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开启学生理解之门

核心问题:开启学生理解之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教育理念
  • 教学策略
  • 深度学习
  • 理解力
  • 思维能力
  • 核心素养
  • 问题导向
  • 课堂教学
  • 学生发展
  • 教学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什么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和其他种类的问题有何不同?为何如此重要?为什么在课程与教学中,应该设计和运用核心问题?
  
  在组织课程内容形成教学单元时,核心问题能帮助教师锁定重要标准,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历程集中焦点同时深思探究。在课堂上,核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讨论,并促进对学科内容更深入的理解。
  
  本书从《重理解的课程设计》出发,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引和众多的例子,完整解释核心问题之重要性和七项特征,区别主题式及总括式问题,示范如何设计有效的核心问题并应用「回应策略」鼓励学生参与,开启以探究为基础的教与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Jay McTighe


  Jay McTighe 拥有充实多元的教育生涯,从中发展出一身丰富的经验。他目前是马里兰州评量协会(Maryland Assessment Consortium)主任,该协会是州立的学区合作组织,共同发展和分享形成性实作评量做法。在此职位之前,他参与马里兰州教育厅的学校改进计画,负责指导教学架构(Instructional Framework),发展出一个教学多媒体资料库。Jay 广为人知的是他在思考技能方面的研究,曾经统筹全州各学区协力发展教学策略、课程模式和评量程序,以促进学生思考品质的提升。除了州层级的工作以外,他也做过学区层级的工作,在马里兰州的乔治王子郡(Prince George’s County)担任班级教师、教学资源专家和计画主持人,也曾担任州立资优学生教育中心主任,负责指导暑期住宿式充实课程计画。

  Jay 是很有成就的作家,曾与其他人合作出版十本着作,其中最有名的畅销书就是和 Grant Wiggins 合着的「重理解的课程设计」(UbD)系列。他写了超过三十篇以上的文章和专书篇章,并且发表在重要期刊,包括《教育领导》(Educational Leadership)(美国教育视导与课程发展协会〔ASCD〕发行)和《发展者》(The Developer)(全国教师发展协会〔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发行)。

  Jay 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有非常丰富的专业背景,经常在全国、各州和学区的研讨会及工作坊担任讲师,曾经在美国四十七个州、加拿大七个省和五大洲的十八个国家演讲。

  Jay 在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取得学士学位,在马里兰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并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完成硕士后研究课程。他曾透过华盛顿特区的教育领导研究所(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获选参加「教育政策奖学金课程」(Educational Policy Fellowship Program),并且担任全国评量论坛(National Assessment Forum)的会员,这是由几个教育和民权组织组成的联盟,致力于改革全国、各州和地方的评量政策与实务做法。联络资讯:Jay McTighe, 6581 River Run, Columbia, MD 21044-6066 USA,电子信箱:jmctigh@aol.com。

Grant Wiggins

  Grant Wiggins 逝世于 2015 年 5 月(1950-2015),曾是纽泽西州和普威尔镇(Hopewell)「真实教育公司」(Authentic Education)的总裁。他在哈佛大学取得教育博士学位,在安那波利斯的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取得艺术学士学位。Grant 和他的同事担任学校、学区、各州和全国教育部门的顾问,指导各式各样的教育改革事务,同时也组织安排研讨会和工作坊,并且针对重要的学校改革议题发展文书宣传品和网站资源。

  Grant 最有名的事蹟,大概是和 Jay McTighe 合着《重理解的课程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这个获奖、极有成就的课程和一系列课程设计的素材,在全世界各国推广运用,此外还有《设计为本的学校》(Schooling by Design)一书。同时,他也在 Pearson 出版集团与他人合作出版许多融合 UbD 的教科书课程。他的工作长期以来受到普义慈善信託(Pew Charitable Trusts)、吉拉丁道吉基金会(Geraldine R. Dodge Foundation)和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赞助支持。 二十五年来,Grant 在世界各地从事深具影响力的改革计画,包括 Ted Sizer 的核心学校联盟(Coalition of Essential Schools);国际学士学位计画(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ogram);进阶安置计画(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纽泽西州、纽约州和德拉瓦州的全州改革计画;以及中国、菲律宾和泰国的国家改革计画。

