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最全方位的心脏健康宝典 初见本书大纲,甚感熟悉,心想这与个人多年来所推广之整合医学理念「真原医」不谋而合,都强调适度运动、正确饮食、情绪管理及蓄养心气来医于未病,重视身心灵的和谐以期在疾病发生之前防范未然。再深入细读,书中强调以人为本之核心价值,以全人观点来看待「心」,中西医联合,甚至跨医疗、护理、营养、药学、复健等领域,可说是最全方位的心脏健康宝典。
本书将带领读者们从西医观点认识心脏疾病与治疗,从中医观点观察心脏问题及治疗策略,更往外推展至运动习惯、生活型态对心脏的影响,分享养心静坐、心脑同步的观点,透过静坐内观自己的一切,包括心脏、肺脏、肝脏等身体器官,觉察身体的运作、心理的变化,甚至可以觉察自己的生命能量,回归问题本质,理解人生真相。
书中集结了众专家的宝贵智慧,每一位都在其专业领域有相当杰出的表现,所呈现的整合性医疗概念正是长庚医疗团队以病患为中心推动的照护模式。即使对于有极高再住院率及高死亡率的心脏衰竭病患,除了适当的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性的照护同样重要。了解如何调整生活型态、如何自我照顾并据以执行,可有效防止疾病恶化并降低再住院率。整合心脏科医师、复健科医师、物理治疗师、个案管理师、营养师与药师,提供全面性疾病教育,落实疾病自我照顾行为,在急性期症状稳定后,辅以运动训练提升活动功能,成功地大幅增进心衰竭病患之生活品质。这样的团队照护成果也获得极大肯定。如基隆长庚心脏衰竭中心成立至今届八年,自民国九十九年至一○三年均获得生策会SNQ国家品质标章,一○一年更获得医疗策进会之单位组品质竞赛金奖殊荣。
西医谈心,讲求血液输送、心搏律动等结构功能;中医谈心,讲究心气脉络及心神意识的调和,中西医整合带来最先进、最完整的新世纪医学观,而身心灵的整体疗法体现了古人智慧与现代医学的结晶。个人非常认同书中所提「治病、治人与治心」的观念,在真原医的理念中,人体有如一个环环相扣的小宇宙,而要达到心气疏通,首先要从心念转变着手。唯有心念转变,则心中无所罣碍且气脉无所阻塞,我们才能真正为健康与生命负责,真正活在赞美、感恩与爱中。在感恩中,我们扬升并通往圆满,如此一来,我们对生命只有赞美,甚至对令我们心碎的人也充满了爱。处于不断变化的纷乱人间,赞美、感恩与爱让我们活在当下,让我们能心不散乱、制心于一处。
祝福各位读者,都能守护自己与家人朋友的心,能在尘世间体现内心的神圣与圆满!
长庚生技、长庚大学、明志科技大学、长庚科技大学董事长 杨定一
推荐序
长庚中西医师联手,传授饮食、运动的「养心」之道 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准提高,三十多年来,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七十九岁(男性七十六岁,女性八十二岁)。然而在十大死因当中,心脏血管疾病高居第二,脑血管疾病高居第三,糖尿病高居第四,高血压高居第八,尤有甚者这四大疾病更是心脏科门诊及住院病人的大宗。
长庚医疗体系集合林口、基隆、嘉义、高雄等心脏内外科和中医部的医师群、营养师及药师联合执笔,谨就国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运动、打坐、太极养生、常见的上腹痛、下颚痛、喉咙痛、牙周病等方面,探讨与心脏病之关连,同时介绍心脏病的风险,讨论猝死、心律不整、心脏衰竭、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剥离、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治疗的方式、常见的外科手术、支架之置入等等问题,以专业的角度一一详细说明,尤其还针对打坐、运动、气功、饮食、养心等非药物治疗方面,深入加以剖析。
除了从中西医师观点来探讨心脏病的成因及种类外,本书之目的更希望读者深化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以饮食及运动来「养心」。例如,请营养师设计健康又简单易做的中西式食谱,并规画适合不同病症之菜单,详细列出每日三餐应摄取的营养及热量,让人一目了然,可以每日按表遵循,做出对全家人身心有益的最佳料理!
