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与治疗:以正确知识、吃对食物、用对烹调方法,轻松控糖,远离糖尿病

糖尿病饮食与治疗:以正确知识、吃对食物、用对烹调方法,轻松控糖,远离糖尿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糖尿病
  • 饮食
  • 食谱
  • 控糖
  • 健康
  • 烹饪
  • 营养
  • 预防
  • 治疗
  • 慢性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以正确的知识,吃对食物、用对烹调方法
  轻松控糖 远离糖尿病


  你的生活型态,决定你罹患糖尿病的命运
  少一口糖、减一些醣,你,什么都能吃!
  吃对食物,远离糖尿病威胁

  10大预防糖尿病的食物
  1.深绿色叶菜类
  2.豆类
  3.全谷类
  4.柑橘类
  5.浆果类
  6.番茄
  7.深海鱼
  8.低脂乳品
  9.坚果类
  10.红薯。

  减少「糖化终产物」产生的烹调方式
  ◆低温烹调,时间越短,产生的「糖化终产物」越少
  ◆冷锅加油可以减少油质氧化物的产生
  ◆料理时,少放糖
  ◆料理时可先加一些酸或醋
  ◆烘焙加工类的甜品或零食应少吃
  ◆先用温水清洗生鲜食材

本书特色
  
  1.由专科医师教你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学会控制血糖的正确观念。

  2.专业营养师与料理师严选降糖食材,精心设计50道好吃又美味的降糖食谱。简单DIY料理,美味健康,轻松上桌。
血糖平衡的艺术:现代营养学视角的深度探索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于全球日益严峻的代谢健康挑战,深入剖析现代营养学前沿理论在维持血糖稳定、优化身体机能中的核心作用。我们不将重点放在单一疾病的应对上,而是从宏观的生理调控角度,阐述人体如何处理和利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及环境因素(如睡眠、压力管理)如何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全书旨在为读者构建一套全面的、基于科学证据的健康生活框架,而非局限于特定病理的食谱或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代谢的基石——能量输入与调控的科学 第一章:碳水化合物的再认识:从“敌人”到“燃料”的转变 本章彻底颠覆了传统上将碳水化合物一概而论的处理方式。我们深入探讨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单糖、双糖、寡糖、多糖)及其在消化道中的酶解速率差异。重点解析血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的计算原理及其局限性,引入更精确的实时血糖反应曲线(CGM数据解读)分析方法。讨论膳食纤维,特别是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纤维,如何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间接调节宿主的葡萄糖耐受性。内容包括不同类型的淀粉(抗性淀粉的特殊作用)和天然糖分的代谢路径比较。 第二章: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不仅仅是构建材料 本书详细阐述了蛋白质在代谢中的多重角色,包括作为关键酶、激素和信号分子的前体。我们将探讨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平衡对人体氮平衡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本章深入研究了蛋白质摄入量与胰高血糖素(Glucagon)分泌的动态关系,以及高蛋白饮食对饱腹感机制(如CCK和GLP-1激素)的刺激作用,从而影响整体能量摄入的自发调节。 第三章:脂肪的复杂性:从饱和到不饱和的信号传递 本章致力于澄清现代营养学对脂肪的最新认知。我们不再简单地划分“好脂肪”和“坏脂肪”,而是关注脂肪酸的结构(如Omega-3、Omega-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及其作为细胞膜流动性调节剂和内源性炎症介质前体的重要性。内容覆盖了反式脂肪酸的毒性机制、中链甘油三酯(MCT)的特殊代谢途径(不依赖胆汁乳化直接进入肝门静脉),以及脂质过氧化反应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身体的精密仪器——激素与内环境的平衡 第四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双向调节的艺术 本章聚焦于胰岛素(Insulin)与胰高血糖素(Glucagon)这两个核心内分泌因子,探讨它们在血糖水平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如何协同工作,维持动态平衡。我们将详细解析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Insulin Signaling Cascade)的分子机制,并阐述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的早期细胞层面的表现,例如IRS-1磷酸化位点的异常。内容还包括胰岛素的半衰期、靶器官的异质性反应(肝脏、肌肉、脂肪组织)。 第五章:压力荷尔蒙与代谢:皮质醇与儿茶酚胺的影响 探讨非饮食因素对血糖的直接影响。本章分析皮质醇(Cortisol)在应对慢性压力时,如何通过糖异生作用(Gluconeogenesis)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阻力来提升血糖。同时,对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在急性应激状态下快速动员肝糖原储备的机制进行详尽的生物化学描述。理解“压力肥胖”和“应激性高血糖”的生理基础。 第六章:肠道菌群:第二基因组对能量提取的塑造 这是现代营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章深入探讨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Firmicutes与Bacteroidetes的比例)如何影响食物中能量的提取效率。讨论短链脂肪酸(SCFA),特别是丁酸盐(Butyrate),在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并作为能量代谢调节因子(如激活GPR41/43受体)的作用。肠道菌群失调(Dysbiosis)与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联研究。 第三部分:实践的升维——优化环境与生活质量 第七章:运动生理学:超越消耗热量 本书将运动视为一种强大的代谢药物。我们深入探讨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如何通过增加AMPK活性来增强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以及无氧/抗阻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如何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身体的“葡萄糖储存池”。分析运动后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易位机制,以及“运动后效应”(EPOC)对基础代谢率的长期影响。 第八章:睡眠卫生与昼夜节律:被忽视的代谢调节器 本章强调了规律睡眠对代谢稳态的决定性作用。详细阐述褪黑素(Melatonin)不仅调节睡眠周期,也参与胰岛素分泌的调控。分析长期睡眠不足(少于6小时)如何导致瘦素(Leptin)下降和饥饿素(Ghrelin)上升,从而驱动食欲增加和脂肪储存倾向。理解工作时间不规律(如轮班工作)对代谢健康构成的独特挑战。 第九章:水合作用与微量元素的关键角色 本章关注食物矩阵之外的必需营养素。讨论水在维持血容量和肾脏代谢废物清除中的基础作用。深入分析关键矿物质,如镁(作为胰岛素受体后信号传导的辅助因子)、铬(在葡萄糖耐受因子GTF中的潜在作用),以及维生素D在免疫调节和胰岛B细胞功能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结语:面向未来的代谢健康蓝图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提供一套基于科学证据的工具集,帮助读者理解身体调节血糖的复杂性,从而实现持久的健康优化,而不是追求短期的体重波动。强调个体差异(基因、表观遗传学)在代谢反应中的不可替代性,倡导精准营养学和持续的自我监测。 本书特色: 理论深度: 深入分子和细胞层面解析代谢通路,避免浅尝辄止。 跨学科整合: 结合了内分泌学、运动生理学、微生物组学和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 批判性思维: 引导读者辨析流行营养学迷思,建立基于证据的健康认知。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陈焕文


