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卤最有味!:184道经典必吃卤味料理,这样配好下饭

酱卤最有味!:184道经典必吃卤味料理,这样配好下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卤味
  • 酱卤
  • 家常菜
  • 下饭菜
  • 美食
  • 烹饪
  • 菜谱
  • 中餐
  • 川菜
  • 快手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84道经典卤味
详细的图解全分析,厨房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挖掘古早味的好吃秘诀
咸香、Q弹带劲、吮指的美味
让你一口一口停不下来……

  ★Step by step步骤图解全分析,色香味俱全、飨食卤味!
  ★拥有一书,保证从厨房loser变卤王!
  ★亲力亲为,最安心、又实在!


  台湾是小吃美食出名,而「卤味」更是所有人都爱吃的美食之一,
  不管事酱油卤、盐卤、冰镇卤等各种不同的风味,
  都成为台湾人在宵夜时、电影时、唱KTV时、逛夜市时……
  不可缺少的美味佳餚!

  但是………
  在一般人觉得,
  你,认为卤味制作过程很复杂吗?
  你,认为卤味是厨房老手的才会做的吗?
  你,认为好吃的卤味只能在大排长龙的名店才能享用到吗?

  可是………
  要自己动手做时,
  你知道,当夜深人静却想尝一口咸香卤味时,居然在家就能自己做?
  你知道,市面上贩卖的卤味里添加了什么样的美味秘诀吗?
  你知道,只要掌握卤汁的黄金比例,就能做出必胜的卤味!

  不,以上这些都不用烦恼!!!!
  只要跟着本书的卤味步骤图解分析图,
  就能一步一步地找回传统古早的美味,
  在咸、香、甜、Q中,
  寻找记忆中「家」的味道!

本书特色

  教你如何安心自制,兼顾美味、营养,最简单的原汁原味!


