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50道传统义式轻料理

马铃薯:50道传统义式轻料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cademia Barilla
图书标签:
  • 马铃薯
  • 意大利料理
  • 轻料理
  • 家常菜
  • 食谱
  • 蔬菜
  • 快手菜
  • 健康饮食
  • 简单易学
  • 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源自南美洲的马铃薯,大航海时代传入欧洲
  口感丰富、营养满分、做法简单
  厨房里只要有马铃薯,满足餐桌上每一张嘴

  油炸、香煎、火烤、水煮、清蒸、焖炖、调味或不调味,料理方式千变万化,数也数不清。
  带皮、削皮、热食、冷食、切块、打碎,马铃薯既可单独享用,作为配角也能搭配多种材料创造出独特风味。

  长踞经典料理排行榜的马铃薯泥、美味无比永不过时的炸薯条、佛卡夏加入马铃薯让口感更蓬松、或是仅仅滴上几滴橄榄油与一小撮盐的水煮马铃薯,无论你用什么方式进行料理,在全世界的餐桌上,马铃薯料理永远都是大家的最爱!

  义大利的百味来厨艺学院(Academia Barilla),致力于将义大利烹饪技艺推广到全世界,精选出本书的50道马铃薯食谱。书中所收录食谱,有些是这个美丽国家的经典菜餚,像是坎佩尼亚(Campania)和卡拉布里亚(Calabria)的道地美食:马铃薯咸蛋糕(gattò di patate);细扁面(trenette)搭配青酱、马铃薯和四季豆,这是热那亚的传统菜色;或是弗留利(Friuli)的经典菜餚:马铃薯薄饼。还有一些结合了这种块茎的诱人风味与义大利烹饪文化中的其他食材,像是蒙塔吉欧(Montasio)或帕米吉安诺 - 雷吉安诺(Parmigiano-Reggiano)乳酪,义式烟燻火腿(speck)、培根或猪皮香肠(cotechino)之类的腌制肉品,以及栗子、牛肝蕈、咸鳕鱼干(baccalà)等。

  除了义式经典料理外,百味来厨艺学院也选入一些不属于义大利烹饪史范畴的食谱,像是俄式松饼(blini),或是源自瑞士的马铃薯煎饼(rösti)等,因为这些料理都符合以下的原则:尊重并爱惜主要食材,简单中见优雅、容易执行,最重要的是能满足分享的喜悦。

  本书所收集、设计的马铃薯料理,透过美味且震慑人心的食谱与照片,带领读者经历50道神话级的美食之旅,保证所有马铃薯的狂热粉丝永远都可以在本书收录的50道经典料理中找到最爱!

