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满:台湾小农的梦幻《金瓶梅》食谱

暇满:台湾小农的梦幻《金瓶梅》食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台湾美食
  • 金瓶梅
  • 食谱
  • 小农生活
  • 饮食文化
  • 文学与美食
  • 传统料理
  • 台湾小吃
  • 烹饪
  • 美食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写这本书时,作者面临人生最大的低潮。从《金瓶梅》一书,黄惠玲反思人生,从中得到疗癒,学到如何面对。良善是她找到的中心主轴,唯有良善人生才能持续。如何发挥良善是她写书的想法。

  书名叫《暇满》,意指有信仰的人,因为今生具足了数种条件,使得自己能够接触、修习佛法。人类不像鸡、鸭,短短数月就被结束生命,我们有幸生而为人,才得以亲近或精进自己的宗教。《金瓶梅》里的主角西门庆享有一切好运,却做尽一切坏事,下场就是一个「惨」字。反观台湾小农,因为发挥善念,才会栽种出无农药或有机的农产品。「善」、「恶」就在一念间,唯有心存善良,生命力才能持续。这也是作者为何以《暇满》为书名的原因。

  这本书中除了金瓶梅小说,还有台湾无毒有机小农的努力故事,有小农的优质材料,再循古法做出纯粹好吃的明代料理,20道图文并茂的美食做法,既文学又实用。

本书特色

  作者以良善贯穿全书中心,认为唯有发掘内心深处的良善,不论历经多少沧桑,再怎么难过,日子总会过下去,而且无非就是企求好好吃顿饭吧!作者採用台湾有机或无农药小农栽种的农作物,复原四百年前明朝的食物,在制作的过程里,仿佛数次与厨娘四房孙雪娥对话,体会其中的奥妙,是非常有趣的旅程。复原明朝的古老食谱,需要无农药或有机小农的栽种力量,一起努力才能完成。为了能全力完成此书,作者发愿撑起串连起台湾小农的力量,希望让良善的力量发挥影响力!读着小农们生命的故事,激励着你我前进的动力!本书既有《金瓶梅》的文学感又有台湾小农的无毒产品与作者搭配古法制作的美味食物,读着这本既古典又现代的书,你将更能体悟现世的美好人生。
暇满:台湾小农的梦幻《金瓶梅》食谱 (图书简介) 探寻风土的味觉史诗,重构失落的餐桌记忆 《暇满:台湾小农的梦幻《金瓶梅》食谱》并非一部简单的食谱集,它是一部深入台湾土地,追踪传统食材命运的田野考察报告,同时也是一份充满生命力的文化考古记录。本书的核心关切,在于理解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那些世代相传的、与特定风土紧密结合的“慢食”哲学如何被边缘化,以及它们如何在当代小农的坚守下,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本书并未直接引用或探讨任何古典名著,而是将视角完全聚焦于台湾岛屿的地理、气候与人文脉络之上。我们探讨的是“暇满”二字所蕴含的哲学意境:在有限的资源和缓慢的节奏中,如何实现“充裕”与“圆满”。这是一种与现代消费主义截然相反的生活美学,它体现在小农如何对待土地、如何规划季节,以及如何在一年的劳作中寻求平衡与富足。 第一部分:土地的记忆与气候的馈赠 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带领读者走入台湾中部丘陵地带和东部海岸的微型生态系统。这里没有大规模的单一作物种植,取而代之的是与自然节律同步的“共生农业”。 气候的细腻分层: 台湾地形复杂,从热带季风气候到温带山地气候的过渡极为迅速。我们详细记录了在不同海拔和湿度条件下,小农如何选择种植最能适应当地环境的作物。例如,高山茶园的雾气如何影响茶叶的内含物质,以及低地稻田在夏季暴雨来临前夕的紧急收割策略。我们深入考察了那些几乎在商业农业中绝迹的“古老品种”——比如某些耐旱的本土芋头和抗病性强的原生豆类,它们是如何凭借其基因的韧性,在变幻莫测的气候中存活至今。 风土的“味觉指纹”: 每一片土地都有其独特的矿物质构成,这直接影响了植物的口感与风味。本书通过对比同一物种在不同县市的细微差异,构建了一套“风土味觉指纹”图谱。例如,屏东平原的菠萝与台南山区的土菠萝在酸度和纤维感上的差异,不仅仅是品种的功劳,更是土壤中微量元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我们试图还原的是那些被工业化标准所磨平的、地方独有的“个性风味”。 