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本书充分显示玛格丽特‧博瓦特是很有天赋的梦境探讨专家,一个值得信赖又富有同情心的引导者、老师与同伴,很值得当作心灵之友。
我和玛格丽特几年前因为同样致力于梦境探讨而相识,依据我私下对她的了解,她很热心协助人们透过探讨恶梦达到疗癒的效果,让大家了解,整体而言做梦很有助于增进洞察力和带来精神上的鼓舞。她的努力让大家看到,探讨梦境能帮助我们找到内在的力量、智慧和创造力。她体认到梦的语言主要是感官的、象征的、非语言的,比语言更古老,比任何文化更普遍。她认为梦境与做梦很重要,是人类本然具备的功能,源自更深、更高、更大的心灵,能够触及生命的所有层面,而不只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部分。
玛格丽特将跨学科的开放观点带入谘商与治疗的工作,秉持的基础是容格的观点、广泛深刻地阅读梦境研究文献的收获,与她在人际沟通分析与心理剧互动过程的教学经验。作者发挥了一个真诚的老师能贡献的一切,支持与增进他人的能力,让他人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自我发现与领悟历程。玛格丽特是知名作家,具有独特务实的风格,依据的是她自己用心投入梦境探讨的心得,加上将近三十年来投入相关领域的训练、教学与带领的经验。
玛格丽特请读者思考「做梦者如何透过克服逆境,追求精神、意志和勇气的成长?」然后很有技巧地透过各种梦境报告的探讨(总计八十则),开启与照亮这条路。这些叙述透露出恶梦如何召唤你「警醒过来」,看清生命中那些不容你一再轻忽的部分。透过梦境分享者的故事和反思,读者得以展开心灵的旅程,揭露梦境的主客观真实,明白梦境如何以强烈的象征方式显示做梦者生命底层的真实面。无疑地,读者会觉得这些故事与自己或是案主、朋友、亲人、子女的内在经验很相似而产生共鸣。
本书涵盖范围很广,任何人只要有兴趣多了解自己的梦境与自我发现的过程,或是从事医疗保健行业而想要在这方面协助他人,都会受益良多。本书的编排提供稳固的支援与安全的架构,方便我们探索梦境,了解如何因应梦境、创伤以及日常相关经验等复杂艰难的问题,包括幻觉和超感官知觉(extra sensory perceptions)。书中提供很多资源与丰富的参考资料、告诉读者何处有专业的协助、推荐自我照护的方式、说明如何学习辨识哪些征象代表焦虑加深、何时应寻求协助,并与他人建立连结。
本书对于梦境与意识研究领域提供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恶梦、创伤、心灵的运作等方面,本人高度推荐。
班森博士(Susannah Benson),国际梦研究协会前会长、澳洲梦研究网现任会长
前言 为什么要读一本谈恶梦的书?
很多人会怀疑聚焦在恶梦有什么价值,把恶梦忘掉不是比较好吗?我的目的是彰显恶梦的力量与意义──恶梦除了清楚显示情绪与精神的痛苦,还蕴藏着治疗的种籽。恶梦不只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随机反映焦虑或可怕的念头,而是从人的心理或心灵深处发出的、有目的的回应,将我们整个生命的不安带到意识层次。我使用「灵魂」(soul)一词表示身心灵经历人生旅程的整体经验。
就像身体的疼痛,恶梦是要引起我们的注意。若不管它,让人不安的梦和恶梦可能变成慢性疾病,严重干扰睡眠品质,影响身心健康。重复的恶梦尤其有特殊意义,代表有未解决的问题需要注意。从医学、心理学到宗教,梦境研究与很多领域相关,我希望本书对梦境研究这门新兴学科有所贡献。但请注意,当一连串愈来愈恶化的恶梦导致做梦者愈来愈痛苦,则应求助心理治疗师或临床心理学家。
本书介绍了八十个例子,范围与深度应不仅能引起谘商师、护士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士的兴趣,还有父母、照顾者、神职人员、教牧关顾(pastoral ministry)人员、心理学家、老师,以及任何喜欢思考且有志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灵如何运作以避免伤害或受害后寻求复原的人。
