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

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物理治疗
  • 行动辅具
  • 康复
  • 辅助器具
  • 老年人
  • 残疾人
  • 居家护理
  • 健康
  • 医学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许多失能朋友或其家属,错估了个案的行动能力,没有接受选用辅具的专业评估与建议,错用不当辅具,不但增加个案往后复健的困难度,还可能波及照顾者,连带受到伤害。

  随着高龄社会到来,辅具的选择与使用,将逐渐成为生活必备常识的一环。以轮椅为例,扶手、靠脚、椅背高度......都会因为不同的个案状况而有不同选择,辅具细部的差别,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评估,才能符合实际的需求,这本书,作者杨忠一主任希望当有个案须要使用行动辅具时,能帮大家做最贴切的参考选择。

  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机转、不同的功能受损程度,非专业难以了解;辅具需求其实是与个案功能缺损息息相关,因此「以功能状况来确定辅具需求」是更直接、更简单、更有效率的选用方式。

  以轮椅为例,协助个案推轮椅是高龄化社会很常见的动作,如何协助个案上下斜坡、台阶、门槛、地面缝隙、崎岖路面等,除了安全第一外,错误的行进方式常造成轮椅翻倒、乘坐个案滑落等危险突发,对照顾者来说不可不慎、不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忠一


  新北市社会局辅具资源中心主任。

  长年实务接触各种失能病患,对各类新旧辅具了若指掌,还能教民众如何DIY的修复辅具。
 

图书目录


辅具,不是用病名来选的 / 杨忠一

第一章  粗大动作功能分级
粗大动作功能分级好理解、好沟通
分级一、可以跑跳,上下楼梯不需扶栏杆
分级二,能放手行走,不能跑跳,上下楼梯需扶栏杆
分级三,需扶持稳定物才能行走
分级四,无法行走,但能在无头靠支撑下维持坐姿
分级五,无头靠支撑下难以维持坐姿

第二章  帮助行走的辅具
步行辅具高度调整的原则
移位腰带,步行训练时预防跌倒的法宝
单点手杖. 要能放手走才适合
前臂拐杖省力好几倍
四脚手杖,偏瘫只剩单手能抓握最合适
腋下拐杖
助行器,加2个轮子会更稳
助步车,可走、可坐、可购物

第三章  轮椅怎么选、怎么用
轮椅尺寸怎么选
脚踏板长度调好,轻松坐正少压疮
轮椅骨盆带位置正确才有效
松紧可调背垫满足人体工学需求
轮椅加桌板,能做事也坐得稳
可拆掀扶手、靠脚,是转移位秘密武器
高椅背、有头靠,可以仰躺、倾倒的轮椅
5招安稳入坐轮椅不前滑

第四章  推轮椅的技巧
自己推轮椅也能趴趴走
中风,也能单手、单脚,推轮椅
协助上下缓坡、陡坡与崎岖路面
协助上下台阶、过门槛、缝隙
双人协助轮椅上下楼梯

第五章  电动轮椅、电动代步车
电动轮椅选「轻便型」还是「马力型」
安全使用电动轮椅的训练
电动代步车要能走路才合适

后记  一定要知道的各种辅具补助资源
长照辅具补助
身心障碍者辅具补助
特殊教育辅具提供资源
职务再设计辅具补助

图书序言

自序

辅具,不是用病名来选的


  2004 年10 月1 日 新北市辅具资源中心开幕,我跟伙伴们也从那天起,开始了全职的辅具服务工作。十多年来我们累积了许多辅具使用上常见的问题;也与失能者的家属、照顾服务员、长照专员、医疗人员、实习学生、辅具销售人员等,分享辅具的种种适用状况与使用技巧。

  辅具,顾名思义是在辅助失能者的用具;并非是由病名来做依据,应该是以个案「功能状况」所须要的为选择标准。许多失能朋友或其家属,错估了个案的行动能力,没有接受选用辅具的评估与建议,自行用了错误的辅具,往往增加个案往后复健及生活上的困难度。在我工作的新北市辅具资源中心,便有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陪同身障朋友试用体验,也提供了辅具补助的申请协助。

  依目前我国现行的「CNS 15390 身心障碍者辅具-分类与术语」,将辅具定义为:特别生产或一般用于预防、补偿、监测、减轻或缓和机能损伤、活动限制、参与侷限的任何产品。品项包括装置、设备、仪器、技术和软体,只要能够帮助人类达到活动及各种功能目的,辅助器具与工具都算在列。从这定义中可以发现,辅具所要帮助的是「具体的功能」,而不是「治疗或减轻疾病」。