水权的哲学: 在一个降雨分布不均的岛屿上,水资源的分配是生存的基石。本书不谈宏观的水利工程,而是细致描绘了地方社区内部,基于传统习惯和口头协议形成的“水车分配”体系。小农如何计算灌溉时间,如何通过分享水源来维持邻里间的平衡,这体现了一种在资源稀缺下,对集体利益的深刻理解与维护。 第二部分:手作的仪式与时间的累积 《暇满》的精髓在于“慢”——对时间投入的尊重。书中对传统食材加工过程的记录,旨在揭示“等待”在食物哲学中的重要性。 发酵的生命艺术: 我们追踪了数种需要漫长发酵期的传统调味品。例如,某些特定坛头的酱油,其酿造周期长达三年以上,期间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需要根据季节进行翻坛。这些过程依赖于特定的微生物群落,这些群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我们详细记录了小农如何“养护”这些发酵环境,而非简单地“制作”调味料。这种“养护”的概念,突显了人类与非人类生命体之间的合作关系。 “不时不食”的实践: 本部分的核心是季节性的食材转换。我们记录了一组家庭一年间的菜单变迁,清晰地展示了“什么季节吃什么”的铁律。这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解放——因为当人们不再追求全年可得的标准化产品时,他们反而能品尝到食材在最佳状态下的极致风味。例如,在青黄不接之时,小农会转而利用储存的腌渍物和晒干的蔬菜,这些“二次加工品”本身也发展出了一套复杂的风味系统。 工具的“人情味”: 本书还细致考察了与食物处理相关的传统工具。这些工具往往由本地的工匠手工打造,其形制、材质(如竹、特定木材或生铁)都与所处理的食材完美契合。我们记录了小农如何保养这些工具,以及工具本身如何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渐与使用者的身体和习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人机合一的效率与手感。 第三部分:记忆的重塑与餐桌上的传承 在这一部分,我们着重探讨了这些传统食物在当代家庭中的角色——它们如何维系家族记忆,又如何在现代生活压力下艰难地被传承下去。 “味道的记忆锚点”: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小农子女来说,家乡的味道往往是身份认同的最后防线。我们访谈了几代人,探讨特定菜肴(比如某种特定的米糕或节庆点心)如何承载着对祖辈生活的集体回忆。这些食物不仅仅是营养的载体,更是文化叙事的载体。当一个传统菜肴的制作过程失传,那一段关于特定时节、特定劳作的记忆也随之消散。 小农的“再创造”与坚守: 面对现代市场对效率的追求,小农们并非墨守成规。本书也记录了他们如何在不损害核心风味和制作精神的前提下,对传统食谱进行微调,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或应对新的气候挑战。这种“微调”是动态的、有机的,是文化适应性的体现,而非简单的迎合。 从田间到餐桌的“透明路径”: 本书最后强调了小农经济模式的价值——消费者可以清晰地追溯食物的来源,理解其生产背后的劳动与环境成本。这种透明度,重塑了食物的价值,使其不再仅仅是商品,而是一种对特定生活方式和土地伦理的选择。 总结: 《暇满:台湾小农的梦幻食谱》以对台湾本土风土的深情凝视,描绘了一幅关于食物、土地、时间与社群关系的立体图景。它邀请读者放慢脚步,去品味那些被主流工业化过程所遗漏的、蕴含着深刻地方智慧的味觉遗产。这不是一本教人烹饪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生活”的书。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黄惠玲(大尾巴羊)


  1968年生,南投县水里乡人,台北工专工业工程与管理科毕,曾任职于制造业十二年,最远到非洲的模里西斯工作。曾任外商电子厂厂长。受够了制造业爆肝的工作,为了发掘自己除了工作以外,还有多少潜能还没发挥,毅然决然放弃一切。1998年和杜蕴慈一起完成了五个多月的大旅行,2000年出版了《地图上的蓝眼睛》担任摄影(大块文化)。