这些恶梦──连同其他较愉快的梦──是我一九九七年出版第一本书后,向朋友、同僚、学生、案主及参加我的梦境研讨会的人收集来的。全部都是一般人,主要是欧洲后裔,但有些是其他族群,年龄从四岁到九十六岁都有。其中也有毛利人,毛利文化体认与尊重梦的精神力量,但我不敢自称能代表专属毛利人关于梦的观点。
我要诚挚感谢参与者愿意透露自己的痛苦来造福别人。他们全都提供了书面同意,但书中仍隐匿了报告者的姓名(除了少数希望使用真名的人),概略叙述他们的情况,以免被认出。
我自一九八六年以来,在公共与专业领域、许多不同的宗教与俗世场合,促成了数百次梦境研讨会。随着做梦者探索自身梦境而展开的自我发现过程一直让我深深感动,尤其当他们愿意採取活动治疗(action methods)的方法,例如与梦中人物对话,让梦境自己说话。
我无意暗示恶梦只是痛苦的记忆,治疗后忘掉就好了:我们需要情感支持这帖「急救药方」来快速减轻做梦者的恐惧。但往往有更深的问题也需要探索,那会借由梦中的一些细节透露出来。例如做梦者的性格是否有哪些部分需要加强?做梦者的人生哲学是否与实际境况不相配──例如盲目的乐观或悲观?是否表示生活方式应该改变?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某种形式的痛苦,做梦者如何能克服逆境,追求精神、意志与勇气的成长?
什么是梦境探讨?
梦境探讨(dreamwork)是刻意地探索梦的内容,希望对灵魂深处的内在智慧有更多的了解、得到更多的疗癒、创造力与信任,同时能缓和日常的情绪不安,省思快乐的时刻。梦境探讨假定:梦、异象或恶梦是我们内在的自我或灵魂有意义地表达讯息,因目前的经验而引发,通常能回头与先前的经验做连结。我们的多数梦境都是梦过就忘了,有些却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梦境探讨是为意识与潜意识建立沟通的方法。此外,梦境探讨有可能让我们触及通灵的经验、灵性的异象与意识的其他状态,从而扩展我们的觉察力。梦境探讨应该是值得尊重的发现与成长过程,而不是自我试图控制潜意识(有些做梦者似乎就是如此)。
研究显示,在我们记得的梦当中,主要的情绪是焦虑和惊慌──彷彿梦是要催促我们小心做好准备,以便处理日常的人生问题。这与演化心理学的原则相符──一项功能会延续下来,必然是因为能提升我们的生存能力。我们若能定期与两、三个信赖的朋友分享梦境,必然会有很大的帮助,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更多的连结与更深刻的意义。
创伤后的记忆梦要我们注意可怕的事件,好学习未来如何提高生存的机会。很多恶梦可能源自这类事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体认到探究恶梦的潜在益处,从中学习,积极为未来创造新的结局。
不同的文化、宗教与治疗系统有不同的做法,从简单思索到仔细规定的仪式都有。三十年来我发展出按部就班的一套步骤,包含叙述梦境、绘出场景、确认梦中之我的行为与感觉、探讨关联性、赋予梦中角色发声能力、当故事未完时创造新的结局、找出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等。这样的梦境探讨需要具备技巧、洞察力、同理心与练习。
要正确解读梦境需要做梦者与一、两位信任的人进行细腻的对话,后者要能提出探索性的问题,提供省思,但又不会将自己的解答强加给做梦者。目标是让内在的自我或灵魂的能量与智慧浮现意识层,能带给我们洞察力,帮助我们疗癒过往的伤痛,整合新的观点,指引醒着时的自我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定。一段时间后,外在的自我与内心深处的自我便能建立盟友的关系,促成内在的和谐感,明白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上并不孤单。
我相信梦境探讨涉及人性与灵性的层面,历史上这方面有很多前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在犹太教与基督教的传统下成长,这影响了我的心态,但我相信每一种传统都有灵性的成分。梦境可提供无可辩驳的证据,如同读者将在整本书里看到的。