运动尤其有助于三高及心脏病患者的保养,本书也借由多位心脏科医师的个人经验,与读者分享运动健身的好处,尤其是因压力大产生的情绪变化及心脏损伤,希望借由运动得到舒缓的效果,进而达到不药而癒的境界。
本人郑重推荐本书给高血压、高血脂症、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至于健康的人,本书也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必备保健书。
长庚医疗体系最高顾问、长庚大学特聘讲座教授 吴德朗
推荐序
你让心脏更健康,心脏就能为你多服务 心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无休,若是稍有停歇则生命无以为继。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但心脏若不跳动就无法思考,「我」也就不复存在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心脏了解多少呢?对于心脏的保养又知道多少呢?该怎么爱护她、训练她呢?如何呵护她,我们似乎不怎么在意、也不知道要如何在意。就我的情况来说,我一直有规律打羽球的运动习惯,心血管疾病怎么还会找上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人有着同样的疑问,而本书提到的运动前暖身,以及有氧运动的重要性,将能为众人解惑。
无止尽的工作及生活压力,是现代人挥之不去的烦恼,心脏疾病也随着繁忙、快速的步调,不只老年人,已有年轻化的趋势。此外,在国人饮食西化后,心血管疾病的罹患年龄也逐年下降,一旦心脏这颗维持生命的马达故障了,小则服药、大则手术,甚至需要更换,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不分古今中外,人们前仆后继地寻求长生不老的妙方,而维持好心脏的功能才是不二法门。为了遏止心血管疾病这个头号杀手,继续威胁人们的健康,长庚医疗体系汇集了各院区之心脏内科中西医师、专科护理师与营养师们的专业学识与临床经验,共同撰写此书。以深入浅出的卫教文章,配合图表与照片,详尽的介绍心脏方面的机能、病理及治疗,也从普受华人信赖的中医学的观点来指导大众最佳的心脏功能保养及维护之道。在饮食及运动方面也多有着墨。一般坊间或国外的相关书籍未见有如此细腻之作,期待本书能为大众带来不仅是基础,还有更进一步的心脏保健知识,成为每个家庭必备的医疗工具书及传家宝典。
你让心脏更健康,心脏就能为你多服务。
长庚纪念医院医务决策委员会主任委员、脑神经外科医师 李石增
推荐序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病的好书 每年卫生福利部都会发布国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疾病名单,其中第一位常是让人闻之色变的癌症。不过作为第二名的心脏病,加上第三名的脑血管病,以及死亡原因一半以上为心脏病的糖尿病与肾脏病,加上高血压等广义的心血管疾病,总数就超过癌症了,所以,说心血管疾病是国人健康最大的威胁,应不为过。它不但是死亡率高于癌症,罹病率也多于癌症,但幸运的是,它是可以预防的。
古谚有云:「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未病之病」指的就是预防医学;最好教人不要得病,胜过病了之后才加以诊治。「将病之病」指的就是已经有了疾病的危险因子,快要生病了。「已病之病」顾名思义就不难了解了。
心血管病的预防正好就是预防医学的最精要所在。西方实证医学最讲究的「生活习惯的改变」指的就是防患疾病于未然,也是中医的养身观念。其内容包括:
˙多吃蔬菜、杂粮(五谷类加坚果),即所谓的DASH(得舒)饮食。
˙少食红肉、多吃白肉,可以减少体内油脂的累积,包括胆固醇。
˙多运动。西方医学主张每週三~五天,每次半小时快走,让心跳达每分钟一百三十次,即所谓三三三运动规则。不过东方的太极拳与气功也不遑多让,可以强身强心,还可以预防老人家跌倒。
˙抽菸最好戒掉,因为它是加速心血管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喝酒则适量而止;有资料显示,每天喝一点对心血管病有帮忙,男性的话以二十五公克酒精(约两百五十毫升的红酒)为限,女性则是十二.五公克酒精。但是切记过犹不及,天天喝且量多会加速损坏心血管。
西方医学经常强调身体或物质的保养,独缺少了心灵的调养修行。实际上,身体的健康是指身、心、灵三方面都健康。东方的禅修、静坐、气功,或是太极拳运动都能帮我们达到心灵健康的境界。
长庚医院副院长叶教授有感于心血管疾病病人日渐增加趋势,为了民众的健康,希望能导正心血管病的预防保养知识,特邀集了长庚医院心脏内、儿科,以及中医学、营养学、药学专家们,共同编撰本书,并邀请我为其写序。我本人以钻研西医为主,自感对中医不甚了解,但读了本书后,感受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理。中西医对心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并非背道而驰,而是可以并驾齐驱。
