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风行全球
苹果前执行长贾伯斯、电视主持人欧普拉、前美国总统柯林顿、前美国国务卿希拉蕊、前美国副总统高尔、脑科学家奥斯汀教授等、藏佛领袖达赖喇嘛、日本禅师松年小堀、国学大师南怀瑾,他们都是静坐修行的最佳见证者。
瑜珈的静坐冥想是上天给人类最好的礼物。──印度谚语
学习静坐,是你这一生能给自己最大的礼物。──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静坐源自东方,可能是瑜珈传统,以盘腿坐姿冥想,去除心中的烦恼,主要是让「心」静下来观想,以求得「开悟」。近代,由于发现静坐也可能有减压效果,使得静坐在西方社会流行起来,无论在企业界、影视圈或政界,皆有名人投入并推动静坐的修习。「静坐」跨越文化隔阂,风靡中外,可见一斑。
修习静坐的目的之一,是要「离苦得乐」。中西方社会学静坐冥想,似乎有不同的目标:西方社会倾向消除压力,因此卡巴金(Kabat-Zinn)的「正念减压」在西方社会极为流行;但在东方社会,静坐者则比较重视烦恼的解脱。
今日,西方科学已严肃看待静坐对生理的影响,认为静坐是一种心的训练,以及脑的锻鍊,其所引起的脑运作的改变,代表一种意识的蜕变,是以静坐已成为神经科学最蓬勃的研究之一。而静坐对于自主神经和内分泌两系统间亦有关连,研究指出,静坐产生的身体状态是一种放松的副交感神经活化状态,从而影响身体机能的运行。
书中除阐述静坐的科学观,同时也将东西方静坐异同加以比较,并详加介绍各大主要静坐方法的渊源和进行原则,如西方的超觉静坐、正念静坐,东方的日本「冈田静坐法」,中国「因是子静坐法」,印度「瑜珈静坐」,以及佛教、禅宗、藏佛、道教和儒家的静坐等,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作为认识静坐的入门阅读。
本书作者朱迺欣医师为脑神经科教授,一九九三年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启蒙始学习坐禅,后因接触日本产业大学神经外科主任松冈成明教授,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神经内科主任奥斯汀教授的研究,更近一步专研静坐的脑科学知识,对相关中西医科学文献多所涉猎,自身更修习静坐多年,此书可谓朱医师融合其医学专业、临床经验与厚实中学底蕴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