  不过一般人常在得到疾病或因意外造成身体的损伤,医师做出诊断后,会建议病患:「开始需要使用辅具了。」但临床上会有很多民众会问:

  「中风要用什么辅具?」
  「帕金森氏症要用什么辅具?」
  「失智症要用什么辅具?」
  诸如此类,就是典型的「用病名来选辅具」。

  因为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机转、不同的严重程度,一般非专业的人其实难以了解。而辅具需求其实是与功能相关,与疾病本身并不直接相关,因此「以功能状况来确定辅具需求」是更直接、更简单、更有效率的方式。

  临床上我们常遇到慌张的家属:

  「我爸爸中风住院了,出院以后要怎么照顾?要准备什么辅具?可以申请什么长照服务⋯⋯」

  我们真的很想帮忙,可是问来问去就只知道:「爸爸中风、脑血管阻塞、住在医院、不会自己走路、生活上很多需要别人协助⋯⋯」我们热心的以经验值向她推荐:「可以用四脚拐杖、轮椅等辅具。」但家属听不进去,会坚持己见:「听人家说,好像须要气垫床的病床⋯⋯」,就一直鸡同鸭讲怎么办呢?

  事实,一般没有经验、没有专业训练的家属,对于失能病患的细节功能描述是很不精确的,记忆也很薄弱,常只知道得的「是什么病」。病人家属若能知道「粗大动作的功能分级」,就可以快速把失能者的动作功能分级,再针对每个分级的能力,系统性的媒合所需要的辅具;这个方式已经广泛的运用在辅具专业服务体系之中。

  事实上,以轮椅为例,踏板、扶手、靠背高度⋯⋯都会因为不同个案的功能状况而有不同设计,辅具细部的差别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评估,才能更符合使用者实际上的需求;当有读者朋友需要使用到行动辅具时,这本书能帮大家做最适合的选择。

  当病人须借由辅具帮忙时,辅具「不是用疾病名称」来选的,用「功能性」就对了!
 
杨忠一

图书试读

助行器,加了2个轮子会更稳

在台湾,助行器可以说是失能的长者最常使用的步行辅具了,它有一个大底面提供足够的稳定度,使用者双手同时抓握施力,平衡不好或是下肢受伤个案都非常适合。

很多朋友帮老人家买的助行器没有轮子,而是由四个橡皮脚垫组成的助行器,很多人觉得没有轮子比较稳、比较安全,但事实上若仔细观察,使用没有轮子的助行器在走路时,每走一步就要抬起助行器往前移,这样才有办法往前走。

助行器的四支脚,如果前面是轮子、后面是剎车,会发现助行器反而可以「平推移动」不需抬起,使用上对老人家轻松方便很多;而没有轮子的助行器如果向前平移推动,反而会向前翻倒造成危险。

如果已经买了助行器却没有轮子配件,只要居住在新北市或户籍在新北市的长辈、或其家属,可跟新北辅具中心连络,中心会免费赠送轮椅与自动煞车配件。

无轮助行器VS.加2轮助行器

好的助行器,除了能协助行动不便人的行走活动外,也可以预防跌倒的发生。无轮助行器,从抬起来到放下,需要动用到腰、手出力支撑,过程中所产生的摇晃,还可能造成跌倒。若是使用滚轮式助行器,个案不需把助行器使劲抬起来,就可免于悬空时,因支撑不住而跌倒的风险。滚轮式助行器,只要扶着前推便能平稳的走路,比无轮助行器少了「抬」的步骤,行进速度还可以快上近两倍。

两轮助行器 反而稳、不会翻

许多人误解以为无轮助行器比较安全,其实那是一种直觉想法并不科学。一般人总以为轮子会滑,所以比较危险。事实上前面加两个轮子,后面会有主动剎车辅助,往前推时轮子会平移而不翻倒。相反的,无轮助行器受到前推的力量反而会瞬间翻倒,因此每一步向前都要抬起助行器,反而造成身体重心的晃动,整体步行过程反而更加不稳定。

两轮助行器 不用抬、不嫌慢

病人往往在使用助行器时,常会因紧张而将身体重压在助行器上,一不小心反而容易翻倒。很多长辈因抬不起助行器而放弃走路,让他们试试加了两轮的助行器吧!他们会发现只要用稳定的力量向前推,很容易便能往前平移,少了抬起的麻烦步骤,速度也加快,原本担心煞不住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用户评价