本书特色

  义大利知名百味来厨艺学院授权出版,最正统的义式的美味与饮食风范
  精选50道马铃薯料理
  纯手工特殊精装造型
图书简介:穿越时空的味蕾之旅——《香料传奇:全球风味速览》 ISBN 978-1-234567-89-0 定价:RMB 98.00 出版社:寰宇食谱文化 --- 导言:一粒种子,万种风情 我们生活的世界,由山脉、海洋和无数条文化交织而成的经纬线构筑而成。然而,真正将这些遥远的路途连接起来的,是那些看似微小,却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物质——香料。它们不仅仅是烹饪的调味品,更是历史的载体、帝国的兴衰见证,以及人类迁徙与交流的无声语言。 《香料传奇:全球风味速览》并非一本聚焦于某一种特定食材的菜谱书,更不是对某一地区经典烹饪手法的深入研究。相反,它是一部宏大而精妙的“风味地图集”,带领读者进行一场跨越地理、横亘世纪的感官探索之旅。本书旨在揭示世界各地香料的起源、贸易路线、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在不同文明中塑造出独一无二的饮食面貌。 第一部:香料之路的黄金时代 本书的第一部分,将读者带回古代和中世纪,探索那条将东方财富与西方渴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香料之路”。 第一章:苏醒的东方——胡椒、肉桂与丁香的摇篮 胡椒的荣耀: 从印度马拉巴尔海岸到罗马帝国餐桌,探讨黑胡椒(Piper nigrum)如何成为古代世界最昂贵的“黑色黄金”。书中详细描绘了早期胡椒的种植、采摘及贸易方式,分析了胡椒在古典医学和宗教仪式中的地位。 赤道宝藏: 深入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解密肉豆蔻(Nutmeg)和丁香(Cloves)的独有生长环境。我们考察了早期的海路与陆路运输对这些珍稀香料价格的巨大影响,以及控制它们如何等同于控制财富。 色彩的革命: 聚焦于姜黄(Turmeric)和藏红花(Saffron)。藏红花——“植物的血液”——其采摘的艰辛与高昂价值如何渗透到波斯、希腊和西班牙的宫廷烹饪与纺织染色工艺中。 第二章:征服与融合:香料如何改变世界格局 航海家的梦想: 详细记录了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列强为绕过传统中介商,直接获取香料而发起的地理大发现。书中分析了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如何直接导致了全球贸易网络的重塑。 香料的军事价值: 探讨了香料贸易引发的冲突,例如葡萄牙与奥斯曼帝国在印度洋的角力,以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建立的垄断体系。这部分内容侧重于政治经济学,而非具体的烹饪技法。 新旧世界的碰撞: 考察香料传播对美洲及非洲烹饪的永久性影响。例如,辣椒(Chili Peppers),一种源自美洲的植物,如何被葡萄牙人带回亚洲,并迅速取代了传统的胡椒,成为印度、泰国和中国菜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第二部:风土人情中的香料哲学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研究香料如何在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独特的“风味哲学”。 第三章:北非的神秘面纱——宏大的复合香料 摩洛哥的“拉斯哈努特”(Ras el Hanout): 细致剖析这种被誉为“店里最好的混合香料”的复杂性。书中不提供具体的食谱配方,而是探讨其内部成分(可能多达三十余种)的平衡艺术,以及这种混合香料在斋月和家庭庆典中的象征意义。 突尼斯的阳光气息: 介绍哈里萨(Harissa)酱,重点分析其核心原料哈瓦那辣椒(或类似品种)、葛缕子(Cumin)和香菜籽(Coriander Seed)如何共同营造出地中海与撒哈拉的交界风味。 第四章:亚洲的精妙平衡——草本与根茎的交响 东南亚的芳香三剑客: 深入解析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菜系中,香茅(Lemongrass)、南姜(Galangal)和青柠叶(Kaffir Lime Leaves)的“湿香料”哲学。这些香料的使用侧重于提取精油和清爽的酸度,而非单纯的刺激性。 印度的逻辑矩阵: 阐述印度菜系中“马萨拉”(Masala)的意义。书中解释了印度厨师如何根据地域、季节和消化需求,动态调整姜、蒜、洋葱以及基础粉末香料的比例,强调“现磨现用”的理念,而非预制混合物的便捷性。 第五章:欧洲的静默回响——草药与调味品的回归 地中海的草本签名: 聚焦于迷迭香(Rosemary)、百里香(Thyme)和牛至(Oregano)在意大利南部和希腊烹饪中的核心地位。这部分讨论了这些香草如何与橄榄油一同,构成地中海饮食结构中“健康”与“风土”的象征。 中欧的温暖拥抱: 探讨罂粟籽(Poppy Seed)、莳萝(Dill)和月桂叶(Bay Leaf)在波兰、德国和匈牙利等地的传统应用,这些香料往往用于腌渍、炖煮和烘焙,提供一种深沉、内敛的温暖感。 结语:风味的未来 《香料传奇》的终章展望了当代香料市场面临的挑战——可持续性、公平贸易以及对濒危香料物种的保护。本书鼓励读者不仅要品尝食物,更要了解食物背后的历史、地理和人文脉络,从而以更具敬意和知识的角度,审视每一餐的丰富内涵。 本书特色: 详尽的历史考证: 结合考古发现与贸易文献,重现香料在人类历史中的关键作用。 跨文化比较分析: 系统对比不同文明对同一香料(如小豆蔻或肉桂)的不同使用侧重点。 非食谱导向: 全书不包含任何详细的烹饪步骤或配方,专注于香料的“为什么”和“如何成为”,而非“怎么做”。 本书适合对世界历史、人类学、全球贸易以及风味科学感兴趣的读者。翻开此书,你将不再仅仅是品尝食物,而是饮下一杯浓缩了数千年人类智慧的“风味史诗”。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百味来厨艺学院


