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病痛的简易按摩:刺激穴位,提升身体自癒力

消除病痛的简易按摩:刺激穴位,提升身体自癒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按摩
  • 穴位
  • 自癒力
  • 健康
  • 养生
  • 疼痛缓解
  • 中医
  • 保健
  • 身体调理
  • 家庭疗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种按摩手法x56种对症按摩x5种美颜疗法
取穴方式,按摩流程,图解说明好清晰
让你活络气血,疏通经络,唤醒身体自癒力

  ‧轻松学会按摩
  说明穴位、经络等相关知识,并详述如何寻找穴道,分析按摩手法的差异与说明何时使用,和按摩时的注意事项

  ‧对症按摩调理身心
  针对偏头痛、落枕、颈肩肌膜炎等56种现代人常见病痛,提供对症按摩疗法,让你在家也能缓解不适

本书特色

  ‧针对病症提供对症的穴道、取穴说明、按摩技法详解
  ‧详述穴道对应何种症状,可以更全面性的明白穴道按摩的好处
  ‧大量图片,读者可以按图精准取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穴位按摩的常识
穴位即「腧穴」
认识经络、经脉和穴位
如何找准穴位
 
第二章 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和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
注意事项
 
第三章 穴位按摩治疗常见病症
01 偏头痛
02 面瘫
03 面肌痉挛
04 三叉神经痛
05 落枕
06 颈椎病
07 近视
08 视神经萎缩
09 急性结膜炎
10 耳鸣
11 牙痛
12 肩周炎
13 颈肩肌筋膜炎
14 腰背痛
15 急性腰扭伤
16 腰肌劳损
17 坐骨神经痛
18 腹痛腹胀
19 肋间神经痛
20 慢性腹泻
21 股外侧皮神经炎
22 网球肘
23 手臂痛24 腕管症候群
25 腱鞘囊肿
26 腕关节扭伤
27 膝痛
28 腓肠肌痉挛
29 踝关节扭伤
30 跟腱炎
31 足跟痛
32 类风湿关节炎
33 打嗝
34 恶心、呕吐
35 食慾缺乏
36 胃痛
37 便秘
38 感冒
39 咳嗽
40 支气管哮喘
41 脑供血不足
42 心悸
43 高血压
44 低血压
45 神经衰弱
46 失眠
47 肾虚早衰
48 糖尿病
49 月经不调
50 痛经
51 经前紧张症
52 闭经
53 慢性盆腔炎
54 白带异常
55 外阴瘙痒
56 乳腺增生
 
第四章 简单实用的美容瘦身按摩法
01 黑眼圈
02 眼袋
03 鱼尾纹
04 痤疮
05 皮肤粗糙晦暗

图书序言



  按摩是传统中医的神奇绝技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和传统中逐渐发展而来,用各种方式刺激遍佈于全身的不同穴位,调整被称为生命能量的「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养心安神、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以及防治「未发之病」的疗法。

  为了使广大读者掌握按摩这种健体祛疾的「绿色疗法」,编者师承前贤的经验,并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编写了本书,向读者介绍多种常见病症和自我保健的按摩手法。

  本书将穴位图和拍摄图相结合,以简单易懂的图解方式讲授按摩疗法,包括四章:第一章对穴位按摩的常识进行详解,比如认识经络、经脉、穴位,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穴位;第二章为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和注意事项;第三章为穴位按摩治疗常见病症,小到打嗝、落枕,大到糖尿病、高血压等,内容详尽;第四章为简单实用的美容瘦身按摩法,爱美人士最怕的痤疮、鱼尾纹、黑眼圈等都可以简单又轻松地得到治疗或缓解。

  自古以来,无数疑难杂症在奇妙的揉、摩、点、压下被一一化解。现在,就让我们开动身体的穴位小机关,让健康更好地由内而外散发出来。
 

图书试读

穴位即「腧穴」
 
穴位在中医上称为「腧穴」,医学中是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当一些人身体感到不适或疼痛的时候,发出信号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穴位。
 
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认识经络、经脉和穴位
 
人体穴位多分布在经络的循行路径上。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支,在分支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支,古人称这些分支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人体有12 条经脉,分别以与其相连的内脏命名,即常说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加上心包。
 
其中,三焦是中医想像的器官,大多数人认为是人体几个系统的总称。
 
人体12 条经脉的名称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凡是循行分布在上肢的经脉称「手经」,下肢的称「足经」;分布在四肢内侧的称「阴经」,外侧的称「阳经」。四肢内侧前、中、后三条经分别是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四肢外侧前、中、后三条经分别是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另外,身体正面和背面中线分别有任脉和督脉分布。这些经络纵贯全身,沟通身体内外上下、脏腑肢体关节,具有运行气血、营养筋骨的作用。
 
穴位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穴位按摩就是运用恰当的手法,让「气」和「力」作用于一定的穴位上,并将其产生的作用,沿着经络——内脏的相关路线,深透到被按摩者体内,以激发经气,让气至病灶产生感应,来调整脏腑阴阳的功能和营卫气血的盛衰。也就是说,透过适当的穴位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也可以平衡阴阳、扶正祛邪、治癒疾病。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