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疗育:伙伴合作专业指南

早期疗育:伙伴合作专业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早期疗育
  • 亲子关系
  • 儿童发展
  • 特殊儿童
  • 家庭支持
  • 干预策略
  • 合作模式
  • 专业实践
  • 心理健康
  • 发展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我读过最有帮助的早期疗育书籍之一,它结合了政策、研究和建议实务,帮助家庭与专业人员了解早期疗育应有的样貌。这是一项很棒的资源,应该成为所有预备提供早期疗育服务的学生必读的书籍。』-Judy Swett(学前儿童协调人员,PACER Center)

  『Bonnie Keilty提供重要的早期疗育指引给家庭和专业人员。这本令人注目的书籍不但告诉我们对于早期疗育的期待有哪些,同时也说明了如何提供早期疗育服务。』-R. A. McWilliam(研究负责人,Siskin Center for Child and Family Research)

  这本实务指引手册对于发展迟缓或身心障碍婴幼儿家庭(含高风险)、以及早期疗育相关专业人员而言是必备的书籍。《早期疗育:伙伴合作专业指南》呈现出早期疗育以最新研究、政策和最佳实务为基础之样貌,其聚焦于家庭和专业人员如何有效地合作,以协助幼儿学习、成长和茁壮。各章节说明早期疗育重要的议题,包括:儿童学习和发展、家庭功能和优先顺位,早期疗育是支持而非取代,且在早期疗育终止后宜思考「接下来要做什么」。早期疗育特定的要素──鑑定和评估、方案计画、疗育执行、服务协调以及转衔──皆被列入讨论。本书现有的资源如下:

  ‧针对儿童、家庭及参与早期疗育的专业人员叙明早期疗育之基本要素。
  ‧使用早期疗育家庭的故事说明主要概念。
  ‧提供检核表让读者可以用来评估自身早期疗育之经验。
  ‧包括提供政府资源给家庭以及专业团队人员。

