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愤怒常带我们走向孤独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毕达哥拉斯
愤怒有其存在的必要,愤怒也可以是我们的朋友,帮助我们保护自己、追求成就、捍卫正义。这也是我很欣赏本书立场的原因,因为它没有一下子就否定了这个从我们一出生就跟着我们的好伙伴。
只是,我们不能只有愤怒,也要主动跟其他情绪交朋友。尤其当一个人无能又不想努力时,就会经常愤怒,怪天怪地怪老母。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也特别平庸,主要担任陪衬的角色,自己让自己活得孤独。
在本书中提到,愤怒与前额叶活化偏低有关,而前额叶又主要掌管着人类高级的心智能力。如果我们经常愤怒,我们的心智能力确实也会跟着受到影响,所谓「理智线断了」的说法,这样看来倒是形容得很贴切。
在现实生活中,愤怒容易引发攻击行为,对人际关系不利,也损害健康。愤怒的人在事后很容易感到后悔,但后悔后又无力调整自己,只能无奈坐等下一次愤怒的爆发。
本书是解析愤怒的完全手册,把生气、愤怒的肌理探讨得彻底,有佐证、有依据。里面把愤怒的正面好处与负面结果,还有大脑的神经机制,病理性的人格,正确面对愤怒的态度,还有自助的方法,都完完整整地梳理了一遍。用词简单易懂,方法具体好执行,很适合大众阅读。
当你抱怨人生时,为什么不想想,到底是人生出了差错,还是自己的心念出了差错。──铃木大拙
遇到情绪,包括生气、愤怒,我们常要回到动心起念处去下功夫。譬如说,我们是不是因为没有被认同,感受不到被爱而愤怒?我们的愤怒是不是一种过去经验积累的投射,而非全由眼前的对方所引起?
愤怒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也包括我们内在的自言自语。当外在事件出现,请暂且先不以具体行动回应;而是先回到内在,觉察我们对自己说了什么话,这些话便是一种惯性。
中断思考是理性自我向实际自我发送快冷静下来的信号。让兴奋静下来的最好方法是深唿吸,一边数三下,一边深唿吸,再数三下的同时憋气,接着数六下的同时吐气。停止思考三秒、深唿吸吐气十二秒,总共只要忍住十五秒的话,便能控制住大火。这十五秒是能稳定愤怒的「黄金时间」。──李忠宪
作者提供稳定愤怒的方法很简单,一下子要完全停止思考有点难,但我们可以练习专注在唿吸、觉察我们身体的讯号。这种练习平常就可以进行,如果时间规律会更有效;一天十到二十分钟,把心静下来,只跟自己在一起。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常常匆匆赶路,忘了对自己微笑。能对自己微笑的人,也比较会记得对他人、对世界微笑,展现利他友善。
一个身体放松、内在宁静的人,相对不容易引起对方的怒气。就算对方真有怒气相迎,也较能大事化小,或者化险为夷。
于是,我们能冷静地使用「我讯息」把自己的意思清楚表明,问题也就有机会获得处理。那么沟通能进展,关系就能继续,最后放下了对自己与对他人的折磨,走向每一个明天所带来的每一次全新开始。
临床心理师 洪仲清
前言
我为什么无法调节愤怒呢? 生活中我们最常体验的情绪之一就是愤怒。也许是因为妻子的唠叨或丈夫的晚归,事情不太顺利时,我们总会忍不住恼火起来。在职场上,与上司有摩擦、被同事出卖也都会让人感到火大。
在公家机关或医院看着长长人龙,排队排到不耐烦;接着,若柜台职员的接待态度不如预期,就可能瞬间激怒我们。开车时,突然有一辆车插进来,我也会不知不觉地大骂脏话、血压飙升,变身成暴怒「浩克」。
有些人会忍不住将怒火喷发出来,可能在大街上大声咆啸、作势挥舞刀子,或因为恶意逼车而冲撞他人车子,或争执着对方妨碍行车而砸毁对方车子。甚至因为无法控制心中熊熊怒火,而自残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都说明,现在的我们正活在愤怒的社会当中。
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的消气方法,有人会喝酒解闷,有人只会抽菸消愁,也有人会向无辜的家人发脾气,还有人认为忍就是上策而拚命忍着,以至于最后得了心病。也有不少人认为累积怒气会得病,所以必须把愤怒发洩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净化作用论」。
他们认为在累积怒气之前必须要先表达出来、解开心结,但是,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这理论并不是对的。如果表现出愤怒的话,不但不会减少火气,反而会加速引爆怒火,且降低自己生气的临界点,导致以后就连小事都容易暴怒。
越是生气越是养成习惯,愤怒又会生成另一个愤怒。生气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最重要的是,还会毁了自己的人际关系。
我发出去的怒火,对方会直接收下,并再次向我发射。愤怒这情感就像火一样,会麻痺对方的理性判断,麻痺理性的人,别说是道歉或发觉到自己的错误,他们还会做出看起来很有攻击性的言行。表现怒火也无法解决问题,人际关系会一直陷入恶性循环,这终究无法成为消除怒气的最佳解决办法。
许多人经常生气,却不清楚处理愤怒的方式;若想要熄灭怒火,可以善用理性的大脑前额叶。用理性的力量安抚愤怒后,再冷静沉着地向对方传达讯息,可以避免情绪化的应对、解决问题。
人类为了生存进化和繁殖,而选择与他人合作;如果想要和他人合作,便必须先了解他人的心,所以同理能力与镜像神经元等就因此变得很发达。培养同理心、锻练前额叶的话,可以阻止愤怒的累积与爆发。如果能将之扩散到社会上的话,就能大幅减少令人生气的事情。
「治癒」一词曾因艰辛的现实生活,而像万灵丹一样地流行一阵子,但是治癒的药效是非常短,因为人生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没有压力。问题并不是在于压力,而是在如何接受这一切自在生活,治癒只是逃离压力的方法之一而已。
在讲求同理心的时代下,一个人的幸福取决于如何与他人沟通。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解决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幸福沟通的技巧,为此最重要的就是要会调节愤怒。
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是这么祈祷的:「神啊,请给我能接受无法改变事实的平常心,请给我能改变事物的勇气,以及知道区分其中差异的智慧。」
这世上,任何人都无法掌控周遭一切的环境,我们只能随着环境去改变自己的态度而已。例如职场上司生气时,我们不能跟着吼回去、正面冲突,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自己的抉择。不管上司再怎么激动,要如何应对他的态度,则是我们的选择。生活不是随着发生什么事而做出决定,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态度,调节愤怒可以成为改变这一切的出发点。
如果能用大脑的前额叶来控制、调节怒火的话,就能提高情绪的控制能力,自信心也能一併上升。人际关系变好,就更加满足人类想被爱、被认同的欲求,让自己变得更幸福,调节愤怒可说是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的第一步。
李忠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