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书

茶之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茶文化
  • 品茶
  • 茶道
  • 生活方式
  • 饮品
  • 健康
  • 休闲
  • 东方文化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紫藤庐主人周渝导读、饮食文学作家蔡珠儿、日本文化观察家李长声专文推荐。

  *一九○六年在纽约首度出版,百年间于已全球发行了多种语言数十种版本。

  *茶道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作者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

 
  作者在旅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用英文写下这本以「茶道」为主题的书,希望能将日本文化正式介绍到西方世界,借此引起共鸣。即使双方有着极大的文化差异,却都对「喝茶」非常讲究:方式不同,重视喝茶的流程和仪式却相同。

  在书中他将茶道分成几个部份来谈:茶道的精神、流派、茶与禅的关系、茶室的摆设、最后是妆点茶室的花朵与美学鑑赏。主客在茶室共饮一杯,一期一会,隐含了大和民族执着的特质,将所有对于来客的心意、美好事物的坚持,灌注在这一碗茶中。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冈仓天心


  原名冈仓觉三,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商人之家。七岁起同时接受汉学与英语教育,十六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受到其师Fenollosa启发而对保存与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及美学不遗余力。曾担任日本美术学校的筹备者、校长、创立日本美术院,去职后游历于印度与中国,最后任职于波士顿美术馆东方美术部门,其名着《茶之书》、《东洋的理想》与《日本的觉醒》即写作于这段时间内。天心自幼学习外语,以典雅动人之英文写作,其着作皆于美国与英国出版,影响二十世纪之初西方人对日本的印象非常深远。
 
译者简介

林国裕


  法律系所毕业,不务正业的法律人。

  世上竟然有一种工作,不仅内容只需要看书写字,而且在整个过程中,能从头到尾贯彻自己的原则,这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啊!再加上比较擅长的事情,除了记路认路之外,似乎只有「弄懂别人的意思是什么,然后解释给其他人听」而已,于是乎理所当然走向翻译这条路。

图书目录

导读 周瑜
一碗人情,百年茶典/蔡珠儿
高冈仓松照天心/李长声

第一章 一碗见人情
第二章 茶的饮法沿革
第三章 道与禅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艺术鑑赏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人风范

译后记 谷意

图书序言

导读

  冈仓先生的这本《茶之书》是一本很有名的书,原着是英文,一九○六年在美国出版,二十年后才陆续翻译成日文,而且有好几种日文译本。据我所知,国内有两个译本,都是由日文再转译过来,很高兴五南出版社这一次很慎重地请谷意先生直接从英文来翻译,并邀我为这本书做一篇导读。

  很多人都将这本书当作讲日本茶道的一本书,可是我觉得读者在阅读之前,要有一个心理准备:假如你想要从这里面知道如何去进行日本茶道,当然是不可能的;甚至只是想要获得茶道的知识,也会让你看得有点儿迷迷茫茫。冈仓先生当年写这本书时,承认了日本传统文化背后的重要渊源是中国文化,包括其美学、修养、世界观、宇宙观等,都可以在这个影响日本人民生活与美感的各个层面的茶道世界中,明显而深刻地呈显出来。我们东方有一个思想,就是即使是一个很小的事物都可以反映整个大宇宙。茶从中国传到日本后,也演化、发展了好几个世代,形成其特有的茶道。冈仓先生写这本书,是要把日本文化的精华,以及其从中国所吸收到的特殊哲学与美学介绍到西方。当时西方的白人世界因为对东方不了解,充满了对东方文化的歧视与偏见,视其为落后或怪物的象征,冈仓先生就用充满热情又尖锐的文字为这个文化理想做辩护,也对西方文化做了相当程度的批评,所以本书是一本思想之书[1]。

  他对西方的批评,放到现在依然有着深意,因为现在整个亚洲包括日本在内,都已相当西化,接受了西方世界从工业社会以来资本主义的整套价值观。冈仓先生对此提出了相当尖锐的观察与批判,并且传达了一个完整的东方世界的理想与实践做为对照,也应能刺激我们好好思考这本书对我们自己有什么意义。

  既然这本书可以刺激我们思想、让我们再反省我们所处社会时代对应于东西方文化的意义,那么所谓的导读,就不是把我个人的意见提出来,以告诉读者从哪个角度来阅读。或许,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问题,与读者们一起对于书中的一些想法,做更进一步、更深化的思考。

  书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亦即指出茶道的追求到最后是一种人格的完成,而他所标举出的那种带着高度美感的人格,又是透过美学的完成、美感的实践来成就的。其实,人格的完成本来就是中国及日本在过去所有教育、教养中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冈仓先生在第一章中讲到茶道是一种唯美的宗教、一种伦理的几何学,在最后一章中也提到,活的生命要美,死也要死得美,整个生命的完成是在一个和宇宙极端协调的世界中,在这种和谐的高度美感中来完成自我。我这里要提出的是,冈仓先生是从千利休这位伟大的茶人身上看到了一个唯美而崇高的答案,是我们东方教养最终目标中的其中一种形式,我想每个读者都可以思索,这是我的答案吗?或是问问自己,对于自我生命的完成,应进行如何一种实践、寻求怎样一种答案呢?

