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一
理性与感性拿捏得当,就能有效率前进──兼具知性与感性的家事法救援律师 赖芳玉
只要把时间花在建设性事情,抛开无助于解决问题的负面情绪与怨天尤人,还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适时的分辨着理性与感性的适当距离,那么你会发现你会有效率的前进,并把24小时变成48小时。
这无关性别,除非你自己被性别这件事给綑绑了。
推荐序二
只要妳想要,就能够做得到!──工作和生活满档的超人气作文名师 陈安如
如何在实现自我与美满家庭之间兼顾,是一门辛苦的修练。
身为女性,总是渴望能拥有幸福的家庭。
谁不想下班接孩子回家后,为孩子做一顿热腾腾、名为「爱」的饭菜?
谁不想让也同样辛苦工作下班的老公,在回家后还未走进家门,就先闻到饭菜香?还看见一屋子整洁明亮?
谁不想在孩子睡前,能拥有一段和孩子共处、「有品质」的阅读时光;然后等孩子入睡后,能跟另一半闲话家常?
想要的那么多,但能实现的又有多少?
每天都在疲惫中度过,梦想永远挂在那里叹息。
心里想着:只要这阵子忙完了,我就要去学什么;结果,忙完了这件事,偏偏又有新的事要忙。
或是想着:只要孩子这次感冒康复,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一场全家旅行;没想到,家里又有其他人生病,也只好等下一次的假期来临。
就这样,好多想做的事永远来不及做;梦想,也就在我们岁月蹉跎中,永远只能是一场梦。
穗波医师这本书,能带来鼓舞的力量。
她写实地告诉我们:身为一个妇产科女医师,同时又是三个孩子(赴美当时)的妈,却能够领着一家大小往美国出发,实现她的留学梦,拿到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即便背后有多么的辛苦与艰困、充满生活的难堪与层出不穷的麻烦。但,无论多崎岖又艰辛,她都办到了。
穗波医师这本书,还带来「安慰」的力量。
谁不想要优雅地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穿梭来去,而非狼狈不堪地赶来赶去。
穗波医师毫不吝啬地让我们知道:
嗯……在那些女强人招牌下的她,其实,乱七八糟,也是理所当然的啊!
即使不承认,我们多多少少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把工作与家庭搞定,如果以分数计算,大家都想要拿满分,谁希望生活品质,只能是在及格边缘徘徊?
可是穗波医师把自己稍微凌乱,且辛苦的生活掀开来让大家看:
要两边兼顾打一百分?怎么可能?
要有心理准备:乱七八糟是一定的。
只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还过得去就可以了,只要……最终的目标有达成就好啦!
我们总会要求完美,希望能家庭事业两边兼顾。
但是,时间就那么多,不管我们多想亲力亲为每一件事,都不可能做得到。
这时,我们就要懂得如何「分配时间」与「降低标准」了。
要求所有事情都做到十全十美,那就什么事都完成不了。
也就是,要忙碌的妈妈们放宽心,不要再拿高标准检视自己。
妈妈们常常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希望与孩子相处的时光能较有品质,希望每天能够住在井然有序的干净环境,希望家人吃的饮食能够健康营养……有一点点没做好,就会自责自己不算个好妈妈;孩子生病了,若不能在一旁守候亲自照料孩子,天啊!严重罪恶感就会跟随自己一整天,搞到工作时也不太能专心。
想当「妈妈超人」,还真辛苦!