  Bonnie Keilty,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之特殊教育暨儿童发展学系「儿童与家庭发展」助理教授。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早期疗育:伙伴合作专业指南》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包含该书提及的任何具体信息,且力求自然流畅: --- 图书简介: 《早期疗育:伙伴合作专业指南》 深入理解与实践的桥梁,赋能家庭与专业人员的协同成长之路 在儿童发展的复杂图景中,早期干预与疗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干预方法或诊断领域,而是着眼于一个更宏大、更基础的层面:如何有效构建家庭与专业支持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以最大化地提升干预效果和儿童福祉。 本书是一本面向所有早期支持领域专业人士、教育工作者、医疗保健提供者以及致力于提升家庭参与度的政策制定者的深度指南。它基于对数十年实践经验的提炼,并结合前沿的社会生态学理论和系统合作模型,旨在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框架,用以解析和优化“伙伴合作”这一核心要素。 第一部分:合作的基石——构建信任与理解的生态系统 本部分详细探讨了专业人员与家庭成员在面对儿童发展挑战时,所处的不同视角、情感状态和知识体系差异。我们认为,有效的合作始于深层次的相互理解,而非简单的信息传递。 视角差异的解析: 我们深入分析了“专业视角”(侧重于标准化评估、干预目标设定)与“家庭视角”(侧重于日常生活、文化背景、情感联结)之间的天然张力。书中提供了实用的工具和提问策略,帮助专业人员“放下预设”,真正倾听家庭的叙事和需求。 文化敏感性与包容性实践: 合作的基础是尊重差异。本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不同文化、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中,识别并整合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支持模式。我们提供了一系列文化能力评估框架,指导实践者避免“一刀切”的干预模式,转而采用真正具有文化适应性的策略。 伦理困境与边界设定: 在高度亲密的合作关系中,伦理的边界至关重要。本书探讨了保密性、知情同意、权力动态平衡等核心议题。我们提供了应对常见伦理冲突的案例分析和决策流程图,确保合作过程的专业性与公正性。 第二部分:合作的机制——从信息共享到共同决策 成功的伙伴关系需要清晰的沟通流程和共享的决策机制。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转化为日常实践的具体操作流程。 高效能沟通模型: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告知”模式,引入了“双向对话”和“主动倾听”的高级技巧。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非评判性的语言来讨论敏感话题,以及如何将复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家庭能够理解和应用的日常语言。 联合目标设定与计划制定: 真正的伙伴关系意味着共同拥有干预计划。本章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共同愿景工作坊”模型,引导专业人员与家庭共同设定现实、可衡量且对家庭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我们强调目标设定应植根于家庭的日常生活场景(如进食、游戏、社交互动),而非隔离的治疗室环境。 持续反馈与适应性调整: 干预是一个动态过程。本部分探讨了建立有效的、非威胁性的反馈回路的重要性。我们介绍了如何利用日常观察日志、简短的“签到会议”来定期回顾计划的有效性,并快速调整策略,以应对儿童和家庭环境的变化。 第三部分:系统层面的支持——赋能与可持续性 伙伴合作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个体间的互动,更依赖于机构和系统层面的支持。 机构文化建设: 机构领导者如何营造一个真正欢迎和重视家庭参与的文化环境?本书为管理者提供了构建“家庭-专业人员共治委员会”的蓝图,以及评估机构合作质量的指标体系。 专业人员的自我照护与督导: 长期的、深度的合作容易导致专业人员的倦怠和情感耗竭。我们特别关注了如何为一线工作者提供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和专业督导,确保他们在保持高水平合作能力的同时,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跨学科整合: 在复杂的案例中,多种专业力量需要协同。本部分提供了一个框架,指导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如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学家、早期教育教师)如何超越各自的专业壁垒,以统一的家庭视角进行协调和沟通,避免给家庭带来重复和冲突的信息。 本书的特色 本书不提供具体的疗法手册,而是提供一套方法论。我们相信,工具和技术可以随着时间发展而过时,但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对信任的持续构建,以及对系统性合作的承诺,才是推动高质量早期支持服务的核心驱动力。 通过大量的实践案例、反思性练习和行动清单,本书旨在将“伙伴合作”从一个理想化的口号,转变为每一个早期疗育专业人员日常工作中可量化、可执行的专业标准。它是一份邀请,邀请所有参与者共同绘制一幅更具包容性、更有效率的儿童发展支持蓝图。 --- 适合人群:早期疗育师、特殊教育教师、儿科医生、社工、康复治疗师、机构管理者、家庭支持工作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Bonnie Keilty


  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之特殊教育暨儿童发展学系「儿童与家庭发展」助理教授。

总校阅简介

蔡昆瀛


  学历--
  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公费留学)
  国立台湾师大特殊教育研究所硕士

  现职--台北市立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教授

  经历--
  台北市立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台北市立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主任、特殊教育中心主任、语言治疗硕士学位学程主任
  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沟通障碍教育学会监事

  专长
  特殊教育、早期疗育、融合教育、发展迟缓、听觉障碍、政策法规、课程教学、评量鑑定、巡回辅导、学前特教、跨专业合作

译者简介

黄琼仪


  学历--
  台中教育大学早期疗育研究所硕士
  台北市立大学教育学系特教组博士候选人

  现职--国小特教老师

  经历--
  台中市国小特教老师
  台中市特殊教育辅导团辅导员
  教育部中小学及幼儿园初任教师基本专业知能研习薪传教师

张筱君

  学历--台中教育大学早期疗育研究所硕士

  现职--沙鹿光田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

  经历--
  彰化秀传纪念医院、苗栗大千医院复健科主治医师
  彰化秀传纪念医院实证医学中心主任
  卫福部辅具中心计画主持人
  彰化县辅具审查谘询委员
  彰化县早期疗育安置委员
  教育部部定讲师
 

图书目录

焦于家庭?  44关于作者  iii
引言  1
聚焦「家庭─专业伙伴关系」  2
早期疗育知识基础  3
关于本书  4

第一章  什么是早期疗育  7
早期疗育:定义  7
早期疗育的对象  8
早期疗育法规背景  10
早期疗育的六大概念  11
早期疗育的六大要素  14
家庭─专业伙伴关系  20