  冈仓先生认为日本禅宗茶道的美学,基本上其骨子背后所依据的哲理、美学及睿见基本上都是来自道家的思想,这个部分在他的「禅与道」那章中解释得很清楚。他引用了几段《老子》的重要思想,来表达他对于在「道」之中所实现的,与「禅」其实没有什么差别这种想法。我们也可以在中国历史中找到很多资料,看到禅宗的形成受道家的影响非常之大,而直指「当下」的生活禅与其中酝酿发展出的工作伦理,已脱离了原始佛教的传统,这里就不多赘言。但我不知道日本重要的茶人与茶学者们对这个看法是否认同,就我所知,日本茶人们仍然非常推崇这本书,但就这一点我却没有听到过任何意见,对此我相当感到好奇。站在一个中国人的立场,我觉得《老子》是一本比较容易读的书,语言直截而深刻,反而所有佛教典籍是比较难唸的书、比较复杂,不论是佛经或禅宗的文字都不简单。我认为《老子》中的许多见解早就存在于汉民族的基因中。以冈仓先生的立场,他认为茶道中「禅」的美学实践就是「道」的一种实现,对此我没有任何意见,也很认同,但我不知道日本的禅宗界或茶道界会怎么看。中国的道家传统有很多广泛的影响,不论是兵家、权谋、数术,当然还有主要的艺术与医学书中也提到了日本的柔道,「柔」这个字的观点就是来自于《老子》中以柔胜刚、以虚待实的想法,道家的这些思想影响了中国的各方各面,冈仓先生认为道家是儒家主张的反面,他也提到了,你要了解道家,就不能不了解儒家,反之亦然,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它们是一个对立面,都很重要。但我要问的是,冈仓先生认为茶人在茶道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那一种万物和谐的绝对性美感,是否是一个真正道者的最终追求?我所了解的「道」是有两面的,一方面因为万物都有道,所以可以去找寻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但另一方面,这个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老子》中也提到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所以天地同时也有另一个对立面是非常残酷的,设置了我们的生存竞争。我所了解的道家应该是主张和平与和谐,可是它又具备了这样一种精神,就是随时准备战争、准备反击,为了得到主体的独立与解脱,他绝对不会臣服或受制于任何事物。

  在这本书中我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异议,冈仓先生认为从茶道中可以看到东方的民主。就我认为,民主至少牵涉到一个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在茶道中,那些武士、贵族、平民们洗手、躬身进入茶室、喝一碗茶,大家都一样,确实是体验了一种佛陀主张的平等心,但等他们走出茶室,武士仍然是武士,贵族、平民也依然是贵族、平民,社会关系没有任何的改变,社会制约的阶级礼法仍然存在,这是民主吗?这里我提出个人不同的看法,也请读者想一下。

  道家与儒家的关系是对应的,道家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就像禅宗对传统佛教的关系。冈仓先生继承了道家的敏锐与不滞于物、不碍于过去传统的批判性,对于西方文化的强势与东方文化受到压抑的情况,除了为东方辩护,也对西方做了相当的批评。可是我总觉得,以他敏锐的批判性,他不应只是对西方文化批评,而应该还有能力对日本文化本身做一种深刻的反省,可惜这一段还没有看到。他所呈现出的茶道理想与我们目前现实所看到的茶道是有距离的,我必须要指出日本的茶道有着儒家封建伦理的因素,而且将这种封建伦理的礼治发挥到极致[2],而若按照他的讲法,道家对此恰恰是採取批判的角度,但这个部分却没有出现在本书中,或许他没有写出来,恰好成了本书的残缺之处,需要我们读者自己来完成。

图书试读

第一章
一碗见人情 

开始是做为药方,慢慢却成了饮品,在八世纪的中国,茶,更以上流社会的风情雅致,步入了诗句的殿堂。十五世纪时,日本则将其晋昇为一种唯美的信仰 ──茶道。盖日常生活的庸碌平凡里,也存在着美好,对这种美感的仰慕,就是茶道茁生的源由。在纯粹洁净中有着和谐融恰、主人与宾客礼尚往来的微妙交流,还有依循社会规范行止进退,而油然生出的浪漫主义情怀 ,这些都是茶道的无言教诲。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祟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一提到茶的哲学,人们不会只想到唯美的精神。这个词所传达的,是我们整个融合伦理与宗教的天人观:它要求卫生,坚持洁净;它在简朴中见自在,无需排场铺张;它帮我们的感知,界定了万物彼此间的分际,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套修身养性的方圆规矩 ;它还代表着东方民主的真谛,因为不论原本贵践高低,只要是茶道信徒,就是品味上的贵族。

长期以来的与世隔绝,让日本孤芳仍需自赏,这自然有助茶道的发展。日本人从居家摆设到生活习惯,衣裳服饰到烹调饮食,还有瓷器、陶器、绘画,甚至最道地的日本文学,无一不受茶道的影响。有心深入日本文化的人,绝对会察觉茶道无所不在。它既居身贵妇深闰的典雅风范之中,也进出寻常百姓之家。它让庄稼田夫通晓花草摆设,也让粗工鄙人领略山水造景。在日常用语中,若是有人无能欣赏人生大戏,苦乐参半,亦庄亦谐的箇中趣味,会被说成是「肚中没有茶水」。相反地,对于世间疾苦视若无赌,只知耽溺于波涛汹涌的情绪中,而我行我素的人,则会被冠上「茶水太多」 这样的说法。