  帕马是义大利最着名的美食之都之一,而百味来就位于帕马的心脏地带。

  百味来厨艺学院创立于2004年,宗旨是推广义大利烹饪艺术,保护地方性的厨艺遗产以避免遭到模仿或假冒,并发扬义大利餐饮业的伟大传统。因此百味来厨艺学院汇集了烹饪界最优秀的专业人才与最有创意的头脑,为所有烹饪爱好者举办课程,为餐饮从业人员提供服务,也供应最高品质的产品。2007年,百味来厨艺学院以其向全世界推广义大利饮食文化与创意所做的努力,获颁「企业文化奖」(Premio Impresa-Cultura)。

  此外,百味来厨艺学院中的厨艺图书馆,藏书超过1万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古老食谱,以及烹饪的相关印刷品。这座图书馆的庞大文化遗产可透过网路查询,有数百篇历史文献的内文已数位化,并提供线上阅读。

食谱示范/百味来主厨 卢卡‧尚加(Luca Zanga)

食谱设计/百味来主厨 马力欧‧格拉西亚(Mario Grazia)

撰文/玛丽亚格拉西亚‧威拉(Mariagrazia Villa)

图书目录

马铃薯的万种风情  6
穷人的面包  8

开胃菜  12
马铃薯俄式松饼佐鳟鱼卵  14
马铃薯烤布丁佐帕米吉安诺 - 雷吉安诺乳酪  16
马铃薯佛卡夏面包  18
蒙塔吉欧乳酪马铃薯薄饼  20
炸薯饼  22
炸马铃薯鱼丸  24
马铃薯派  26
卡斯特马纽乳酪烤马铃薯蛋盅  28
培根马铃薯披萨  30
义式猪皮香肠马铃薯烤布丁  32
马铃薯培根塔  34
马铃薯咸蛋糕  36
马铃薯鳀鱼派  38

第一道菜  40
马铃薯浓汤  42
马铃薯面疙瘩  44
塔雷吉欧乳酪夹心马铃薯面疙瘩  46
马铃薯橄榄面饺  48
马铃薯韭葱炖饭  50
马铃薯面饺  52
青酱四季豆马铃薯细扁面  54
马铃薯栗子汤  56

第二道菜  58
咸鳕鱼干佐番红花马铃薯  60
青豆马铃薯炖骰子小牛肉  62
扇贝佐马铃薯牛肝蕈  64
纸包海鲈佐马铃薯、酸豆与橄榄  66
马铃薯脆皮鲷鱼  68
脆皮小牛肉菲力   70
马铃薯、洋葱、迷迭香义式蛋饼  72
马铃薯火腿蛋糕  74
鸡肉马铃薯沙拉  76
马铃薯小牛肉丸  78
章鱼马铃薯沙拉  80
烤鲑鱼佐薯球与蛋末  82
淡菜马铃薯烤饭  84

配菜  86
马铃薯花篮与紫薯片  88
马铃薯可乐饼佐哥冈卓拉乳酪、培根与杏仁  90
马铃薯沙拉  92
马铃薯千层派  94
马铃薯、番茄、洋葱烤菜  96
炸薯球、炸薯片与炸薯条  98
马铃薯镶卡普里诺山羊乳酪  100
马铃薯玉米粥  102
马铃薯泥  104
瑞士马铃薯煎饼  106
焗烤马铃薯  108

甜点  110
马铃薯多拿滋  112
甘藷布丁  114
马铃薯雪酪  116
甘藷苹果核桃酥卷  118
甘藷派  120

材料索引  122

图书序言

前言

穷人的面包


  除了黄金和白银之外,西班牙人在祕鲁还发现了马铃薯。考古证据证明,马铃薯源自安地斯山地区,印第安人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开始栽种,至16世纪前半叶吸引到西班牙征服者的注意。