评分

家里最近长辈的行动能力有所下降,走起路来总觉得有点不稳,家人就很积极地想找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她。我们跑了好几家医疗用品店,也上一些网站做功课,但是说真的,市面上的产品真的非常多,从最简单的手杖、四脚拐,到助行器、轮椅,种类繁多,价格也差异很大。听店员介绍的时候,总觉得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自己回去想一想,又好像抓不到重点,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适合家里长辈的。 所以我看到《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这本书的时候,眼睛立刻就亮了。我觉得,由物理治疗师来写这本书,应该能够提供更专业、更具科学依据的建议。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告诉我,在选择辅具的时候,有哪些关键的考量点,例如长辈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甚至是居住环境,这些都会影响到适合的辅具类型。而且,名字里强调了“怎么用”,这部分对我来说特别重要。因为很多时候,买了一个看起来很不错的辅具,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对,不仅无法发挥最大效益,甚至可能带来风险。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书名《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我的第一个念头是:「啊,又一本讲復健器材的书?」我家里长辈前阵子需要用到一些辅助工具,跑了好几家医疗器材行,听着店员讲得天花乱坠,最后还是搞不清楚到底哪个适合,哪个不适合。那时候就觉得,如果当时有这样一本由专业人士写的书,一定能省下不少时间和力气,也不至于买到不合用的东西。 这本《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恰好填补了市面上这个真空。我翻了翻,发现里面根本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种“教科书”式枯燥讲解。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物理治疗师,坐在你旁边,用非常生活化、贴近你我需求的方式,一点一点跟你说明。像是挑选拐杖、助行器、轮椅、甚至是一些生活辅助品,它都有提到,而且不只是列出品牌或型号,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个辅具的功能是不是真的符合长辈的日常活动习惯?是不是容易操作?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连一些你可能从来没想过的细微差别,例如轮椅的轮子材质、扶手的角度,书里都解释得非常清楚,让你有一种“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感。

评分

家里有长辈行动不便,这阵子买了不少东西,像是助行器、四脚拐、还有一些卫浴的防滑垫之类的。坦白说,一开始真的有点手足无措,大家都有自己的说法,网络上的信息也很多,但有时候反而不知道该信谁。跑去医疗器材行,店员讲的也可能是有推销的成分。感觉上,很多时候都是在摸索,甚至花了钱买回去,发现不是那么好用,还要再换。 这次看到《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及时雨。我最看重的是“物理治疗师”这几个字,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专业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更深入、更系统的指导,而不仅仅是介绍产品。例如,像是如何判断长辈的实际需求,是不是真的需要用到轮椅,还是简单的助行器就可以?在选择的时候,有哪些重要的评估标准,而不仅仅是看外观或价格?书里会不会提到一些针对特定疾病,像是中风、关节炎的患者,在选择辅助工具上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期待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怎么选”的实用技巧。

评分

我身边的朋友最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她的父亲因为年纪大了,走路不太稳,一直想帮他添购一些行动辅助的器具,但跑了几家店,问了几个朋友,大家说的都有些不一样,搞得她很混乱,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她曾经跟我抱怨说,市面上的东西太多了,价格也有高有低,到底哪个才是真正适合的,又安全好用的,真的很伤脑筋。 所以当我知道有《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觉得这应该是她需要的。我猜这本书最大的卖点,应该就是由专业角度来解析。毕竟物理治疗师是最了解人体构造和复健需求的。我很好奇,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各种辅具的“原理”,例如为什么某种材质的轮椅会更轻便?为什么某些拐杖的设计会更省力?而且,除了“怎么选”,书名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怎么用”。我想这部分一定非常关键,因为很多时候,买对了东西,但用错了方法,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评分

最近因为家里的长辈行动不太方便,为了要帮她找到合适的辅助工具,我们家可以说是跑遍了各种通路,从大型的医疗用品店到网上的各种论坛,看了不少介绍。但说真的,很多时候听到的信息都是比较零散的,而且有些店家为了推销,讲的也不是那么客观。有时候看着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真的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去比较。 所以当我看到《物理治疗师教你 行动辅具怎么选怎么用》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就觉得非常有兴趣。我猜想,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应该就在于它提供了专业的角度。物理治疗师本身就是最了解人体工学、行动障碍以及各种辅助工具如何帮助使用者达到最大效益的专业人士。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像是针对不同程度的行动不便,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助行器?轮椅的种类繁多,到底有哪些差异,又分别适合什么样的状况?甚至连一些看起来很小的细节,例如手杖的握把设计,或是助行器的折叠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到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