  主治医师 ( 罗东博爱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  )
  糖尿病是一个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慢性病,唯有深入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态,将不好的部分替除掉,加强好的,才有机会迈向恢复健康的道路。
  拥有内科专科医师、糖尿病卫教学会卫教师、兰阳糖尿病照护网、内分泌新陈代谢专科医师、老人医学专科医师、超音波医学会及ISCD国际骨质密度测量学会认证医师等证书。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毕业
  曾任:台大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临床研究医师
  现职:罗东博爱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

林毓祯

  营养师 ( 西园医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营养科小组长  )
  深深觉得营养无论是对于病人或是一般民众,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希望把一些正确和实用的营养卫教观念带给大家,帮助更多的人改善身体及获得健康!
  学历:中山医学大学 营养学系毕业
  现职:西园医院-永越健康管理中心 营养科小组长
  经历: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科 营养师
  国泰医院总院VIP健康管理中心 营养师
  新庚暨文鼎洗肾中心 营养师
  德慈联合诊所 祐民联合诊所营养师
  认证:台北市糖尿病共同照护网认证
  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会员
  台湾营养学会 肾脏专科营养师
  新北市居家照护营养师认证
  得奖:中华民国营养师公会全联会102年度营养品质促进专案发表-营养照护卫    教组优等奖,得奖主题:「不识字糖尿病卫教单张-含醣类食物份量代换表」。
  FB粉丝专页:营养师教您如何吃出健康

Amanda

  料理师 健康料理老师   
  擅长中式料理,喜爱传统口味料理也喜欢玩创意,也热爱烘焙。
  长期应邀约于中学担任料理研习讲师,也常应约于社区做教学。
  自己架设网站持续记录个人创作食谱,也是早安健康驻站作家。

  Amanda生活美食料理
  Blog www.amanda326.com/
  FB www.facebook.com/Amanda88888

图书目录

【金美林营养师 推荐序】良好生活型态、正确的饮食控制,才能更经济和有效率的控管血糖!
【张洺润副会长 推荐序】破除对糖尿病的迷思,才能让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代谢科医师 自序】改变生活型态,才有机会迈向健康之路
【营养师 自序】唯有积极建立良好自我生活管理,才能改善糖尿病
【健康料理师 自序】渐进式减醣,料理依然美味不变

第一章 控糖,是远离糖尿病的第一步
影响全身的代谢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是併发症最多的一种慢性病
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不会无缘无故找上你!
糖尿病的诊断,验血、验尿哪个准?
糖尿病该如何治疗?

