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每一本教科书的撰写,皆受到作者背景、专长以及经验的影响,本书正好反映我的背景、专长以及跨越北美洲、亚洲及澳洲、中亚及欧洲之经验的多元性。我对文化间之差异、多元化以及相似处,总是感觉敏锐,这是因为受到台湾成长及亚洲与澳洲留学及工作经验的影响,再加上台湾与澳洲的教学背景所致。在我的学术生涯中,不断地研究、教学和撰着,占据了我相当多的时间,同时也剥夺了陪伴家人的时光。在这过程中,我的家人作了最大的牺牲。对我而言,没有他们的付出,生命中很多的亮光都是不存在的。仅将本书的完成献给我所深爱的母亲和家人,感谢他们一贯对我的支持和体谅。
回顾本书的撰写,一共历经了多个国家与地区。全书的架构和大纲构思大约形成于作者在澳洲西雪梨大学商学院完成博士学位之际。而本书的初稿则完成于作者在新加坡、香港、东南亚与大陆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刚回台湾的大学商学学院任教期间。最终的定稿和成书则完成于作者于美国出版全球合作的学术专书与在台湾的大学任教期间。因此,本书的撰写也带着那么一丁点多国色彩。
当然本书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台湾完成的,在那段期间,作者刚好应大学商学院的邀请担任专任教职,除了和大学商学院同仁进行研究上的交流和互动外,同时也和国际企业系本科生和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所IMBA与中亚研究所学生这些台湾新一代的菁英有很令人难以忘怀的互动经验。也刚好作者有一本国际合作英文专书Implementing New Business Models in For-Profit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与三本中文专书《顾客关系管理》和《观光行销》《文创产业经营与行销》在美国和台湾出版与担任《人文数位与创意创新管理国际期刊》(IJDHCIM)、《CIIP国际认证评论国际期刊》(CIIPICR)、《观光休闲文创时尚设计国际期刊》(IJTLCCFD)主编的关系,因此也常收到全球学者朋友的回应,因此,正好可以将书中理论和全球朋友相互切磋和印证,这也算是作者国际经验的一环。
面对全球多样化的人文地理与异质性的市场需求,如何研究及发展有效的国际行销策略与管理为本书之主要宗旨。读者们将评估外在经营环境的因素对企业国际化之影响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学习何时採取:(1)不同「产品─市场」组合的切入与渗透策略;(2)标准化的行销组合亦或是因地适宜的差异化行销策略;(3)中央集权式或地方分权式的行销决策模式等。探讨科技面因素包括:(1)全球交通、通讯及传播媒体的发达;(2)全球网际网路与电子/行动商务的兴起;(3)工业4.0与智慧型机器人时代来临。分析科技的影响:科技影响国际行销非常之大,如电子商务与行动商务;科技发展的趋势:行销随着科技发展的趋势,从早期的电话行销、e-mail行销发展到目前最夯的多媒体数位行销、网路社群行销、App行动行销等。
本书除了尽量加入一些国外全球行销理论的最新发展外,也将以专业理论与个案研讨方式并行,以求研究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实务的兼顾与整合。本书旨在提供一个了解、研究及发展国际行销管理的架构与建构一个全球行销的平台。本书书名虽为《国际行销学》,但实际上所採用的是全球行销的观念,採国际行销为主轴,以全球视野的角度来撰写,在内容的安排和分量的配当上是衔接行销管理或行销学的课程。本书系以全球行销人员的观点为着眼,来探讨全球行销相关的题材,对于相关的国际经济或国际环境的描述则以理论架构与个案建立为主,并且在细节部分深入探讨,因此,应该比较能切合「国际行销」课程规划的主题广度。
在国际行销管理相关理论的介绍上,本书务求完整含括,虽然国际行销的相关理论进展相当快,但并不是所有理论都能禁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本书在理论上的取舍,主要是以教科书的观点来选取普遍被接受的基础与重要的理论。在内容安排上,则是以国际行销管理程序的观点架构与内容。除了导论外,先介绍国际行销策略规划、国际行销环境、国际市场区隔及定位,其次再介绍国际巿场进入与扩展策略、国际行销策略组合,而相关的国际行销组织、管理执行与控制则放在后面的章节。透过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助于读者按部就班来进行国际行销策略问题的思索。这种呈现方式有助于读者掌握各种理论的前后和彼此关联,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一个系统性的思想架构,来处理国际行销的实务性问题,期望读者对国际行销管理的理论与实例有所了解。
本书不仅简单易学,同时强调实务导向(practical orientation),我们相信经验学习与实务应用,利用许多案例、趣闻、观察及经验,使实务在应用上能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加以表达。此外,这本书也包括进阶实务个案,因此,您可以将新知运用于实务或经验上,以协助您成为有效率的国际行销经理人。所以,本书乃是针对大学及研究所学生所根据他们在行销实务应用以及相关国际事务的需要,虽然书中会回顾一些基本观念,但仍希望学生能先修过基础的行销课程。本书设计不仅对使用者友善,它也强调实务性,我们相信教师支援教材,为了达成我们所述之目标和导向,我们花费相当多的努力以例子、轶事和个案来提供老师和学生实用的理论和其解释,让学生的学习经验丰富化。
陈德富
谨志于台中清水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