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质疑人生的重心,
是因为接触瑜伽。
瑜伽,是一趟持续不断、
寻求超越自我设限的过程,
一趟无法回头且没有终点的旅程,
而这趟旅程本身就自由、解脱。
◆随书附赠「轻柔做瑜伽」DVD:每天20分钟,释放嵴椎、启动消化、女性月事疗癒、安抚神经系统
如果你觉得失落、悲伤、挫折或羞愧,
恭喜你,瑜伽的旅途从现在开始了……
人们常说:「我在做瑜伽。」但瑜伽是无法被「做」的,瑜伽只能被亲身「体会」。
Rachel原是负责招聘跨国高阶人才的企管顾问,当时从她的办公室望出去,可以鸟瞰整个香港维多利亚港美景,不仅生活美好,且有一定的社经地位,但当她一头栽进瑜伽世界后,心底某处沉睡的自己便从此被唤醒。透过瑜伽的带领,她很惊讶的发现当时的自己并不快乐,心中似乎有个空洞,那份空虚是外在表象的美好无法填补的。于是她开始自问,已经拥有了一切想要的生活,为何还无法感到满足呢?
瑜伽不仅引领Rachel走上自我探索与深入生命本质的过程,更让她从内到外彻底翻转,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喜好到人生观......
她认为在瑜伽练习里,沉竟于一根脚趾或手指的微小动作、一个温柔的凝视,或是聆听如波涛起伏的气息,平静喜悦的品质会从内在油然而生。当我们专注在让身体的动作与唿吸同步时的品质,感官会自然内敛,并且把被外在事物牵绊而疲累的能量释放掉,以崭新的面貌显现。而瑜伽练习的过程,即是要经验、看清、参透,超越这些表象并从中解脱,得到真正无上的自由。
作者简介
Rachel Tsai
Rachel 在亚洲从事瑜伽教学工作,目前在瑜伽工作坊、研习营与师资培训课程中,教授瑜伽哲学、瑜伽历史,以及传授瑜伽疗癒的姊妹科学─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
她的瑜伽学习始于艾氏瑜伽(Iyengar Yoga)与阴瑜伽,之后专注在八肢串连瑜伽(Ashtanga Vinyasa Yoga)系统的练习,曾经数次到印度麦索的八肢串连瑜伽研究中心和印度的果尔,跟随一代大师Sri K Pattabhi Jois(已于二○○九年过世)和他的传人Sharath Rangaswamy学习。同时持续七年追随曾任美国新墨西哥州阿育吠陀学院梵文教学总监的芭芭拉.库克(Barbara Cook),深入进修梵文文法,梵颂和研读古典瑜伽哲学、印度密宗、奥义书经典,并学习印度吠陀和西洋占星学。
近年来,她每年持续追随上师理查.佛里曼(Richard Freeman)学习,并于二○一一年完成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市的教师密集训练课程。二○○六年,赴自然草药医学和疗癒教学界富有盛名的纽西兰威帕克自然疗法学院学习,得到阿育吠陀和瑜伽疗癒认证学位。除了在纽西兰的学院并行学习西方医学和阿育吠陀之外,也曾多次到印度位于弗林德班圣城的昙梵陀利草药研究中心,进行传统阿育吠陀医疗法和草药学的研习、实习和静修,从事阿育吠陀营养谘询和疾病治疗已有数年的经验。
Rachel 曾在台北SPACE Yoga 和香港置地文华酒店附设的SPA,教授瑜伽课程。她从加州的克莱蒙研究大学获得商业硕士,后来定居香港,在全力投入瑜伽工作之前,于跨国高阶管理人力招聘顾问公司担任执行顾问,以及投资管理公司任聘助理董事。
想进一步认识 Rachel,请参考:www.matipatha.com。
〈推荐序〉身心灵合一的瑜伽之路
〈自序〉瑜伽,真正无上的自由
第一章 瑜伽, 就在此时此刻
1.三十岁,改变隐然成形
2.改变,从瑜伽练习开始
第二章 瑜伽之道
1.探索与体验,瑜伽自然的转化力量
2.用心关照,回归生命原点核心
3.哈达瑜伽的练习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瑜伽的渊源
第三章 瑜伽疗癒
1.觉醒,正在发生
2.生与死间转化的过渡期──两个境界之间的暂留
3.无常的恩典
第四章 瑜伽的疗癒科学──阿育吠陀
1.阿育吠陀的源起
2.阿育吠陀的基本原理
2.乐在生活
3.饮食疗法
4.疾病成因
第五章 合一
1.身体与心灵的界线在哪里?