第二章  儿童成长之路:每日的学习和发展  21
何谓例行性活动?  22
婴幼儿如何学习?  24
婴幼儿学习什么?  33
综观全貌:相关的政策和指引  40
总结:儿童成长之路  42

第三章  关注家庭和儿童  43
为什么聚
发展迟缓或障碍儿童的家庭  47
家庭优先顺位和资源  48
家庭取向的早期疗育成效  52
确认家庭和亲职成效  53
综观全貌:相关的政策和指引  59
家庭─专业伙伴关系:成效和方法  55
总结:关注家庭和儿童  60

第四章  儿童、重要他人和特定场域  61
早期疗育评估的概述  63
家庭的愿景和目标  67
传统测验问题及建议方法  71
建构真实的发展图像:儿童、环境和策略  73
家庭─专业伙伴关系:合作和整合  79
综观全貌:相关的政策和指引  81
总结:儿童、重要他人和特定场域  83

第五章  内容和原因、地点和时间、对象和方法:规划早期疗育的支持  87
预期成效:内容和原因  88
家庭─专业合作:何地和何时  93
家庭─专业伙伴关系的过程:对象和方法  97
拟订目的性计画  103
综观全貌:相关的政策和指引  105
总结:规划疗育所需要的支持  106

第六章  伙伴共学关系  109
家庭─专业伙伴关系:合作的关键  111
疗育访视在哪里进行:例行性活动  117
自然学习策略  118
儿童参与和投入策略  120
家庭增能以提升孩子的成效  122
家庭增能以提升家庭的成效  127
疗育是否有效?  128
综观全貌:相关政策和指引  131
总结:伙伴共学关系  131

第七章  社区参与  135
社区里的例行性活动  136
社区活动的类型  137
适合所有儿童的社区  138
综观全貌:相关的政策和指引  142
总结:社区参与  143

第八章  让一切富有意义  145
资源整合  146
服务协调的期望  153
正式的社区资源  154
不同的方案、不同的方式  158
综观全貌:相关的政策和指引 160
总结:让所有的一切富有意义  160

第九章  思考现在和未来  165
早期疗育:为未来设定正向的方针  166
早期疗育转衔  170
计画并实践转衔  174
转衔到融合的环境  176
综观全貌:相关的政策和指引  177
总结:思考现在和未来  178

第十章  家庭─专业伙伴携手向前  181

附录A  家庭─专业伙伴关系检核表  185

附录B  ACRONYMS 缩写  195

附录C  RESOURCES 资源  197
参考书目  201
索引  209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在私立早期療育中心擔任物理治療師的台灣在地從業人員,我對《早期療育:伙伴合作專業指南》這本書名,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溝通」與「整合」。我們每天都在跟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像是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老師,甚至社工溝通。有時候,因為專業背景和思維模式的不同,確實會產生一些摩擦。所以,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教導我們如何在跨專業團隊中,更有效地進行溝通、協調,甚至化解衝突,那真的是太棒了。畢竟,我們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如果團隊內部無法有效合作,孩子的權益和療育成效就會受到影響。另外,我也想知道,書中對於「伙伴合作」的定義,是否也包含了與孩子本身之間的互動呢?在物理治療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建立和孩子的信任關係,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喜好,才能設計出更適合他們的運動計畫。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面提供一些見解,那將會是非常寶貴的。畢竟,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需求是獨特的。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際可操作的建議,讓我們在工作中能夠更游刃有餘,也讓團隊合作更加順暢,最終讓孩子們獲得最好的療育服務。