  55道卤肉的经典配方
  59道鸡、鸭卤味的百变风味
  11道鲜味海鲜的好吃秘诀
  18道养身蔬食的简单作法
寻味中华:古法与创新的融合 一卷烟火气,道尽人间味。 本书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味觉之旅,深入探索中华大地深藏不露的烹饪精髓。我们不只是介绍食谱,更是追溯每一种味道背后的文化脉络与历史沉淀。这不是一本速成的菜谱,而是一本关于“食”的哲学书,教你如何理解食材的本性,如何运用火候的艺术,最终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餐桌传奇。 全书分为四大篇章,层层递进,从基础的调味哲学到复杂的宴席布局,为美食爱好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 第一篇:本味溯源——食材的语言与季节的韵律 本篇聚焦于中华料理的基石:优质食材的选择与处理。我们相信,再精妙的技法也无法弥补原料的平庸。 1. 选材的智慧(The Wisdom of Sourcing): 五谷杂粮的“脾气”: 详细解析不同地域大米、面粉、豆类的蛋白质含量、吸水性及最适合的烹饪方式。例如,探讨东北珍珠米与江南丝苗米在蒸煮时的微观差异,以及如何根据菜式调整浸泡时间。 山珍的“野性”: 深入剖析菌菇类(如松茸、牛肝菌、灰树花)的生长环境对风味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清洗和预处理(如“回鲜”技术),最大程度保留其山野气息。 河鲜与海味的“时令”: 不仅仅是区分淡水鱼与咸水鱼,更着重于“不时不食”的古老信条。通过详细的表格,列出长江、黄海、南海不同月份的代表性鱼类,讲解如何通过鱼眼的光泽、鱼鳃的鲜红度判断其捕捞时间的新鲜度。 肉类的“层次感”: 探讨不同饲养方式(散养、圈养)对猪、牛、羊肉纤维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禽类,我们详细分析了老母鸡、三黄鸡、柴鸡在炖煮时胶质释放的速度与口感的差异,并提供了一套辨别“土鸡”与“肉鸡”的简易方法。 2. 刀工的“雕塑”艺术(The Sculpture of Knife Skills): 刀工绝非单纯的切割,而是控制食材在烹饪过程中受热均匀度的关键。本章以图解方式,系统介绍中国各大菜系的代表性刀法: 滚刀切、蓑衣花刀、柳叶片: 针对不同质地(如山药、鱿鱼、里脊肉)的精确应用。 基础的“码味”与“上浆”技巧: 讲解如何利用淀粉、蛋清、水进行“上浆”处理,以锁住肉类的水分,并详述如何通过打水、腌制,让肉片在短时间内达到“嫩如豆腐”的口感,这是中餐少油快炒的灵魂所在。 --- 第二篇:火候的哲学——掌控温度与时间的艺术 中华料理对火的掌控,达到了近乎玄学的境界。本篇将“文武火”的概念具象化,提供科学的指导。 1. 火候的“呼吸”原理(The Respiration of Heat): “武火”的爆发力: 探讨什么是真正的“大火猛攻”,即油温达到多少度才能实现“外焦里嫩”的效果。讲解如何使用铸铁锅具,实现热量的均匀传导与瞬间升温。 “文火”的渗透力: 深入解析慢炖、煨煮中的温度梯度。例如,在煲汤时,水温超过多少度后蛋白质开始大量变性沉淀,影响汤汁的清澈度。提供一套适用于电磁炉、燃气灶的“火力指数对照表”。 2. 传统烹饪法的深度解析: 蒸(Steaming): 蒸的艺术在于蒸汽的饱和度。介绍如何通过在蒸屉下放置香料包(如陈皮、八角),使食材在吸收热量的同时被赋予香气。 炒(Stir-Frying): 重点讲解“镬气”(Wok Hei)的科学成因。镬气并非迷信,而是食材在高温下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的综合体现。如何通过“热锅冷油”或“热锅热油”来控制这一过程。 炸(Deep Frying): 讲解“复炸”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油温,实现“挂糊”的酥脆与内部的熟透之间的平衡。 --- 第三篇:五味调和——酸甜苦辣咸的交响乐 调味是中餐的灵魂,本篇超越基础的油盐酱醋,探讨调味料的“地域性”与“复配性”。 1. 酱料的“家谱”: 酱油的辨别与应用: 生抽、老抽、味极鲜、以及进口日式酱油在风味侧重上的区别。例如,为什么在红烧时必须使用“老抽上色”而非“老抽提味”。 醋的“酸度梯度”: 介绍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四川保宁醋在酿造工艺上的差异,及其对菜肴的“提鲜”或“解腻”效果。讲解如何利用米醋或果醋来制作清爽的凉拌汁。 盐的“角色转换”: 探讨海盐、湖盐、岩盐的矿物质含量对最终味道的影响,以及何时使用“泡盐水”来预处理海鲜。 2. 辛香料的“情境搭配”: 姜、葱、蒜这“三剑客”在不同烹饪阶段的作用。什么时候需要用葱白爆香,什么时候需要用葱绿段煨煮。 香料包的自制与陈化: 详述制作基础“五香粉”和“十三香”的配方,以及如何通过烘烤和陈化,使香料的“燥气”褪去,留下醇厚的底蕴。 3. “增鲜”的秘密武器: 系统介绍非味精类的天然增鲜材料,如干贝粉、虾皮、冬菇水、以及传统“熬糖色”的技巧,教导读者如何构建层次丰富的鲜味基础。 --- 第四篇:地方风味巡礼——跨越山河的味觉地图 本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精选了不同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对基础技法要求极高的经典菜式,展示调味与火候的完美结合。 1. 北方的厚重与醇和: 京鲁菜的“火功”体现: 详细拆解传统“葱烧海参”的步骤,重点分析如何通过浸泡与火候控制,使海参口感Q弹,同时葱油的香气完全渗透入食材内部。 东北菜的“酱香”哲学: 探讨如“地三鲜”中,茄子如何通过两次油炸达到“不吸油”却能充分吸收酱汁的状态。 2. 南方的清鲜与精巧: 粤菜的“本味至上”: 聚焦于白切鸡的制作,讲解如何利用冰水“激”出鸡肉的皮爽肉滑,以及如何调配出不抢夺鸡肉原味的姜蓉豉油蘸料。 苏帮菜的“甜与雅”: 剖析“松鼠桂鱼”中糖醋汁的酸甜平衡点,以及刀工对成菜视觉美感的重要性。 3. 西南的辛辣与交融: 川渝的“麻辣流变”: 分析花椒与辣椒的“配伍学”,何时使用四川“大红袍”花椒提麻,何时使用“青花椒”取其清香。讲解红油的熬制,如何通过不同油温分离出最纯净的辣椒红色素与香气。 湘菜的“酸辣”交锋: 重点介绍湖南泡菜的发酵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天然的酸味来提升腊味和河鲜的风味。 结语: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读者对烹饪的热爱与敬畏之心。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精确到克的配方,更是一套理解食物、尊重自然的思维方式。掌握这些基础与哲学,你便能自信地走入厨房,调配出属于你家独一无二的味道。美食的魅力,在于创造与分享,愿此书成为你厨房里的长久伙伴。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乐妈咪名厨团队


