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世上能真正改变人生的书少之又少─本书正是这样的书,丹尼斯.格林伯格博士与克莉丝汀.A..佩德丝基博士撷取心理治疗学专业精义,撰写出这本浅显易懂的心理学教战手册,帮大家改造生活。本书第一版不仅广获读者热烈支持,也是心理治疗师、病患和想开创全新人生的人们强力推荐之作。
五○年代末期首度着手开发认知疗法时,我始料未及此法会成为世上首屈一指最有效且最广泛应用的心理疗法。原本该疗法的目的是助人克服忧郁症,当认知行为疗法对忧郁症治疗出现正面效果后,众人开始对它兴致勃勃,现在认知行为疗法已广受全球人士採用,主要是因为此疗法已获得证实能产生正面功效,通常一转眼即可验收成果,还能发挥长远影响力。
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帮助忧郁症、恐慌症、恐惧症、焦虑、愤怒、压力相关症候群、人际关系问题、吸毒酗酒、进食障碍(包含暴饮暴食或食慾不振)、精神病患者,与满足个人因其他各种困扰导致治疗需求等功能而广受推崇,本书会教导读者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原则,借此一举歼灭上述所有情绪问题。
本书也经证实是发展认知行为疗法的重大里程碑─为社会大众一步步如此刻画入微地明确阐明、分析认知行为疗法可说是前无来者,作者格林伯格博士与佩德丝基博士热诚提出导引问题、智慧帮手、和自己在临床治疗中开发的工作表单,这些素材好比运输工具和路线图,能协助世人乘风破浪,启动人生重要转变。这是一本难得一见又特别专业的好书,读者可轻松用它来自救或当作辅助疗法;不光是自助书,本书还具有教育功能,能传授心理健康科系研究生和精神病患民众方法,以有效执行认知行为疗法;最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简单易读,除了帮助读者自救,还指导读者重要原则,深入浅出介绍认知行为疗法;另一项实证则是本书在认知行为疗法畅销书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翻译版本已超过二十三种语言。
很欣慰本书第二版能专门解析如何用认知行为疗法战胜焦虑,令人体会到自第一版出版以来,认知行为疗法成效已再次有所突破。第二版触角还扩及正念(内观、专注)、接受、宽恕、感恩,和积极心理学等范畴,读者可学习如何结合这些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帮助自己减轻痛苦与开创幸福。
格林伯格博士与佩德丝基博士是我的学生,又和我是多年同事及老友,他们的天赋、经验与学识等种种特殊资历,共同造就本书问世。对住院和门诊病患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时,丹尼斯.格林伯格博士手法夙来创新,并致力于以心理治疗研究开发极效诊治方法,格氏博士为加州纽波特比奇市认知疗法专科门诊焦虑与忧郁中心创办人暨主任,该中心是业界典范,资深从业人员能以热情与同理心,引领儿童、青少年和成人体验实证认知疗法。
经营该中心之余,面对欲培养及精进认知疗法技巧的精神病患居民、心理健康科系研究生,及临床医生,格氏博士也予以指导监督,他并曾在我创建的认知治疗师能力认证机构─认知疗法学院担任院长。
1982 年起,克莉丝汀.A. .佩德丝基博士即与我合作认知疗法教学,门生包括全球成千上万治疗师,上百个小时对谈下来,让佩德丝基博士对认知治疗熟门熟路,其他治疗师无法望其项背;为病患看诊时,我眼中的佩氏博士能赋予温情,并条理井然不拖泥带水,令我对她十分敬重。1983 年她在加州杭亨顿海滩市创立的认知疗法中心,已成为全球治疗师认知疗法培训中心大本营,二十二国逾四万五千位治疗师全经她一手调教,深受同事爱戴的她更获颁全州、全美与国际奖项,表彰她对认知疗法林林总总的独创贡献,佩氏博士早期两大贡献为开发能察觉苦恼情绪的五个环节模式、和七栏式思考记录表;本书读者不仅有读有保庇,还能学会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问题中,持续获益良多。佩氏博士也是认知疗法学院的杰出创院同袍,更是治疗师、诊所、法庭医院和教育机构争相力邀的国际顾问。
集高超能力和丰富经验治疗师、创新心理学家和导师等角色于一身的格林伯格博士和佩德丝基博士,发功撰述《掌》这本模范武林祕笈,就像我与约翰.拉实(John Rush)、布莱恩. 萧(Brian Shaw), 和盖瑞. 埃默里(Gary Emery) 合着的《忧郁症的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纽约:吉尔福德〔Guilford〕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为认知疗法应用方法引爆变革一样,本书详尽示范如何运用认知疗法,这套标准能帮助治疗师和读者,使大家充分贯彻认知疗法既定原则与技巧,因而提升心理治疗效果与个人生活品质。本书将是读者管理情绪的神器,读后会更能掌握认知疗法。