2.身心灵合一
3.内在与外在练习
4.聆听与知识练习
5.找回真我
推荐序
身心灵合一的瑜伽之路
瑜伽名师 汤乃珍
与Rachel老师的缘分,起始于在台北的瑜伽师资训练合作。我们的背景很像,都是在台湾长大,赴美攻读硕士,从而旅居国外,接触瑜伽,并爱上瑜伽,然后因为瑜伽的教授机会返台。在我俩宝贵相遇的进行式里,我们有幸点亮彼此,相惜,相携,分享真我的芬芳品味。
Rachel老师是女神的化身,她可说是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从阿育吠陀、梵语、占星学、瑜伽传承与哲学,到八肢串连瑜伽(Ashtanga Vinyasa Yoga)练习,展现出她明亮的性格、奉献的修行、敏锐的觉知、专业的态度、清晰的洞见。她是斩断幻影的迦梨(Kali,毁灭女神),是充满智慧的萨拉斯瓦蒂(Sarasawati,辩才天女),是全心庇佑的拉克希米(Lakshimi,吉祥天女)。她的力量,因与真我相连,源源不绝。
在瑜伽道路上,身心灵合一的如是观照,与长期稳定的如实练习,让我们真切的体悟小我生命的独特展现,与大我永恆的绵密相连。而瑜伽的练习,并非用来填补不足,或是变得「更好」。我们与生即具有完美、完全、完整的至上特质。这趟回归真我全知的瑜伽旅程,唤醒我们内在炙热的勇士精神,全心经验生命律动,全然拥抱万物与彼此。让我们闻到花朵的香气,尝到食物的甘甜,听到音乐的悦耳,摸到衣料的柔软,看到夕阳的美丽,种种感动,从心出发。这份向内的追寻,使属于客体的生命物件或事件,扮演了如点火石般的媒介,点燃主体内在的不二真我,擦亮纯然的觉知与喜乐。
Rachel老师的瑜伽心得,像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充满使命,热情燃烧有限生命实相,一窥无限永恆真我至上。谨此献上〈战胜死亡之咒语〉(Maha Mrityunjaya Mantra)给我的女神挚友,与所有的瑜伽同好:
Om(万宗之源)
Asato Ma Sat Gamaya(领我从虚假到真实)
Tamaso Ma Jyortir Gamaya(从黑暗到光明)
Mrityor Ma Amritam Gamaya(从有限生命到无限永恆)
Om(万宗之源)
自序
瑜伽,真正无上的自由
我在晨祷和钟声中甦醒,快速的梳洗过后离开下榻处往街上走去,此时东方的天空早已露出一线曙光。我漫步到河边的石阶,忽然间意识到自己又再次来到印度,这次到访的是一个位在北印度恆河边、印度最神圣的城市之一—瓦拉纳西(Varanasi)。
根据记载,瓦拉纳西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有另外一个我比较喜欢的名字,叫做「卡希」(Kashi)。卡希是「光」的意思,所以这座城市也被称为「光之城市」,相传此处是湿婆神(Shiva)和祂神圣的妻子帕尔瓦蒂(Parvati)在人间的住处。湿婆神最为人所知的是祂象征的「毁灭」和「转变」的能量,祂掌管宇宙的一切,如时间与空间,当然也包括了人类的寿命终期与诞生,即我们所谓的「转世」。不论是追求知识的学生、瑜伽行者、真理追求者或古典哲学家,对每个在瑜伽道路上探寻真理的人而言,湿婆神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
瓦拉纳西不仅是个宜居之地,也是个最适合向人间告别的处所。印度人深信轮回转世之说,据说人如果有幸在此告别肉身,灵魂便能安然的到达恆河彼岸,没有累世业障羁绊,从此便可以自生死轮回中解脱。而造访这座光之城市的旅程,就已具朝圣的意义。
现在,恆河的石阶旁已因各式各样活动的展开,而慢慢变得热闹起来。有些人正在向「湿婆林迦」(Shiva lingam,象征湿婆神无穷创造能量的石柱)进行每日的朝拜仪式,他们绕行着石柱,同时向湿婆神献上薰香和鲜花,并且奉上甜食;有些人则在恆河石阶旁沐浴,双手捧着恆河的水高举过头,面向东方默默祝祷,然后再把手中的水倒回恆河里。尽管河边有很多活动同时进行着,但整体氛围却是沉静的,且充满微妙动人的奉献精神。
我向一旁卖花的小贩买了些鲜花,向湿婆神献上,并默唸我的祷文,然后坐在石阶旁观看一天的开始。坐在恆河边的石阶上迎接早晨,绝对是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时光。金黄色的阳光像从天际倾倒出来的琼浆玉液,唤醒并滋养世间的每一个生物,当地人称为「恆河之母」的河面,在阳光照耀下泛起一波波的涟漪。再过几个小时,阳光便会逐渐转趋炽热,温度直逼摄氏四十五度,届时这里就会像是被遗忘的废墟般,空无一人。
等我在恆河边观赏一天的开始,并完成早课后,已约莫过了一个半小时。我开始在狭窄的街道巷弄,寻找热腾腾、由米作成的美味印度薄饼(dosa)。最早爱上这道食物是因为我曾多次到访麦索(Mysore),一个位于印度南部、拥有悠久瑜伽传承的城市。此时,我看到很多刚在河边结束朝拜的人正要回家,还有更多换下传统印度服装与沙丽、穿着「普通」服装(如学校制服、衬衫和长裤)的人,从家里慢慢走出来,准备去上学和上班。
此时,唯一可以看得出来,他们不到一个钟头前还虔敬的进行向湿婆神朝拜的蛛丝马迹,只剩下每个人额头上、眉心中间称为「蒂拉」(tilak)的红点。蒂拉的原料混合了印度植物香料磨成的粉末与檀香膏,用来奉献给众神,也用来在仪式结束时点在额头上。它代表人们的第三只眼睛,一方面提醒人们对湿婆神的崇敬,另一方面则提醒人们湿婆神一直存在于内心,无时无刻且无所不在的看顾着每个人。
如潮水般移动的人群、人力车、摩托车、脚踏车,以及在印度拥有崇高地位的牛群,于我的眼前穿梭。我站在路边看着这片混乱,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嗅到了混合在空气中的香料味、街边小贩飘来的食物味、人力车排放的废气味,不自觉的笑了开来。是的,这是我熟悉的印度。或许有人会以「紊乱无章」来形容眼前这番景致,但这何尝不是活力洋溢、多采多姿的人生缩图呢?
