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论及其他

灵魂论及其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ristotle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经典名着文库系列083
  《灵魂论及其他》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着作,也是西方心理学史上的开创性着作。

  《灵魂论及其他》的学术价值,可以说是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之后最重要的具体延伸与发展。《形而上学》广泛地研究万有的构造与属性;《灵魂论及其他》则具体地研究有生命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两部学术宝典之间的学术性关联,可以说就是建立在由《形而上学》所发展出来的「形质论」(hylemorphism)与「实现─潜能」(act-potency)等两个理论之上。

  本书包括《灵魂论》、《自然诸短篇》共八篇短论以及《炁与唿吸》一篇。其中《灵魂论》共分三卷,各卷分别包括五、十二、十三章。即
  第一卷 回顾先哲对于「灵魂」的各种理论,尝试找出有关灵魂的各种属性。
  第二卷 发展「灵魂」的理论架构,从对灵魂的定义,灵魂的机能,感觉五官与感觉对象的讨论。
  第三卷 探究感觉魂、理性魂,纯粹理智中的主动理智与被动理智,纯粹理智与实践理智的关系。
  最后 完结于灵魂各机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亚里士多徳(西元前384年~前322年)


  出生于希腊,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御医。17岁到雅典柏拉图学院读书,约20年时间,直到柏拉图去世为止。

  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到特洛德建立分院,之后应马其顿国王菲利浦二世的邀请成为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直到亚历山大登基。亚里士多德返回雅典创建自己的学院,思想逐渐摆脱柏拉图的理论,转向注重经验观察的经验论。亚里士多德经常与弟子漫步在学院回廊并讨论哲学问题,后来被称为「漫步学派」。

  亚历山大大帝驾崩时,雅典掀起反抗马其顿风潮,亚里士多德因为曾是亚历山大的老师而受迫害,被控「渎神」罪名。亚里士多德逃离雅典到欧坡雅的查齐斯,并于隔年因病去世。

  亚里士多德早年着作多已佚失,现今流传学院期间的两种着作:一是以一般大众为对象而写作的对话体着作,已佚失;一是学院内教材,这是目前可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着作的原本。亚里士多德死后,其着作手稿曾为了避免被当朝政府强行索要而藏匿了两百多年。当今亚里士多德着作是漫步学派第11代传人──安卓尼库斯(Andronicus of Rhodes)编纂而成。

译者简介

吴寿彭(1906-1987)


  在无钖出生,号润畲。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29年东渡日本考察「明治维新成功的缘由」,寻求强国富民之道;先后在江、浙、湘等省军政机关任职;曾任海塘紧急工程处处长、工程局副局长;在北京、青岛等地任铁路、水利、航业、化工、有色金属等企业中任专业工程师。精通古希腊文,曾翻译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着作,并获推崇为「亚里士多德着作翻译第一人」。
 

图书目录

灵魂论
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汉文译者绪言
《灵魂论》章节分析
《灵魂论》正文
卷(Α)一[共五章(402a1—411b31)]
卷(Β)二[共十二章(412a1—424b19)]
卷(Γ)三[共十三章(424b20—435b26)]

自然诸短篇
《自然诸短篇》前言
(一) 《自然诸短篇》的编次
(二) 《自然诸短篇》撰写的先后
《自然诸短篇》篇章分析
《自然诸短篇》正文
感觉与感觉客体[共七章(436a1—449b3)]
记忆与回忆[共二章(449b4—453b11)]
睡与醒[共三章(453b12—458a31)]
说梦[共三章(458a32—462b11)]
梦占[共二章(462b12—464b19)]
长寿与短命[共六章(464b20—467b9)]
青年与老年•生与死[共六章(467b10—470b6)]
唿吸[共二十一章(470b7—480b31)]

炁与唿吸
关于《炁与唿吸》汉文译者绪言
《炁与唿吸》章节分析
《炁与唿吸》正文
一卷[共九章(481a1—486b6)]

《灵魂论》、《自然诸短篇》与《炁与唿吸》书目
(一) 1. 现存希腊文古抄本——《灵魂论》(De Anima)
2. 《灵魂论》近代校印本
3. 《自然诸短篇》的现存古抄本(Parva Naturalia)
4. 《自然诸短篇》近代校印本
5. 《炁》(de Spiritu)现存希腊文古抄本
6. 《灵魂论》与《自然诸短篇》中古希腊诠疏
7. 《灵魂论》与《自然诸短篇》的拉丁译本与拉丁诠疏
8. 《灵魂论》、《自然诸短篇》、《炁与唿吸》近代各国译本
(二) 参考书目

《灵魂论》、《自然诸短篇》与《炁与唿吸》索引
索引一 人名,神名,地名,书名
索引二 《灵魂论》题旨索引
索引三 《自然诸短篇》与《炁与唿吸》题旨索引

编后记

亚里士多德生平年表


 

图书序言

编后记
 
本书译文依据贝刻尔(I.Bekker, 1785-1871)校订的《亚里士多德全集》(Aristotelis Opera)第三卷,牛津,1837年印本译出,同时参照了路白丛书希英对照本和其他版本校订,亚里士多德的着作版本,经过数百年各国校订者、编译者的考求,已相当完善。本书译者措意于前人的功夫,为每篇写了长序,增补了各篇的章节分析,编订了索引,并补充了大量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是国内外最近研究的成果,有的则是译者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故本书实为一部不可多得的译作。
 
亚氏全集第三卷包括十四篇题,诸多译本均无一个统括全书的书名,按其内容,前两篇可说是论述各种自然现象的,后十二篇则是探讨人的生理、心理和种种生物现象的,故我们将本卷编为两本:《天象论•宇宙论》和《灵魂论及其他》。
 
《天象》、《灵魂》两书凭近代科学理论为之衡量,有些议论不免于左支右绌,但是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可以找到现代多种科学观点的胚胎和新芽。」古希腊先贤所留下的这些篇章包括其原始的术语和各种观点,常常诱发出许多新兴的科学门类,也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研究课题。
 
本书译者吴寿彭先生1906年生于无钖,号润畬,1926年毕业于现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29年东渡日本考察「明治维新成功的缘由」寻求强国富民之道,先后在江、浙、湘等省军政机关任职,曾任海塘紧急工程处处长,工程局副局长,又先后在北京、青岛等地任铁路、水利、航业、化工、有色金属等企业中任专业工程师。主要译作有《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9、《原子弹与世变》1945、《利玛窦传》1945、《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恶梦》1946、《芳济培根传》、《谟罕默得传》1946-1947。1957年后在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下,吴先生立志于古希腊先哲的翻译和出版,直至年逾八旬仍孜孜不倦致力于亚氏着作的翻译,在其匆匆的晚年连续翻译了《形而上学》1959,《政治学》1966,《动物志》1979,《动物四篇》1984,以后又完成了《天象论•宇宙论》、《灵魂论及其他》等六巨卷,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奋力拚搏的毅力实令人敬佩不已。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