但我们就是得学会接受生活里大小事的不完美,才能够真正拥有「完美」的人生。
没时间彷彿是一种困境,当我们生命遇见困境时,就会心生出渴望「突破」的念头。
这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寻找出路。
一个新的目标,彷彿是一场可能的救赎,拯救深陷在家庭与职场之间奔波的我们。
穗波医师,是个行动派人士,说做就做。尤其是她的「冲动行事」最令人瞠目结舌了。
怎么可以草率冲动呢?做事不是应该要谋定而后动吗?不是应该谨慎严谨吗?原来穗波医师秉持的是乐观主义者的行事风格,即是要有正向思维,不要有太多负面思维,保持信念,相信所有事情自然会桥到船头自然直、水到渠成。
很多事情常常是因为我们想太多了,瞻前又顾后,反而裹足不前,一事无成。
我们都要相信:只要踏出小而确实的一步,自然会挤出时间、排除万难,继续做下去。
穗波医师并不打算在这本书中告诉读者她有多厉害多能干。
而是要让读者清楚明白:设定好目标,就算生活有时被搅和得一团乱,每天面对的事情让自己狼狈不堪,只要愿意面对、克服困难,并且放下无谓的「坚持」,寻求帮助,就能够达成自己想得到的目标。
穗波医师的成功守则,以及许多做法都是前所未见的新思维,这不只是一本「工作圣经」,还是一本超级疗癒的「妈妈手册」,能让我们在为家事与工作感到疲惫时,得到些许安慰:
「穗波医师也是这样撑过来的喔!」
乐观派的傻劲,让穗波医师同时完成了这些「不可能」,化「最不可能」为真实的故事,展示在我们眼前,激励着我们:只要妳想要,妳就能够做得到!
相信妳也能在阅读完这本书后,对自己宽容一点、标准订低一点,不再对自己要求百分百完美,而能包容生活中的小混乱,甚至,将生活中的麻烦,视为理所当然,肩上的压力会小一点、情绪的紧绷也能得到舒缓。
自序
「没时间」所以无所不能!
●带着新生儿和一岁、三岁的女儿们去哈佛留学
二○○八年八月,美国休士顿。
下午两点,我与丈夫、三个女儿以及我的爸妈,抵达波士顿机场。午后的阳光刺眼,但微风舒爽,晴空万里无云。
我大口地吸入异国的空气后,扬起了嘴角。想着,啊,终于到了。
朝思暮想的海外留学生涯就要开始了!
我原本在日本担任妇产科医师,而且有三个幼龄孩子,该做的家事一样没少地准备着各项留学事宜,完全是蜡烛多头烧的状态。这一刻,我终于成了留学生。既然如此,白天是哈佛大学的研究生,就优游自在地研究课业,与同学切磋琢磨吧。而太阳下山之后,就好好地扮演三个女儿的母亲,享受天伦之乐。
想到往后的日子将是美妙的玫瑰人生,我不禁兴奋莫名。
与我的好心情相反地,三岁的大女儿和一岁的老二,在时差与舟车劳顿下,显得无精打采。只有才出生一个月的老么没被时差打败,在我妈妈的怀里睡得香甜。
我、丈夫、爸爸、妈妈,每个人的手上拎着各式手提包、行李箱与纸箱,总计十件行李。光是从机场的行李转台,把行李搬到计程车招唿站,就已经够累人的了。
如果说先把行李放在推车上,再让无精打采的老大和老二坐上推车,行进中应该会轻松不少。
但仔细一看,租一辆推车要两块美金……想到往后的留学生涯,我和丈夫都没有收入,这点小钱说什么都要省下来,所以我们决定自己搬行李。
这点小事算什么?想到未来美丽多彩的留学生活,至今为止付出的辛劳根本不值得一提。
●一天变成二十五小时!?
话说我带着三个女儿前往哈佛研究所留学(正确来说应该是与丈夫一同留学,因为丈夫听说我要去留学,就辞掉了工作,在波士顿另觅其他留学处,我爸妈则留在美国一个月帮忙家务),每个人听了第一句话都问:「妳怎么有时间准备留学事宜?」
其中的窍门不过一句话,就是将所有逆境都化为助力。
比方说我刚开始准备留学的当下,是在妇幼综合诊所担任妇产科医师,从上午九点工作到下午五点。下班后立刻冲到托儿所接小孩,每天光是带小孩与做家事就忙不过来了。
哎哟,没时间啦!时间不够啦!没自由啦!
正是在这样的忙碌状态下,让我萌生出要做这个,那个也得做的念头,什么都想试试……
突然有一天,一个想法浮上心头。
咦?我何曾有过这么强烈的冲劲,想要做点什么事来着?原来越是「没空」,就越想做事啊!