我在一家卖印度薄饼的摊位前停下脚步点餐,却引来其他正在享用早餐的老少客人好奇的眼光。我用刚学不久的北印度方言向大家问候,并聊起当天的天气,在场的每个人不禁笑了开来,接着又回头吃自己的早餐。其中一个年纪很轻的男孩,开始用英文与我交谈,我们便一边啜饮印度奶茶,一边聊天。
对于深爱印度的人而言,印度就像是自己的母亲大地。自从多年前我第一次踏上印度这块土地开始,她就像欢迎自己的小孩回家一样,展开双臂热情的拥抱我。直到今天,她仍以慈爱、宽容与智慧来滋养我,从未间断。
第一次前往印度旅行之前,我已经持续练习传统哈达瑜伽(Hatha Yoga)有一段时间了,在每天的练习中,我的心中似乎有一株火苗慢慢的被点燃,就像听到来自原始祖先的唿唤,督促着我启程前往印度,即使当时并不明白,自己究竟要到印度寻找什么。
喝完印度奶茶、正打算要付钱给茶贩时,一直与我聊天的年轻男孩不理会我的抗议,坚持不收我的钱。他微笑着对我说:「妳是印度的女儿,对我来说,妳就像是我的姊姊。」他的话让我楞了一下,我直视他的眼睛,然后心里想着:「对呀,我当然是印度的女儿!否则为什么每一次来到印度,就像是个回到家的女儿般,受到热烈欢迎的对待?」在谢过男孩的茶点款待后,我再次大步走回人潮里,跟随着真理追求者、诗人、哲学家、宗教圣者,甚至佛陀世尊的足迹,继续我在这个圣城的探索之旅。
每一次的印度之旅,几乎都会发生像这样以茶相待的真诚情感交流。瑜伽以一种最神奇、最微妙,却也最平凡的方式,向我显现了一个无法否认的现象—每个人与其环境细微绵密的交缠连结是超越时空限制的。人们在世界上看似孤独,却又有着无限的关连;个人现实的形成,是从虚无而来,却又充满圆满。练习瑜伽最终的目标,即是要经验、看清、参透,超越这些表象并从中解脱,得到真正无上的自由。
自从上次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封面,那种淡雅的色调和若隐若现的人物剪影就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本身就是对身心灵探索充满好奇的人,所以当我在网上找到这本书并得知它附赠一张“轻柔做瑜伽”的DVD时,我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禅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触感也很好,让人忍不住想沉浸其中。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它非常注重“内在”的引导。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讲各种高难度体式,而是花了很多篇幅去探讨“真我”的概念,以及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这种从哲学层面入手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瑜伽练习的指导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读物。她用非常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当我们与“真我”连接时,生命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其中关于“觉察”的篇章,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引导我们去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理解情绪的来源,去感受身体的语言。这种深入的自我觉察,就像是在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大门。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真的不快乐,而是我们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思维定势所困扰,而瑜伽恰恰提供了一个让我们与这些“自我设限”和解的契机。 而那张“轻柔做瑜伽”的DVD,更是为我的练习体验增添了巨大的价值。DVD里的画面质量很高,导师的专业度和亲和力都让人印象深刻。她演示的每一个体式都非常清晰,并且会细致地讲解每个动作的关键点和身体感受,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容易忽视的呼吸和发力方式,她都有详细的指导。我跟着DVD做了几个简单的体式,感觉身体的紧绷感得到了极大的舒缓,而且内心也觉得很平静。 总体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识瑜伽和认识自己的新维度。它不仅仅是教授身体的练习,更是关于心灵的成长和蜕变。它让我明白,瑜伽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温柔的练习,一点点地让我们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遇见那个内心宁静而充满力量的“真我”。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仿佛是生活给我的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淹没,渐渐失去了与自己内心深处的连接。我一直渴望找到一种方式,能够让我停下来,重新感受生命的节奏。当我看到《瑜伽,遇见真我的进行式》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遇见真我”,多么美好的一个词语,它预示着一场内在的探索和发现。 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它精美的设计所吸引。