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新手爸妈的宝宝成长週记
从医30多年,接生超过3万个健康宝宝的「产公」的经验分享!
让潘医师告诉妳秘诀,让妳从怀孕到生产,都可以美美的,安心迎接宝宝的来临
本书以超清晰2D、3D、4D超音波宝宝成长实境照片,加上孕期不同週数应注意事项的重点提示,让新手爸妈轻松学习孕产相关知识。
透过超音波照片,你可以观看宝宝每一阶段的成长变化,看着宝宝一天一天地健康成长,这正是「眼见为凭」给新手父母最好的心灵力量。
怀孕了,妳从亲友那里、从网路得知很多资讯,告诉妳不可以做这个、做那个,不要吃这个、吃那个,让妳胆战心惊。其实有许多禁忌是没有根据,以讹传讹,本书会一一替妳解惑,让妳有个轻松自在的孕期。
如何解读胎儿成长数据及各项医学检查内涵?发生异常的原因及结果?羊水为什么会过多或过少?孕妇可不可以喝咖啡、养宠物?及各种用药问题,书中也会一一为妳解答!
CH3 怀孕9〜11週:HELLO,小小人你好! 怀孕9〜11週
子宫大小:如拳头般。
基础体温:呈高温相。
阴道分泌物状况:乳白色带有酸甜味,增多。
身体状况:严重害喜,腹部尚未明显凸出,由于荷尔蒙的变化,容易感到下腹部发胀、频尿,乳房也开始胀大;这几週是胎儿成形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最容易流产的时期。
胎儿的样子:身高约9公分,体重约30公克,头、身体、脚各佔身长的1/3,脸型已像人类,牙根也开始形成,皮肤的感觉像蜡一般。
从第9週开始,由肋骨构成的胸廓渐渐关闭,作用是保护心脏;眼睑完全闭合,以保护眼睛,直到第26週时才又打开;胎儿的手指渐呈放射状分开,可以张合,指甲也出现了!
到了第10週,身体下半部的成长开始急起直追,成长的速度甚至比头部还要快;此时期胚胎的身长加倍,肠子也完全移入了腹腔。上下颔开始骨化,上面的牙板冒出齿芽,声带开始发育,唾腺也开始有作用了。
透过超音波照片来看看宝宝现在的样子
准妈妈看过来
1.严重害喜且经常呕吐的准妈妈,即使吃不下东西也要多喝开水,因为脱水对宝宝的发育很不利。
2.早晨一起床就要立刻吃东西,可在床头事先准备苏打饼干、烤土司等轻食,因为一旦空腹会加重害喜的程度。
3.害喜如果太严重,请教医师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4.要戒菸、戒酒,这些都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5.要预防便秘,除了规律正常的饮食外,还要多吃含高纤维的蔬菜,起床后也可以喝一杯温开水或牛奶。
6.身体发冷会引起子宫收缩,所以要记得保暖。
7.如果仍在上班,记得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要太劳累,也要找时间伸伸腿脚,活动一下筋骨。
8.保持精神愉快,不要有太多压力或负面情绪。
潘医师给准妈妈的提醒Part 1 孕期出血,一定要就医检查
孕期出血的状况有很多,原因及处置方式也各有不同,以下就早期出血及中晚期出血分别说明:
早期 原因:怀孕前3个月出血,很多情况是找不到原因的,而在找得到的原因当中,以染色体异常最常见,这种情况没有预防方法,所谓「适者生存」,若胚胎本身不健康,就会被自然淘汰,发生机率约为10%。
其他原因还有:荷尔蒙失调、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等因子宫本身问题,或是有习惯性流产、感染、免疫系统对怀孕产生排斥等,心脏、肾脏功能不好的女性,生活压力大、熬夜、太过疲累,吸毒、抽菸、喝酒等,也都会导致怀孕早期出血。
处置方式:做超音波检查,确认胚胎有没有正确着床,最早可以看到妊娠囊是在最后一次月经后4週又3天,较能确认的时间大约是在第5週,所以怀孕第5週就可以做超音波检查。若出血是源于先兆性流产,医师会给安胎药,补充黄体素,并建议孕妇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中、后期 原因:此时出血要特别小心有可能是胎盘问题引起,像是胎盘过低、胎盘剥离、前置胎盘等;若是怀多胞胎,在中后期也比较容易有出血现象。
处置方式:这时出血较需要担心的问题是早产,所以此时要确定胎盘有没有问题,要检查胎盘的位置对不对,并使用胎儿监视器,评估胎儿是否健康,也要了解宫缩情形;若出现早产现象,应安排住院,并给以肺泡成熟剂及安胎药。
若为前置胎盘,需要住院安胎,直到出血状况缓解。
若为胎盘剥离、子宫破裂,表示母体可能已经没有血液能供给胎儿,必须立刻进行手术让胎儿娩出,否则可能会导致胎儿缺氧死亡,延误太久的话连母体的生命都有危险。
若为多胞胎,容易因早产而有出血的情形,但胎盘位置不一定有问题,所以应评估是否需要安胎。
《潘医师让妳问》
Q:我早期怀孕,正面躺着睡觉腰很酸痛,趴着睡比较舒服,请问孕妇可以趴着睡觉吗?