「这股斗志放着不用,未免可惜了!」于是我决定将这股能量发挥到淋漓尽致。或许——「没空」正是某种新契机呢!
话虽如此,一天就只有二十四小时;工作、带小孩、做家事、准备留学,还要睡眠充足,确保身体健康,二十四小时真的不够用。
虽然一天二十四小时的长度没办法改变,但是可以提高使用价值!
比方说每个人分到的一分钟都一样长,长度上不会有变化,但是却能够改变它的利用密度。
也就是,你怎么过这一分钟,怎么提高一分钟的精确度,怎么让一分钟变得更有价值?在这一分钟之内,你能塞进多少东西?
这就是「时间密度」,如果大大提升它,让时间紧密浓稠,肯定能够感受到一天有二十五,甚至二十六小时那样长。
●上班、做家事、带小孩,还要准备考试
我一直都想着哪天要出国留学,但真的决定「好!明年去留学」其实有一半靠的是冲动。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连找出时间念书的具体计画都没有,就已经决定要去留学了。
虽然下定决心,但工作还是得做,家事与带小孩更不用说。我得兼顾这一切,还要找到时间念书。
哎哟!净是些非做不可的事情!
那就只好全部一起做啦!
之后我真的全部都抓来一起做,而且出乎意外地顺利。当我认知到所有事情非一起进行不可时,就开始认真分配时间,同时执行多件工作,反而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怎么说呢,比方我都是在早上念书准备留学考试,但孩子早上六点就起床了。因此,一想到我必须在孩子起床之前把题库做到某个进度,注意力自然就大幅提升了。
像这样,大清早的时间由我独享,在心灵获得满足后,感觉在对待孩子上心胸也宽广了起来。过去带小孩碰到某些情况会让我生气,但当想做的事情逐渐上轨道之后,我的心情也稳定了不少。
我就是这样接受必须兼顾多件事的处境,并且化困境为助力来准备留学。
●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匍匐前进
化逆境为助力同时进行多件事,听起来就像是女超人般厉害,但很遗憾,我并不是各位心中所想的女超人。实际上,我距离女超人远得很。
有不少读者看过我的连载,见到我本人时不禁脱口而出:「我以为医师本人要更高、更强势呢。」「妳本人比我想像中要柔和多了。」
其实我柔和的可不只是外表而已。
我经常抱持着一个想法:工作啦,念书啦,带小孩啦,做家事什么的,何必每天都弄得这么焦头烂额?何必追求完美无缺呢?
例如我平时都是凌晨三点起床,在孩子起床之前,有三小时的个人时间;但我并不觉得这段时间非留给自己不可。当身体疲惫,情绪低落时,我也会睡到六点才起床(平时我都和小孩一起晚上九点就寝,算起来大概睡了九小时)。
而且,不时还会发生睡过头的糗事。
但无论睡比较多还是睡过头,只要能消除一身的疲劳,重拾笑容,我认为这也是有价值的时间运用。
所以,这本书绝不是什么女强人的成功经验谈,而是经过我反覆试验,并承蒙众人理解与协助,好不容易匍匐前进走出来的一条坎坷道路。
这条路真的是崎岖不平,我死也不会告诉大家:「走这里就对了!」只能对你们说:「我的确是这样想、这样做才办到的。」就这一点我希望能引发各位的共鸣,就算只有一个人也好,能从中得到任何启发,并且觉得「穗波女士都做得到,那我或许也可以!」也就不枉费我顷全力写成本书了。
话说我抵达波士顿机场时,期待的是玫瑰色般的留学生活,但现实的情况却完全走样,可说是超乎想像的纠纷不断的挑战。
即便如此,从下决心「我要留学!」开始,到考上哈佛研究所、完成学业的这三年时光,仍然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机。
在每天的工作、育儿、家事轰炸下,要如何利用匮乏的时间,努力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并坚持到底呢?
这样说或许稍嫌夸张,但对我来说,这的确是开启人生之门的钥匙。
而且我认为,我们随时都有办法开启下一个人生之门。
为此,我衷心希望将自己实际体验得来的人生启示,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各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