  2001年和杜蕴慈一起创业,成立美语补习班,负责行政、总务、杂事和煮三餐。从只会烧开水和泡泡面,到读欧美英文食谱书自学烘焙烹饪至今十七年。

  2004、2006年与杜蕴慈追寻成吉思汗的脚步,2007年出版了《迭里温・孤山》担任摄影(大块文化)。

  2012年出版《风和日丽:幸福的台湾小农 在地食材×世界料理》(时周文化)。
2014年出版《食之真味:13年自学烘焙追寻录X50款纯天然无添加的手作食谱》(大块文化)

  工作闲暇之时,爬溪头、写书法、做竹编、拉陶、学法文、骑脚踏车、拉马头琴、採访小农和不定时面包出炉。

  部落格:「食之真味」:mypaper.pchome.com.tw/lynnh121
  脸书粉丝团「食之真味」:www.facebook.com/fattailsheep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离尘者的关怀,李瓶儿在病中。
冈联牧场 / 彰化秀水
无调整、未添加消泡剂发泡剂、A级鲜奶
私房食谱:乳饼 / 玫瑰捈攘卷

第二章  密约隔墙夫,谋取五房心。
杜康行 / 南投鱼池
有机糙米醋 / 有机水果醋 / 马赛皂 / 有机香菇和香菇干
私房食谱:蒸酥果馅饼 / 顶皮酥饼

第三章  十件挨光记,茶楼戏金莲。
花坛农会 /彰化花坛
无农药无荷尔蒙新鲜茉莉花
私房食谱:雪花糕 / 玫瑰鹅油烫麫蒸饼

第四章  大郎欲捉姦,杀夫心且狠。
貌丰美养蜂场 / 南投国姓
纯蜂蜜 / 蜂王乳 / 花粉
私房食谱:梅苏丸 / 玫瑰元宵
 
第五章  瓶儿邀赏灯,众晓大郎死。

红磘农场 / 云林斗南
无农药人参山药 / 马铃薯 / 稻米 / 丝瓜水
私房食谱:山药肉圆子

第六章  瓶儿盼西门,竹山趁病入。
和丰鸡场 /南投名间
无药物鸡蛋 / 鸡肉 / 鸡精
私房食谱:干蒸噼晒鸡 / 鸡尖汤

第七章  拚三寸金莲,计抢伙计妻。
种瓜农场 / 南投埔里
有机黑糖蜜 / 有机姜粉 / 有机姜黄粉 / 有机大小麦草粉
私房食谱:菓馅元宵拌糖玫瑰

第八章  王母亲传方,胡僧戒多用。
学习自晒虾米 / 澎湖马公
私房食谱:王瓜拌金虾 / 黄炒银鱼

第九章  本命灯已灭,西门失妻子。
甘宝生物科技 / 南投市
顶级有机荫油 / 天然酸白菜 / 有机草本臭豆腐
私房食谱:油煠烧骨

第十章  嗜慾至油枯,父死而子生。
水里农会 / 南投水里
无农药无添加脆梅
私房食谱:荷花饼 / 大饭烧卖

第十一章 讨价换灭口,武郎杀金莲。
阿桐师烧腊 / 南投埔里
烧鸭 / 叉烧 / 油鸡
私房食谱:炖蹄膀

第十二章 药丸且用尽,孝哥终剃度。
红豆芬 / 屏东万丹
不毒鸟、无落叶剂高雄十号红豆
私房食谱:果馅凉糕 / 桃花烧卖
 

图书序言

前言

  从小羊同学间似乎都知道《金瓶梅》是淫书,绝不能碰。碰了,可能就像瘟疫,停都停不了。长大后,羊什么书都看,就是绝不看《金瓶梅》,生怕自己会变成变态羊之类。

  前年羊在某场演讲里,得知《金瓶梅》有许多好吃的食物,或许是食物的诱惑,再加上十七年前羊看书自学烘焙烹饪,而中式烹饪点心的经验,唯有跟着傅培梅老师的书比画两下,如此而已。羊为了寻找无任何人工化学添加的食物,唯有往前溯源,看看几百年前的人们,不需要任何人工化学添加,亦能有美味的食物。羊总是搜寻读着北魏唐宋元明清朝等食物有关的古籍,因此让羊有更大的动机想好好读此书。鸡年农历年间,羊终于认真读了三本原着梦梅馆版《金瓶梅词话》(里仁书局出版)。