  专业的主厨料理以及营养配方设计,
  并融入台湾饮食的习惯,
  打造出适合大众的美味。

图书目录

Part 1 卤味中的葵花宝典
揭秘卤的悠久历史.....................008
熬出完美卤汁.............................009
常见的卤味制作方法..................020
教你小窍门,卤出好味道..........022

Part 2 允指卤味──猪、牛、羊篇
飘香卤肉....................................025
香卤五花肉................................026
卤汁猪颈肉................................027
梅干菜卤肉................................029
家常卤猪头肉.............................030
五香猪头肉................................032
秘制卤排骨................................034
川味卤猪排................................035
茄香卤排骨................................036
鲜香卤猪大骨.............................039
搾菜卤龙骨................................040
自制卤龙骨................................043
葱香卤猪腿骨.............................044
冰糖猪肘....................................046
精卤猪肘....................................047
五香猪肘....................................049
芝香卤肘子................................050
白切猪脚....................................052
酱卤猪脚....................................053
三杯卤猪蹄................................055
香卤猪粉肠................................056
白切猪大肠................................057
香卤猪大肠................................058
精卤大肠头................................059
辣卤猪大肠................................060
咸香卤猪皮................................061
葱香卤猪心................................063
芝香卤猪肚................................064
冰糖猪肚....................................067
卤猪小肚....................................068
香卤猪肝....................................069
香辣卤猪腰................................070
五香卤牛肉................................073
精卤牛肉....................................074
川味卤牛肉................................075
香辣卤牛肉................................077
湘味卤牛肉................................078
香辣卤牛腱................................079
麴香卤牛肉................................081
香卤牛肚....................................082
香卤牛舌....................................083
香辣卤牛心................................085
精卤牛心....................................086
精卤牛筋....................................087
五香猪舌....................................088
川味卤牛筋................................089
卤五香牛蹄筋.............................090
辣卤牛蹄筋................................092
香卤羊肉....................................093
香辣卤羊肉................................094

Part 3 飘香卤味──鸡、鸭、蛋类篇
五香卤鸡....................................097
香卤大鸡腿................................098
葱香卤鸡架................................099
茶香卤鸡腿................................100
精卤鸡腿....................................102
香卤鸡中翅................................103
五香卤鸡翅尖.............................104
麻辣卤鸡翅尖.............................106
香卤鸡翅尖................................107
卤凤双拼....................................108
风味卤凤爪................................110
盐焗凤爪....................................111
秘制卤鸡爪................................112
蜜香凤爪....................................114
白切凤肝....................................115
香卤鸡胗....................................116
葱香鸡胗....................................119
五味卤鸡心................................120
酱卤鸭子....................................123
香卤鸭肉....................................124
白切鸭........................................125
笋片卤鸭....................................127
冰糖鸭腿....................................128
绝味卤鸭腿................................130
香辣鸭头....................................131
香卤鸭头....................................132
卤香鸭脖子................................133
麻辣卤鸭脖子.............................134
酒卤鸭脖子................................135
鲜香鸭下巴................................136
辣卤鸭下巴................................137
香卤鸭翅....................................138
香卤鸭舌....................................139
蒜香卤鸭舌................................140
香卤鸭肝....................................142
精卤鸭胗....................................143
白切鸭胗....................................144
盐水鸭胗....................................145
香卤鸭胗....................................146
卤味拼盘....................................149
乡巴佬卤蛋................................150
可乐卤蛋....................................153
啤酒卤蛋....................................154
灵芝卤鸡蛋................................155
香卤茶叶蛋................................157
麻椒卤蛋....................................158
酱汁鹌鹑蛋................................161
五香鹌鹑蛋................................162

Part 4 鲜香卤味──鱼、虾、海产篇
老卤白带鱼................................164
麴香秋刀鱼................................166
酒香草虾....................................167
家常卤虾....................................168
红卤墨鱼....................................170
香卤鱿鱼....................................171
辣卤田螺....................................172
醋香卤海带................................173
川味卤海带结.............................174