亚伦.T. .贝克(Aaron T. Beck)博士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精神病学名誉博士教授暨认知行为疗法贝克研究所荣誉主席
前言2 研究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能解决各式各样心理疾病,包括忧郁症、焦虑、愤怒、进食障碍(包含暴饮暴食或食慾不振)、物品滥用和人际关系问题,本书是实用的心理学工具书,能以明确步骤,教会读者如何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技巧;无论是在治疗师帮助下、或是靠读者自己,本书都可以帮助读者更了解自己的问题,并让读者的生活得以出现重大改变,这也正是本书的最大目的与特色。
临床医生可用本书规划疗法,加强治疗病患的技巧,并帮助病患在正式治疗结束后,还能继续学习治疗方法。本书囊括丰富多元的工作表和情绪调查问卷,全力提供病患机会,使病患可将治疗时学到的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本书会由浅入深讲授认知行为疗法技巧,在一步步研习本书之际,读者可利用先前所学基础,再往前更进一步展开全新技巧之路。本书的铺陈方式、以及「智慧好帮手」和掌握常见「卡点」(stuck point)(指个人处于自认为无力自我支持,因而寻求外力支持的状态)的解惑百科,三大结构多管齐下,能帮助读者顺利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原则解决自身情绪问题,建立幸福生活与提高生活满意度。
本书第一版掀起阅读热潮,令作者雀跃不已,同时也自惭形秽。提笔写第二版时,我们打算用能证明为何认知行为疗法有效的实证研究,去撰文成书,使治疗师可以用本书来提升自己的治疗绩效。认知行为疗法能收服人心的终极原因,即在于它可教导病患技巧,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治疗师。我们期盼教授这些技巧的心理学教本,能引起想自救的读者和职业治疗师共鸣,视本书为认知行为疗法宝典。
本书荣获美国认知与疗法治疗师协会赞誉为实践认知行为疗法优良自助书,仅具备以下条件的心理书籍能获得此项肯定:
• 运用认知和行为疗法原则。
• 有实证支持,证明提出的方法有效。
• 不含经科学证实的禁忌建议或方法。
• 能证明提出的治疗方法与成效并行不悖。
• 与最佳心理治疗惯例不相冲突。
病患从本书中学到的技巧,数十年来已获研究证实,能对忧郁症、焦虑等情绪问题产生最佳治疗效果,因此治疗师大可放一百二十个心。研究发现一学会本书讲授的技巧,病患不仅心情拨云见日,改善情绪成效更持久(复发率变低),并能自立自强,无师(治疗师)自通。
本书第二版比第一版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呈现二十多年来的创新研究和疗法,第二版并结合收录更多具有实证支持的疗法:包括可用于情绪管理的心像法、接受和正念;面对焦虑的「恐惧阶梯」里论和暴露疗法;容忍痛苦和模稜两可;及积极心理学。
本书也介绍史上最新定义的行为活化(behavioral activation)(指经由参与正性增强的活动,增加对自己的正向想法)、放松、与认知重建方法,同时也一併保留第一版的精髓,重现当初成为读者和治疗师心理书抢手货的风采。
多年来,临床医生和读者用我们意想不到的创意方式运用本书,令我们惊讶不已,全球心理学研究所和精神科住院医师实习计划,也纷纷採用本书当作认知行为疗法教材。本书至今已有逾22 种不同语言译本,教授的技巧已证实放诸四海皆准。
曾经有位同事跟我们聊起,走进孟加拉某家诊所时,她瞥见一位女子持棍棒在泥土上作画,走近一瞧才发现该女子在写本书第一版的思考记录表;另一位同事分享提到认知行为疗法概念时,澳洲原住民领袖则发现本书第二章五环节模式是首屈一指的文化相关模式,可把认知行为疗法跟他们存在已久的民族文化智慧相连起来建立关系。本书已成为知名成瘾治疗中心、心理诊所、医院和法庭机关的御用书,不过为数最多的消费者铁定还是一般大众,他们基于自助需求,或因精神疾病专家推荐而购买,本书的使用情况也道出医生和群众的心声─希望能学到并应用经证明有效的实务技巧,来管理情绪。
本书第一版还附带随行书─《临床医生教你掌握好心情》(Clinician’s Guide to Mind Over Mood),对如何透过本书有效治疗病患各种问题、并在不同临床情境处理中使用本书,该书都能提供深入的建议。
我们希望,若各位想积极改善情绪和生活,本书第二版能继续成为大家的指南针。
无论本书是利用泥土棍棒或数位设备去传授技巧,目标都是一样的─让大家能学会转换心情的技巧,因而迈向幸福人生与提高生活满意度。
医生若用此书为病患看诊时,我们希望医生要保持好奇心、学习心才行,每个人对世界的体验天差地别,但仍有共同原理可用于理解这类体验的来龙去脉,及如何逆转改造这些体验。自本书第一版登场以来,心理知识和心理治疗原理蔚为风潮,我们竭力把崭新的理念和发现加进第二版里,使第二版能持续推动已证明有效的最佳实务疗法。