封面采用了淡雅的色彩,配以写意的水墨画风格的瑜伽体式图案,给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感觉。书的装帧也很考究,触感温润,拿在手中便能感受到一种质感。打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充满诗意的序言,她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瑜伽的魅力,以及它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像一些瑜伽书籍那样,仅仅停留在体式的讲解层面。它更深入地探讨了瑜伽的哲学意义,以及它如何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体悟,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觉察自己内在的情绪和需求。这种将身心修炼融为一体的理念,让我觉得非常受用。 特别是附赠的“轻柔做瑜伽”DVD,简直是锦上添花。我迫不及待地观看了DVD,里面的画面唯美,音乐舒缓,导师的示范清晰而有感染力。她不仅仅是演示动作,更重要的是,她还在引导我们去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去体会呼吸的韵律。看着导师那流畅而优雅的动作,我仿佛也被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世界。 我跟着DVD尝试了几个简单的体式,虽然我的身体还不够灵活,但内心的那种舒展和放松感却是前所未有的。感觉就像沉睡已久的身体被唤醒,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瑜伽的练习,它更是一次关于自我探索和生命成长的邀请。它让我相信,通过瑜伽,我真的能够遇见那个更真实、更美好的自己。
评分我一直以来都对瑜伽有着朦胧的好感,总觉得那是一种能让身心都得到放松的运动,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入门途径。当我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瑜伽,遇见真我的进行式》这本书,并且注意到它附带的“轻柔做瑜伽”DVD时,我感到眼前一亮。这本书的书名就充满了一种探索的意味,“遇见真我”听起来就很吸引人,而“进行式”则暗示了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让我觉得非常真实。 书的整体风格非常温和且富有启发性。作者的文字没有给人任何压迫感,反而像是在进行一场平等的对话。她用非常细腻且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讲述了瑜伽如何帮助她从纷扰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如何让她重新审视自己,并最终拥抱真实的自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开始思考自己与身体、与情绪、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方式。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放下”的章节。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刻地剖析了我们是如何被各种执念所束缚,而瑜伽则是一种温柔的“放下”练习,让我们学会不再与负面情绪对抗,而是接纳它们,然后让它们自然流淌。这种对“放下”的理解,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感。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所承受的痛苦,并非来自事情本身,而是来自我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执着。 而那张“轻柔做瑜伽”的DVD,绝对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我迫不及待地跟着DVD尝试了几组动作。导师的声音非常舒缓,讲解清晰易懂,而且她非常注重细节,比如每个体式的呼吸配合,身体的感受引导,甚至是对初学者的一些常见错误的纠正。我跟着她做完一套简单的练习,虽然身体还有些僵硬,但内心却感到一种莫名的平静和愉悦,仿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温柔地唤醒了。 这本书和DVD的结合,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瑜伽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它让我看到了“遇见真我”并非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进行式”。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自我疗愈和内心成长的美好之门。
