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修者给读者的话 「不愿花心思栽培他人的人,自己的能力也不可能得到提升(1)。」
就如同彼得•杜拉克所说,想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就必须具备培育下属的能力。所谓的管理者,本来就是要「透过他人来完成工作」。因此,提升下属的能力,自然就成为一个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
话虽如此,即使是工作表现再强的人,在指导他人之际,也不免会遇到难处。询问过许多第一线的管理者后发现,最常听到的声音就是:「讲到原则或理论大家都懂,但真要谈起具体的指导方法或技巧,每个人都缺乏自信。」
为了解决这个状况,我跟钻石出版社,开始对诸多在日本公司负责OJT工作的管理者们,展开大规模调查,同时还研发出一套OJT诊断工具(即动态连结库,DLL)。而且,透过这些举动,也让我们掌握到培育人才高手的几项重要特征。
后来,因为许多接受过DLL诊断的管理者们纷纷表示:「希望你们能进一步推出与OJT技巧有关的指导手册。」所以,我们便将之前在第一线蒐集到那些「与指导有关的成功事例」,全都归纳整理成这本书,作为对大家需求的回应。
在分析过跟指导有关的各种技巧与诀窍后,我们发现所谓的OJT,其实就是「将每一件理所当然的事,通通仔细地完成。」具体来说,只要能做到以下几点,就能成功培育出好人才。
.让下属真心认同自己的工作目标。
.交办工作的同时,也要让对方看清事情的全貌。
.主动攀谈并确实聆听下属的意见。
.点出问题的同时,也要让对方适时审视这些问题。
.透过提问来激发下属的学习意愿。
听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表示:「这几点我都有在做!」话虽如此,但大家有把握做得很正确吗?因此,本书将跟各位介绍各种具体的指导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具体让大家知道,「究竟该如何指导下属」。有关管理者经常会遇到的难题或问题点,将放在「Scene(状况)」单元中介绍;至于该如何处理这些难题与问题点,则统一在「Best Practice(最佳处置)」单元中说明。
在此,请容我稍微说明一下本书的几项特征。
第一项特征是,我们是依据「人类究竟能从经验中学习到多少」等相关研究,也就是说,从「经验学习理论」中整理出指导方法(详见序章)。说到指导,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就是「单方面拼命地教」吗?事实上,这么做却无法培育人才。
因为正确的OJT方式,其实是透过指导,让下属从工作经验中,自动自发地去学习才对。
第二项特征则是,以「PDCA」来区分工作流程,并依各个阶段主题来说明正确的指导方法。原因在于,PDCA和经验学习的循环模式(指人类如何从经验中学习的模式),其实非常相近。
具体而言,就是先将工作流程分解成「设定目标」→「拟订计画」→「实行计画」→「解决问题」→「检讨确认」→「从中学习」等阶段,接着,再分别说明管理者在各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究竟该如何突破这些困境的技巧。
就像我们在一开始所说的,让自己具备培育人才的能力,不仅对下属与晚辈有益,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因此,人才培育最大的魅力,或许就在于它能让自己与他人同时得到成长吧!最后,期盼各位读者都能透过此书,让自己的OJT能力更上层楼。
北海道经济学研究所教授 松尾睦
(1)Drucker,P,F(1973)Management:Task,Resbonsibilities,Practice.New York:Harper&Row(有贺裕子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Ⅲ』2008年,日经BP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