丹尼斯.格林伯格
克莉丝汀.A. .佩德丝基
推荐序1 那是个特别的冬天,我和《Mind over Mood》(「掌握好心情」原文版)结缘。
在第一次晤谈结束后,我的治疗师克莉斯汀娜.亚瑞斯博士从桌上拿起一本书,对我说:「这本书很好,它用很简单易懂的方式阐述认知行为治疗的概念,妳若愿意花时间读读,必定获益良多。」 那时的我刚进入临床心理学博士班两三个月,对新环境适应不良。正好学校要求每位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要接受45个小时的个人心理治疗,我便顺理成章地进入治疗室,初尝当一个认知行为治疗案主的滋味。
早在大学一二年级时,我已对认知行为学派极为向往。正因如此,到了可以选择治疗师的时候,我便毫不犹豫地挑了一位年轻的女性认知行为治疗师。很幸运地,我不仅认识了一个对我影响深远的人,也同时认识了一本难能可贵的书。 在治疗师和本书作者的悉心引导下,我慢慢地暸解自己的心情、想法、行为、身体状况和环境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填写书中的表格(如认知纪录表) ,也由一开始的慌乱渐渐变得熟练。 不知不觉地,我竟蜕变为一个握有许多工具的人。
也因爲多了许多好用的工具,当我再面对同样的外在压力源 (如讨厌的同学、恐怖的上台报告或面试)时,我慢慢能够发掘更适切(同时也是较合乎事实的)的解读方式,亦能发展出更适切的因应之道。同时,在那几年内,我自己也进入不同的临床场域担任实习心理师,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训练和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我常拿书中的认知纪录表给案主填写,用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和书中提供的例句,小心地挖掘案主的想法,并带领他们进行认知重建的工程。就像我曾亲身经历过的一样,我的案主也发现自己的情绪会好转,也开始会时时留心自己脑中闪过的念头或画面。本书着实赐予身为治疗师的我许多好用的工具。老实说,由于我个人在美国的认知行为治疗训练与本书有紧密的关联,因此我认为:若做认知行为治疗而没有这本书辅助,则步履会较为艰困。
千唿万唤始出来,感谢大树林出版社,《掌握好心情》第二版在台湾问市了! 相较于第一版,第二版新增了不少以实证为基础的新方法,包括感恩日记、写宽恕信、恐惧阶梯等。除此之外,作者在教导读者如何改变想法和行为时提供了更多步骤与资讯。整体而言,第二版的内容更丰富,且更实用,值得一读再读。
诚心向您推荐这本好书──不论您是有情绪困扰的读者或是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法的临床工作者。期盼您也能和当年的我一样,在「对」的时间点,和这本好书结缘。
辅仁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系所副教授
华人心理治疗基金会兼任临床心理师
刘同雪
推荐序2
学习替自己煮一碗有科学根据的心灵鸡汤 首次与本书相遇是在马偕医院实习时,在图书馆发现了它。至今脑中还留有第一版的印象,除了文字浅显易懂之外,大量图表也让人印象深刻。虽说这是本写给大众看的心理读物,却也给了当时的我很大的收获,让我慢慢摸索出「引导个案学习CBT」的方法。
在处理许多心理困扰时,CBT是目前实证研究建议的第一线疗法。除了容易理解、操作具体且证实有效之外,治疗过程不会动辄数年之久,也是它常被推广的原因。
这样好的治疗方法,是不是只能找位心理学专家亲自登门学习呢?答案是「不」。本书的精神就是要教会读者能「成为自己的CBT治疗师」。若能掌握本书的核心精神,就相当于找到了改善心理困扰的第一把钥匙。
在本书第二版中,作者加入了一些第三波行为治疗的概念(如接纳、正念、行为活化等),以及正向心理学的观点(如感恩、个人优势等),使得本书的资讯更完整而全面。在理解基本观念后,读者与治疗师可以依据需求,阅读或练习相关的内容,使用上颇具弹性。
「易懂」是CBT的优点,但这并不表示它很「简单」。根据临床经验,知易行难,要有耐心的去实践,是当中最困难的地方。不过,在作者巧妙设计下,「知」与「行」之间的落差已经尽量被缩小了。愿意学习的读者,只要有耐心去理解、实践,必能感受到心理状态的变化。
即便尝试后,主观认为自己没有明显改善,我们也不会一无所获。在阅读时,我们逐渐累积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在未来有机会进行谘商时,是很好的开头,会让谘商进行的更有效率。
诚挚邀请读者一起来学习CBT,从原料开始,学习替自己烹煮一碗量身订做、有科学挂保证的心灵鸡汤,保证有感觉、无副作用。跟着本书架构,一步步认识脑中小剧场,找回生命掌控权。有没有效?亲自实验便知晓!
临床心理师
苏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