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世界的顶尖工艺面包师火头工
重现古老单纯的麦香,追寻最有台湾味的台湾面包!
面包的制作有理性有感性,
整个神奇的制作过程是艺术、科学、热诚及爱的结合所造就出来的。
火头工吴家麟钻研台湾食材、深入烘焙理论,
以工艺面包师的精神,
复刻古老的老面技术,回归原始自然又丰富的传统面包制作方式。
《火头工说面包、做面包、吃面包》作者火头工吴家麟念的是物理和管理,
拥有追根究柢的科学家性格,
他深入了解面包的材料、技术、理论和人文,
追寻工艺面包师的精神、打造台湾面包的新天地!
在《火头工说面包、做面包、吃面包》一书里,作者火头工主张不使用人工添加物、用低温长时间自然发酵的方式制作面包,并且以面包、分享、在地化三元素致力于推广社群支持面包店(Community Supported Bakery),以面包店为中心担任小农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
火头工「说面包」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看面包的演进,用浅显的叙述方式说明面包烘焙的历史、制作过程,以及恪守与在地社区合作的重要性。他追溯面包的起源到古埃及时代,并提供有关酵母、酶素、麸质、蛋白质、淀粉及烘焙过程的大量资讯,帮助读者们理解真正的手作面包和一般商业面包的不同,让大家可以轻易了解面包的来龙去脉。
火头工「做面包」的重点在强调低温长时间自然发酵法,尊重传统而不排斥现代科技,并提供15种面包的配方作爲参考。他打面团搅拌几分钟、温度几度,都非常精准,然而每天的温度、湿度不同,每一种面粉特性不同,企图用一个公式套用是行不通的。打面团需要管理的不是时间温度,而是依照面包师傅对一个面团的诠释去管理面团需要搅拌的程度。面包师傅需要以一个艺术工作者的态度,把每一天的面包都当成艺术作品去呈现。
火头工「吃面包」从饮食文化的角度看台湾面包的发展。近几年来食安风暴不断,单纯老面发酵的欧式面包越来越被重视,如何发展出「台湾面包」进入午晚餐桌,和米饭、面条争一席之地、做出台湾风格的面包,是火头工吴家麟在《火头工说面包、做面包、吃面包》书里不断思考、努力实现的课题。
热情推荐 面包制作过程中有种魔力,那股神奇的力量是艺术、科学、热诚及爱的结合所造就出来的。所有的手工面包师都深知这个道理,而且透过这个面包的语言紧密的联系与沟通。──美国着名工艺面包师 唐‧格拉(Don Guerra)
面包的存在深深化入人的生命,于是他把对面包通透的了解和生命领悟揉进面团里,烤出充满人情的好滋味。──饮食作家 杨馥如
一块营养而美好面包的完成,是从揉拌面粉、发酵到烤焙出炉。这么具体的文化过程,他当然责无旁贷,要努力传播,进而从这里摸索台湾食材的可能。──作家 刘克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