A:怀孕前3个月可以趴睡,这时腹部仍有足够的空间,趴着睡不会压迫子宫,但也因个人体型差异而有不同,如果趴着睡觉得不舒服当然就不要,但如果怀孕是再多一点的週数就不能趴睡了,改成侧睡或是抱着抱枕半趴半侧睡比较好。
《潘医师让妳问》
Q:听人说怀孕不可以吃薏仁,是这样吗?
A:中医师蔡绣鸿在中医书籍里确实有提到薏仁有利水下行的功效,怀孕妇女不可食用,否则会有流产的风险;西医药理学动物实验中发现,薏仁的确会使子宫平滑肌兴奋,导致子宫出现收缩的状况,但现代医学还未有人体实验证实薏仁会导致流产。
需要在意的关键点还是在于食用量,任何食物都不适宜过量食用,若只是不小心吃了一点薏仁,因此而导致流产的可能性非常小,不用过于担心。对于喜爱四神汤的孕妈咪,吃猪肠喝汤是可以的,至于甜点薏仁就先忍着,产后再吃吧!
潘医师给准妈妈的提醒Part 2 该为了肚中的宝宝与宠物分手吗?
现在人养宠物的比例很高,很多女性在怀孕前养有宠物,不管是猫、狗、鸟、鱼、蜥蜴、蛇,什么都有人爱,甚至把牠们当成家人般看待,而一旦怀孕,孕妈咪们常听人们建议要将宠物送走,以免因感染人畜共通传染病而导致胎儿畸形。其实这是不需要的,如果孕妇因为宠物被送走而使心情受到影响,反而不利孕程。
怀孕时最需要注意的人畜共通传染病原为弓浆虫,猫是主要宿主。弓浆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能感染几乎所有的恆温动物,包括宠物猫狗和人类,而弓浆虫只有在猫科动物体内才能产生有传染性的虫卵,猫在吃了被弓浆虫感染的野味或生肉后即可能被感染,通常在猫被感染的3〜10天后,虫卵开始从粪便排出,持续10〜14天左右。
如何避免传染弓浆虫病?