第二章 降血糖的饮食建议
治疗糖尿病饮食黄金原则
正确的用餐顺序,让你的血糖更稳定
如何正确选择低升糖指数(低GI)的食物?
走出常见糖尿病饮食误区
糖尿病饮食中容易产生误导的饮食建议
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选择膳食补充品(保健食品)?
糖尿病合併其他慢性疾病的饮食建议原则

第三章 营养师精心调配的降醣好料理
主食:寿司、粉丝、面条与水饺……降醣主食多样好满足
具饱足感,血糖上升慢 五谷寿司卷
补充钾、钙、镁与锌 肉丝炒米粉(附影片)
高蛋白低升糖 红藜茶油鸡糙米饭
(蔬食〉低蛋白主食,姜黄助控血糖 咖哩粉丝
升糖指数低,丰富膳食纤维 红酱海鲜义大利面
升糖指数较低 荞麦芝麻汤面
高蛋白、高纤维、低升糖 鹰嘴豆糙米拌饭
淡淡清甜,稀释热量摄取 蔬菜鲜肉水饺

主菜:荤素皆可,三鲜、鸭腿、蔬果沙拉,抗糖化又补充膳食纤维
抑制双糖分解 秋葵炒肉丝
(蔬食)有利肠道益生菌 香Q卤豆干
(蔬食)低醣分好点心 黑胡椒毛豆荚
(蔬食)乌醋有助抗糖化 椒麻醋熘高丽菜(抗糖化)
富含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鲑鱼生菜松
提高胰岛素敏感度 鲜蚵煮豆腐
富含锌,加酸降低升糖指数 酸辣牛肉
饱含矿物质有助降血糖 豆苗炒猪肝
有助调控血糖的镁和膳食纤维 鱼香茄子
富含铁,可改善贫血 牛排拌蒜片鲜蔬
(蔬食)健全肠道有利血糖控制 杂拌香丝(抗糖化)
(素食)增加饱足感强的抗糖料理 胡麻酱渍黄瓜(抗糖化)
抗发炎又抗氧化 咖哩肉丸子
(蔬食)延缓饭后血糖上升 卤鲜笋蒟蒻
增加糖分被肌肉组织利用 清蒸鲈鱼
〈蔬食〉增加饱足感,预防性功能障碍 洋葱炒蛋  
抗氧化、低醣分 茄汁麻婆豆腐
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 干煎秋刀鱼(抗糖化)
预防「糖化终产物」产生 三杯花枝
(蔬食)有益于血糖调控 长豇豆拌花生(抗糖化)
高锌控血糖 三鲜炒芹菜
可提高三高患者新陈代谢 黄金蛋拌鸭丝
延长饱足感,血糖上升慢 苦瓜炒鸡柳
富含矿物质与膳食纤维 焗烤蔬果海鲜
(素食)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压 海带拌干丝(抗糖化)
维生素C有助抗糖化 优格蔬果沙拉
黏性多醣体促进胰岛素分泌 青椒炒海蔘

汤品:鸡汤、浓汤、味噌汤、鱼干汤,好汤抑制糖化终产物
※调味、煮汤、煮面汤底 鸡骨蔬菜高汤(约6-7人份)
(蔬食)减缓肠道吸收葡萄糖 紫茄味噌汤
有助维持血糖和血压稳定 鸡茸南瓜浓汤
促进血糖和血脂代谢 牛蒡海带鸡汤
多醣体助调控血糖 麻油肉片汤
降低饭后血糖 苦瓜鱼干汤

甜点:薄饼饱足、茶香解腻加上高纤蔬果汁,巧吃低糖甜点
苹果乳酪薄饼卷
「儿茶素」增强胰岛素活性 乌龙茶香奶酪
预防缺铁性贫血及调控血糖 红枣白木耳露
促进脂肪的代谢和血糖稳定 坚果芝麻煳
降低坏胆固醇、提高好胆固醇 燕麦可可饼
热量低富含纤维、延缓血糖上升 红枣珊瑚冻
花青素促进胰岛素产生 桑葚综合蔬果汁
花青素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病变 坚果黑豆浆
帮助降低空腹和饭后血糖 烤苹果卷
富含营养素有助降血糖 香草黄豆蛋糕

(章标)【特别企划】预防胜于治疗:抗糖化的一日饮食建议
甚么是「糖化」(glycation)作用?