  诚如原着序所言:「读《金瓶梅》而生怜悯之心者,菩萨也; 生畏惧心者,君子也; 生欢喜心者,唯小人也; 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且奉劝世人,勿为西门之后车可也。」《金瓶梅》四百年来,文中每一个故事不断地被传诵阅读着百亿次以上,定见自在人心。如何学会书中的警世文,每读一次剧中人物重跃纸上,历历在目。那些细节与当今社会新闻里差异不大,甚至现代有更甚之者,历史教会我们很多经验。与其浮夸为明朝的性事大全,还不如说是人性大全,来得贴切。

  几位好友好意极力劝阻我别写此书,担心毁了羊的声誉,甚至提及看《金瓶梅》者,不看食谱;  看食谱者,不看《金瓶梅》。我想每个人读完《金瓶梅》,都能评论《金瓶梅》,也能有自己的观点。此次是羊的自我突破和考验,引用古籍《金瓶梅》,往前溯源考证食谱困难重重,脑海里经常环绕着《金瓶梅》的场景,甚至出现在梦境里。不过愈到完成之际,羊愈觉得这是註定的,这是我这辈子的使命,我要更努力完成。

  《金瓶梅》文内无数次送往迎来间,无论朋友家人间的大小喜宴、西门庆得子得官位、陷害某人成功、完胜得到某人后所办的庆功宴或是妻妾间拿出银饰买酒菜娱乐,总在送礼吃喝间度过,美食佳餚一道道摆上桌,就像韩古装剧里经常出现十多小碟菜餚。至于厨房掌厨为西门庆四房孙雪娥,在四百年前的厨房里,该如何做出这些料理呢?

  羊读《金瓶梅》,认为这是警世书,亦是悲剧。原着里字字句句都是警世语,端看读者如何看待。作者兰陵笑笑生对于当代是悲观的,剧中人物西门庆用尽一切好运,做尽一切坏事; 「女版的西门庆」庞春梅亦是,从奴婢到成为官夫人,原本她能扭转一切,但她的选择却让她走向西门庆的下场。而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想学西门庆,坏事做尽运气更坏,下场被杀了。更不用提潘金莲害死武大郎,在妻妾群里胡作非为引发争端,用尽最狠毒的招数,历经几年后,最后还是被武大郎的哥哥武松给杀了。其他在生命里交错着被陷害的角色们,过着更悲惨的命运。我仍坚信「做好事不一定会有好运; 做坏事也不一定会成功」。这些都是人们的选择,在人生的道路里,我们可以选择做哪些决定、过什么样的日子。最后西门庆病逝时、同时也是大房吴月娘所生之子孝哥儿出生时,孝哥儿过了十五年后遁入空门,终结一切孽缘。

  羊真心诚意地感谢许多贵人促成了这本书,如何串起中心主轴才是最难的。多次因缘际会促成羊坚定信心着手去做,有时当下看像是坏事,过段时间从不同的观点看何尝不是好事一桩呢?就像芭乐,刚买时可能生涩,静置一两天后,就变甜了。督促着羊放手放胆去做,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提点和刺激,我仍然还在原地踏步,梦想只是空想永远做不到,坦白说《金瓶梅》依然还是《金瓶梅》。

  贯穿全书的中心主轴,唯有发掘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良善,不论历经多少世事,日子怎么难过,羊还是相信着人性本善,日子总是要过下去,那就好好吃顿饭吧!羊採用台湾的有机或无农药小农栽种的农作物,复原四百年前明朝的食物,经常在制作的过程里,仿佛数次与厨娘四房孙雪娥对话,体会其中的奥妙,非常有趣的旅程。复原明朝的古老食谱,需要无农药或有机小农的栽种力量,一起努力才能完成。为了能全力完成此书,羊愿意撑起串连起所有良善的力量,让良善的力量继续发挥影响力!读着小农们生命的故事,激励着你我前进的动力!