例如本书所提及的中医养生之道,包括太极拳运动、气功等,以及养心食谱,可以帮人吃出健康,都有助于心血管病的预防;心血管病的预防要从小做起,亦即早点预防才有效果,儿童时期吃太多非健康食品、缺少运动,种下肥胖因,就会得到「老大徒伤心」的果。
另外本书除了详细剖析心血管病防治的中西医观点,包括心肌梗塞、心衰竭、心律不整与大血管病变等。也请了各大医师现身说法,提出他们自己保养心血管的心得经验,其中颇多值得参考引用。
本书对于一般民众想要了解心血管病的预防与治疗,绝对是一本极具应用价值的书。甚至对于医疗从业人员,也是值得一读的书,尤其中医学的观点,如何养心,养身、保健与认识各种心血病。故乐为之序。
台大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前中华民国心脏学会理事长 江福田
代序
进步的医学不只治病,还要追求「人,如何活得更好!」 在国人的十大死因当中,心脏血管疾病一直高居第二名。心脏疾病通常是突发的、不可预期,所以即使是医疗技术发达的现在,因为心脏疾病猝死的人,仍越来越多。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确实了解心脏疾病就会发现导致心脏疾病猝死绝非偶然。除了生活作息、饮食习惯之外,事前通常会出现征兆,但是我们都不太去注意。
当我们谈到心的时候,会发现不同领域的人,对于心也有不同的解读。西医把心脏当作一个帮浦,是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一个器官;心理学提到心的时候,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是大脑的活动;而中医的心,指的是心气,心的脉络,讲求的是协调与平衡;在身心灵的领域,心指的是心灵、潜意识、能量,是现在科学无法测量的领域。但不管是哪一种心,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要好好关注的地方。
正因为心有这么多不同的面向,所以更需要用广泛的角度来看待「心」,而本书将带领众人用「全人」的观点来看待心。所谓的全人观点,就是透过全方位的角度,来看待你的身体、你的心理状态、你的生命,甚至是你的人生。
虽然目前的医学仍以实证医学为主,也就是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全人观点尚未形成医学主流。但的确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到,实证医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而发展出「预防医学」。透过营养、运动、生活作息、气功、静坐等,来减少疾病的发生,事实上这样的发展就回到亲证医学的领域了。什么是亲证医学呢?就是不依赖药物,透过自己身体力行,让自己更健康。
长庚大学董事长杨定一博士的大作《真原医》中提到:「健康不能只靠吃药或某种营养素来维持,病人本身必须主动积极,才能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型态、适度运动、摄取正确的营养、彻底改变心念等,才能将疾病连根拔除。」全人医学就是奠基在这样的理念下,以真原医的预防概念为基础,发展出初级预防与次级预防,也就是说真原医是防范未然的养生策略;初级预防是症状或危险因子出现后,所採用的治疗策略;等到疾病发生后,如何预防复发,就是所谓的次级预防。以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为例,真原医的预防在避免或延后三高的发生;初级预防则是治疗已发生的三高,以预防三高造成冠心症的发生;次级预防则是已发生冠心症如心肌梗塞后,加强治疗,以防范复发。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真原医预防是所有预防的基础,透过真原医预防,可以有效地避免疾病的发生,但可惜的是,多数人不懂得如何透过真原医预防,来帮助自己更健康。事实上,真原医预防包含很多部分,包括:营养、能量、音乐、艺术、中医的阴阳平衡、冥想、出游、登山、接触自然、信仰、心灵归属、瑜伽、祷告、慈悲心、菩提心等。从中各位将会发现,医学不再只是治疗疾病,还要追求「人,如何活得更好!」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全人医学、亲证医学,甚至是真原医,本书集结了许多不同领域专家的观点,让读者可以看到「心」的不同面向,当你真正了解了「心」是什么、如何保养,并且愿意亲身去实践之后,你就会发现,健康是这么的「自然而然」,一切水到渠成,证得「无功用道」。
林口长庚医院副院长 叶森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