(章标)附注
【附注一】糖尿病人如何巧吃点心?
【附注二】外食族的减醣饮食技巧
【附注三】对降血糖和预防糖尿病有帮助的营养素
【附注四】糖尿病50道菜营养素整理

饮食与血糖纪录表

图书序言

推荐序一

良好生活型态、正确的饮食控制,才能更经济和有效率的控管血糖!


  在台湾,随着社会结构与经济环境的变迁,有愈来愈多的人口每日三餐经常外食,而各式各样的摊贩、小吃店、餐馆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也都尽其所能的在食材的色、香、味上下功夫,以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那要如何成为一位聪明的消费者,在大啖美食之余,又不会造成身体健康上的负担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习与建立正确的饮食和营养观念,并确实的应用于日常饮食中;如此,就可以有效的减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的风险。

  以预防或控制糖尿病而言,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型态(正常作息、规律运动)之外,也应该要釐清正确的饮食控制观念与方法,从食物的分类与各类食物的组成,及其对血糖的影响等方面来加深认识,才能更经济和有效率的控管血糖!

  本书是由具丰富临床经验的新陈代谢科医师和营养师与知名健康料理师联手合作出版,书的内容可以很清楚的带领读者认识糖尿病的原因与管理原则,并教导血糖控制的饮食知识及技巧,另外再搭配简单且易于应用的食谱范例。读者在读完之后,相信会因更加认识了糖尿病的原因与控制方法,而更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血糖。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昆明院区营养师  金美林

推荐序二

破除对糖尿病的迷思,才能让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


  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经济的成长,现今加工食品日新月异、种类繁多,各种丰餚美食摆上餐桌,国民饮食水准提高,已不再是以往的粗茶淡饭,或者菜脯配饭等艰苦日子,也因而许多文明病渐渐产生,糖尿病为其中之一。

  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于2015年世界糖尿病日公告资料,当年度糖尿病医疗支出约6730亿美元,约每6秒就有1个病患死亡。2016年世界卫生日更首次以糖尿病为主题,可见糖尿病已受国际关注。

  诚然,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无论国内外,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方针及疾病起源,有非常多的研究报告,虽然每份研究都是极其珍贵,但要将海量研究报告的资讯灌输于一般大众,可说是天方夜谭。毕竟治疗方式之多,加上近年健康食品种类繁多,甚至有的标榜专为糖尿病患者研发制造等,不少民众会花大钱购买疗程或食用产品,目的为改善糖尿病症状,期盼能够痊癒,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在食用产品的过程中,增加身体负担,造成反效果。因此,如何提供国人正确的医学认知,将是目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过去在推动台湾公共卫生教育期间,曾遇过许多民众对于糖尿病的认知并不正确。有些民众误以为糖尿病只会发生在肥胖者或长期食用甜食者、糖尿病只能靠药物治疗等等,许多对糖尿病错误的观念需要导正。再者,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平板等3C产品的进步,使得医学资讯取得更方便,但也容易将错误的讯息以讹传讹,抑或受到广告媒体的影响下,诸多对疾病的误解,而导致患者误了黄金治疗期或者使用偏方而让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如果您周遭有人罹患或疑似罹患糖尿病,请记得请教您的家庭医师或就医检查及治疗,并且别忘了还要找营养师谘询;对于糖尿病的迷思若不加以破除,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能吃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医了、却不见症状改善。此时,不如让专业的营养师提供您有关糖尿病饮食方面的资讯,针对您个人的饮食习惯及疾病的状况,来选择食物种类与热量。本书提供了专业的疾病解析及饮食控制方式介绍,倘若您肯花时间研读及应用,就不会对该吃什么而感到烦恼及焦虑,也不会对疾病感到害怕或恐惧,除了能让糖尿病获得很好的控制之外,更能维持良好的生活品质,共勉之。
 
台湾公共卫生促进协会中区联谊会副会长  张洺润

作者序一

改变生活型态,才有机会迈向健康之路


  糖尿病是台湾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因为这种疾病会衍生出很多急慢性併发症,不仅造成病人健康极大的伤害,也为家庭社会带来很多的医疗支付负担,一直以来都受到大家的重视。

