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图解牛樟菇

新图解牛樟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知道樟芝、牛樟芝、牛樟菇吗?
你了解自己使用的牛樟菇吗?
本宝典带你快速破解牛樟菇

  全球科技发展的趋势在生医,台湾的契机在哪里?
  台湾生技医药产业之明星标的-牛樟菇
  本书结合牛樟菇各领域的研究与田野调查,以浅显易懂的图表解说揭开牛樟菇的神秘面纱

本书特色

  本书结合牛樟菇各领域的研究与田野调查,汇整近年来(至2015年初)具代表性的科学期刊、博硕士论文、相关政府公告与药典记载,内容可作为参考工具书。以「野生」牛樟菇为源起,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贯通牛樟菇的历史、科学化研究进程及产业发展,浅显易懂的图表解说揭开享有「台湾森林红宝石」美誉-牛樟菇的神秘面纱。

名人推荐

  专家群:
  真菌分类与栽培:张东柱(Tun-Tschu Chang),丘锦朋(Ching-Peng Chiu)
  生药学与天然物化学:吴永昌(Yang-Chang Wu),张芳荣(Fang-Rong Chang),Mohamed El-Shazly,吴东颖(Tung-Ying Wu),许育铭(Yu-Ming Hsu),赖奎宏(Kuei-Hung Lai),郑富庭(Fu-Ting Cheng),何孟琦(Meng-Chi Ho)
  药理与功效安全性评估:陈介甫(Chieh-Fu Chen),吕美津(Mei-Chin Lu),王隆耀(Lung-Yao Wang)
  中草药剂型:蔡东荣(Tong-Rong Tsai)
  西药剂型与植物药开发:蒋文钦(Win C. Chiang),洪志昇(Chih-Sheng Hung),杜英齐(Ying-Chi Du)

  主编:张东柱,杜英齐,洪志昇,王隆耀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张东柱等


  本书结合产、官、学、研之各领域专家,从历史、发展、学术、产业、法规,进行「牛樟菇」的全方位剖析。

图书目录

第一章、牛樟菇的使用历史与现况
第二章、牛樟菇的分类学与型态
第三章、牛樟菇的宿主–牛樟树
第四章、牛樟菇菌丝体与子实体的比较
第五章、牛樟菇的科学化研究进程
第六章、牛樟菇科学研究的使用技术与仪器
第七章、牛樟菇的人工培养(液态培养、固态培养、段木栽培以及皿培式)
第八章、科学文献报导的牛樟菇功效
第九章、牛樟菇子实体的活性成分简介
第十章、牛樟菇菌丝体的活性成分简介
第十一章、食用牛樟菇的安全性
第十二章、牛樟菇产品的剂型开发
第十三章、牛樟菇的CNS国家标准
第十四章、牛樟菇与香杉菇
第十五章、牛樟菇产业的未来展望

Chapter 1: History in use and current status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2: Taxonomy and morphology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3: Stout camphor tree (Cinnamomum kanehirae) – host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4: Comparison of the mycelium and fruiting body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5: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ess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6: Technical tools and measuring instrument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7: Artificial culture used for stout camphor mushroom (liquid culture, solid culture, wood culture and petri dish culture)
Chapter 8: Efficacy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reported in the scientific articles
Chapter 9: Overview of active compounds in the fruiting body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10: Overview of active compounds in the mycelium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11: Safety of edible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12: Dosage form development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products
Chapter 13: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s (CNS)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Chapter 14: Stout camphor mushroom versus Luanta China fir mushroom (Antrodia salmonea)
Chapter 15: Prospective development of stout camphor mushroom industry

表目录:
表1-1、牛樟菇活性功效的釐清
表1-2、牛樟菇产品的健康食品认证
表2-1、牛樟菇的分类学(taxonomy)
表2-2、台湾常见的食药用菇蕈
表3-1、牛樟树的分类学
表9-1、代表性的麦角甾烷三萜类化合物
表9-2、代表性的羊毛甾烷三萜类化合物
表9-3、代表性的苯类化合物
表9-4、代表性的倍半萜类(sesquiterpenoid)化合物
表10-1、代表性的泛醌类化合物
表10-2、代表性的马来酸衍生物
表10-3、代表性的琥珀酸衍生物
表10-4、代表性的固醇类化合物
表14-1、香杉树的分类学
表14-2、香杉菇与牛樟菇的比较

