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

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华语文教学
  • 汉语语言学
  • 语言学概论
  • 增订版
  • 教材
  • 教学参考
  • 第二语言习得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 语言分析
  • 中国语言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本书专为介绍华语文教学领域下的现代汉语语言知识,从一般性的语言学基础以及华语教学的角度,针对语言概说、语言类型、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主要本体内容做出系统而简明的叙述。

  本书适合刚接触语言学与初入华语文教学领域的读者。为配合在大学课堂里使用的时数以及对象,决定汉语语言学范围的取舍并要求深入浅出的说明。本书作者为具第一线专业教学经验之华语文教师,也具有丰富的教材与课程教学等专案研发资历,并经十余年语言学概论课堂教学的试用,修撰完成此书。
 
好的,以下是针对《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以外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旨在提供丰富、深入的阅读指引,内容不涉及您提到的原书主题。 --- 图书系列精选:跨越边界的知识探索 1. 《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前沿应用》 作者: 李明哲 著 出版社: 科技文献出版社 页数: 680 页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特别是自然语言处理(NLP)研究人员和高级工程师的必备参考手册。它摒弃了对基础概念的冗长回顾,直接切入当前最尖端的研究热点与工程实践。全书结构严谨,以技术路线的演进为主轴,系统梳理了自Transformer架构问世以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如BERT、GPT系列及其变体)在理解、生成和推理任务中的核心突破。 第一部分 深入探讨了模型结构优化。重点解析了稀疏注意力机制、混合专家模型(MoE)的实现细节与高效推理策略,以及如何通过量化和剪枝技术,将万亿级参数模型部署到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对于当前备受关注的因果语言模型(CLM)与掩码语言模型(MLM)的内在差异和适用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 第二部分 着重于下游任务的精细化适配。书中详细阐述了在低资源语言环境下,如何运用迁移学习、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和少样本学习(Few-Shot Learning)来构建高性能的特定领域应用,例如法律文书智能摘要、医疗报告的命名实体识别与关系抽取。特别收录了针对跨模态学习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如何将文本信息与图像、语音数据有效融合,以提升机器对复杂场景的理解能力。 第三部分 聚焦于模型的可信赖性与伦理考量。这是本书区别于其他技术手册的关键部分。作者不仅讨论了模型在事实性、一致性上的挑战(如“幻觉”现象),更提供了前沿的可解释性AI(XAI)方法,帮助研究者剖析决策过程。此外,书中对数据偏见检测、对抗性攻击的防御策略以及构建负责任的AI系统进行了深刻的论述。 本书配有大量由PyTorch和TensorFlow实现的伪代码和实战案例,旨在帮助读者迅速掌握理论并转化为可部署的解决方案。阅读本书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机器学习基础,特别是深度神经网络的构建与调优经验。 --- 2. 《欧洲中世纪城市生活与行会制度研究》 作者: 艾米丽·范德沃斯 著;王建国 译 出版社: 历史地理出版社 页数: 520 页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详尽而引人入胜的中世纪历史专著,它将目光聚焦于公元1000年至1500年间,欧洲城市作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熔炉的核心作用。作者范德沃斯教授通过对大量一手文献——包括城市法典、商业记录、个人日记和教会档案的细致解读,重构了中世纪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图景。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行会(Guild System)制度的深度剖析。它不仅考察了行会作为生产组织和技术传承渠道的职能,更深入挖掘了其社会功能:如何通过严格的等级制度(学徒、工匠、师傅)维护社会稳定,如何形成排他性的经济垄断,以及它们与地方贵族、教会之间复杂的权力博弈。书中描绘了从羊毛纺织到金属加工等不同行业行会的内部运作机制,揭示了行会如何成为市民政治权力的最初载体。 第二篇 探讨了中世纪城市的空间构成与公共生活。城市围墙内外的景观、集市的组织、公共空间的利用(如广场、教堂和市政厅)被细致地还原。特别关注了城市卫生管理、供水系统和火灾防控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实则是城市自治能力和市民公共意识觉醒的体现。 第三篇 则关注法律、宗教与身份认同。本书阐述了市民法(Lex Mercatoria)的兴起如何挑战了封建习惯法,以及教会法在处理商业纠纷中的角色。同时,书中探讨了“城市空气使人自由”(Stadtluft macht frei)这一原则的实际意义,分析了逃亡农奴如何在城市中获得新的社会身份,以及这一过程如何间接推动了欧洲社会结构的长远转型。 本书以其扎实的史料功底和清晰的论证结构,为历史学、社会学和经济史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中世纪社会复杂性的全新视角。它成功地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微观的日常生活细节完美结合,文字兼具学术的严谨与文学的生动。 --- 3. 《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 作者: 陈雨晴 著 出版社: 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社 页数: 750 页 装帧: 硬壳精装 内容简介: 气候变暖对地球上最庞大、最关键的生态系统——海洋,正产生着连锁性的、往往是不可逆的影响。本书是环境科学领域关于海洋气候影响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海洋化学到全球生态系统管理等多个维度,结构上分为“影响机制分析”与“适应性管理实践”两大主体。 第一部分 详尽解析了气候变化驱动下的海洋环境参数改变。核心议题包括:海洋酸化(二氧化碳吸收导致pH值下降)对钙化生物(如珊瑚、贝类)的生理限制;海水温度升高引发的物种迁移、生物地理分布变化以及热浪事件对特定生态系统的破坏(如大规模白化事件)。作者还引入了最新的气候模型数据,预测了全球主要洋流系统和海洋热力环流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发生的重大转折点。 第二部分 聚焦于生态系统的响应与生物多样性危机。本书系统性地梳理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如何影响食物网的基础生产力,以及大型海洋动物(如洄游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在寻找适宜栖息地过程中遭遇的压力。特别对热带珊瑚礁系统、极地海冰生态系统和深海热液喷口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专题讨论。 第三部分 转向前沿的适应与减缓策略。这部分是本书的实践指导核心。内容包括海洋生态系统碳封存(Blue Carbon)潜力的评估与提升,如红树林和海草床的恢复工程;水产养殖业如何通过基因选择和环境调控来增强对高温和低氧环境的抵抗力;以及建立更具韧性的海洋保护区(MPA)网络的设计原则。 本书整合了物理海洋学、生物化学和生态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对区域性案例研究的引入,使得复杂理论更具可操作性。它不仅是海洋生物学家和气候科学家的重要参考,也是政策制定者制定可持续海洋发展战略的权威指南。 ---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舒兆民