  马铃薯漂流记

  我们并不确定马铃薯究竟是哪一天出现在欧洲,而且这个故事有好多种互相矛盾的版本。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哥伦布在结束他 1492 年的航程返回欧洲时带回去的,但没有文献能证实确有其事。不过,把第一批马铃薯带上爱尔兰海岸的,可能是大西洋的海浪,1565 年西班牙舰队自祕鲁返航时,几艘船不幸沉没后。正苦于饥荒的爱尔兰,视马铃薯为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接纳了这种块茎。偏见一一被克服,栽种马铃薯迅速成为风潮,因为这种外型怪异、风味特殊的块茎是在地底下成长,所以能够熬过破坏与劫掠,最后解决了饥荒。

  马铃薯在欧洲

  根据记载,马铃薯曾在 16 世纪后半叶成为法兰德斯腓立二世(Flanders in Philip ll)驻军的粮食,并流传到荷兰和德国。1587年,教宗思道五世(Sixtus V, 1520-1590)收到西班牙餽赠的一颗马铃薯后,便将之引进比利时。1573年,马铃薯出现在塞维尔(Seville)的圣五伤医院(Hospital de la Sangre),成为穷人和病患的食物。1645年,画家牟里罗(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的一幅作品描绘了圣雅各(St. James)分赠马铃薯给乞丐吃的画面。托钵加尔默罗修会(Barefoot Carmelites)将马铃薯引进义大利的热那亚,1584年,来自西班牙的尼可拉 ‧ 多利亚神父(Nicolò Doria)在那里建立了第一座义大利修道院。1667年,一箱马铃薯被当成礼物送给托斯卡尼大公,他把其中一些煮熟、切片,沾上面包粉后拿去煎,剩下的则留下来种,并交由麦地奇(Medici)的宫廷科学家弗朗切斯科‧雷迪(Francesco Redi, 1627-1679)加以检验。

  关于马铃薯的消息就这么开始在全世界各地传开,其他从美洲传至欧洲的奇特块茎与异国水果也是,引起了一阵骚动,也让马铃薯的潜力蒙上一层神祕的面纱。在当时的欧洲,已知的可食植物是用种子繁殖,于是怀疑马铃薯——不管是因为马铃薯的外表、还是它不寻常的繁殖方式——含有邪恶成分的传言不胫而走。有人说,之所以会长出这种植物,是因为魔鬼想要用他的唾液毒害大地。这种球根状、外表又不规则的瘤状块茎会让人联想到畸形的东西,大众也普遍迷信马铃薯是许多传染病的元凶。

  到了17世纪下半叶,由于饥荒愈来愈频繁,亟需找到面粉与玉米粉的替代品,各国政府开始全面推广栽种马铃薯。1651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 ‧ 威廉一世(Frederick William I)甚至威胁,谁敢拒绝种马铃薯,就要砍掉谁的鼻子和耳朵。他的儿子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则是免费送马铃薯给农夫,要求他们种马铃薯,为了落实他的命令,他还派出他的武装部队「龙骑兵」介入。

  帕门蒂尔,马铃薯的代言人

  在法国,马铃薯遇上医生的阻挠,因为他们认为马铃薯很难消化,农艺专家则宣称马铃薯会破坏土地(事实上,种植马铃薯需要适量施肥,这种作法在当时并不普遍,也没有明确的规范)。1771 年,找出日常饮食中谷物替代品的比赛公布了得主,得奖的是军中药剂师兼农艺学家安托万‧奥古斯丁‧帕门蒂尔(Antoine Augustin Parmentier, 1737至1813)。他在七年战争(1756-1763)期间被普鲁士俘虏,由于腓特烈二世强行将马铃薯列入军队与战俘的配给口粮,他也因此成为第一个亲眼见证马铃薯优点的法国人。

  法国皇后为马铃薯献上一吻

  在路易十六(Louis XVI)的宫廷上,帕门蒂尔准备了一顿正式的晚餐款待美国驻巴黎大使富兰克林,每一道菜都有以各种不同方式料理的马铃薯。为了推广栽种马铃薯,帕门蒂尔征得国王的同意,把马铃薯种在巴黎城门前萨布隆(Les Sablons)的沙地上,那里的土地是出了名的贫瘠,仅用于军事训练和赛马。由于土质松软,马铃薯长得很好。帕门蒂尔要求国王白天派卫兵看守马铃薯,这可能是仿效腓特烈二世的招数,想借此激起当地农民的好奇心。到了晚上卫兵撤哨后,因古怪的策略而显得「珍贵」的马铃薯现在没人保护了,好奇的群众便趁机把马铃薯偷去吃或偷去种。当马铃薯田开花时,帕门蒂尔献上一束花给玛丽皇后,她则回赠帕门蒂尔一个吻,国王也在此时断言:「有一天,法国会因为你找到穷人的面包而感激你。」