  《金瓶梅》全书共出现六百多次的食物名,其中居冠为烧鸭!烧鸭不易做,羊在南投埔里找到惊为天人的阿桐师烧鸭店。有一回,羊在埔里山上精舍,得知师父以彰化秀水冈联牧场鲜奶加热后,再加上杜康行有机糙米醋,待乳清乳脂分离后,以纱布过泸乳脂,并以重物压着,做成牛奶豆腐。后来得知书中亦有相同作法的乳饼(干酪),再探究源头,早已记录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齐民要术》一书中。当我看见师父做出牛奶豆腐,回想起书中王姑子(女尼)在李瓶儿生病时,特别带了乳饼探望她。内心觉得超激动,我想就请师父帮忙完成乳饼的制作吧!

  书中的油煠烧骨更是一绝。羊在南投市的菜市场里,请教自养自销黑猪肉的刘太太,能否卖给我带骨的小排肉,带圆骨的部位连着肉不要断掉。刘太太好奇地问要做成哪种料理得如此费工?我说明朝食谱。她更好奇问该怎么做?我说将小排肉煮至熟透,且骨头能去除,肉不能失去甜度。再将新鲜笋子切刚好小排去骨的大小,塞进原本骨头的位置,油炸后,再以糖醋排骨的方式料理。羊边说着烹饪法,周围聚集愈来愈多婆婆妈妈,纷纷问着怎么做?那一瞬间,好像羊飞上天,看着羊自己在菜市场里边跟婆婆妈妈解释该怎么做四百年前明朝食谱。突然有种今夕是何夕?

  《金瓶梅》发生时间在明朝,知其历史背景,读来更容易。西门庆在庙里遇见西域来的胡僧,盛情款待后,西门庆索其补药。那就是元末明初留下来的色目人吧!《金瓶梅》发生地点位在山东运河边,燕王建都在北边,而南物北送相当普遍。枇杷荔枝龙眼等南方作物,出现数次,而柑橘更是极少见,潘金莲为此毒打了偷吃柑橘的奴婢秋菊,更让人错愕。至于对《金瓶梅》的评论,每人都能评论。羊咩咩说书时间,尽量以客观的角度描述,我想不是每个人都想打开大部头三本来看,既然作者兰陵笑笑生在序里表达得很清楚。我想身为后辈,羊希望能用更好的方式引导和说明作者的用意,跳脱当下的小事纠结,用更宽广的心面对,借由笔到之处良善的力量发挥影响力。

  每次到小农处,看见坚韧的生命力,就像吸饱能量重新出发。小农们要有很灵敏的五官,才能判断农作物是否成熟?哪些果子能採收了,气候对农产品的影响例如丝瓜水蜂蜜等。採访每一个小农都是羊的学习过程,当羊看见一只乳牛、一只蜜蜂或一只母鸡,书上曾说「一只蜜蜂的生命只有六週,ㄧ生只能生产十二分之一小匙的蜂蜜。」牠们延伸出牛奶、蜂蜜和鸡蛋,不再无感,而是心存感激。羊想起了亚玛逊的创办人贝佐斯曾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说:「善良比聪明还更难。」我想小农们辛苦栽种的有机或无农药农产品,正足以发挥专业和良善。有时我们总以为人生到了低潮了,其实那才是弹跳回来的时刻,认识小农吸收新知注入新的能量,让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不景气等等都是过度时期,唯有充实自己,等待时空的交错。时间过去了,每天有其存在的意义。

