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融合27部中医典籍与理论的自然身心疗法

导引:融合27部中医典籍与理论的自然身心疗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医
  • 导引
  • 自然疗法
  • 身心健康
  • 养生
  • 传统医学
  • 经络
  • 气血
  • 健康养护
  • 中医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导引」,为中医六技(导引、按跷、针、砭、灸、药)之一,用于养生、健身、理疗,因具有”疏导气血、引体令柔”的功能,故对于长期习惯性姿势造成的损害或年岁渐长而造成的各种身心疾病尤为明显,同时对于各年龄层健康族群的身心调理、中医工作者的身心体悟、养生爱好者的身体调养也具有不错的效果。

  导引术,以「柔缓」、「延伸」、「平衡」的牵引动作,解决「紧张」、「僵硬」、「失调」的身心功能
  形体牵引,强化身心,
  经络疏导,打开纠结,
  脏腑调和,畅通气血!
  ▲人体7大部位×49式
  260多张全彩步骤图,用柔和、渐进、持续的力量执行,清楚易懂、每个人都能学会。
  ▲依据27部中医典籍×调理60多种症状

  矫正嵴柱不良姿势
  松开肌肉、韧带、关节
  减轻身体麻木、屈伸不利
  解决肌肉僵硬、痠痛、紧张
  消除体内淤血
  调理五脏六腑
  改善虚冷畏寒
  保健肝、脾、肾功能
  畅通肝、脾、胆等经络
  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舒缓偏头痛
  解决紧张、焦虑、烦躁