Part 5 清香风味卤──新鲜蔬菜篇
五香白菜卷................................177
豉香青椒....................................178
卤香花菜....................................179
卤绿花椰菜................................180
香卤白萝卜................................181
香卤胡萝卜................................182
香卤马铃薯................................184
飘香小马铃薯.............................185
卤香小芋头................................186
精卤板栗....................................187
卤汁茄子....................................188
卤味玉米....................................190
香卤花生....................................191
酒香花生....................................192

Part 6 鲜美卤味──菌菇、豆类篇
卤汁茶树菇................................194
香卤香菇....................................196
卤香黄豆....................................198
五香黄豆....................................199
香卤长豆....................................200
香卤扁豆....................................201
辣卤毛豆....................................202
葱香卤毛豆................................203
飘香卤蚕豆................................204
川味卤蚕豆仁.............................205
凉拌卤豆腐皮.............................206
香卤豆腐皮卷.............................208
香卤豆腐皮丝.............................210
香卤腐皮....................................211
卤汁面筋....................................212
辣卤豆筋....................................214
香卤豆干....................................215
精卤大豆干................................216
精卤老豆腐................................217
卤汁油豆腐................................218
五香卤素鸡................................221
香卤素鸡....................................222

图书序言



  卤味,是指以鸡、鸭、牛等肉和内脏,鱼、虾等海鲜,以及新鲜蔬菜等等主要原料,通过卤汁进行卤制而成的菜餚。卤味的一般作法,是把待制的原料放入调好的卤锅中,先用旺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煮,使卤汁中的滋味慢慢地渗透到原料内,然后捞出放凉,再刀切装盘。

  而卤味是以色泽亮丽、滋味浓郁、香气四溢、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可用于制作卤味的原料,十分丰富,包括有鸡、鸭、牛等肉和内脏,鱼、虾等海鲜,以及新鲜蔬菜等等,众多食材均可卤制,为大众的口慾提供了不一样的丰富餐食。本书所介绍的卤制方法,能让你轻松地卤制出一盘盘诱人食指大动的卤味,堪称卤味中的「葵花宝典」。

  如今,卤味又有了更加创新的制作方法。卤味的原料已不仅仅是传统的肉类、海鲜类,更添加了豆类、菌类、蔬菜类等一系列新鲜作法,只要想得到的食材,基本上都可拿来卤制,不仅好吃更多了一分健康。

  熬出完美卤汁

  不同的食材,经过卤汁的浸泡就会有不同的风味及口感。而卤汁中各种调料的运用,也影响着卤制品的味道。因此,好的卤汁成就美味的卤味,下面就向大家介绍如何熬出完美的卤汁。

  ◎制作喷香卤味的常见工具

  漏勺
  漏勺可用于食材的捞出,多为铝制。制作卤味后需要把干净的卤汁保存好,漏勺就可方便快捷的把卤好的食材捞出,还可减少残留的食物残渣使卤汁变质。

  泸网
  泸网是制作卤汁时,必须用到的器具之一。制作卤汁时,常有一些油沫和残渣,泸网便可将这些细小的杂质泸出,让卤汁美味又美观。

  汤勺
  汤勺可用来舀取卤汁,有不锈钢、塑料、陶瓷、木质等多种材质。制作卤味时,可选用不锈钢材质的汤勺,耐用,易保存。

  汤锅
  汤锅是家中必备的煮卤汁器具之一,有不锈钢和陶瓷等不同材质,可用于电磁炉。若要使用汤锅长时间煮卤汁,一定要盖上锅盖慢慢炖煮,这样可以避免过度散热。

  砂锅
  砂锅保温能力强,耐烧、耐高温,但不耐温差变化,如果急速受热容易裂开,主要用于小火慢熬。其拥有金属锅所缺乏的透气性,卤煮任何食材都很容易入味。

  ◎熬制卤汁的材料

  草果
  别名草果仁、草果子,性温,味辛。草果可燥湿除寒、消食化积,多用于熬汤汁,经肉料吸收后,还可减少肉腥味。

  八角
  别名八角茴香、大茴香,性温,味辛。八角多用于熬汤,出味后可经肉料吸收,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慾。

  花椒  
  别名川椒、蜀椒、大红袍、川花椒,性热,味辛。花椒能解鱼蟹毒,帮助减少血腥味,预防肉质滋生细菌,还具有暖胃、消滞的作用。

  丁香
  别名丁子、丁子香、公丁香、母丁香,性温,味辛。丁香经浸泡后,所释出的醇类或醚类,可缓解腹部胀气,增强消化功能,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其味浸入肉料,食后令人口齿留香。