做梦心理学
关于人类心理的运作方式有很多种理论,也有很多人在进行意识的研究,从学术科学的严谨实验室研究,到部落萨满、宗教神祕主义者、资深冥想者内在世界的旅程探索不一而足。心理学是正规的心理研究(心理学的英文psychology源自希腊文psyche,意指灵魂),历史尚短,但不应视为只局限于行为观察。梦境探讨则是同时仰赖直觉与科学。
梦的研究最近开始被视为严肃的一门学科,运用到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从睡眠实验室的科学家到田野人类学家,从专业治疗师到哲学家与物理学家都投入其中。国际梦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reams)定期在美国与其他地方举行年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梦境研究者、老师、艺术家、电影人、意识探索者、科学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协会将梦境心理学的新研究结果发布在该会的学术季刊《做梦》(Dreaming)及三年一期的杂志《做梦时间》(Dream Time)。
在这些梦境理论中,瑞士伟大的精神科医师容格(Carl Jung)及其追随者的理论有很大部分是我比较接受的。容格医生透过大约八万则梦境报告进行心灵研究。他与佛洛依德相熟,后者的开创性研究为西方医学界揭露了潜意识对心理运作的影响。但容格在他的精采回忆录《荣格自传:回忆.梦.省思》(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中指出,他后来与佛洛依德关于潜意识的看法有了严重的歧异;容格对于做梦与相关过程(包括灵性发展)的正面功能比佛洛依德重视许多。
我读过很多以容格思想为基础的文献,但并未受过正式的容格心理学训练。我涉猎过其他领域,尤其是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的人格观点以及心理剧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理论方法上做了一些修正。我们的梦多半是简短的内心戏剧,受到个人在特定环境下对生活事件的反应所影响。当梦中的角色──甚至包括集体潜意识的原型角色──被容许为自己发声,不必受限于正规观念认为应代表的讯息,梦的意义才最可能被完整显露出来。此处呈现的过程与我的第一本书一样,因为经验的累积而更臻完善,这次更强调那些特别有助于探究恶梦与其他不安梦境的部分。
但请注意,长期或日益恶化的恶梦可能代表罹患忧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应求助心理治疗师或临床心理学家进一步诊治。
内在的自我或心灵
在我的第一本书《梦与异象》里,我参考了大约二百则一般人的梦境、异象以及密切相关的经验,据以说明梦是有意义的,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关,源自内在深刻的灵性根源。这个内在的自我或灵魂似乎极度熟悉我们的个人生活经验,会就这些经验提供非常独立的观点,通常透过梦中的隐喻和故事表达。当我们探究梦中的隐喻、情绪和联想时,可能会对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有所体会──不论是简单的省思或深刻的启示。甘地、金恩、爱因斯坦等顶尖人物的梦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林肯在被刺杀前数日便已在梦中得到警告。
比较普通的梦可能乍看之下不太有趣,但如果我们更用心探索,内在的自我似乎会因为我们终于用心聆听而获得鼓舞,梦的通道便会开启。如果我们勤写做梦日记,依序思考梦境,会意识到内在心灵有一个深刻的智慧在运作,传递给我们一连串与情绪、思想、行为相关的意象与故事。这是心灵神奇的内在反馈系统,就像身体的生物反馈一样。里面蕴藏着宝贵的见解和潜在的导引──有时候还有几分幽默呢!