评分瑜伽,遇见真我的进行式(附「轻柔做瑜伽」DVD)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散发着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柔和的色彩搭配,以及中央那若隐若现的、仿佛在舒展身体的人物剪影,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目光。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急于翻开,而是先感受了一下它的质感。纸张的触感很舒服,微微有些磨砂的质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一种亲切。 我最近一直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弄得有些喘不过气,总是觉得心烦意乱,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这本书。老实说,我之前对瑜伽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表面的认知,认为它只是简单的伸展运动。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读到作者那充满温度和智慧的文字时,我才意识到,瑜伽远不止于此。 书中对“真我”的探讨,真的触动了我内心深处。作者用非常细腻且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导读者去觉察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理解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情绪和想法。这种引导不是强制性的,而是一种温和的陪伴,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我迷失的方向上点亮一盏灯。 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还附赠了一张“轻柔做瑜伽”的DVD。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DVD,里面的画面非常清晰,导师的讲解也清晰易懂。她演示的每一个体式都非常到位,而且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呼吸的配合,身体感受的引导等等。DVD里的音乐也恰到好处,营造出一种非常舒缓的氛围,让人很容易进入状态。 我尝试着跟着DVD做了一些基础的体式,虽然我身体有些僵硬,动作也显得笨拙,但整个过程我并没有感到沮丧,反而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感。每一个呼吸,每一次伸展,都仿佛在释放掉身体里积攒的疲惫和压力。我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一点点地变得柔软,内心也逐渐平静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瑜伽指导书,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治愈指南。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瑜伽,也让我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评分我一直以来对瑜伽都抱有一种神秘而又向往的态度,总觉得它是一种需要极高柔韧性和身体控制力的运动,而我的身体条件似乎与此相去甚远。所以,当我在书店偶然翻到《瑜伽,遇见真我的进行式》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并没有立刻吸引我,反而是我注意到它附带的“轻柔做瑜伽”DVD。我对“轻柔”两个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想,也许这本书真的适合像我这样初学者。 书的整体风格非常朴实而真诚,没有华丽的辞藻,更多的是作者对瑜伽体验的真实分享和深刻感悟。她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大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瑜伽如何一点点改变了她,以及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这种接地气的分享方式,让我觉得瑜伽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真我”的探讨。作者并没有将“真我”描述成一个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而是将其看作是我们内在最真实、最纯粹的那个部分,它可能被生活的喧嚣和外界的评价所遮蔽,而瑜伽正是帮助我们一点点拨开迷雾,去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感到安心,而不是压力。 随附的DVD是这本书最实用的部分。我按照DVD里的指示,从最基础的呼吸练习开始。导师的声音非常温柔,引导也很细致,她会提醒我们注意身体的每一个感受,以及如何调整呼吸。即使只是简单的动作,在她的引导下,我也能感受到身体深处传来的一种微妙的变化。DVD里的画面也很舒缓,让人在练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松下来。 通过这本书和DVD的结合,我开始真正地理解,瑜伽不仅仅是体式的练习,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它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如何温柔地对待自己。这本书就像是一位耐心且温和的朋友,在我想要尝试瑜伽的道路上,给予了我最需要的支持和鼓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