图目录:
第2-1图、野外中生长在直立木材表面的牛樟菇(其上侧逐渐形成菌盖)
第2-2图、野外中生长在横倒木材下表面的牛樟菇(呈平伏贴生,没有菌盖)
第2-3图、初生的牛樟菇平伏贴生,呈血红色至肉桂红色
第2-4图、形成菌盖的牛樟菇
第2-5图、台湾的野生灵芝
第2-6图、市售的灵芝
第2-7图、市售的鹿角灵芝
第2-8图、种植的巴西蘑菇
第2-9图、巴西蘑菇鲜品
第2-10图、市售的巴西蘑菇干品
第2-11图、台湾的野生茯苓
第2-12图、市售的茯苓切片
第2-13图、台湾的野生桑黄
第2-14图、冬虫夏草
第2-15图、市售的冬虫夏草(单条)
第2-16图、市售的冬虫夏草(盒装)
第2-17图、台湾的野生松露
第2-18图、市售的黑松露
第2-19图、市售的猴头菇干品
第3-1图、牛樟树
第3-2图、林地中的牛樟树残木
第3-3图、为了盗採牛樟菇而将牛樟树开洞(俗称开窗户)
第3-4图、牛樟树的叶
第3-5图、牛樟树的花
第4-1图、子实体腹面呈孔状,未出菇的菌丝体未有此外观特征
第4-2图、生长期旺盛的菇体(子实体)
第4-3图、牛樟菇的生活週期
第5-1图、牛樟菇于台湾博硕士论文、西文期刊与专利的数量统计
第6-1图、室温静置萃取
第6-2图、回流萃取
第6-3图、液相液相分配萃取法
第6-4图、薄层层析
第6-5图、管柱层析
第6-6图、肝癌细胞株
第6-7图、细胞存活率分析
第6-8图、免疫萤光染色法染色后,以共轭焦显微镜观察
第6-9图、西方墨点转渍法
第6-10图、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技术
第6-11图、进行动物实验的大鼠
第6-12图、异种动物肿瘤移植模式
第6-13图、大鼠肝脏肿瘤的组织切片
第7-1图、依生长型态、生产方式进行牛樟菇的分类
第7-2图、液态培养的牛樟菇
第7-3图、液态培养形成的菌膜
第7-4图、固态培养的牛樟菇
第7-5图、固态培养牛樟菇的生长
第7-6图、段木栽培的牛樟菇
第7-7图、採自段木的牛樟菇
第7-8图、皿培式培养的牛樟菇
第7-9图、皿培式牛樟菇的生长
第7-10图、牛樟菇的皿培式培养
第11-1图、新兴的药物筛选与安全性测试平台-斑马鱼
第12-1图、胶囊产品
第12-2图、锭剂产品
第12-3图、软胶囊产品
第12-4图、滴丸产品
第12-5图、一般丸剂与滴丸的比较图
第12-6图、饮品产品
第13-1图、「牛樟菇子实体」国家标准草案的切片显微型态
第13-2图、「牛樟菇子实体」国家标准草案的标准菌(BCRC 35396)之ITS序列
第13-3图、「牛樟菇子实体」国家标准草案的HPLC/MS分析图谱
第14-1图、生长在香杉树腐朽空洞心材的香杉菇
第14-2图、初生的香杉菇平伏贴生,呈现乳白色至淡粉红色
第14-3图、倒伏、心材腐朽空洞的香杉树
第14-4图、干燥后的香杉菇呈现乳白色至淡黄色
第14-5图、多年生的香杉菇,呈现不规则的菇体
第15-1图、牛樟菇的产业发展

图书序言

序章
 

菇蕈是指会产生肉眼看得到「菇体」或「子实体」的真菌,又称为大型真菌。大部份的真菌物种只会形成眼睛看不清楚的细小菌丝与孢子,如要看清楚他们的型态外观需要使用显微镜,这一类的真菌常被称为小型真菌。有些菇蕈可口美味,如蘑菇、香菇、金针菇、木耳等,我们称之为食用真菌(菇),有些真菌的成分或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可改善人类的健康情形,则称为药用真菌。
 
牛樟菇为台湾特有的食药用大型真菌,目前也常被称为牛樟芝,或简称为樟菇、樟芝。由于其在自然界仅寄生于「牛樟」树,根据型态与生育地,且「菇」较「芝」更贴切台语发音,因此本书统一以「牛樟菇」为名进行介绍。
 
本书结合牛樟菇各领域的研究与田野调查,汇整近年来(至2015年初)具代表性的科学期刊、博硕士论文、相关政府公告与药典记载,内容可作为参考工具书。以「野生」牛樟菇为源起,故事性的叙述方式贯通牛樟菇的历史、科学化研究进程及产业发展,浅显易懂的图表解说揭开享有「台湾森林红宝石」美誉-牛樟菇的神秘面纱。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