  Grant 以他在评量改革方面的作为着称,也是 Jossey-Bass 出版社出版的《教育评量》(Educative Assessment)和《评量学生表现》(Assessing Student Performance)的作者。他曾是领导各州评量改革计画的顾问,如佛蒙特州的档案评量计画、纽泽西和北卡罗莱纳州的实作评量联盟。

  Grant 的文章发表在不少期刊当中,包括《教育领导》和《斐德塔卡帕人月刊》(Phi Delta Kappan)。他的工作是以十四年的中学教师和教练经验为基础,他教英语和哲学选修课程,担任大学足球代表队和越野赛跑队的教练,也是中学棒球队和田径运动代表队的教练,同时还在海斯平(Ha zbins)摇滚乐团中演奏。对他的生平贡献有兴趣者,可参见Authentic Education 网站。

译者简介

侯秋玲

  现任台湾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发展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负责国中小补救教学师资培育计画;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为拓展语文教学之可能性而努力。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硕士(主修资优教育),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博士(主修课程与教学)。曾任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执行长,喜欢与孩子一同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各种可能性。另外也翻译童书和亲子教育书,曾编写《聊书与人生》、《聊书学语文》、《聊书学文学》、《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以上均为朗智思维科技出版),未来,应该会继续译写更多好书。

吴敏而

  现任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毛毛虫儿童哲学基金会董事,国语日报社董事,香港阅读学会副主席。美国纽约市立大学(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认知心理学博士,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心理系博士后研究。曾任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退休),香港教育学院中文系首席讲师,美国中美国际学校主任,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研究员,美国教育部副研究员,美国拉洛希学院(La Roche College)研究发展部主任,美国柯尔盖特大学(Colgate University)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阅读发展、语文教育、认知发展、语言心理学、环境教育、儿童哲学、儿童文学。着作有国语实验教材、《语文学习百分百》、《聊书与人生》、《聊书学语文》、《聊书学文学》、《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我会自己读》套书、《无限的天空》套书、《爱在哪里?》,主编《提升阅读力的教与学——赵镜中先生语文教学论集》。

图书目录

Chapter 1 什么是核心问题?
Chapter 2 为什么使用核心问题?
Chapter 3 如何设计核心问题?
Chapter 4 如何运用核心问题?
Chapter 5 如何处理教学实施的挑战和特殊案例?
Chapter 6 如何在教室里建立探究文化?
Chapter 7 如何在课堂之外运用核心问题?
References 参考文献
Appendix 附录:附註之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2014 年春天,我们和一群小学教师开始这本书的读书会,一边阅读、口译,一边对比、讨论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读着谈着,深感这本书为我们开启了更新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门,让我们受益良多,于是向心理出版社「毛遂自荐」翻译这本书,没想到竟然成真。

   更新理解之一,是 Essential Questions(EQ)的意义。基本上,《重理解的课程设计》(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是一本颇为厚重、概念密集的书,为了帮助读者吸收和练习其中的 backward design、big ideas和 EQ,作者们陆续撰写实用手册和更详细的说明,本书即是他们最新出版的作品,聚焦在 EQ,它究竟是什么样的问题?在读书会过程中,由于没有找到对等原文意义的中文,我们一直未翻译这个名词,之前译者译为「主要问题」,但新书增加了不少讯息,例如:它是开放性问题,是学科领域里很重要、可迁移应用的想法,能刺激思考和挑战心智,需要高层次思考,要求支持证据和正当理由,会引燃更进一步的探究,并且随着学习发展的时间重复出现⋯⋯这些特质让我们觉得「主要问题」的意思好像缺了点什么。

  我们查阅 essential、essence 以及这两个英文单字相似词的中文翻译,谘询各领域专家:哲学家用「本质问题」;科学家用「必要问题」;大陆译者用「基本问题」;资深教师建议用「核心(概念)问题」。我们套用各种译法到译文当中,寻找最合适的语汇,在「本质问题」和「核心问题」之间犹豫着。最后,我们从原书序言的「marrow」(骨髓/精髓)获得灵感:骨髓是血液的工厂,血液从骨骼核心深处生成,流动循环全身,是生命的泉源。从学科精髓发展出来的「核心问题」,带动学习者不断循环探索研究各个领域,成为学习的泉源。寻思这个语词的意义,让我们以全书的脉络更深入去理解《核心问题》这本书。