  然而,尽管医学资讯已经十分普及,但由于大多数人对这个疾病的了解仍仅止于一知半解的程度,以我从事糖尿病医疗的工作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有些病人或家属对糖尿病错误的认知,甚至严重到污名化糖尿病的程度。

  每当我告诉病人罹患糖尿病时,大多数的病人总会露出讶异的表情,然后急着否认:「我又没有不舒服」、「我不爱吃甜,怎么可能会得糖尿病?」、「我家里没有人得过糖尿病,我怎么会有?」、「上次检查时都还说一切正常,才过没多久,血糖高怎么可能就这么高?」等等。

  然而,当我仔细和病人谈过后,总会得到一个结论:多数病人的生活型态,就注定了他会得到糖尿病的命运。

  「不爱吃甜的吗?」其实我们平常吃的食物本身,就含有很多糖或碳水化合物,只是因为调味或加工过,让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糖分被我们吃下肚;「每次检查都正常吗?」其实抽血数据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并不代表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的病人,以后得糖尿病的机会就是比抽血正常的人高很多……这么看来,到底是该怪病人的无知,还是该怪我们健康教育的失败呢?

  一直有想写本书的念头,但是,单纯只谈糖尿病医学知识的书已经很多了,糖尿病病友分享自身经验的书也常在排行榜的书架上出现。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生活型态改变和药物,而生活型态改变,最重要的就是饮食和运动,如何写出一本兼顾三者的书很难,这次,能在晨星出版社的协助下,结合医师、营养师和厨师,从糖尿病的学理到药物治疗,搭配营养学的认识,更借由厨师的巧手,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可行的美味佳餚端上桌,兼顾美味、营养和控糖的需求,很荣幸能和另外两位作者一起努力完成这本书。

  感谢十多年来许多病人和家属与我们糖尿病照护团队一起努力恢复健康,千万要记得,糖尿病是一个和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慢性病,唯有深入去思考自己的生活型态,将不好的部分替除掉,加强好的,才有机会迈向恢复健康的道路,如果你都做到很棒了,但是血糖还是偏高,那就不要三心二意了,尽快和你的医师讨论,让医师挑选适当药物来帮忙你。
 
医疗财团法人罗许基金会罗东博爱医院新陈代谢科主任  陈焕文医师

作者序二

唯有积极建立良好自我生活管理,才能改善糖尿病


  在我将近七年的营养师职场生涯里,曾待过教学医学中心级的大型医院、洗肾中心及基层联合诊所。虽现又回归至结合预防医学健检中心的区域教学医院,但无论是在何种的医疗环境,都有机会碰到各种不同型态的高血糖病患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照护在大医院都有专业的卫教团队共同介入,能给予病患在医疗、护理及营养方面的谘询,几乎只要患者有任何疾病相关的问题,都可以找到卫教师作协助,可说是一种病友们可善加运用的良好资源。

  但是为何仍有这么多的糖尿病患者,无法将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呢?最常发现的原因是,患者本身通常有几种心态上较大的问题,像是:不想一辈子吃药,怕一吃药就要吃一辈子,更担心药吃多了会洗肾。因此,拿了药之后不是想到才吃,就是不依医嘱服用;本身对卫教的接受度较差,或是赶时间不想听卫教师或营养师的卫教;即使是听了卫教之后,觉得控制饮食或花时间去运动很麻烦,因此不想改变或缺乏改变的动力,所以只能一直依赖药物来控制血糖,但是当血糖越无法控制好时,就只能一直增加血糖药的剂量。

  这不仅是一本专为糖尿病友所写的书,因为在临床上也发现有许多血糖偏高但还没有进展成糖尿病的家族遗传性民众,若能在早期发现血糖偏高时,开始实行健康的「抗糖化」生活及饮食管理,大多都能延缓糖尿病的进程及发生的时间,因此,这也是一本提供给想要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发生的朋友们所企划的专书。

  诚如书中宜兰罗东博爱医院新陈代谢科陈焕文主任在序文中提到,市面上专业的慢性病医疗书籍其实并不少,而这本书的用意并不是在于医疗专业的学术性,而是如何透过生活化的饮食调整方式来辅助自己调控血糖。

  因此,我和Amanda老师再次共同合作,除了为大家设计了简易的美味降醣食谱,鼓励大家可以自己动手做,也提供外食族群在饮食选择上的建议和指南,不仅帮助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在预防保健上,也提供「抗糖化」的预防糖尿病的饮食及生活建议。

  希望透过本书的诞生,鼓励各位糖友们:发现自己得到「糖尿病」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这个疾病本身正在提醒你,过去比较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型态需要开始调整和改变了!糖友们还是可以品尝美味的佳餚和料理,并且可以把这些健康的料理分享给你週遭的亲朋好友或是病友们。当然千万不要自己当医生决定该不该吃药、或是随意调整和减少药物,因为这样反而容易延误病情,或是血糖无法得到良好的控制,造成糖尿病併发症的提早发生。

  祝福大家!
 