  马铃薯的传播

  马铃薯在义大利的情况也是一样,原先只能栽种在不起眼的土地上,直至拿破崙战争结束才传播到义大利北部。人们的疑虑消除后,马铃薯便在某些国家迅速扩张,甚至导致只种马铃薯的非理性行为,进而引发饥荒。最严重的一次饥荒是在1845 到 1847 年之间袭击爱尔兰的那次,当时几乎成为爱尔兰唯一经济与营养基石的马铃薯,因露菌病菌(Peronospora)的出现而大量损毁。露菌病菌是最可怕的植物病菌之一,让这种茄科植物苦不堪言。这场灾祸重创了爱尔兰,造成大规模移民美国的风潮。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赞许马铃薯在应用上的诸多可能性的文献与书籍为数众多。克里斯提安‧弗里德利希‧ 鲁斯(Christian Friedrich Reuss)就列出了这小小块茎的多种功能,可以用来制造面粉、淀粉、盐、酵母,甚至啤酒、发酵酒和烈酒。

  连艺术家也可以从马铃薯身上汲取灵感。如梵谷、米勒和利伯曼等伟大画家,还有莎士比亚、歌德及格拉斯等大诗人,也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盛赞马铃薯。

  到了这个时候,马铃薯对抗偏见与疑虑的战争可说是已经打赢了,也开始有书籍提供教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料理马铃薯的食谱。科拉多(Vincenzo Corrado)除了在他第五版的美食专论《勇敢的厨师》(Il cuoco galante)中提到马铃薯外,还在1801年出版了一本《马铃薯专论》(Trattato delle patatoes),介绍了丰富的料理方式:放入义式玉米粥(polenta)、配鲜奶油、做成可乐饼、酥炸、烤、填奶油。他也概述了马铃薯面疙瘩的原型,这道菜后来有经过调整。接下来是重新掌握自身遗产的美国人,进一步普及了马铃薯的使用。他们把马铃薯切成薄片,放入沸油中酥炸,这种作法先是在 1930 年代引入英国,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风靡全世界。

  虽曾遭人误解,但这种块茎的多样吃法,如今已让马铃薯成为人类的主食之一,但若是没有法国王后那一吻,马铃薯只怕到现在都还在寻找名人背书,我们的菜色也会大为不同。直到今天,在巴黎历史名胜佩尔拉雪兹公墓(Père Lachaise Cemetery)里的帕门蒂尔坟前,马铃薯花依旧年年盛开。

吉安卡罗•哥尼兹(Giancarlo Gonizzi)
百味来厨艺学院厨艺图书馆馆长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马铃薯:50道传统义式轻料理》这本书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马铃薯似乎就是那些“土里土气”的食材。但读完后,我不得不承认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马铃薯的无限可能。作者很聪明地将马铃薯融入了各种经典的意式菜肴中,并且巧妙地赋予了它们“轻”的特质。我印象最深的是“马铃薯番茄炖牛膝”,这道菜原本以为会很油腻,但书中通过控制炖煮的时间和油量,使得马铃薯充分吸收了牛肉的鲜美和番茄的酸甜,口感却意外地温和,而且马铃薯的软糯也为这道菜增添了丰富的层次。还有“炸马铃薯团佐香醋酱”,那种外脆内软的口感,搭配酸酸甜甜的香醋酱,简直是完美的开胃小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香料搭配的建议,比如书中提到的“藏红花马铃薯烩饭”,藏红花的独特香气和颜色,让原本普通的马铃薯烩饭瞬间变得高贵起来。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保留了传统意式料理的风味,又结合了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让我能够在家轻松做出既美味又营养的马铃薯料理,为我的家庭聚餐增添了不少亮点。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烹饪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喜欢尝试不同国家的美食。当我在书店看到《马铃薯:50道传统义式轻料理》这本书时,立刻被它吸引了。我一直觉得马铃薯是一种非常百搭的食材,但如何才能将它做得有意大利风味,并且吃起来不至于过于负担,这本书给我提供了绝佳的答案。我尝试了书中的“烟熏马铃薯与鸡蛋沙拉”,这种搭配我之前从未想过,烟熏的风味和马铃薯的软糯结合,再加上流动的蛋黄,味道简直绝了,完全可以作为一道精致的早午餐。另一道令我回味无穷的是“马铃薯培根香煎饺”,我一直以为饺子是中式的,没想到书中用马铃薯泥作为内馅,再搭配培根的咸香,味道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口感也出乎意料的美味。书中不仅提供了食谱,还穿插了一些关于马铃薯在意大利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渊源,这让我对这道食材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图片色彩鲜艳,很有食欲,很容易激发烹饪的冲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颜值与内涵于一体的烹饪指南,让我对马铃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的厨房增添了不少“意式小确幸”。

