剥开,直到找到根源。这种分析方法,让我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现象,却没有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设计都很有质感,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从外到内都应该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而《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我当初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被它那种沉稳而又不失活力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我本身是做人力资源工作的,平时接触到很多管理层面的问题,也经常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激励团队,提升整体的绩效。当我翻开这本书,我发现它所探讨的很多议题,都与我日常工作息息相关。它在讲解每一个“救生圈”的时候,都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成功企业的典范,也有很多是我们身边就可能发生的故事。我喜欢这种“贴地气”的写作方式,它让那些原本看起来高深的管理理论,变得鲜活而易懂。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也比较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问题时,那种深入浅出的逻辑。它不会给你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

评分

我是一名对商业管理充满好奇的读者,虽然我的职业并非直接与管理相关,但我一直相信,理解经营管理的逻辑,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我选择阅读《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标题所吸引。“TED没教的”暗示着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信息有所不同,更加的“非主流”但却可能更实用。“6大领导救生圈”则为我勾勒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让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读完之后,我感到非常满意。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晦涩难懂,反而用生动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将复杂的管理理论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每一个“救生圈”时,所强调的“人本”关怀。它不仅仅关注商业数据的增长,更关注如何去理解和激励团队成员,如何去建立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管理工具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激发潜能的智慧之书。

评分

我一直对经营管理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管理者,但我也想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知。市面上的管理书籍很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书过于理论化,读起来非常枯燥,有些书又过于鸡汤,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却很难实践。所以,当我看到《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这本书时,就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了。“TED没教的”意味着它可能包含了更多实战性的、不那么“学院派”的内容。“6大领导救生圈”则是一个非常具象化的比喻,让我觉得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果然名副其实。书中的每一个“救生圈”,都对应着经营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且作者在讲解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都非常生动,而且能够引起共鸣。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团队建设”的时候,那种对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的强调。它不是那种强调“压榨”员工来达到目标的方法,而是关注如何通过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来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有吸引力,那种蓝色的渐变加上简洁的字体,就让人忍不住想拿起它。我当时是在诚品书店的“商业管理”专区看到的,虽然我平时比较喜欢看小说,但那天鬼使神差地就被它吸引住了。我承认,一开始我被“TED没教的”这个标题吸引了,总觉得TED上讲的那些东西好像有点“高大上”,但又好像离我们这些普通职场人有点远。所以,当看到“没教的”三个字,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哇,这是要讲点不一样的干货了吗?”的念头。当然,副标题“6大领导救生圈”也很有画面感,我当时就在想,是不是这本书会提供一些在经营管理中会遇到的困难时,能够拉我们一把的关键方法。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突然有人递过来一个救生圈,让你不会被淹没。我随手翻了几页,发现里面的文字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枯燥,而且案例也比较贴近实际,不像有些书上讲的都是一些非常大型、非常理想化的公司。所以我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它带回家了。我当时的心情,其实有点像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能够解决我工作中实际问题的灵感。

评分

我是一个做市场营销的朋友,她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瓶颈,感觉自己在团队管理方面总是力不从心。她就跟我推荐了这本《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眼就被它“救生圈”的比喻吸引了。我当时想,这不就像是给我们这些在职场中摸爬滚打的人提供的一些“保命符”吗?翻开书,里面的内容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并没有像一些管理学教材那样,充斥着各种复杂的理论和模型,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非常贴近现实的方式,讲述了经营管理中的核心要点。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问题时的角度,它不会一味地强调“成功学”,而是会深入地探讨“失败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我觉得这种“防守型”的管理思路,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稳步前进的创业者或者中层管理者来说,非常有价值。毕竟,在风云变幻的商业世界里,能够保持稳定,比一时的冲劲更重要。书中的案例也很丰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能够让你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管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实在”。我最近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带领我的团队,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力不从心。市面上有很多管理类的书籍,但是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讲的都是一些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这种中小企业来说,参考价值有限。而《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需求。它用“救生圈”的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经营管理中一些核心的应对策略。我最喜欢的是它在讲述每一个“救生圈”的时候,都会提供非常具体的工具和方法,而且都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比如说,在讲到如何进行团队激励的时候,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激励团队”,而是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激励方式,以及如何去衡量激励的效果。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尝试应用书中的一些方法,来提升我的领导能力。

评分

坦白说,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才开始关注这本书的。他跟我说,他最近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困境,觉得自己的领导能力有点不足,然后就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我当时还在想,一个朋友的推荐能有多大作用?但看到他那副精神抖擞的样子,还是有点好奇。于是,我也去书店找来看。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非常强调“实践性”。它不是那种只会空谈理论的书,而是会给出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建议。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救生圈”的时候,都会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工具和表格。比如说,在讲到如何进行团队沟通的时候,它会提供一个沟通效率评估表,让你能够自己去检测自己的沟通方式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我非常认同。它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教你如何找到答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一次性的阅读体验,而是一本可以陪伴你长期成长的工具书。我计划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尝试应用书中的一些方法,看看能不能真正地提升我的领导能力。

评分

我是一名刚晋升为主管的年轻人,对于如何带领团队,我一直感到非常迷茫。公司里并没有太多系统的管理培训,我只能靠自己摸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本书的推荐,就被它的标题吸引了。“TED没教的”这几个字,总觉得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意味。我一直觉得TED上的演讲虽然精彩,但很多时候都比较偏向于宏观概念,对于我们基层管理者来说,可能需要更具体、更落地的指导。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就觉得它可能正是我需要的。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领导力”的定义,它并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而是强调一种“服务型”的领导。它认为,真正的领导者,是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这一点,让我非常受启发。我之前一直以为,领导就是要有魄力,要有决策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领导的另一种可能性。

评分

我是一名在科技公司工作的普通员工,虽然不是管理者,但我一直对公司的经营管理非常感兴趣。我喜欢观察公司的决策,思考为什么某些决策会成功,而另一些则会失败。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了这本《TED没教的经营管理课:6大领导救生圈》。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了复杂的经营管理概念。它将“领导力”分解成了“6大救生圈”,这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非常具体,也更容易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在分析问题时的“反直觉”视角。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从成功的角度去学习,而这本书则会强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且提供预防措施。这种“风险管理”的思维,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尤为重要。书中的案例也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让我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经营管理的本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