  白豆蔻
  别名壳蔻、白蔻仁、豆蔻,性温,味辛。白豆蔻具有行气开胃的功效,适当搭配食材食用,可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大蒜
  别名蒜、蒜头,味辛,性温。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强的抗菌消炎作用,是目前发现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种。

  桂皮
  别名白桂皮,性大热,味甘、辛。桂皮所含的桂皮油能刺激胃肠黏膜,可促进消化,增加胃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排出消化道积气,促进血液循环。

  陈皮
  别名柑皮、橘皮、红皮、新会皮、果皮,性温,味苦、辛。陈皮可解鱼蟹毒,还有助于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

  小茴香
  别名小茴,性温,味辛。小茴香可去鱼肉腥臊味,常用于熬汤,具有温肾散寒、和胃理气的作用。

  甘草
  别名甜草根、甜根子、马拉尔甘草、国老,性平,味甘。甘草的甜味经肉料吸收后可减少肉的膻腥味,还可以和中缓急、润肺、解毒。

  沙姜
  别名山柰、山辣,性热,味辛。沙姜所含的有效成分经肉料吸收后,可减少肉的膻腥味,也可刺激消化道,增进食慾。

  月桂叶
  别名香叶、香桂叶、桂叶、天竺桂等,性温,味辛。月桂叶具有暖胃、消滞、润喉止渴的作用,还能解鱼蟹毒。经肉料吸收后,可帮肋提升肉质的鲜甜口感。

  红麴
  别名红麴米、红糟、赤麴、红米、福麴、丹麴、红槽,性温,味甘。红麴在烹饪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炒菜、染色,也可用于烧腊、酱卤等食品的加工。

  红葱头
  别名分葱、大头葱、珠葱、朱葱,性凉,味苦。红葱头能辅助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

  芫荽籽
  别名胡妥子、香菜子、松须菜子,性平,味辛、酸。芫菜籽与食材同煮易出味,经肉料吸收后,可减少膻腥味,亦具有健胃消食、散寒理气的作用。

  白胡椒
  别名胡椒,性热,味辛。用白胡椒调味,可减少肉料膻腥味,也可缓解胃内积气,提升食慾。

  黑胡椒
  别名黑川,气芳香,味辛辣,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香料之一,其香味主要来自于自身含有的胡椒硷。黑胡椒可作为香料和调味料使用。

  小豆蔻
  别名砂仁,性温,味辛。小豆蔻多用于菜餚的调味,特别是咖喱菜餚的佐料,有助于行气调味、和胃醒脾。

  罗汉果
  别名拉汗果,性凉,味甘。罗汉果具有止咳清热、凉血润肠的作用。

  栀子
  别名黄栀子、山枝子、白蟾,性寒,味苦。栀子可用作调色,能令食物色味俱佳,促进食慾。

  孜然
  别名安息茴香、阿拉伯茴香、马芹子,性热,味辛。孜然可用来浸卤汁、串烧,其气味芳香,能帮助曾进食慾。

  百里香
  别名地椒、麝香草,性温,味辛。百里香带有强烈的芳香气味,用作调味料可减少食物异味,食后令人口齿留香,但有小毒,宜少量使用。

  南姜
  别名芦苇姜,性热,味辛。南姜用于煲汤易出味,经肉料吸收后,可减少膻腥味,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提振食慾。

  香茅
  别名大风茅、柠檬草、柠檬茅、香茅草等,性温,味辛。香茅可增加肉质芬芳的香气,刺激味蕾,增进食慾。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酱卤最有味!:184道经典必吃卤味料理,这样配好下饭》就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价值——美味、实用、种类丰富。我一直觉得,卤味是一种非常能体现厨师功力的料理,它需要精准的火候、恰当的调味以及对食材的深刻理解。184道经典卤味,这个数量足以让我感受到这本书的诚意,它不仅仅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地探讨了卤味的方方面面。我尤其看重“经典必吃”的标签,这意味着书中不会收录一些不切实际或者味道平平的菜肴,而是会带领读者去探索那些真正能够征服味蕾的美味。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关于如何制作基础卤水和各种特色卤水的详细教程,包括各种香料的搭配比例和作用的解析。此外,“配好下饭”这几个字,更是直接击中了我这种喜欢用美味菜肴来搭配米饭的“干饭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将卤味做得口感丰富,香气扑鼻,并且能够与米饭完美融合,成为一顿饭的亮点。这本书,我预感会成为我厨房里不可或缺的烹饪指南,让我能够轻松在家做出令人赞叹的卤味料理。