 
好的,为您构思一份不涉及您所提及图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字数在1500字左右。 --- 《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跨学科视野下的身心健康探索》 导言:在纷繁信息中寻觅宁静 在这个节奏日益加快的时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身体机能维护,而是延伸至对精神状态、情绪平衡乃至生命哲学的深刻关怀。我们被海量的健康信息和五花八门的疗法所包围,却往往感到迷失,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可持续的健康之道。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是对某种单一疗法的推崇,而是一次跨越时空、融合多元视角的深入探索,旨在搭建一座连接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的桥梁,引导读者重塑对自身健康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部分:理解人——整体观的重塑 本书首先着力于重塑读者对“人”的理解。我们不再将身体视为一台孤立的机器,而是将其置于一个由生理、心理、环境和社会因素构成的复杂网络中进行考察。 第一章:生理基础与内在联系 本章深入探讨了人体的基本生理运作机制,但着眼点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例如,我们详细阐述了内分泌系统如何与免疫系统进行复杂的信息交流,以及肠道菌群在调节情绪和认知功能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探讨“压力”这一概念的生理学基础——皮质醇的释放、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以及这些急性反应如何转化为慢性疾病的隐患。这部分内容旨在提供扎实的生物学知识,而非枯燥的教科书式描述,而是将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联系起来,让读者明白“心”与“身”的物理连接点在哪里。 第二章:心智的地图绘制 心智活动是人类体验的核心。本章将心智活动置于神经科学的框架下进行审视。我们考察了记忆的形成与巩固过程,大脑的可塑性,以及情绪反应的神经通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意识流、自我认知与叙事结构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体验的。例如,通过分析安慰剂效应的神经机制,我们试图说明信念本身所蕴含的强大疗愈潜力。同时,我们也会审视现代生活中的“信息过载”对注意力资源造成的挤压,以及如何通过有意识的练习来重建心智的专注力。 第二章的延伸:文化背景下的情绪表达 情绪并非普世一致的表达方式。本章将引入跨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表达悲伤、愤怒或喜悦的模式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面对自身情绪时,避免僵化的评判标准,接纳情绪的多元面貌,从而实现更健康的心理调适。 第二部分:探索疗愈的维度 在构建了整体性的理解基础后,本书进入对不同疗愈维度和实践方法的探讨。这些方法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一个更坚固的健康堡垒。 第三章:运动的艺术与科学 本书对运动的论述超越了卡路里燃烧或肌肉增长的表层目标。我们关注的是运动与神经化学物质的精准互动。瑜伽、太极等强调身心合一的运动形式,如何通过特定的呼吸和体位,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从而实现深层次的放松。同时,我们也会讨论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线粒体功能和细胞修复的积极影响,强调找到适合自身身体节律的“动态平衡”才是关键。 第四章:营养学的现代范式转移 本书的营养学观点拒绝单一的“超级食物”崇拜或极端节食法。我们关注的是“营养的生态系统”。讨论如何通过优化肠道微生物群来增强免疫力,探讨膳食纤维、抗氧化剂与慢性炎症之间的复杂关系。此外,本书特别强调“进食的质量”——即饮食行为与当下环境的互动,探讨正念饮食如何帮助我们重新建立与食物之间健康的、非强迫性的关系。 第五章:睡眠——被低估的修复工程 睡眠是身体和大脑进行深度维护的唯一窗口。本章详细解析了睡眠的各个阶段(REM与非REM)在记忆巩固、内分泌调节和废物清除(如类淋巴系统)中的作用。我们将探讨现代光污染和蓝光对褪黑激素分泌的干扰,并提供一套基于生物节律的、切实可行的睡眠卫生建议,帮助读者恢复高质量的夜间修复。 第三部分:回归内在的实践与哲学 最后的篇章将焦点转向内在世界的探索,引导读者从外部世界的纷扰中抽离出来,探寻内在的资源。 第六章:正念与专注力的训练 正念(Mindfulness)被置于认知训练的层面进行探讨。它不是宗教或玄学,而是一种可习得的注意力控制技巧。本书介绍了几种经过实证研究支持的正念冥想变体,阐述它们如何帮助个体拉开与“思绪”的距离,减少反刍思维(Rumination)的负面影响。我们探讨了如何将正念应用于日常情境,比如行走、聆听和等待,从而将短暂的冥想练习转化为持续的生命态度。 第七章:关系的疗愈力 人是社会性动物,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和长寿的强力预测因子。本章从依恋理论、社会神经科学的角度,解析了信任、共情与安全感是如何在生理层面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将讨论如何识别和修复不健康的依恋模式,以及如何在家庭、职场中建立更具支持性和边界感的沟通结构。 第八章:意义的构建与韧性 健康的终极目标,或许是找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感。本章探讨了积极心理学中关于“流”(Flow)体验和“超越自我”的概念。面对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挑战,如何培养心理韧性(Resilience)?我们通过分析那些在逆境中展现出强大适应力的人群案例,提炼出构建个人意义体系的关键要素——即接纳不确定性,并积极投身于超越个体利益的追求中。 结语:成为自己健康的领航员 本书的最终目的,并非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药方”,而是提供一个多维度的工具箱和一套审视自身的哲学框架。真正的健康管理,是个体根据自身独特的生物学背景、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持续学习、调整和整合的过程。读者将学会如何批判性地吸收外部信息,并最终成为自己身心健康最专业、最负责任的领航员。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徐海朋


  中国山东禹城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体育养生学专业硕士学位;2008—2009年被中国人民大学外聘为教师。现为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教师,从事导引研究和教学工作。历时十年,潜心实践中国第一部证候学专着《诸病源候论》记载全部导引法,受邀在《健身气功》杂志进行多年连载。至2016年,以古代导引法技术为原型,融合儒释道文化和中医学知识,完成导引重构,受邀在上海理工大学、阿里巴巴集团、相宜本草等开展课程。当前,导引已经运用在大学生教学中,并在上海数十家体育俱乐部或健身会所开展课程,受众人群近万人,康复众多亚健康或慢性疾病患者。

 

图书目录

壹 导引 中国古老的健康手段    8
一 导引迷失千年的健康手段    9
二 导引的健康功效    11
三 导引练习的注意事项    11
四 导引课程设计    12
五 导引课堂感悟    14
六 导引常见疑惑解答    14