的确,局外人多半不懂我们为何要如此无事生风。他会说:这根本是个茶「碗」风暴 嘛!然而,人生的喜乐毕竟只有那么小小一「碗」,很快就会满溢出泪水。对永恆的无尽渴求,又多么使我们不意将它喝干饮尽。只要一这么想,就实在不用责怪吾人,要在一碗茶上大做文章。比起来,人类还做过更糟糕的。在对酒神的祟拜中,人们献祭得太过夸张;更甚者,人们过度美化战神的光荣形象。真要如此,为何不奉茶花女 为我们的女王,在她祭坛前流洩的温情中欢庆呢?只要就着象牙白瓷装盛的琥珀茶汤,新加入的信徒们便可以一亲孔子甘甜的静默寡言、老子奇趣的转折机锋,以及释迦牟尼本人的出世芬芳。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我最近真的沉迷于一本叫做《茶之书》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光是它的名字就让我充满期待。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茶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情感的寄托。从小到大,外婆泡的乌龙茶香,考试前偷偷捧着热茶暖手,和朋友围炉夜话时的茶香缭绕,或是独自一人静静观赏窗外雨景,手捧一杯热茶,这些画面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茶之书》这个名字,立刻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这些美好回忆的共鸣。我猜想,这本书一定能带我深入了解茶的千年历史,从古代文人雅士品茗论道,到现代人在忙碌生活中寻找片刻宁静。我特别好奇,它是否会提及台湾特有的茶文化,比如冻顶乌龙的醇厚,或是东方美人茶的独特蜜香?我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作者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茶叶的生长过程,茶农的辛勤耕耘,以及茶叶如何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演变出各自的风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会以怎样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生活中如此熟悉却又常被忽略的“茶”这一存在。

评分

话说,《茶之书》这个名字就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我想要一探究竟。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肯定不会仅仅停留在茶的种类、冲泡方法这些比较基础的层面。我更倾向于认为,它会深入到茶背后的文化、历史,甚至是一些社会议题。比如,茶的种植是否涉及到环保问题?茶的贸易是否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毕竟,茶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饮品,它的背后一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学问。我记得以前读过一些关于咖啡的书,它们就非常深入地分析了咖啡豆的产地、种植方式、贸易链条以及它如何改变了许多国家的生活方式。我希望《茶之书》也能有类似的深度,能够让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茶。当然,如果里面也能穿插一些有趣的轶事或者鲜为人知的小故事,那就更棒了!毕竟,谁不喜欢听一些奇闻异事呢?

评分

我最近在网络上看到《茶之书》的介绍,虽然内容还没完全公布,但我对它已经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期待。我觉得,一本好的关于茶的书,不应该只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应该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触动读者的内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们去感受茶的“生命力”,从一片小小的茶叶,到一杯醇香四溢的茶汤,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神奇。我特别期待,作者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茶的“生活哲学”。你知道,有时候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一种仪式感,一种让生活慢下来的方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杯茶,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自在。如果这本书还能带我们走进世界各地的茶园,感受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那就更完美了!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那些绿意盎然的山峦,那些淳朴可爱的茶农,以及他们代代相传的制茶技艺。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太对我的胃口了!那种简洁又富有东方韵味的风格,让我一眼就爱上了。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茶的书,大多是偏向历史或者品鉴类的,但《茶之书》给我的感觉,似乎更带有一种人文的温度。我尤其期待它能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探讨茶与生活、茶与人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有时候我会在泡茶的时候,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只是感受那茶汤在舌尖绽放的滋味,那种平静和安宁,是很难在其他事物中找到的。我希望《茶之书》能够触及到这种“禅意”,或许作者会分享一些关于茶道的美学,或者记录一些与茶相关的哲学思考。作为台湾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对茶的感情自然深厚,但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习惯性地饮茶,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历史。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重新认识到茶的价值,不仅仅是解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连接古今、连接人与自然的桥梁。光是想象一下,就能感受到一股清流在心中荡漾。

评分

我真的超级好奇《茶之书》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我最近跟几个朋友聊起这本书,大家都有各自的期待。有人说,这本书可能探讨的是茶的疗愈力量,如何在现代社会压力下,通过一杯茶找到内心的平静。这个想法让我觉得很有道理,毕竟现在大家生活节奏都很快,很多人都在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而茶,绝对是其中的一个极佳选择。我个人还比较期待,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茶与艺术、茶与文学的联系。你看,很多文人墨客都曾留下与茶相关的诗篇,茶馆也一直是文人雅士聚集的场所。我想象着,作者会不会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那些充满诗意的饮茶场景,让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雅致氛围。又或者,这本书会带我们去探索那些隐藏在茶山深处,不为人知的故事?我非常喜欢这种有深度、有故事的书,它们能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获得心灵上的启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