评分

我是一个对烹饪有极大热情但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尤其是面对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心思的菜肴。卤味,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味梦。每次在外面吃到令人惊艳的卤味,我都想着能不能在家复制,但往往因为没有掌握到精髓,结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酱卤最有味!》的出现,像是及时雨。首先,184道经典必吃的卤味料理,这个数量就足够我研究一阵子了。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介绍几种常见的卤味,而是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品类,满足了我对各种卤制美食的探索欲望。我特别关注“配好下饭”这个点,这说明它不是那种摆拍好看但实际操作困难的书。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教会我如何做出真正美味、能够让米饭“杀手”的菜肴。书中会不会有针对新手入门的卤制基础知识讲解?比如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酱油,如何选择香料,以及如何熬制出一锅香醇的卤水?这些细节对于做出地道的卤味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释每一步的操作,并且提供一些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让我能够更有信心地去尝试,而不是在过程中感到迷茫。我已经想象到,在未来的某个周末,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卤味香气,而我正得意地端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卤味,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这劳动成果的满足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让人垂涎欲滴的卤味图片,再配上“酱卤最有味!”这个标题,瞬间就勾起了我的食欲。我一直都对手工卤味情有独钟,觉得它不仅味道浓郁,而且充满了家的味道,是下饭的最佳拍档。市面上关于卤味的食谱书也不少,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要么就是步骤太复杂,要么就是食材不容易买到,要么就是味道不够地道。而这本书,光看标题就知道它主打的是“经典必吃”,这正是我想要的。184道菜,数量庞大,意味着我可以尝试各种不同风味的卤味,从家常的红烧肉、卤鸡爪,到一些比较特别的,比如卤牛杂、卤海鲜,感觉都能在家轻松复刻。而且“配好下饭”这几个字,也暗示了这本书的实用性,不会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菜肴,而是真正能端上餐桌,让全家人都爱吃的菜。我尤其期待书中是否有关于如何调配卤水比例的详细讲解,以及不同食材的卤制时间掌握,这可是卤味成功的关键。如果能附带一些关于卤味保存的小技巧,那就更完美了。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家做出美味卤味的希望,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开启我的卤味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酱卤最有味!:184道经典必吃卤味料理,这样配好下饭》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我对卤味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那种醇厚浓郁的味道,无论是作为凉菜还是配菜,都让人欲罢不能。184道菜,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令人惊喜,这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充实,能够满足我对于各种卤味的好奇心。我特别关注“经典必吃”这几个字,这预示着书中收录的都是经过市场和食客检验的美味,而不是一些昙花一现的新奇菜品。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我从未尝试过的卤味,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将我平时喜欢的卤味做得更出色。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详细的卤水配方,并且解释各种香料在卤味中的作用,这对于新手来说至关重要。另外,“配好下饭”这个宣传语,也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贴近生活,它不是那种只适合展示的“大菜”,而是能够真正融入日常饮食,让每一餐都变得更加美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在家做出层次丰富、口感丰富的卤味,让我的家人也能够享受到这份美味。

评分

我一直认为,卤味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它那独特的香气和丰富的口感,而且这种味道能够穿越时间和空间,唤起人们最深层的味蕾记忆。这本书《酱卤最有味!》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它那庞大的184道菜谱数量,更是它所传达的“经典必吃”的理念。这意味着,这里面收录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备受推崇的美味。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如何定义“经典”的?是那些传统老字号的秘方,还是集合了南北方不同风味的代表?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卤制食材选择的建议,例如如何挑选新鲜的肉类、内脏,以及一些不常见的食材。同时,如果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调整卤水风味的技巧,比如如何根据个人喜好增减香料,或者如何调出微辣、麻辣等不同口味,那就更完美了。我对“配好下饭”这个宣传语也很看重,这意味着这本书的菜肴是实用的,是能够真正走上家庭餐桌,为日常饮食增添色彩的。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学习到如何将看似复杂的卤味制作变得简单易学,让我在宴客或者为家人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时,都能自信满满地拿出几道拿手卤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