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为想学习怀石料理的人所撰写。全书依12个月份介绍多道怀石料理,从需要费些工夫到烹调方法极为简单的料理,都有介绍,并加上了烹调步骤,十分易懂。
另外,书中也会介绍依客人的特性将向附由鱼改为肉,或是以炸物当成「副菜」取代烧烤的例子。除此之外,还介绍了海鲜类等的切剖方式。切剖鱼类时必须知道骨架及各鱼种的特征,因此得花费不少时间学习,如果不累积多次经验,是无法学会的。
由于现代的专业厨师逐渐少有从食材开始学习的机会,因此本书从食材到料理的制作皆有着墨。以求在处理食材时,能尽量减少无用的部分,让食材从头到脚100%都能利用。
虽然怀石料理主要是採用当令食材制作,但透过烹调的心思、活用食材的方法,也能将本书中的技术延伸运用至各种料理中。
作者简介
后藤纮一良
1940年生于岐阜县高山市。
1955年高山市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进入岐阜县高山市「洲ざ起」修业,学习宗和流正式日本料理。
1959年进入东京银座的怀石料理名店「辻留」。茶事及怀石料理的所有知识皆师事于辻嘉一先生。
1967年成为东京有乐町「胡蝶」的主厨。
1993年于东京新宿自立门户开设『龙云庵』至今。
于朝日文化中心、辻学园烹饪学校、BETTERHOME协会等多间学校担任怀石料理讲师。着有《懐石料理を楽しむ》(三一书房刊)、《正宗怀石料理》(台湾东贩出版)等。
前言
我常听到一些对茶事抱持兴趣的人说,他们想要正式学习怀石料理,然而或许由于茶事中有许多「固有规范」,且会因流派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也有人对茶事的印象是相当拘谨、「门槛」很高。
怀石料理也属于日本料理,因此可以在学习日本料理的过程中进行,但茶事中的怀石料理,便属于特殊的世界了。为了修习这门学问,除了实际体验以外,还必须参阅书籍、向他人请教,才能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
目前来说,即使是练习时教授茶道动作的老师,也甚少在茶事中提及料理的部分;而厨师也少有机会出现在举行正规茶事的地点。由于我的店内经常举办茶事,我才会习得茶事的知识以及进行的流程,然而一般来说是鲜少有这种机会的。
正因如此,之前我曾应那些想学习怀石料理的人的要求,出版了《正宗日本料理》一书,书中除了怀石料理的做法等梗概之外,更加入了便当和点心的介绍。而其内容相当容易理解,即便是今后才刚要开始学习怀石料理的人也很适合阅读。
这次的《怀石料理的调理技术》一书,是为了那些看书学习怀石料理,想进一步提升料理技术的人所撰写的。
前一本书中,料理的数量较少而有加入解说,这本书则是有多道料理,并加上了烹调步骤,十分易懂。
怀石料理相当重视季节感,总是使用各时节的食材。虽然主要是採用当令食材,但我相信透过烹调的心思、活用食材的方法,也能延伸运用至各种料理,我已经将这些应用考虑进去。
从需要费些工夫到烹调方法极为简单的料理,书中都有介绍。并不是只要花费时间依照步骤就能完成,因为也有几道料理必须了解食材的搭配性,运用它们原有的味道才行。
另外,本书也会介绍依客人的特性将向附由鱼改为肉,或是以炸物当成「副菜」取代烧烤的例子。
茶怀石中虽然有料理的基本模式及大略的「固有规范」,但我想只要是在该范围中,是能够自由发挥的。
不仅止于料理,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事物都自有其规矩。话说,三菜一汤的茶怀石正是由利休开始的,正如有名的《利休七则》中所述「花似野外生」、「雨具要备妥」中看到的利休自由的发想,其在怀石料理的世界中,应该也是相当重要吧!