每只猫咪一生只会感染一次弓浆虫,也只会传播一次卵囊,卵囊排出的24小时内没有传染性,所以只要每天清除猫咪粪便,基本上人类就不会通过猫粪感染弓浆虫。
大多数被传染弓浆虫的人,基本上都是因为吃下具有传染性的虫卵而被感染,要避免被感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吃没煮熟的肉:如果烤肉、涮肉的温度不够,或是煮的时间过短,其中的弓浆虫卵没被杀死,就有被传染的危险,所以煮肉、涮肉、烤肉要吃全熟的,切过生肉的刀和砧板要洗干净,生食、熟食的砧板最好区隔使用。
2.不接触感染弓浆虫的猫咪粪便:怀孕前3个月要少接触猫咪,猫砂要每天清理,但孕妇不要自己清理;不给猫咪吃半生的肉或食品,只餵牠吃猫粮或猫罐头,也别让猫咪外出,以免因接触到流浪猫而感染。
3.做弓浆虫病检查:若准备怀孕,最好提前3个月做孕前检查,若发现感染弓浆虫,要治疗痊癒后再怀孕。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感染过弓浆虫病且已治癒,就不会再传染给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未感染过弓浆虫病,又未注射过相关疫苗,一旦感染就会传染给胎儿。
4.做好宠物护理:勤给宠物洗澡,注意清洗宠物的趾甲和眼耳,还要定期为宠物注射疫苗,打预防针,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
事实上,时下大多数的宠物猫自幼就被养在室内,几乎从不会外出与野猫共处,也多数是以餵食饲料,所以不用太担心有弓浆虫感染的可能。
孕产知识+ ★孕妇看牙科须知 怀孕期间由于体内荷尔蒙产生变化,口腔内某些致病菌增生,使牙龈对细菌的刺激更加敏感,加上孕妈咪饮食习惯改变,可能偏爱酸酸甜甜或是重口味的食物,也会提高牙龈发炎与蛀牙发生的机率;另外,发生在怀孕初期的孕吐,因呕吐出来的酸性物质容易损害牙齿,时间一久就会使牙齿脱钙、变软。
如果放任蛀牙或牙周病情况恶化,不但会使孕妈咪的进食情况不佳,继而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且牙周病若恶化,会引发牙龈红肿疼痛与流血状况,细菌容易透过血液影响胎儿的发育,严重的话可能导致早产或流产。所以,怀孕期间若有牙齿的相关疾病,必须要积极治疗,以下的注意事项提供孕妈咪看牙医时作为参考:
1.可以照牙床X光,但腹部需覆盖铅衣。
2.可以打局部麻醉药。
3.可以抽牙床神经,做根管治疗。
4.无痛的情况下可以拔牙。
5.可以吃抗生素。
6.无药物过敏者可吃止痛药。
7.可以吃胃乳片。
潘医师给准妈妈的提醒Part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巨细胞病毒
在已开发国家中,约有七、八成人口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简称CMV)的带原者,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可能受感染。初次感染巨细胞病毒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病毒会继续在喉咙分泌物、尿液及精液中出现,之后会潜伏在单核球(Monocyte,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血球)中,它一旦进入人体,则会终生存在。
免疫能力正常的人在感染巨细胞病毒后通常无症状产生,但在免疫不全的人,如器官移植或AIDS病人及未出生的胎儿,巨细胞病毒却具有致病力,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类:
1.人际接触:如接吻、性行为,或经由手将唾液和尿液传播至眼睛、鼻子或嘴巴。
2.怀孕妇女将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
3.输血和器官移植。
初次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孕妇,在怀孕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的机会约为1/3;若在怀孕前即感染巨细胞病毒,在怀孕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的机率则会降低。在已开发国家中,大约每750个胎儿就有一个因感染巨细胞病毒而导致残障。
巨细胞病毒对婴儿发育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智力障碍、听力受损、视力受损、成长障碍、肺部疾病、血液疾病、肝脏疾病、脾脏疾病等,因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症状,可能在出生时即显现,或迟至婴儿期才出现。因巨细胞病毒感染而导致新生儿听力及视力受损,通常发生在出生后数月或数年之后,而大部分感染巨细胞病毒的婴儿并不会出现症状或残障。
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托儿所很常见
孕妇会经由接触婴幼儿而感染巨细胞病毒,尤其是经常接触2岁半以下婴幼儿者。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托儿所很常见,但是巨细胞病毒对幼儿本身并无伤害性,反而是照顾幼儿的师长可能有感染的风险,所以有孩子在托儿所或自身在托儿所上班的孕妇,以下做法可避免感染巨细胞病毒:
1.勤洗手: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接触婴幼儿唾液和尿布之后;每次洗手时间大约要15~20 秒。
2.避免直接亲吻6岁以下幼儿的嘴巴和脸颊,减少唾液和体液的接触。
3.不要和幼儿共用食物、饮料和餐具。
如果妳已经怀孕,且在托儿所上班,未感染过巨细胞病毒或不确定是否被感染过,妳就应该选择照顾 2 岁半以上的幼儿,以减少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机会。
要怎么知道有没有感染过巨细胞病毒呢?通常借由血液检验就能确定,羊膜穿刺检测就可得知胎儿是否受到巨细胞病毒感染;至于新生儿,可利用採集「脚跟血」筛检代谢疾病时多採集一片採血卡,即可检查有无感染巨细胞病毒,但此项检查健保并无给付,须为自费。
《潘医师让妳问》
Q:怀孕初期有一点出血,正常吗?
