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饮食文选

2010饮食文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二鱼文化3月出版的新书《2010饮食文选》,由饮食文化专家焦桐主编,收录49篇2010年台湾最精采的饮食文章。主题化的知性书写,近年来在台湾已然蔚为一种风尚,当中,又属「饮食」最能挑逗读者的七情六慾。

  《2010饮食文选》的内容包罗万象,分为故事、农牧猎、市场、餐饮业、厨房、养生饮膳、水果、饮料、品味、回味等十大项目,网罗各方名家,从生活体验与生命经验切入饮食书写,引领读者透过饮食追忆似水年华,挑动记忆里的千滋百味,铭刻食物的好样好味。

编者简介

焦桐

  一九五六年生于高雄市,已出版着作包括诗集《蕨草》、《咆哮都市》、《失眠曲》及散文《我邂逅了一条毛毛虫》、《最后的圆舞场》、《暴食江湖》、《台湾味道》,童话《乌鸦凤蝶阿青的旅程》,论述《台湾战后初期的戏剧》、《台湾文学的街头运动:一九七七 ~ 世纪末》等等二十余种,诗作被翻译成英、日、法文多种在海外出版。编有年度饮食文选、年度诗选、年度小说选、年度散文选等等各种文选四十余种。焦桐长期担任文学传播工作,现任「世界华文媒体集团」编委会顾问,并任台湾饮食文化协会理事长、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2010饮食文选
Best Taiwanese Food Writing 2010
序∕焦桐

故事
瑞典年菜吃到一月底∕陈文芬
春(食善)∕韩良露
沙拉油∕陈柔缙
灶边风情∕董桥
郑和登陆马六甲以后的「娘惹」粽子∕王润华
茶盗罗伯特.福钧∕许清宗
毛泽东的菜谱∕王丹
欢乐感恩节,悲情印地安:火鸡大餐桌上的故事∕张至璋
纽约生蚝∕张北海

农牧猎
红凤碧荽∕蔡珠儿
秋葵来敲门∕欧银钏

市场
削凤梨的男人∕邱振瑞
乐活菜市仔∕张琼方
上市场的好男人∕刘静娟

餐饮业
回转寿司新干线∕李清志
农场餐厅走了味∕梁琼白
一方天地∕林谷芳
披萨∕∕王文娟

厨房
灶脚与圆桌∕颜艾琳
厨房的声音∕郑丽卿
新生食堂∕赖瑞卿
冰箱∕王宣一

养生饮膳
彩虹饮食的观念∕杨定一

水果
又是杨梅成熟时∕麦穗
黄灯笼与红灯笼∕陈煌

饮料
一期一会,唿干啦∕萧蔓
梦幻岩鱼骨酒∕林嘉翔
童年与玻璃牛奶瓶∕米果
葡萄酒风水∕杨子葆
说到白咖啡∕张晓风
咖啡馆的路上∕马念慈

品味
菜包∕焦桐
慢食有三慢∕陈建志
智利美食撼动我的嘴巴∕谢忠道
吃在当地,一样有创意∕庄祖宜
咸酥鸡∕柯裕棻

回味
我的地瓜∕任祥
穷故事∕王健壮
小镇桂皮∕冯杰
也是一种后现代饮食:白斩鸡∕方梓
盐沁虱目鱼∕傅士玲
人间食客∕蔡佩均
桌脚下的梅干菜∕克兰泰
麻吉的最后一天∕高自芬
花生糖∕陈淑瑶
功夫∕郑顺聪
味噌汤∕田威宁
灶脚的声音∕张莉莉
粽子的滋味∕刘墉

图书序言

纽约生蚝

张北海
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一九三六年生于北平,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着作随缘。

约四十年前,当我来纽约定居时候,先暂住在声誉其糟无比的包厘街(The Bowery)。

这条曾经时髦过的街道,及其邻近社区,大约在南北战争之后,因曼哈顿日益向北扩建而开始没落。等我住进来的时候,包厘街一带早已沦为贫民窟,而且成为酒鬼区的代名词。

然而,也正因如此,也和我以前来逛纽约的经验不同:当我走在这条脏乱的大街上,看到的是一家家廉价酒吧,廉价旅馆,遍地酒鬼,慈善厨房,以及日落之后冒出来的一些马路天使,几乎让我觉得走回到一百年前的老纽约。

然而,也正因如此,也正是在这条酒鬼街上,让我首次接触到老纽约的一个特征:蚝吧(oyster bar)。

不错,没来纽约定居之前,在洛杉矶那十年,我也曾偶尔在南加州几个海边餐厅吃过半打一打的生蚝生蛤,但都是在比较像样子,至少可以阖家光临的所在。直到一九七二年,我走进了包厘街边一家蚝吧。

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门前那块木板菜单:半打生蚝七毛五,冰啤酒七毛五。

是个半地下,窄窄暗暗的一个所在。只有一排吧台和几把高脚椅。半地下室临街墙壁上端有窗,透进来一些昏暗的自然光线。我一坐下来的感觉是,这是一个穷途末路的所在。我点了半打生蚝和冰啤酒。

很意外的发现,刚给你撬开的生蚝又肥又大,躺在带有海水咸味汁液的半贝壳内。我先吃了一个什么料也没加的生蚝,之后几个也只挤了一两滴柠檬,配上几片苏打饼干,再一口两口冰啤酒……。让我惊讶的是一个如此没落的所在,竟然有如此之美的生蚝,我才突然发现生蚝就应该这么吃。

生蚝确实应该如此吃,再没有任何生吃能比吃生蚝更原汁原味的了。就连日式生鱼,尽管仍是生吃,可是大师傅已经为你去皮去刺,再去掉任何不下口的部分,然后还要蘸点芥末酱油,才终于入你的口。

之后又去了这条街上另外几家蚝吧。我才渐渐领悟到,这又何止是在吃纽约之海味,我是在吃纽约「海」之味。

而且,有吃有喝,外加小费,不到两块。剎那之间,我真的好像是回到了老纽约。

一点不错,老纽约:自从荷兰人四百多年前初次登陆曼哈顿,从印地安人手里接过来第一个生蚝开始,一批又一批的欧洲殖民移民定居者,就吃上了纽约生蚝。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