除此之外,书中也介绍了海鲜类等的切剖方式。切剖鱼类时必须知道骨架及各鱼种的特征,因此得花费不少时间学习,如果不累积多次经验,是无法学会的。除了鲔鱼,现在大家都是购买已切剖去骨或是切片的鱼来使用,我觉得这似乎已经是难有机会学习技术的时代了。
由于从食材开始学习的机会逐渐减少,本书从食材到料理的制作皆有着墨,使用一种切剖方式,减少无用的部分,让食材从头到脚100%都能利用。若能以这样的用心致力处理,既可以用一条鱼变化出多种菜色,也不会增加没有用的厨余。
希望各位能秉持上述精神,怀抱珍惜万物的心与有弹性的想法致力于怀石料理,并提升技术臻于更高境界。
怀石『龙云庵』 后藤纮一良
作为一名资深的美食爱好者,我接触过不少烹饪书籍,但《怀石料理的调理技术》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没有像市面上许多菜谱那样,一上来就列出一大堆复杂的步骤和难以找到的食材,而是从最基础的“心法”入手。作者强调怀石料理的灵魂在于“不时不食”,如何捕捉食材最鲜美的时节,如何最大限度地展现其原味,这一点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读到关于“向付”(生鱼片)的章节时,我被作者对鱼类选择、刀工技巧以及酱汁调配的细致讲解所折服。他不仅告诉你怎么切,更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切,不同的鱼肉需要怎样的处理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口感。而且,作者对于食材的尊重,对于自然的敬畏,贯穿了整本书,读起来让人心生敬意。即便你只是想提升自己的烹饪技艺,这本书也能给你带来全新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部关于日本料理哲学的美学读物,充满了智慧和匠心。
评分我一直对怀石料理心向往之,但苦于找不到一本真正能让我入门的书,直到我遇到了《怀石料理的调理技术》。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回避那些看似繁琐的细节,而是将它们一一剖析,并且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导。从食材的选购,到季节性的选择,再到各种调味料的运用,作者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蒸物”的讲解,那种对温度和时间的严苛要求,以及如何通过蒸气来锁住食材的原汁原味,让我茅塞顿开。还有关于“锅物”的章节,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锅物的特色,还分享了如何通过配料的选择来提升汤底的风味,这对于家庭烹饪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指导。这本书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手把手地在教你如何去领悟怀石料理的精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烹饪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并且对日式料理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评分这本书真的太超出我的预期了!本来以为会是一本非常学术、枯燥的烹饪技术手册,结果打开第一页就被深深吸引了。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甚至有些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怀石料理的每一个细节。不仅仅是食材的处理、火候的掌控,更重要的是那种“一期一会”的精神,如何在每一道菜中体现季节的变幻,如何通过食材的搭配传递主厨的心境。我尤其喜欢关于“出汁”那一章,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昆布、鲣鱼干的最佳搭配和熬煮时间,让我这个厨房新手也能大概理解其中蕴含的奥妙。还有关于摆盘的部分,那些精美的图片,配合作者的文字描述,简直就像艺术品一样。虽然我可能永远也做不出书中那种水准的怀石料理,但光是阅读,就已经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雅致的日式庭院,感受着四季的流转和食物的芬芳。这本书让我对“吃”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填饱肚子,而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我之前对怀石料理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精致”和“昂贵”的层面,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真正了解到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和精湛技艺。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菜谱,而是通过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怀石料理的起源、发展,以及它与茶道、禅宗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点对于理解怀石料理的精髓至关重要。书中关于“烧物”、“扬物”等章节,不仅仅是讲解烹饪手法,更是深入探讨了不同烹饪方式如何影响食材的味道和口感,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调整来达到最佳的呈现效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土锅饭”的描述,那种对米粒的讲究,对火候的精准把握,以及最终呈现出的那种颗粒分明、香气扑鼻的米饭,让我仿佛隔着书本都能闻到那诱人的味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打磨的,它蕴含着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食客的真诚用心。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打鼓,担心自己是不是会看不懂。毕竟“怀石料理”听起来就很高大上,感觉离我的生活很远。但翻开书之后,我惊讶地发现,作者的语言非常亲切,而且他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把那些复杂的烹饪技巧讲得好像 everyday cooking 一样。比如,他讲怎么切菜的时候,就用了“如同刀尖在跳舞”这样的句子,瞬间就把那种轻盈灵动的感觉传达出来了。而且,书中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菜,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会了解到,原来一道菜的摆盘,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还包含了对季节的呼应,对食客的问候。还有关于汤品的章节,作者用非常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了如何通过不同的食材组合,熬制出层次丰富的汤底,那种味道,不是简单的鲜,而是带着一种回甘和温暖。这本书让我觉得,原来怀石料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它是一种充满智慧和美学的艺术,也同样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