A:怀孕初期如果只有一点点咖啡色或粉红色出血留在内裤或卫生纸上,而且也没有腹痛的情形,较多的情况是因为胚胎着床造成的正常生理现象,只要多休息并持续观察,通常无大碍;如果出血量较多并持续,或合併腹痛等症状,可能为先兆性流产或子宫外孕,应尽快就医。另外,子宫有息肉或子宫颈病变,也可能出现少量出血,不过还是建议小心为上,一有出血就应该看医生,由医生判断是否服用黄体素来改善出血的情况。
《潘医师让妳问》
Q:孕妇可以擦防晒霜吗?
A:可以,但选择用品时以物理性防晒的产品安全性较高,较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也不会伤及胎儿;至于防晒系数的选择(SPF25〜SPF50),可视晒太阳时间的长短而定。另外,怀孕期间由于黑色素细胞格外活跃,容易形成黑色素沉积,所以孕妇涂擦防晒品的厚度需要比一般人加强,才能有防护紫外线及避免晒黑的效果。
《孕妈咪笔记》(整页)
Part 1.待办事项
Part 2.要问医生的问题
Part 3.我的心情
本书特色 超专业──作者有30多年的行医经验,接生的新生儿超过3万人,因视病如亲而深得病患信任,更蝉联多年杂志调查全国妇产科好医师。
超实用──比同类书籍向医学专业更深入一步,也更贴近孕妈咪的需求,书中提出孕妈咪可能纳闷于心,但门诊时没时间向医师提问,在坊间报章杂志上又不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及坊间一些似是而非的孕产知识,都一一给予解惑。
超详细──提供孕期每个阶段超音波的图像及解说,并说明宝宝每个阶段的成长状况,让妳明白每次照超音波时有哪些观察重点,有利妳和医师间的迅速沟通。另提供常见问题解答、实用孕产知识、孕妈咪孕期应注意事项,及精美的孕妈咪笔记。
名人推荐 潘院长把多年来行医,解决孕妇疑难杂症、千奇百怪问题的超级能力,作了科学性的整理,贯穿时间轴(孕週排序),突破空间性(事件启动),超越想像力(图文并陈),转换成这本书。――亚太母胎医学基金会董事长郑博仁
潘医师本着一贯的专业,以医学的、专业的、科学的角度来解惑准妈妈怀孕过程的担忧,同时澄清一些来自亲友、网路的错误谣传讯息,让准妈妈了解怀孕期间身体、心理不同阶段的变化,多了安心与幸福感!――台湾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黄闵照
本书字里行间充满诙谐幽默,用「Q&A」的方式和孕妈妈作充分的互动和关怀,配合清晰的照片图像,阅读起来赏心悦目,非常适合孕妈妈先将整本书完整浏览一遍之后,再根据自身疑问从书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台湾周产期医学会理事陈震宇
本书比同类书籍向医学专业更深入一步,也更贴近孕妈咪的需求,堪称全方位怀孕百科。――《婴儿与母亲》杂志发行人张锦辉
《星辰的低语:宇宙的演化与奥秘》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宏大而细致的宇宙史诗,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间的洪流,探索从宇宙诞生之初到如今万千星辰点缀夜空的壮丽历程。我们不再关注微小的个体成长,而是将视角投向最为宏大、最为深邃的未知领域——我们所栖居的这个巨大、不断膨胀的宇宙的起源、结构、演化及其隐藏的终极规律。 第一部分:太初的混沌与光明的诞生 本书的开篇将深入剖析“零点”——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的精确瞬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爆炸,而是一个空间、时间、能量和物质同时诞生的奇点事件。我们将借助最新的粒子物理学和宇宙学模型,重现宇宙诞生后第一个普朗克时间内的极端状态。 暴胀理论的精妙构造: 为什么宇宙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了指数级的膨胀?这一部分将详细阐述暴胀理论如何解决了早期宇宙的平坦性问题和视界问题,并解释了量子涨落如何成为日后星系形成的“种子”。 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时代: 随着宇宙冷却,基本粒子如何从能量中凝结?我们将追踪夸克、电子、中微子等基本构件的形成过程,揭示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组成单元如何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初具雏形。 核合成的熔炉: 宇宙诞生后的前三分钟,是元素谱系建立的关键时期。本书将细致描绘轻元素——氢、氦以及微量的锂——是如何在宇宙的冷却过程中通过热核反应合成的。