  写作是个学习的过程,让自己更趋成熟,坦然面对自己内心。就像是打开所有的细胞,感受力增强体会当下,甚至细微到能感受每一道菜渐层的滋味。从没想过写作的潜能开发,感官细胞全打开了,就像品尝一道菜。譬如:澎湖海菜、澎湖花枝丸和姜煮成汤,却能吃出一丝丝的姜汁蛤蜊汤的清甜。羊想起了法国南部的万年洞穴遗迹壁画里,一步步建构出往外的路,除了铺好每一个阶梯每一块石头,也得把坑内的壁画都画好,完成了走出坑外,阳光出现了。有时也像乩童上身一般,进入每一个故事,写完故事再进入下一个故事。

  《金瓶梅》古老食谱实作是一大考验,但明朝食谱教会我好多。羊十七年来看书自学烘焙,悠游于西方烘焙,对中式烹饪点心所知甚少,更不知可能走向何种境界,一次次试验完成,愈到最后更觉不舍。因此羊爱上糯米、糯米粉和中筋面粉,「玫瑰捈攘卷」就是不易做的最好例子,彷彿与四百年前厨娘四房孙雪娥的对话,体会其中的奥妙,找出生命的出口。羊考虑到四百年前可能没酵母,以老面种替代,再加上一点点新鲜酵母替代方便现代使用。羊自养的六岁老面种味道超好,有果香且让面团更Q弹。全书从文字、食谱实作、摆盘到摄影都是羊一人独自完成,坦白说每一道食物都非常好吃,原本只是试试看,没想到却是出奇地美味,让人心旷神怡。

  出生于中秋节大房吴月娘的最爱「蒸酥果馅饼」,比起任何中秋月饼都来得美味。被潘金莲戏谑着把西门庆的屁股洗得比别人的脸还白的「茉莉花肥皂」,羊「不辞辛劳」从彰化花坛带来无农药无荷尔蒙的新鲜现摘茉莉花,请南投鱼池的杜康行完成了茉莉花马赛皂,成了「白帅帅屁屁皂」。不过其中也有羊不想做的烹饪点心,「鸡尖汤」和「荷花饼」让四房孙雪娥卷入了一场场妻妾奴婢间的明争暗斗,甚至被卖入妓院...「烧酥」则是伙计来旺儿的妻子宋惠莲和西门庆勾搭后,与五房潘金莲较劲的人生旅程,宋惠莲在两次自缢间,西门庆请家仆送来「酥烧」和一壶酒,宋惠莲气得想砸掉食物和酒,最后还是以死了结了孽缘。羊看见食谱,想起了不堪的故事,有种淡淡的哀愁。

  2011年羊首次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错旺师父(Longlife Nepali)说:「第一次来到宝塔前的人,可以许一个愿望,一定会实现。」那几年我过着晚睡晚起的生活,直到某日撞地昏倒了,休养一个月后,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我想老天爷让我留下来,我一定得做点什么,于是我许下以有机、无农药、减碳和环保为我毕生的志业。如果羊笔下的文字能帮助更多的小农,将小农产品放入面包点心,帮忙推广用心栽种的好农产品,我愿意。

  此书为羊的第五本着作,亦是羊皈依为藏传佛弟子后的第一本着作,作为49岁的纪念。感谢羊爸妈、所有辛苦的小农们、烧鸭阿桐师和老友陆知慧鼎力相助,不藏私给我最精彩的故事。感谢多杰师父(Kalsang Dorjee Khangsar) 帮忙翻译藏文「暇满」和十七年的老朋友亦师亦友韩秀玫总编辑给予鼓励和支持。

  西门庆接收父亲留下来的生药舖,再加上六房李瓶儿、官哥儿(李的独子)生病时太医们开的药方,且书中出现中药名或药果脯名。为此羊愿能更详解生活所需医药学补充常识,特别感谢彰化花坛慈爱中医诊所的林桂郁中医师百忙之间愿意辟一小专栏,并且和其讨论书中的中医见解,希望能带给大家生活的乐趣。贴心的林医师着手于女性的健康护理和孩童的状况做调理,以她看诊时遇到的状况及在诊所推出自家配制肉骨茶包乌梅汁等等,让羊佩服不已,还有写书时的压力导致身体状况和书中不熟悉的中医专业,幸好有林医师可讨论,才能让羊写出跨领域的结合。感谢台大医院张端莹医师,定时追踪细心照顾,才能让羊全然放心写书。