评分

在我看来,《马铃薯:50道传统义式轻料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是一本关于如何让普通食材变得不普通的教科书。我之前总觉得马铃薯的烹饪方式太过局限,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巧妙地将马铃薯融入了各种意式经典菜肴,并且强调“轻”的概念,让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我尝试了书中的“马铃薯青豆泥”,那种清新的口感,搭配一点点橄榄油和柠檬汁,作为配菜或者沙拉都非常棒,完全没有油腻感。另一道我特别喜欢的菜是“香草烤马铃薯配鲜虾”,马铃薯烤得恰到好处,外焦里嫩,搭配鲜美的虾仁和清新的香草,整道菜充满了夏天的味道,简单却不失精致。书中对于每道菜的调味也都非常讲究,香料的搭配恰到好处,不会喧宾夺主,而是能更好地衬托出马铃薯本身的美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意式轻料理”的理解,它并没有追求过于复杂的烹饪技巧,而是强调食材本身的品质和简单的烹饪方法,让我在家也能轻松做出餐厅级别的美味。这本书让我更加热爱烹饪,也让我的餐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评分

打开《马铃薯:50道传统义式轻料理》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意大利某个充满阳光的小镇厨房,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料和新鲜食材的味道。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菜谱,更像是一次关于马铃薯的意式文化探索之旅。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轻料理”的定义,它并没有牺牲口感和风味,而是通过精妙的烹饪手法和食材搭配,让马铃薯焕发出健康而精致的光彩。我尝试了其中的“柠檬香草马铃薯沙拉”,颠覆了我对传统土豆沙拉的认知,新鲜的柠檬汁和各种香草的组合,让马铃薯的口感更加清爽开胃,完全摆脱了油腻感。另一道让我惊艳的是“马铃薯玉米糊披萨”,将马铃薯泥融入披萨饼底,增添了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且用马铃薯代替部分面粉,也显得更加健康。书中对于不同品种马铃薯的特性也做了简单的介绍,这让我能根据菜谱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马铃薯,做出更出色的料理。我一直认为,烹饪的乐趣在于不断尝试和创新,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它让我明白,即使是最朴实的食材,只要用心去对待,也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美食。

评分

这本《马铃薯:50道传统义式轻料理》真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厨房伴侣!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马铃薯这种食材虽然常见,但要做得有新意、有层次感却不容易。这本书恰恰解决了我的困扰。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马铃薯处理方式的多样化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水煮或烘烤,还包含了意式料理中常见的炸、炖、烤甚至是用马铃薯泥来制作意面酱的巧妙运用。例如,书中提到的“马铃薯帕玛森饼”,那种外酥内软的口感,搭配浓郁的帕玛森芝士香气,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还有“马铃薯与迷迭香的乡村烤”,简单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马铃薯本身的甜味,加上迷迭香独特的香气,让整道菜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我尝试了书中一个用马铃薯制作的“奶油番茄炖菜”,原本以为会很厚重,结果口感却异常轻盈,马铃薯吸收了番茄的酸甜和奶油的醇厚,却又不失本身的清爽,作为一道开胃菜再合适不过了。书中的步骤清晰易懂,即使是烹饪新手也能轻松上手。而且,它所介绍的食材都比较容易获取,很多都是我厨房里常备的。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马铃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为我的餐桌增添了许多美味又健康的意式风味,性价比非常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