这解释了为什么宇宙早期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为后续恒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黑暗时代的终结: 介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形成。当宇宙冷却到足以让电子和原子核结合形成中性原子时,光子得以自由传播,留下了这幅烙印在今天我们头顶的“宇宙婴儿照”。随后,我们将探讨随之而来的漫长“黑暗时代”,那时宇宙中只有中性气体,尚未有任何恒星发光。 第二部分:恒星的诞生、生命与死亡的循环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宇宙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恒星的生命周期。恒星不仅是宇宙中的光源,更是化学元素的炼金术士。 第一代恒星(Population III): 探究宇宙中最早的恒星,它们几乎完全由氢和氦构成,体积庞大,寿命短暂但燃烧猛烈。它们的死亡方式(超新星爆发)首次将重元素(碳、氧、铁等)抛洒入星际空间,为后续世代的恒星、行星乃至生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恒星并非孤立存在,它们聚集在星系之中。我们将介绍冷暗物质(Cold Dark Matter, CDM)在星系形成中的核心作用,以及星系如何通过引力吸积、碰撞与合并,从微小的原星系团成长为螺旋星系、椭圆星系乃至不规则星系。 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工程: 详细解释主序星如何通过氢核聚变维持稳定,以及当核心的氢耗尽后,不同质量的恒星如何走向不同的终点——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超新星的宇宙贡献: 重点阐述Ia型和II型超新星爆发的物理机制,以及它们作为宇宙中所有比铁重的元素(如金、银、铀)的唯一制造工厂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时空的极端领域与未解之谜 宇宙的深处隐藏着一些挑战人类直觉的物理现象,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带领读者直面这些宇宙学的前沿和挑战。 黑洞的几何学与信息悖论: 深入解析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如何预言黑洞的存在,并探讨史瓦西半径、事件视界和奇点的概念。我们将分析霍金辐射的理论,以及黑洞信息悖论——物理学中尚未解决的重大冲突。 引力波:时空涟漪的探测: 介绍LIGO等引力波天文台如何首次捕捉到双黑洞或中子星并合产生的时空涟漪,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电磁波的观测宇宙的窗口。 暗物质的幽灵: 探索围绕着星系旋转曲线、星系团引力透镜效应等观测证据,确认宇宙中存在着占总物质约27%的“暗物质”。本书将梳理目前主流的候选粒子(如WIMPs、轴子)及其探测实验的进展,尽管我们仍未直接观测到它。 暗能量的驱动力: 介绍对遥远超新星观测的颠覆性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我们将讨论暗能量作为一种弥漫在整个时空中的负压力的概念,它占据了宇宙总能量密度的约68%,并探讨它与宇宙学常数的关系。 第四部分:我们与宇宙的联系——宇宙学与未来 最后一部分将把视野拉回到人类自身,探讨宇宙学对我们理解存在意义的影响,并展望宇宙的终极命运。 宇宙学原理与人择原理: 讨论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具有特殊地位的哲学思考。宇宙学原理(大尺度上均匀且各向同性)如何支撑了现代宇宙学模型,以及人择原理在解释宇宙精细调节中的作用。 系外行星与宜居性: 尽管本书不聚焦于地球,但我们将简要介绍寻找系外行星的“特洛伊木马”——凌日法和多普勒频移法,以及科学家如何评估一个行星是否具有孕育生命的潜力。 宇宙的终极命运猜想: 基于暗能量的存在,我们将评估不同的宇宙学未来模型:是持续加速膨胀直至“大撕裂”(Big Rip),是最终冷却的“大冻结”(Big Freeze),还是存在回归收缩的“大挤压”(Big Crunch)? 本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最新的观测数据和理论模型,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连贯、充满奇迹的宇宙演化图景。它是一次关于尺度、时间和物质的深度沉思,是对那个广袤、古老且永恒运动的宇宙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