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为香港浸会书院,成立于1956年,一直秉承「卓越、创新、培育全人」的办学理念,孕育领袖人材。2016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别具意义的年份,除了是我刚上任成为浸大第五任校长的第一年,更重要是可以跟所有师生和校友一起庆祝创校六十週年这个大日子。《分甘同味》一书的诞生,正正能让我们向各界分享创校六十週年主题——「育全人 惠全民」,除令所有人更认识浸大的学生、老师和校友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外,亦能将大学里宝贵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回馈社会,为关怀社会出一分力。
在赴任前,我曾听闻浸大传理学院的学生都是很有个性和敢于接受挑战的年青人。《分甘同味》里的每一个故事,由寻找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到採访和编写人物专访,都是由这群修读公关写作课程的三年级生一手包办。而透过学习写作和接触癌症家庭的过程,让这群学生能全面提升个人在知性、体能、专业、心理、社群和灵性范畴上的能量,充份发挥了浸大「全人教育」的精神。
这本书的策划人麦嘉盈博士(Angela)亦是「浸大出品」,在本校取得传理学院一级荣誉学士和研究硕士,于2001年远赴美国修读博士课程,毕业后更在美国、新加坡和澳洲等地着名学府任教十多年,今年她将这份国际视野和教学研究经验带回母校,和学生们一一分享。而中医药学院党毅博士亦把她多年研究中医食疗及养生的成果,为书中二十道家常菜的食疗价值以中医角度作有力分析,让读者明白中医如何舒缓各种癌症治疗上所产生的副作用,同时把一些中医癌症治疗的谬误和讹传,一一拆解。
在早前一个青年领袖教室演说中,我曾说过现今的优秀高等教育学府,必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意思维和教导他们如何运用学会的知识为社会解决问题。学习不一定只在课室中单向地倾听教授讲学,更应该走出班房,看看不同的事物环境,将感受带回课堂上作小组讨论。《分甘同味》便是一个怎样把「课室反转」(The flipped classroom)的最佳示范,令学生们把这些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质素一一实践。
最后,我非常感谢是次知识转移计划合作伙伴香港癌症基金会专业团体的全力支持,而浸大「驻场名厨」张锦祥先生(Ricky)的精湛厨艺,定能使癌症病人都可食得滋味。我亦衷心希望各位从这本身、心、灵抗癌书籍中,和学生们一样,在生命的意义上有更多的领会。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 钱大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