如何阅读本书
我不建议一次读完整本,里面引述的一些恶梦(尤其是后面几章)相当让人不安,但我希望我把来龙去脉交代得够清楚,足以说明恶梦如何在特定情况下产生,又(原本)可以如何用于治疗与促成心灵的成长。读者可以单独阅读任何一则恶梦,然后思索与自己的经验或文化有何相似之处。每一章都可独立阅读,虽则是循序写成的。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务实的自助建议,告诉读者若有未解决的恶梦该怎么办。
书后附上「建议书单」;坊间有很多书籍从不同的面向探讨梦境,尤其是梦与意识、宗教、健康、科学、创意艺术的关系。专研梦境探讨的学者可以透过学术刊物《做梦》找到新的研究成果,但梦境探究的基础是纪录你自己的梦。
本书分成三大部分,每一章探讨的梦会愈来愈让人不安。
第一章提供六种不同恶梦的例子,说明与做梦者生活中现有的问题如何密切相关。
第二章简述睡眠的知识及睡眠与做梦的关系。
第三章提供解梦的定义、理论和原则,说明我教导的梦境探讨方法。
第四、五章简述梦中选择的背景、结构和角色有什么意义,将之与舞台剧、电影或小说做比较。
第六、七章探讨创伤经验对成人、小孩的恶梦发展有何影响。
第八、九章显示性侵与身心疾病的特殊影响,以及梦如何蕴藏复原的线索。此外,这两章也提供实务上与情绪上的支持。
第十、十一、十二章介绍更专门类型的恶梦经验,多源自危机时刻正常意识的边缘地带。这些恶梦会引发关于何谓真实以及人生意义等存在的问题。
书中内容可能有时会让读者感到震惊、感动或激发强烈的感觉。我希望在过程中能让读者知道,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面对让人不安的梦与恶梦(不论是自己或别人的梦)──明白这会让你对人类共同的境况有更宽阔的了解。
我个人的故事
我生长于纽西兰乡下,家中有六个孩子,我是长女,父母是英格兰与苏格兰后裔,受过良好教育。我自奥克兰大学取得英国语言与文学硕士学位后,担任中学老师。一九六○年与自然科教师艾瑞克结婚,育有三个儿子。我后来投入社区教育,并重新接受团体领导力、谘商与心理治疗的训练。过程中我一直积极维持心胸开放的基督教信仰,主要从教牧的角度出发,辅以广泛阅读,以便整合心理学、灵性探索与治疗。
担任教职第一年压力很大,我出现焦虑与慢性恶梦的问题,但我只是努力忍耐,直到我在工作上更有能力才比较改善。实际研究梦的意义在我的正规治疗训练中并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一九八五年我加入同僚所成立、依据实际经验探索梦境的团体,两週聚会一次练习解梦技巧。我发现这是一条通往自身与他人内心世界的道路,立刻深受吸引。我读遍关于这个主题可以找到的所有书籍。当时多半是从容格的观点探讨的,提供一个架构让我可以看到梦在灵性成长中扮演的角色。我自己的一个预示梦便是印证了我的人生朝这个新方向发展。另外我花很多时间接受心理剧的训练,努力提升自己的情绪觉察力,并用心研究人际沟通分析。
一九八九年发生一桩悲剧,我们的么儿史蒂芬车祸丧生。这迫使我们面对信仰、死亡、生命的意义这些深刻的存在问题。其他家人的梦反映了我们的悲伤,以及后来的希望──希望史蒂芬已前往另一个存在的向度。死亡是肉体生命的结束,但我相信我们的意识会继续某种灵性的旅程。这个信念不只是建立在我的直觉认知:我听过、读过很多关于濒死经验以及一般通灵经验的叙述。我想肉体死亡后意识存续的证据是很广泛的──不论是存在这个世界或另一个层次的真实。
一九九一年我加入国际梦研究协会后(asdreams.org),扩展了我对梦境研究的智性了解。这带引我去接触新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创伤、恶梦、文化差异、艺术与大脑睡眠循环的神经学。同时我在人际沟通分析的领域也努力精进,尤其是「重新决定模式」(redecision model)。我发现这可以应用到梦境上,尤其是让人不安的梦与恶梦。那时我在奥克兰谘商训练计划负责梦境研讨会的三阶段课程,并依据参与者提供的各种梦境发展我自己的梦境探讨模型。我们逐渐可以清楚看到,没有一种模型本身就足够周全。当理论无法解释实际的经验,那么理论就需要扩充。
自一九九五年以来,我在国内与国际的专业刊物发表文章超过六十篇。我的第一本书《梦与异象:灵性的语言》于一九九七年出版,纽西兰的出版社是Tandem Press,美国是The Crossing Press。我自己记录做梦日记超过三十年,也参与同侪的小型梦境讨论团体。二○一二年参加澳洲第一场梦境研讨会议后,纽西兰团体的一些会员创立了纽西兰梦研究网(Dream Network of Aotearoa–New Zealand;dreamnetwork.org.nz)。二○一五年我们在奥克兰举办第一场梦境研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