前花莲慈济医学中心营养师  林毓祯 营养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进来的。毕竟,谁不想“轻松控糖,远离糖尿病”呢?但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你“吃什么,不吃什么”,而是非常系统地讲解了糖尿病的成因、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如何影响饮食,以及最新的治疗理念。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用对烹调方法”的章节,书中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不同的烹饪方式对食物营养成分和血糖的影响,比如为什么蒸煮比油炸更健康,如何通过改变烹饪技巧来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烹饪习惯,并且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更健康的烹饪方法。我发现,原来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即使是自己平日里爱吃的菜肴,也能做出低糖、低脂又美味的版本。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关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的建议,比如如何计算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如何搭配食物来达到血糖平衡等等,这些都非常有针对性,让我觉得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摸索,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方法。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科学、更主动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摆脱了以往的困惑和焦虑。

评分

我一直认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够找到一本既科学严谨,又易于理解和实践的书。而这本《糖尿病饮食与治疗》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作者在书中展示了非常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又巧妙地避开了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转化为易于掌握的知识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以正确知识”这一部分的深入阐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事实,而是通过案例分析、科学原理讲解,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糖尿病的全面认知。了解了“为什么”,才能更好地执行“怎么做”。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 জিজ্ঞাসা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提供的“吃对食物”和“用对烹调方法”的建议,都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并非随意为之。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食谱,发现它们不仅健康,而且味道也相当不错,甚至比我之前尝试过的许多“减肥餐”都要好吃。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让我不再恐惧糖尿病,而是能够积极地应对它,甚至将其视为一个改善生活品质的契机。

评分

说实话,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糖尿病饮食”的印象就是清淡、寡味,甚至有点“谈糖色变”。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非常积极和正面的态度,告诉我们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享受美食,并且健康地控糖。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吃对食物”的细致讲解,它不仅仅告诉你哪些食物不能吃,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哪些食物是“好朋友”,为什么它们好,以及如何聪明地选择。书中还提供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搭配建议,让原本可能单调的食材变得丰富多彩。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用对烹调方法”这一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各种烹饪方式的优缺点,并且提供了许多简单易学的低糖烹饪技巧。我以前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蒸、煮、炖、烤这些方法,对控糖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种烹饪方法后,我发现同样的食材,味道竟然可以如此不同,而且吃起来也更安心。这本书让我明白,控糖并不等于放弃美食,而是学会更聪明地选择和烹饪食物。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引领我走出糖尿病饮食的误区,拥抱更健康、更美味的生活。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控糖可以这么“轻松”!我以前总觉得糖尿病饮食就是一种束缚,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糖尿病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关于“以正确知识”的部分,让我对糖尿病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书中对于“吃对食物”的讲解非常实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食物清单,更是从食物的营养成分、对血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让我能够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用对烹调方法”的章节,我以前烹饪总是随心所欲,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小小的烹饪方式改变,就能对血糖产生大影响。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烹饪技巧,比如减少油炸,多用蒸煮,竟然发现食物的味道并没有打折扣,反而更加健康美味。这本书让我摆脱了对食物的恐惧,学会了如何与食物和谐相处,并且能够享受到美食的乐趣。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糖尿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拥抱健康生活、提升生活品质的书,我非常推荐给所有希望改善健康的人。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几个月来最惊喜的阅读体验之一。作为一名长期与糖尿病“斗争”的读者,我曾经尝试过各种方法,也阅读过不少相关书籍,但总是感觉差那么一点意思,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枯燥乏味。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轻松控糖”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吃对食物”的部分,书中不仅列出了大量推荐食物,还详细解释了为什么这些食物适合糖尿病患者,它们是如何影响血糖的,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食物与身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且,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实用的食谱和烹饪技巧,那些菜谱看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增,完全不像传统认知中“糖尿病餐”那样寡淡无味。我尝试了其中的几道菜,味道真的很棒,而且家人也都喜欢,这让我不再感到孤军奋战,而是能够和家人一起享受健康美味的饮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糖尿病饮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拥抱健康生活方式的书,它给了我很多信心和力量,让我觉得战胜糖尿病,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