  羊将迈入五十后,我想五十后的日子就要过得像二十。二十岁时没做过的、想做的都要完成,甚至更疯狂、更精彩的都要全力以赴。谁知道呢?羊的下一本书会是什么呢?最后羊想引用希阿荣博堪布所言:「人心是相通的,如果我们护持着心中的善愿,其他人必定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黄惠玲志于日月潭

图书试读

第一章
离尘者的关怀,李瓶儿在病中。
冈联牧场 / 彰化秀水
无调整、未添加消泡剂发泡剂、A级鲜奶
私房食谱:乳饼 / 玫瑰捈攘卷


冈联牧场
店长李忠孝0920-981504 / 李贵玟0952-680898
彰化县秀水乡金兴村番花路235-1 号(陕西国小旁)
电话:04-7680898
电子信箱:win.lee7680898@yahoo.com.tw
农产品:无调整、无添加人工化学添加物、无抽脂均质过、低温杀菌、A级鲜奶、单一牧场生乳和低温杀菌过鲜奶及其他鲜奶制品

「不想吴月娘正在上房穿廊下,看着家人媳妇定添换菜碟儿; 李瓶儿与玉萧在房首拣酥油蚫螺儿 。」(第三十二回)

「不一时,画童儿拿上添换菓碟儿来,都是蜜饯减碟、榛松菓仁、红菱雪藕、酥油蚫螺、玫瑰饼之类。」(第五十八回)

「次日,只见观音庵王姑子挎着一盒儿梗米、二十块大乳饼、一小盒十方瓜茄来看。......」(第六十二回)

王姑子道:「 迎春姐,你把这乳饼蒸两块儿来,我亲看你娘吃些粥儿。」(第六十二回)

「正说着,只见王经掀帘子,画童儿用彩漆方盒银镶雕漆茶钟,拿了两盏酥油白糖熬的牛奶子。伯爵取过一盏,拿在手内,见白潋潋鹅脂一般酥油飘浮在盏内,说道:『好东西!滚热,呷在口里,香甜美味。』那消费力,几口就呵没了。西门庆直待蓖了头,又叫小周儿替他取耳,把奶子放在桌上,只顾不吃。伯爵道:『且吃些不是?可惜放冷了。像你清晨吃恁一盏儿,倒也滋补身子。』西门庆道:『我且不吃,你吃了,停会我吃粥罢!』那伯爵得不的一声,拿在口中一吸而尽。」(第六十七回)

「只见ㄚ 鬟拿上几样细菓碟儿来,都是减碟,菓仁、风菱、鲜柑、螳螂、雪梨、苹婆、蚫螺、冰糖橙丁之类。」(第七十七回)

羊咩咩说书时间:

「李瓶儿自从独子官哥儿死后,郁郁寡欢,任医官、胡太医和何老人看诊开药方,皆未能好转。王姑子(女尼)亲自送来梗米粥、乳饼和配菜十方瓜茄。李瓶儿应该算是西门庆最爱的女人了。李瓶儿病中,西门庆陆续找了四位医生来,甚至担心误诊,同时找来两位医生,让赵太医和何老人先后看诊,再讨论如何下药。西门庆一生风流倜傥,除了家里众多妻妾外,外头的女人只要稍有姿色,不论对方结婚与否都想得到。相对之下,西门庆对李瓶儿的爱更显得难得可贵。」

羊读至此,全书唯一出现一次的「乳饼」,到底为何物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太有意思了!《金瓶梅》本身就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作品,而将其与“台湾小农的梦幻食谱”联系起来,简直是一种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跨界。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他/她是如何在《金瓶梅》的宏大叙事中,捕捉到那些关于“吃”的细节,并且将它们转化成适合台湾小农操作的食谱的? 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不会有一些菜肴,是专门为了呼应《金瓶梅》中的某个情节或者人物而设计的。例如,某个场景下的宴席,或者某个角色喜欢的口味,都可能成为一道菜的灵感来源。我期待看到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菜谱罗列,而是能够深入挖掘《金瓶梅》的文化内涵,并将这种内涵通过食物巧妙地传递出来。同时,我也很好奇,台湾小农的“梦幻”之处在哪里? 是他们对食材的极致追求?是对传统烹饪技艺的传承?还是他们所拥有的那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这本书,在我看来,很可能是一种文化体验,一种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台湾风土人情和古典文学魅力的奇妙融合。

