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网站4.5颗星好评★★★★☆
儿童心理学大师爱丽丝‧米勒不畏争议之作
打破「黑色教育」的世代传递,释放戕害身心的童年祕密
「我宁愿病发而让妳满意,也不愿无病而惹妳厌恶。」——普鲁斯特 致母亲的信
继《幸福童年的祕密》与《夏娃的觉醒》两本名着之后,关注儿童福祉的心理学家米勒在本书中进一步提出,童年受虐经验对当事人的健康戕害极深,就算内心否认,身体却会洩露祕密。米勒分析了众多着名作家与当代个案的病史,她发现,以孝顺为名而压抑、甚至虐待儿童的「黑色教育」,将在身心留下一生的伤疤:
‧吴尔芙自幼被哥哥性侵,却不敢告诉父母,一生为忧郁症所苦
‧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的无力感,源于他压抑对童年教养的愤怒
‧卡夫卡想与专制的父亲沟通却不被支持,他四十岁便因肺结核而撒手人寰
‧少女罹患危及性命的厌食症,所排拒的是以爱为名的教养谎言
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皆标举「孝敬父母」为至高道德,但米勒却向世人唿吁,这些强调「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戒律,便是使人染上身心疾病的潜在囹圄。光是宽恕施虐者,并无助于真正的和解。无论是治疗师或当事人,都需要努力挣脱「孝顺」的綑绑,才能促成心灵的真正解放。
关于童年的记忆,我们的意识或许说了谎,但身体却是真相的守护者。让勇敢揭发幸福幻象的爱丽丝‧米勒成为陪伴你的知情见证者,学习面对童年显性或隐性的创伤,让生命更美好。
真心推荐 (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史 英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董事长)
丘彦南 (台大医院精神医学部主治医师)
李佳燕 (家庭医学科医师、还孩子做自己联盟发起人)
李崇建 (作家、教育工作者、千树成林创意作文班创办人)
幸佳慧 (儿少文学作家)
林蔚昀 (专栏作家、波兰文学译者)
洪素珍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谘商学系副教授)
郭骏武 (台湾亲子共学教育促进会秘书长)
人们已因「以暴养暴」的理解而反对体罚教养;然而对于世界源源不断的病痛与冲突,不管是身体或心理的,米勒综合自身、临床、文学作家的多方经验与研究,仍给出一个惊人的解释观点。那是更挑战社会禁忌,直接向「孝敬父母」此一天条戒律的控诉。这本书,对深陷苦痛的人们不仅给出一道出口,对我们纷乱的社会,也有解咒之效。——幸佳慧(儿少文学作家)
童年不会只有一次,因为它一直和我们共处至今!——郭骏武(台湾亲子共学教育促进会秘书长)
爱丽丝‧米勒揭露了只有极少数人肯承认的事实:那些在育儿惯例的伪装之下,加诸于儿童身上的异常痛苦与心理伤害。——莫里士‧桑塔克(Maurice Sendak,绘本《野兽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