  学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研究所博士

  现职:
  国立台东大学华语文学系助理教授

  主要经历: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语教学中心研发师暨华语文教师
  教育部及侨委会等单位之华语文教学、汉语语言学、数位教学等相关培育课程之讲授教师
  美国明德大学暑期中文学校华语文教师
  台湾华语文教学学会ATCSL秘书长、副秘书长

林金钖

  学历: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育学院博士

  现职:
  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主要经历: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育系讲师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语教学中文技术师
  国立台湾大学国际华语研习所讲师

图书目录

增订版序 II
序 III

第一章 语言及语言学
第一节 什么是语言/002
第二节 语言的特征/005
第三节 什么是语言学/008
第四节 汉语语言学与华语文教学/015

第二章 汉语的类型特征
第一节 名词辨析/024
第二节 语言家族/025
第三节 汉语语系与语族/032
第四节 汉语的几个迷思/036
第五节 现代汉语的特征/038
第六节 台湾国语的特点/046

第三章 汉语语音
第一节 语音学/056
第二节 汉语的语音分布/062
第三节 汉语的音节结构/063
第四节 汉语的主要拼音系统/068

第四章 汉语音韵
第一节 语音形式/078
第二节 几个名词介绍/080
第三节 再谈汉语声韵及语调/082
第四节 汉语变调/086
第五节 轻声与儿化/088
第六节 语音演变与文白异读/090

第五章 汉语构词与词汇
第一节 名词介绍/097
第二节 几种词汇的构词方式/098
第三节 单音节与多音节词素/102
第四节 汉语词汇的结构/108
第五节 同音词/112
第六节 词汇意义/114
第七节 外来词/117
第八节 成语、惯用语、俗语及行话/119
第九节 离合词/122
第十节 新兴词汇/124

第六章 汉语句法
第一节 词类语类及句子分析/133
第二节 词的分类:词类/136
第三节 语类/142
第四节 基本句式/149
第五节 句子分析/151
第六节 特殊句型/157
第七节 句子的语气类型/169
第八节 复句/173
第九节 语法理论知识与观念/175
第十节 病句的纠正/185

第七章 汉语篇章结构及语用现象
第一节 篇章/192
第二节 篇章结构及篇章语法/193
第三节 连贯与衔接/199
第四节 信息结构/202
第五节 话题与述题结构/205
第六节 汉语语用/206
第七节 语言行为及其策略/208
第八节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210
第九节 会话含义/214
第十节 前提/216

第八章 汉字与教学
第一节 汉字的演变/220
第二节 六书/221
第三节 汉字结构/225
第四节 汉字教学/231

附录  2011∼2016教育部对外华语教学能力认证考试试题/243

图书序言

增订版序

  汉语语言学的理论与涵盖范围真的很广。从这几年教育部「对外华语文教学能力认证考试」的题目,可以发现题目年年有不同于以往的领域与方向,但尽管题目多变,内容仍都集中在华语文教学的范围内。因之,可以了解到要研讨在华语文教学中的汉语语言学,不妨就一套华语文教材里的教学项目语言点、语法点与文化点,能先全盘了解一番,再来看汉语语言学的相关入门或概论类的图书,将更能掌握教学的重点,也能站在对外的角度来把握汉语特色与教研上的应用。