评分

读到“暇满”这个词,就觉得这本书一定充满了某种“圆满”和“富足”的意境。而“台湾小农的梦幻食谱”这样的组合,更是让我联想到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我一直觉得,台湾的美食文化,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食材的尊重和对时令的把握上的,而“小农”这个角色,恰恰是这种理念的最佳代言人。 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怎样去解读《金瓶梅》中的那些饮食文化?是仅仅停留在对菜肴的复刻,还是会更深入地去探讨,在那个时代,食物承载了怎样的社会意义和人情往来? 而台湾小农的“梦幻”之处,我又该如何理解? 是指他们能够用最纯粹、最天然的食材,烹饪出最动人的味道?还是说,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简单而幸福的生活方式? 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在我打开它的那一刻,就立刻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故事和味道的奇妙世界。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像是一个窗口,让我能够窥见台湾小农的真实生活,感受他们对于食物的热情和创造力,并且从中获得一些关于“暇满”生活的启示。

评分

哇,这本书的封面就瞬间吸引了我!金瓶梅,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和诱惑,而“台湾小农的梦幻食谱”这样的组合,更是让人好奇心爆棚。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阳光充足的台湾乡村,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小农们辛勤劳作,然后用最新鲜的时令食材,烹饪出充满人情味的佳肴。不知道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台湾本地特有的食材,比如那些我只在夜市里尝过,却不知道如何在家做的美味?或者,会不会将金瓶梅里那些古典的菜肴,以一种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具创意的方式重新演绎?我非常期待看到书里是如何将古典文学的意境与台湾在地风味巧妙融合的。想象一下,用最朴实的食材,却能烹饪出足以媲美古人宴席的菜肴,这本身就是一种“梦幻”的体验。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食谱,更可能是在讲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回归自然、享受当下、用心对待食物的精神。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着作者一起,在文字和味道的世界里,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它充满了“生活感”。“台湾小农”这几个字,就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高级料理指南,而是充满了接地气的智慧和温暖。我特别好奇,书里的小农们会用什么样的角度来解读《金瓶梅》?毕竟《金瓶梅》的故事背景离我们很遥远,但食物却是连接人与生活最直接的方式。或许,这本书会通过那些古老的菜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而台湾小农们则会用他们熟悉的食材和烹饪方式,为这些古老的味道注入新的生命力。我期待看到书中对于食材的介绍,是不是会详细到如何选择、如何处理,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季节性和地域性。我甚至可以想象,每道菜的背后,都可能有一个小农的故事,一个关于丰收的喜悦,或者一个关于家庭的温情。这本书会不会引导我们去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找回与食物的连接,如何从简单的食材中品味出更深层次的幸福感?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吃”的启发,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让心灵得到滋养。

评分

“暇满”,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词语,它本身就带着一种内心的富足和满足。而当它与“台湾小农的梦幻《金瓶梅》食谱”结合在一起时,就构成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我脑海里勾勒出一个场景:在台湾的某个宁静角落,有这样一群小农,他们不追逐名利,只专注于耕耘土地,用心对待每一份食材。他们或许对《金瓶梅》这部古典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并且将这种理解融入到了他们对食物的创作中。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书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梦幻”食谱。是那些在《金瓶梅》中被提及的、充满历史厚重感的菜肴,被台湾小农以他们独有的方式重新诠释?还是说,他们从《金瓶梅》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全新的、充满台湾风味的菜肴? 我对书中关于“台湾小农”的部分尤其感兴趣。他们是如何看待食物与生活的关系的?他们对食材的选择和处理,又有着怎样的坚持?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烹饪,更像是一次关于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的探索。我希望它能够带给我一种宁静而深刻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台湾农家,感受着食物带来的纯粹的快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