  更新理解之二,是台湾和美国对「课程」之理解差异,以及核心问题对于课程设计的重要性。特别是第三章说明如何拆解美国课纲标准陈述句的动词和名词,转化为教学应用的核心问题,我们发现从台湾课程的书写架构,较不容易找出核心问题。原来台湾的领域纲要主要目的在告诉老师「教什么内容」,所列项目是领域内容的分类,因此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回答内容。例如:文体是领域内容的分类,所以语文领纲列出老师要教的文体,老师使用 5W1H(六何法)的问题,引出文章摘要来教课文内容和写作。

  相对之下,美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告诉老师:语文的目的在帮助人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了解别人的想法,所以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可能是:怎样把话说得更清楚/夸张/幽默?明喻和隐喻的作用哪里不同?作者为什么不用隐喻?这个例子说明美国的领域课程架构,告诉老师该学科的研究者在寻求什么重要知识?用哪些方法来探讨那些知识?所以老师可以直接从课纲标准了解到学科的精髓,让学生和老师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共同追踪、探索核心问题。

  这样的理解告诉我们:台湾的老师要发展、设计出核心问题,需要更多的尝试、努力和反思。但奇怪的是,听说有些增能课程,讲师认为教师只要参加半天的研习,就能够直接执行 UbD,而原作者是穷毕生之力在持续研究发展核心问题。落差何以那么大?其中一个解释是前述的领域课程架构理念之不同,教师把 UbD 使用在单一节课或一个教学活动,并未考虑长期的课程铺陈。

  另一个解释是:我们被答案框住了。本书第五章暴露了台湾教育的盲点——我们仍然被正确答案、统一内容、统一命题、绩效表现、分数和评比领导教学的文化笼罩着。学生误以为他晓得问题的答案之后,接着只要把答案记下来,就可以停止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了。其实国际评比和标准化测验(如 PISA、TASA)是国家替教育把脉的工具,不是引导学生思考核心问题的考题。核心问题出自领域的本质,答案永远有发展的空间,思考核心问题的方向依资讯的累积和文化的转移持续演变,所以每一个探究的循环会带出新的思考层次和问题来了解核心问题。既然层次的问题不断的循环,课程必然是螺旋性的,学习亦必须以探究为基础。

  更新理解之三,是探究教学的真实样貌。有几位读书会成员觉得自己经常採用探究模式的教学,但本书澄清了不少探究教学的毛病,在讨论了第六章后,我们有惊人的领悟:很可能,我们没有人真正在进行探究教学!

  也许我们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很会提问、很会探索,但踏进小学的门,老师彷彿对他们说:「请你暂停探索和提问,先熟记教科书所提供的答案。」而这一停,就是十二年,好比要求活蹦乱跳的七岁孩子说:「你暂时不要走路,先坐十二年的轮椅。」高中毕业时,学生无法走路,亦即失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了。

  在这样的制度中,老师也会失去改变的能力。不少老师有如困在笼中的鸟,日久失去了主动觅食的能力,就算有机会到外面世界试飞,享受自由,却因缺乏安全感,又自动飞回笼子里生活。假如教育制度把教师绑在笼子里,虽然偶尔想放他们出来,用学位、比赛、奖金鼓励他们做行动研究、上进修课程,让他们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成长,产生继续进行探究教学的动机,可是,回到学校,又成为标准答案和考试绩效的笼中之鸟,不容易张开翅膀发挥本能。

  McTighe 和 Wiggins 告诉我们改变教学时有许许多多的陷阱,也提供了拯救我们的妙方。他们用轻松且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核心问题,读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使用上却是一大挑战。希望本书的中文翻译能够引起台湾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和讨论,让核心问题成为带动下一代课程与教学革新之泉源。

吴敏而 侯秋玲 谨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