贰 导引练习前的准备    16
导引装备    17
身心准备    17

参 导引练习姿势    19
站立    20
端坐    20
正坐    21
箕坐    21
箕踞坐    22
偏跏    22
蹲坐    23
蹲踞    23
偃卧    23
覆卧    24
直跪    24
平跪    25
胡跪    25

肆 导引初体验    26
躯体式    27
头颈式    27
手臂式    28
嵴柱式    29
腿脚式    29

伍 导引健康金手段    31
头部练习    32
四角    32
闭目倾头    33
戾头    35
挪头    36
天仰    38
颈项练习    40
摇肩    40
大形    41
引颈    43
引项    44
捉颏    46
胸胁练习    48
引胁    48
虎按    49
承胁    50
单举    52
顿手    53
四周    55
折阴    56
振乳    58
腹部练习    60
胡床    60
践足    61
捻胁    62
引腹    64
引踵    65
振腹    67
腰背练习    69
抑头却背    69
低头捉趾    70
偏跏努膝    71
挽解溪    73
细捩    74
仰引    75
欹身转腰    77
捉足伸脚    78
四肢练习    80
挽犊鼻    80
决足    81
空捺    82
立踵    84
搂肘    85
振肘    86
挽肘    88
仰肘    89
引胫痺    91
展足    92
踵勾    93
摇身    94
端展手足    96
反指    97
飞仙式    99
燕飞    100
正坐调息    101

陆 导引练习后的放松调理    104


 

图书序言

前言

  导引曾被作为中医六技(导引、按跷、砭、针、灸、药)之一,用于养生、健身、理疗,因其具有「疏导气血,引体令柔」的功能,逐渐被称作「导引」或「导引术」。从健康效果来看,导引对由于长期习惯性姿势造成的劳损以及衰老而造成的各类身心疾患尤为明显,同时,对各类康复人群的身心调理、中医工作者的身心体悟、养生爱好者的身心调养也有不错的效果。

  当前,古老的导引或不见踪迹,或难登大雅之堂。作为专业工作者,我希望能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尽一份力,能将导引以客观和全新的面貌,为大众健康做出贡献,这是我挖掘和创作导引的重要动机。本书首先讲解形体知识,同时阐述针对特定部位练习的导引技术。在接下来的两本着作中结合导引技术,讲解经络和脏腑,这样对大家的认知和体验会更加系统有效。

  本书将人体分为7大部位,运用49种技术,透过屈伸松紧的运动变化,调理数十种健康问题。同时,对调理的49个小部位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努力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身体,做到知行合一。

  本书不仅是用来看的,更是用来指导练习的。读者在导引练习之前,请认真阅读本书、理解并遵守「练习的注意事项」。任何效果的出现都需要身体力行,只看不练,或只想不做,任何有益的书籍都是空中楼阁,只有按方法,下功夫,才能够尝到健康和快乐的甜美果实。

  创作的路是艰辛的,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幸好有诸多人给了我很大帮助,他们是上海理工大学刘峰、黄河科技学院张国明、青岛科技大学李菲菲、淮南师范学院杨大鹏,我在北京体育大学时的研究生同学原彩萍女士、刘一博医师,以及给予我支援的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领导和同事,在此一併表示感谢!

  亲爱的读者,如果本书对您有所帮助,请分享给身边需要的人;如果您有不满意之处,请告知我,我会深刻反思,细心总结。
 
徐海朋
于上海理工大学

图书试读

一 导引迷失千年的健康手段
 
1.导引是什么?
 