评分

我是一名在大學幼教系任教的教授,同時也長期關注台灣的早期療育議題。看到《早期療育:伙伴合作專業指南》這本書名,我立刻想到的是,我們在學術研究和實務教學之間,如何能夠更好地連結。很多時候,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可能很難直接應用到第一線的臨床現場,而第一線的從業人員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也可能無法被及時地納入學術探討。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扮演一個橋樑的角色,將理論與實務結合,提供一個更全面、更具操作性的框架。特別是「伙伴合作」這一塊,我認為這不僅僅是指專業人員之間的合作,更應該包含家庭、社區,甚至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協作。台灣的早期療育體系,需要一個更緊密的網絡,才能有效地支持每一個發展遲緩的孩子。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如何在不同層級、不同領域的「伙伴」之間,建立起互信互賴的關係,並且共同為孩子的發展而努力。尤其是在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和家庭結構時,如何維持這種長期的、有品質的合作,更是我們必須深思的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創新的觀點和實用的方法,幫助我們在學術和實務上都能有所突破。

评分

看到這本《早期療育:伙伴合作專業指南》的書名,身為一個在身心障礙機構服務多年的社工,我心裡總是會有無限的感慨。早期療育,這條路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台灣,我們常常面臨資源的不足、跨專業團隊的磨合,以及家庭支持的挑戰。所以,看到有這樣一本強調「伙伴合作」的專業指南,我真的感到很期待。我尤其關心的是,書中對於如何建立和維護與家長的有效溝通,有沒有提供一些具體的策略和技巧。畢竟,家長是孩子最親密的伙伴,他們的信任和參與,對於療育的成效至關重要。同時,我也很好奇,這本書在談論「專業」時,是如何定義和詮釋的?是在技術層面、倫理層面,還是團隊協作的層面?台灣的早期療育發展,一直都在不斷學習和進步,很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新的啟發,尤其是在面對不同類型的發展遲緩孩子時,團隊成員之間如何能夠打破藩籬,真正做到「一個人」的療育,而是「一群人」在支持孩子和家庭。我想,這本書的出現,或許能夠幫助我們這些基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更多前進的動力和方法,也希望它能成為我們與家長、與其他專業人員之間,建立信任橋樑的有力工具。

评分

身為一位剛接觸早期療育領域的家長,我對《早期療育:伙伴合作專業指南》這本書名,第一個感受就是「希望」。我的孩子在年初被診斷出有發展遲緩的傾向,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全家都處於一個摸索和學習的階段。我們接觸了許多專業人員,有時會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該如何配合,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有效溝通。看到書名中有「伙伴合作」這個詞,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指引,告訴我們作為家長,如何能夠成為孩子療育過程中真正的「伙伴」,而不是旁觀者。我希望能了解,在專業人員眼中,一個好的家長伙伴應該具備哪些特質?我們需要具備哪些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協助孩子的療育?同時,我也很想知道,書中是如何描述「專業」的?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知識和技術嗎?還是他們能夠同理我們的感受,並且與我們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對於我們這些新手家長來說,能夠獲得一份能夠讓我們安心、能夠給予我們力量的指南,真的是非常重要。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們理解早期療育的整個過程,並且讓我們知道,我們不是孤單的,我們有專業的伙伴和我們一起努力。

评分

我是一名在政府部門負責早期療育政策推動的官員,對於《早期療育:伙伴合作專業指南》這本書名,我首先想到的是「系統性」與「永續性」。我們在制定政策時,最常遇到的挑戰是如何協調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資源,並且確保這些資源能夠有效地連結,而不是各自為政。書名中的「伙伴合作」正是我們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我非常想知道,這本書在「伙伴合作」的層面,是如何具體闡述的?它是否提出了促進跨部門、跨專業合作的有效機制?例如,在資源分配、個案轉介、資訊共享等方面,有沒有一些創新的建議?同時,我也關注「專業」的含義,除了直接的療育技術,是否也涵蓋了專業人員的培訓、倫理規範、以及持續專業發展的機制?台灣的早期療育,需要一個健全的體系來支持,而這個體系的核心,就是專業人員之間的合作,以及他們與家庭、與社區之間的連結。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支持和實務上的啟發,幫助我們能夠設計出更有效、更符合在地需求的政策,並且能夠長遠地推動台灣的早期療育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獲得最好的支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