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合理素食的精要就在「度」字 现代社会中,素食者越来越多,素食人群也趋于年轻化。素食主义不再是一种宗教和教条,选择素食只是选择了一种有益于自身健康、尊重其他生命、爱护环境、合乎自然规律的饮食习惯,素食已经逐渐成为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素菜以豆制品、面筋、香菇、木耳、时令蔬菜等干鲜品为原料,以植物油烹制而成,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并有大量维他命、矿物质、纤维素等物质,对调节人体功能,增强体质有重要作用。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和老年人及脑力劳动者,食后有助消化、吸收。《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食疗心鉴》、《饮膳正要》、《本草纲目》等古籍及现代文献中都记载有用蔬菜制作素食的食疗作用。如萝卜能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类有清涤胃肠、滋胃降压、强心补肾等作用。因此,民间有常食素食能延年益寿之说。
素食,是中国饮食体系中的一大流派,不仅原料丰富,品类繁多,而且风味别致,清淡素雅。尤其是它所具有的清理肠胃、补充人体所需的植物蛋白、各种维他命及微量元素的作用,实在非其他食物所能代替。加上现代人营养过剩,活动量偏低等因素,为了健康,素食已成为一种很时尚的保健方法。
我们不主张绝对素食,但赞成合理素食。怎样安排日常饮食才能称得上「合理」?什么样的饮食结构可谓之「科学」?这是一个涉及到养生学、现代营养学、健康管理学、饮食心理学、烹饪学,特别是中医药学等多学科的问题。总括来说,最核心的只有一个字,就是「度」,亦即「适度」。度的概念包括食物种类的搭配、荤素比例的调整,以及不同体质、不同饮食习惯的适应情况。同样的饮食对一个人适合,不一定对另一个人适合。例如: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完全素食不利于他们的发育;而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血脂异常、肥胖等疾病的人士,就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荤素比例。那么,如何设计出一套最适合身体需要的饮食呢?用一句最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要掌握「进出口平衡」:吃得多、消耗的也要多,否则就易发胖、影响健康。此外,还要考虑到体重、体质、病症、运动量以及排泄情况等诸多因素,随时调整。
有人说,中国人吃饭用筷子、用汤匙。为什么?因为中国人以米面等五谷杂粮和蔬菜为主食,像鸡啄米一样,用筷子和汤匙比较方便。而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以肉食为多,爱吃牛排、猪肉、各类香肠等,需像肉食动物一样地切开、撕扯,用刀叉比较方便。因此,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饮食结构和方式就是中国人科学的饮食方式,比如:吃米饭、面条;喝粥、吃蔬菜、豆类食品等。而可乐加冰块,再配上过量的肉食就不适合我们的体质。而且,从近年来世界上的饮食潮流而言,「多菜少肉」确实较有利于人体健康。至于如何分配荤素比例,甚至何时採取素食,还需要用现代营养学与中医养生学相结合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自己多加体会,这也就是我们提倡「合理素食」的初衷。 愿本书能帮助你走上一条理想的健康之路。
党毅 陈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