导引是中国古老的康复理疗技术,是效法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世界文化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项运动项目。
 
「导引」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一书中,书中记载:「吹呴唿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描述导引可以透过动作和唿吸的练习,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传说,彭祖透过练习导引,活到了七百多岁。
 
在专业领域,导引常被称作导引术。导引术是一种康复理疗技术,如果抛开文化层面,本书的技术即是导引术,是唿吸配合与形体牵引相结合的运动养生技术。但透过导引术的长时间练习,可以感悟到背后的「道」文化,所以有「由术入道」一说。因此,导引的称谓比导引术更具有专业特征和文化属性。
 
2.导引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
 
距今5000年前,在青海乐都地区和大通县分别出土的陶罐文物上,描绘着人进行站或舞的有关运动,后经专家证实,这种运动是古代称为「导引」的一种运动。《路史》、《教坊记》、《吕氏春秋》等文献中均记载,7000年前的阴康氏时期,由于「水渎不疏」和「阴多滞伏而湛积」,人们得了很多「重膇之疾」,为能够解决这种症疾,中华先人运用「法于自然」的智慧,创造出导引这种古老的运动。
 
(2)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疾病的康复问题促使导引这一古老运动成为并列于砭石、毒药、艾灸、九针的重要医疗手段,并且在《黄帝内经》中反复论及。与此同时,人们对长寿的不断追求,也促使导引不断发展和演变。正是在这个时期,庄子首先在《庄子》一书中提到了「导引」一词,认为导引是一种延长寿命和保养形体,并深受人们爱好的养生方法。
 
明朝.顾春版《庄子》
 
(3)汉唐时期
 
汉唐时期是导引运动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个时候出现了大量的导引方法。1974年湖南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里有一幅重要的导引图即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另外,隋朝、唐朝政府在太医院成立了专门的导引组织,作为当时重要的医疗康复机构。尤其隋代大医学家巢元方所着的《诸病源候论》一书,对173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却不载方药,而是附属导引技术。本书的技术大多来源于此,继承了导引处于高峰时期的典型特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实在太多了,我很难一一列举。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真正地做到了“导引”。它不是强迫你去接受某种理论,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让你自己去发现身体的奥秘,去体会自然疗法的神奇。书中对于“阴阳平衡”的讲解,我认为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它不仅仅是关于身体的阴阳,更是关于宇宙万物的阴阳。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现了如何在一个看似失衡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平衡。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顺应自然”的理念,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身体的不适,并非是需要激烈的干预,而是需要我们去倾听身体的声音,去顺应它的节奏。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并没有像很多健康书籍那样,简单地罗列一些养生秘诀,而是真正地引导读者去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以及外界环境对我们身心的影响。书中关于“情志致病”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情绪会影响健康,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情绪与相应脏腑的关联,并给出了具体的疏导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肝郁化火”和“思虑伤脾”的章节,它提供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但却非常实用的应对策略,比如通过特定的呼吸练习和冥想技巧来平复内心的波澜。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情绪的关系,不再是简单地压抑或放纵,而是学会了与之共处,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能量。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中医的养生理念很感兴趣,但常常觉得古籍晦涩难懂,难以付诸实践。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将27部中医典籍的精华融会贯通,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关于“经络学说”的讲解,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图示,让我对身体的能量流动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尝试了书里介绍的一些简单的经络按摩方法,比如按揉足三里穴和合谷穴,没想到效果立竿见影,身体的疲惫感真的减轻了不少。而且,书中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疗法,而是将食疗、运动、推拿、艾灸等多种自然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身心调养体系,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holistic approach。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关于自然疗法的书,虽然书名叫做《导引:融合27部中医典籍与理论的自然身心疗法》,但它提供的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古老的中医智慧巧妙地融入到现代人可以理解和实践的自然疗法中,而且内容极其详实,让我感觉像是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医学探索之旅。书中对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堆砌,更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图解,将这种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它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季节变化来调整我们的作息和饮食,并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南,让我这个对中医一知半解的读者也豁然开朗。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治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养生”的书,而且是那种由内而外的、从根本上的养生。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五行学说”的解读,它不仅仅是讲述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更是将这一理论巧妙地运用到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上。比如,针对不同季节,书里推荐了非常详细的饮食建议,让我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规律,更是我们身体的内在节律。通过遵循这些建议,我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和谐,能量也更加充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