  本书从原来的讲义到后来成书的版本,经历了十多年,笔者个人以之作为华语文教学系所与教师培育的讲义或用书,也有十余年。特别在近几年,笔者体认到,能对教师养成与系所学生有所启发、建立起基本概念、而后更能维持学习动机的课程用书,尤为重要。在编写内容的选择与叙述方式上,得要有一定的友善度,以能符合一般阅读者的期待。因此,本书再版修订时,考虑教学的时数、大学部学生能理解的状况、并配合华语文教学领域需求来编写,有其撰写目标,也有一定的实用性与涵盖量,相信能作为认识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的基础。

  新学林公司主编告知本书已无库存,且又有新近几年的试题,此次改版就文字修订与排版再做更新,也增加了最新的试题解析,感谢读者们的爱用,以及几位学界好友提供修订建议。新版修订仓促,或有谬误,还请见谅,并能告知本人。感谢新学林出版社支持,琇茹主编与同仁们辛劳修订,更期待读者们不吝提供您的宝贵意见,我们持续努力。

舒兆民 谨志
2016年6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台湾工作的华语教师,平常教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对汉语的某些语言现象感到困惑,而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解答这些困惑,又能提升我理论水平的书。《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读过最满意的一本工具书了。 这本书的“增订版”确实名副其实,在很多章节都补充了新的内容和案例。我特别欣赏它在“语篇分析”部分的处理,这部分通常是很多汉语语言学概论比较薄弱的环节,但这本书却给出了非常系统和有条理的阐述。它不仅介绍了语篇连贯和衔接的理论,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语篇样本,分析了这些样本是如何体现连贯性的。我记得有一节讨论了“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的差异,并分析了台湾地区一些电视节目和报纸文章的语篇结构,这对于我理解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平常在高中教国文,所以对语言学概论一直有兴趣,希望能借此加深对汉语的理解,同时也能更好地指导我的教学。《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这本书,我在图书馆借过,大概翻阅了大概一周的时间,整体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科书,而不是纯粹的理论专著。 书中对于“词汇”的阐述,我觉得非常贴切我们台湾的教学环境。它不仅仅介绍了词汇的构成和发展,更着重分析了词汇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比如同音异义词、多义词的辨析,以及一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变化。我记得有一节讲到“成语”,书中就详细分析了台湾地区一些常用但不一定在大辞典里被广泛收录的成语,还解释了它们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含义,这对于我们上课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很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台湾诚品书店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它厚实的封面和密集的文字吸引住了。我本身是对汉语的语言学理论很有兴趣,但又觉得有些大陆出版的教材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有些吃力。《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这本书的标题就点出了它的重点,是面向“华语文教学”的,这让我觉得它会更注重理论的实践性,也更贴近我们在台湾的教学实际。 我记得我大概翻了几章,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音韵学部分的处理。不是那种枯燥的符号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台湾本地的方言例子,甚至还提到了很多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发音问题。比如,对于“zhi, chi, shi, ri”和“zi, ci, si”这几组音,书中提供了很多非常具象的练习方法,还引用了一些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非常有启发性。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的引导会更加温和且实用。

评分

我是一名对汉语语言学充满好奇的学生,一直在寻找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入门读物。《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这本书,我是在大学的语言学课程上被教授推荐的,虽然我还没有机会把它从头到尾读完,但初步的接触已经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艰涩难懂,而是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语言学概念。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在“语音学”部分,对于声调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四个基本声调,还结合了很多台湾地区的实际语流,分析了声调在实际说话中的一些变化和连读现象,甚至还举了一些台湾歌手在唱歌时,声调处理的例子,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代入感,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评分

这本《华语文教学之汉语语言学概论(增订版)》我读了一段时间了,说实话,当初买的时候,就是冲着“增订版”三个字来的,想着应该会比旧版内容更丰富、更与时俱进。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做得相当不错,从语音、词汇、语法到语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个人比较喜欢它在语法部分的处理,没有把所有的语法现象都列成公式,而是通过大量的例句,分析语法的实际运用,尤其是分析一些在台湾地区使用频率很高,但在大陆教材中可能不那么强调的句式。 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书中对于某些语言现象,会引用不同学者的观点,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甚至会指出某些观点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的争议。这种“不唯权威”的态度,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在引导我们思考。我记得有一章讲到“量词”,书中就列举了台湾地区使用的一些特色量词,还分析了它们产生的文化背景,这一点在很多大陆出版的书籍里是比较少见的,让我感觉很亲切,也学到了不少新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